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如何挖花生最省時省力?

城郊小生


喝酒人沒有了花生就會覺得無味,花生在酒席中的位置由此可見。栽種花生容易,但挖掘時卻很費力費時,那麼怎樣讓花生輕易出土呢?

黏土花生

種植在黏土裡的花生最難挖掘,因為泥巴堅硬,花生多粘土,扯時易斷;秧是斷了,花生還在泥土裡紋絲不動,難啦。鋤頭挖黏土,不僅會把花生挖斷,造成損失,而且速度慢,累人。農民們想了許多辦法,最終顯示,牛耕法最為簡易,最徹底。就是牛拉著犁在前面走,後面的人掌握深度,一犁一犁過後,後面人鋤頭拍松泥塊,隨便拾撿花生就行。



沙土花生

沙土地裡生長的花生與粘土地裡的不同,主要表現在收穫的功夫上。沙土粘性差,透氣良好,土質不是太嚴密,因此收穫起來沒有黏土費力。一般情況,農民用鋤頭就可挖掘。但有時為了效益,有人也會用牛耕方式進行收穫。也有人用尖嘴羊鏟收穫的。但這一切,都不如現代化機器厲害。



近幾年來,有人針對花生收穫發明了花生收割機。該機小巧玲瓏,能把花生快速乾淨地收割完畢,在大型種植場已開始利用,深受生農的喜愛。

中國土地面積龐大,各地地形有所不同,發展也畢竟不同。採用哪種方法收割,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採用什麼方式,那就是你的智慧了。


y農人農事


一說起挖花生,勾起了我小時候的回憶

我家裡種花生一般都是自家吃的,沒有大面積種植,所以也就用不到機器挖,都是人力。

我們那屬於乾旱地區,挖花生是用三個齒的工具,類似於咱們吃飯的叉子把頭折成彎的(老家話sancici)

挖花生之前先把花生櫻子給割掉,根部留一到兩寸的櫻杆,為了方便挖出來手抓,割掉櫻子是為了把花生收回家堆一堆的時候不被唔到花生,影響透氣,再一個是花生的葉子一掉跟花生果攪一起挑花生果就又多了一道工序。

挖花生的土不能太溼也不能太乾,太溼了一挖一大坨土,花生果都包裡了,太乾了一挖花生果都掉了,就不跟櫻子連一起了,到時不好撿,要土酥的時候挖,不幹也不溼,這樣一挖抓著櫻子一抖摟,花生果都出來了,拉回家再一顆一顆摘下來晾曬,(小時候最愛幹這活),晾曬的時候儘量不把花生殼踩破,踩破儲存的時候容易生蟲子。

花生收回家媽媽就變著樣的做花生給我們吃,水煮的、蒸的,、晾乾了以後幹炒的、烤的……等等,

三個齒的農用工具搜了張圖,學名三齒耙。



南莊子


在我小時候我甘肅農村老家在河邊的平地上就種植過一畝花生,不過那一次是我家僅有種植花生的一次,那時候我還小,對於挖花生的場景模模糊糊的,在我印象裡面好像是直接用手拔出來的,不過這要選擇好一個時間段。因此對於如何挖花生最省時省力,我有以下3種辦法:

1、 用手拔花生,不過這個要看土壤的鬆軟程度

這個其實適用於小片區種植花生的農戶,像我家以前就是這種典型。還有就是我家種植花生的第靠近河邊屬於細沙土質,所以比較鬆軟,尤其是在下雨後的晴天,如果是曬半天到一天的話,那麼在下午或者是在第二天早上去拔花生,是最省時省力的一種選擇了,不過我建議最好是在早上去拔挖花生。

2、 用傳統的手力工具挖,不過要選擇好工具

在我甘肅老家有兩種工具是挖花生最好的,用我們甘肅農村方言來說就是“三股叉和四股叉”其外形就和豬八戒的九齒釘耙差不多,只不過我們用的就是三和四的差別。

這種工具挖起花生是非常實用的,尤其是對於在山地上面和地壟上種植的花生,有出其不意的效果。這種釘耙的深度是有的,一般挖花生不會有漏網之魚,而且又細,不會把花生給挖斷裂、挖壞。

3、 用現代化的作業工具——花生機來挖花生

在之前人工挖花生的時候,這個深度是不夠的,並且偶爾還有一些漏網之魚還留在土壤裡面,這是比較尷尬的,所以花生機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而花生機一般是以人工來算,有專門擁有花生機的人會給規模化種植花生的農戶來挖花生,所以會有專門這樣的一個職業,只限於一些規模化種植花生的地區,所以還是比較好的。

綜上所述就是我認為在農村挖花生最省時省力的3種常見方式,適合於不同大小規模和地區種植的花生,適應性是比較高的,不過在種植規模大和有條件的基礎上我還是建議第3種方式的。


