農村六十歲左右的人,大都還在幹活掙錢,對此你怎麼看?

劉俊6138


勞動帶來快樂,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雖然這個年代不缺吃,不缺穿,但是通過自己工作獲得的收入會有成就感,可以任意支配財富。五六十年代的人是過個苦日子的,無論現在的生活怎樣,對她們來說都算不錯的了。如何他們身體健康的情況我認可靠自己去賺錢,但是主要還是老人自己願意,做自己喜歡的事就好。


重慶市青山村包穀灣


答,一,在農村六十歲左右的人,大都在幹活掙錢。二,這個現象比較普遍。我也是親眼目睹,我的家族中的叔輩大哥83歲還在幹農活,二哥也是,給人家蓋房子,修房子,上屋,爬牆,揭瓦還很溜呢,二哥新年後就70虛歲了,身體很棒,幹農活,打工掙錢沒有任何問題。三,原因有如下幾個,1.經濟條件,特別是山區農村,經濟條件相對薄弱,需要掙錢補貼家用;2.養老問題,如果他們不出來打工掙錢,單純靠孩子給養老,他們負擔很大,也是在給孩子們減壓,再說有個頭疼腦熱的,不用跟孩子們要錢。3.農村不像城市,農村裡活多,城市裡沒活。住在市區的人大都有退休金,職工醫保,吃穿不愁,衣食無憂,看病有保障,農村農民的退休金100多元,買油鹽醬醋,還可以,要是有大的開支就不行了,還得靠自己去掙錢,頂用。我們的國情,是農村人口眾多,不大可能人人都有很多的養老金,這是國情決定的,不過國家在逐步增加提高農村居民60歲以上老人的養老金。







奇聞好奇


針對提此問題的人,我覺得不像是農村人,要是農村人不會這麼問,既然提到了這個很簡單的問題,在農村生活20來年的我有資格和你好好聊聊,以此表達下我的觀點。

一、說明身體還健壯

在農村60歲左右的人,大都還在幹活兒掙錢,說明身子骨還硬朗,我爺爺曾經說過“人老能幹活兒就是福氣”。能幹活的人消耗體力,身體健壯,胃口自然就好,身體指標都正常。我們村一位張大爺,今年82歲了,這次過年和他聊天得知冬天去河裡冬泳30分鐘,不論天氣如何,早飯前跑步,不僅地裡農活沒耽誤,還趁著機會去我們鎮上艾條廠當普工,整個人精神狀態和身體素質要比一個40歲的男人還要棒,他曾經說:“人活著,儘可能讓自己動起來,為家庭、為親戚,為社會多一些付出,不給兒孫添堵,不給社會增加負擔”。說句實在話,我真的挺羨慕他,因此我也不斷的向我們村的這位爺爺學習,這不趁著這次疫情沒出門,我在家就用兩個小石滾,用木樁連接,做個簡單的啞鈴,不停的在鍛鍊身體,爭取讓自己到晚年有個好身體,像張大爺這樣幹到老。

二、說明毅然上進

在農村60歲的人,可謂“60而耳順”,在我們年輕人眼裡,60歲了該歇歇了,可是在農村沒有退休這一說,也沒有退休金。他們不懼年齡,毅然上進,哪怕掙點小錢,也是上進的一種體現,他們不願被稱為“老人家”,我一個親戚,78歲了,腰都彎了,家人給她買了個柺棍,她堅決不拄,秋收冬藏,農忙農閒,都有她的身影,我們親戚都很欽佩她,瞭解她的人都知道,她很會教育自己的兒女,她說“我這麼大年齡,就是要扭轉別人對老年人的看法,我就是要給我們家族樹立個榜樣,活到老,幹到老”。的確在她這裡看不到負能量,看不到“混吃等死”的心態,我無數次的給她點贊。

三、為尊嚴而活著

60歲的農村人還幹活掙錢,不丟人,真正丟失尊嚴的是什麼也不幹,在農村,不幹活兒、好吃懶做被稱為“二溜子”。這種人在十里八村是很沒地位及尊嚴的人,我們村有兩個反面教材,剛好還是親兄弟,一個快45歲了還是個光棍,愛打牌,愛吃喝,蠻橫不講理,村裡人看見他就一臉黑,當然沒人會給他介紹媳婦的,他的哥哥,也是一個被村裡人所不齒的人,今年58歲了,每逢過年沒錢就向親戚借錢借個遍,平時愛吹牛,自己孩子也是這樣,村裡人見他都躲之甚遠,他平時喊著老鄉們喝酒也沒人去,因為喝了他的酒接下來就要借錢了。這種人通常的毛病就是小錢看不上,大錢整不來,遊手好閒,底線差,在農村如過街老鼠一樣,沒有什麼尊嚴可講,你說這樣的人還不如地裡的螻蟻,螻蟻還知道覓食搬家,他這樣的人活著也沒什麼價值及意義。

總結:人活一生真不容易,年輕時候為錢忙,為名忙,到老了什麼都看開了,反而覺得一生還需不靜止,因為這樣才是精彩、無悔,富有尊嚴的一生,為我們身邊這樣的農村人點贊,為他們積極向上、勤勞淳樸的價值觀鞠躬。


三農記事本


農村60歲左右的人,大都還在掙錢,這事在農村太平常啦!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農村人到了60歲,只要身體允許,沒有人在家閒著一說

60歲的人在農村還是頂樑柱,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如果不掙錢,光人情理往的花項就支不出去,雖然有國家115元(我家婆婆79歲每月領115元,(山東))補貼,想想夠幹啥,隨著經濟的發展,為人待客的錢也漲了很多,鄰里婚喪嫁娶都是100元起步,不掙錢,鄰里的花項都不夠

每年的年後,會看到車站上有十幾個人一夥,七八個一群出外打工的,大包小包的,他們的年齡都在60歲左右,其中有修堤壩坡的,有搞建築的,都是些勞動力大的活,這些人成了主力軍,他們這輩人不怕吃苦,受罪,覺得有活幹就很快樂,高興,天天忙碌著,不吃閒飯,覺得自己還有用,就是很幸福的事

有個典型的例子,前鄰居是建築工包工頭,他有30幾號人的隊伍,60歲以上的佔70%,不要看他們的年齡,他們都是香餑餑,幹了一輩子的石頭活,磚活,個個都是技工,年輕人是比不上的

農民人過了60歲,享清福,可條件不允許,更不現實,他們沒有來源,沒有保障,政策好啦,每人一個月能領115元補貼,還有醫療報銷,對農村人來說,這個醫療報銷還得靠自己拿,是在基數上以外報銷,門診不報,城市退休人每月能有幾千元的退休金,沒有可比性,為了生存,他們比需幹,只要動得動就得幹,這就是農民


李長芹


六十歲幹活是很正常的事啊。因為經常幹活身體很健康,你不讓他們幹活反而容易得病,無聊到精神空虛頹廢。所以幹活是保持健康,讓身體和精神都充滿活力的一個好辦法。我們老家的老人大多都是這樣的。我爺爺七十多歲還在種菜,挑水,曬穀子呢。比我爺爺大的人也還在做著同樣的事情。在農村六十歲還不算是老人吧。

還有現在六十歲出去打工的人也大有人是這樣的。現在農民工工資比較高了。因為幹體力活的人相對比較少了。所以在城市裡能找到個幹體力活的人真不容易。所以工資都是挺高的,有些技術的農民工的工資可能都要比在辦公室裡面坐的白領都要高工資呢。我的很多同學都是初中畢業就出去幹活的,十幾年下來之後,他們練就了一身的建築裝修的技術活,每天的工資都不於500元。像瓦工,膩子工,貼地板工等等都是十分高工資的技術活。

六十歲的年紀真不是很老,如果待在家裡什麼都不幹的話,會給自己的家人兒女增添很多的負擔,為了給兒女減負,六十左右的人都還是會出去幹活的,他們見多識廣,經驗豐富,很多活對他們來說都是十分在行的。

其實不管是農村還是城裡,六十歲都不算是太老,而且身體如果保持健康的話,也是能幹很多活的,無論是體力活還是腦力活。城裡的很多老人也會自己去接些活來做的啊。比如退休的老師他們也會去開輔導班,退休的工廠工人他們也會再次返聘回廠工作啊,像這樣的人大有人在的。他們退休後的收益反而還要比在職時的工資高了許多。

六十歲的年紀是經驗和閱歷都達到了人生中的巔峰狀態啦,很多工作都不在話下的。不要以為六十歲就是安享晚年的時候啦。


天行侃經


農村60歲在地幹活是很常見的事,我生活在預北農村,現在6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能領到100元的養老金,不過這100元對老年人日常生活也是緊緊巴巴,更別說生病吃藥了,本身老年人勞動了一輩子,年輕那會都吃過了不少苦日子,勞動也勞動慣了,有的子女在城市工作都想接父母到城市一起生活,大多數老年人生活一段時間還是不習慣,所以說國家應該提高老年人的養老金,我認為至少應該300起步,畢竟那代人經歷了交公糧,挖河修水利那個奉獻的年代


我愛肉肉和肉肉


我們這邊是城市的邊緣,可以說是城鄉結合部吧。大廠小廠很多,就業機會也很多。我們村裡的六十歲老人的工作種類可就多了,遠比其他地方要豐富。先拿我爸爸說吧,我爸今年66了,他平時的工作就是開三輪車拉客,電動的那種,我們這邊有很多外來打工的,所以做三輪車的人很多。平時每天也能收入個百八十的,一個月下來也得有兩千多塊。這種工作比較自由,大多數都是六十以上的老頭乾的,當然也有很多好吃懶做的年輕人,因為不想吃苦嘛,所以,幹這一行的,在我們這裡是比較多的。

還有一種工作,老人們乾的也比較多,那就是加工活。這種工作也比較自由,可以拿回家裡做,每天也有個五六十元的收入,一般的都是女性居多,在家裡可以看著孩子就把這個零活做了,補貼家用。附近的大小廠子很多,所以這種類似的加工活不少。

當然還有一部分老年人,去工廠看大門,當一個門衛。工作舒坦,不用出力,就是不怎麼自由,工資每月也就1500到2000之間。女性也有很多在工廠裡廚房幫忙做飯,收入都差不多。

總之,我們這邊經濟發展還是可以的,所以說就業機會要多很多。我有個親戚,跟我爸差不多大,在他們那邊六十以上的基本都在家閒著,因為沒有就業機會,地方窮,也沒有什麼廠子,有想多賺錢的老年人,只能外出打工。


杜小先生的快樂生活


謝謝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是我切身經歷,我六一年出身,現在每年出去打工,你想農民在家沒有收入來源,靠一人一畝多田能維持嗎?請客送禮一年少點一萬多元,多了三萬。不幹不行啊。特別是六十以上的年齡,兒女大了,各有各的難處,總不能時常找他們要錢過日子,再說他們也難。

在工地我看見太多比我大的大哥,每天堅持著幹,你們說六十我看還有七十多的,不幹不行哪。有人說門農民有養老金怎麼不只到享福呢?說這話的,一般是城裡人,或者是退養人員,他們每月幾千元到手當然不用幹了,再有城裡年青人,他們生在城市,不知到農民的痛苦,農村人難啊……,


老正義人


我是地地道道的農村人,在我們農村這種現象是普遍的,我們農村人到了五六歲本來在城市裡是完全退休休息,到公園唱唱歌,跳跳舞,可是在農村是沒有退休休息的,因為在農村在老一輩裡面因為從小到大都是在農村勞作,他們離不開自己的土地了

有的老人不是說家裡面窮,不出去勞作就沒有吃,是他們勞作了一輩子已經習慣了,每天不出去幹活出去自己地裡面走走就不舒服了,就拿我奶奶說吧!我奶奶是一個很勤快的人,我爸媽不讓她幹活讓她在家休息她都不願意,我奶奶已經七十多歲了,她每天不是出去幫我家撿一點柴火就是出去撥草喂牛,叫她休息一下都不願意

還有的老人就是現在像我們父母這一輩的負擔太大了,不是為了孩子的彩禮錢擔心就是為了房子車子擔心,所以負擔很大所以有的老人就是為了自己的孩子考慮他們不想再添加負擔所以能自己苦一點就儘量苦一點為孩子減輕負擔

不過有的老人確實過得挺不容易的,不出去勞動確實不行







苗鄉江濤


像我們龍村60歲還在打工的多啊,有的時候還有70歲的都還在做點小工不過他們都是在當地修私人房子,農村就這個樣社會發展遠快對農民的壓力遠大永運都根不上別人,當他人開小車的時候我還在騎自行車,當別人有商品房時我又要快爭錢在家修磚房,所以在農村還有六十歲的人做事這是實事,我媽媽70歲了還去廠裡服裝廠剪線頭,我叫不去他說去找點錢來一年也有希老年朋友要走,別人有社保我懶都沒得。我在工地上找不到多少線有時一個月找的錢還不夠用唉就這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