寧寧說的話


我現在就在挖花生。我在湖北。今年湖北的花生比較乾旱。我們好多都已經死了。挖花生無非兩個方法。

1.如果土地比較溼潤。就可以直接用手拔出花生藤 。

2.如果土地比較乾燥。那就直接拿鍬,鋤頭挖出來 。這樣還要注意一點。花生的生長走向。千萬別把殼挖破了。



三農劉老弟


現在正是挖花生的時候昨天我老媽還拍了個視頻過來,她把整塊地的花生都扯完了,怎麼挖最省事省力,以我們家的經驗,就是雨後或溼度比較大的早上,趁著土地還比較潮溼,全部扯出來,比挖的省力,然後用三輪車全部拉回家門口,在陰涼的地方慢慢摘下來,這樣花生葉曬乾在農村還能當燒柴火的料,在家摘花生葉沒那麼曬。


餘家大小姐


現在正是挖花生的季節,以前小時候大人是用手拔要麼是牛拉犁來收花生,我們全家人在後面一棵棵的拾成堆,然後拉回家。現在都是用機器了,有個幾十畝也不發愁,比起以前可快多了,要是開花生前下場小雨開花生既省勁有不費工撿花生。真是省事省力


彪弟媽媽


花生好種但是收穫難,首先表現在出土難。過去家家戶戶都種植花生,無論地塊兒大小都是用大鎬一鎬頭一鎬頭的撈出來。常說“八月十五掄大鎬”就為兩件事,一件是為收穫花生一件是為收穫紅薯,常常等不到半天胳膊就痠麻腫疼抬不起來,咬著牙堅持。

花生收穫第二難就是脫粒難,花生收穫的時候要深處下鎬,刨淺了容易丟果。刨下來的花生連夜要進行脫粒,一棵一棵的去摔花生秧子。當然有牲口的種植戶輕鬆一些,給牲口套上簡易的單鏵犁讓牲口代替人工掄大鎬要輕鬆很多,但給牲口駕轅是個技術活兒。

再後來出現了小拖拉機,人們就給小拖拉機後面掛上單鏵犁,也就是一個簡單的單片犁讓小拖拉機拉著單鏵犁刨花生,這種方法到現在很多地區人在採用。拖拉機帶著單鏵犁工作簡直是刨花生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人們只需要在後面提秧子撿丟果就行。

但是無論是人工掄大鎬,還是牲口掛犁,還是小拖拉機掛犁,都少不了人工在後面提秧子撿丟果,更關鍵的是回家之後或者在田間地頭還需要人工摔果,就是花生脫粒。這項差事也不是什麼簡單活兒,往往為了趕秋收要連夜挑燈進行,一直到後半夜。

我們本地近幾年基本上沒有大地塊兒的花生種植,主要是花生的產量低價格也低,一年辛苦下里人工費用高搞花生種植不掙錢,不如小麥玉米管理粗放還高產。

聽說在花生主產區已經實現花生收割脫果一機作業,我沒有見過,不知道丟果問題嚴重不嚴重。

敲個黑板:從收花生經歷來看,機械化程度越高的收穫方式越省力。過去掄大鎬的時候全靠壯勞力,大鎬掄起半人高還要講究手眼身法步,剛開始的時候不是刨深就是刨淺而且力道拿不住,後來小拖拉機掛犁收穫大家就只跟在後面提秧撿丟果,再後來花生脫粒機出現簡直老百姓高興的不得了,不弄挑燈夜戰啊。可是有利就有弊,機械收割容易造成花生果皮受損影響品質。


海棠小醉


挖花生,從前是用犁,現在用機械。用犁是隻用鏟,穿(耕)岀後拾出來,帶犁子是翻岀來用鉤拉岀來在拾岀來。現在機械穿岀來拾和不用拾兩種,(我們這裡),不過看有直接連花摘下來的機械,我看好拾岀來的,因好曬乾,花生不同於糧食,帶秧子好太陽坡下三天能曬乾,搞下的得5天曬乾。於遇連陰雨天,都好保存。摘下皮爛,坡下的掉地裡。岀芽多。


老侯


逼著從小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對如何拔花生有著親身體驗。現在總結如下:

1、雨後太陽將表層土壤曬乾些了拔。種植花生的土壤如果板結的比較結實的話,一般拔花生比較吃力,容易只把莖葉揪出來,而花生仍然在土裡。如果下雨之後,土壤相對比較鬆軟,太陽再稍微曬一曬,然後用手捏住花生秧,需要全部聚攏到手裡面,再慢慢搖晃著向上提,差不多感覺到花生秧馬上要離土的時候再猛地往上一提,花生就被全部拔出來了。

2、澆水之後拔花生相對比較輕鬆。澆水之後等土壤乾的差不多了,用鋤頭或者鋤耙將土壤翻鬆一遍,然後照著方法一的做法去拔就容易的多了。

3、借用機械翻出,然後把土磕乾淨,花生也就出來了。這種適合規模化經營的那種種殖模式。以上就是我總結的,希望朋友們喜歡照著去做。也請你能多多關注並評價我,同時我也會關注你的,現在做事都是相互的,女人方便自己方便,所以在此謝謝朋友們的關照!







一抹陽光照亮世間


挖花生管時省力最常見的做法就是先把花生拔 起來,然後土裡應該還會有很多花生殘留,然後 用釘耙把花生從土裡拋出來啊:把泥巴搞掉就 叫以了。還有一種用手拔,先抓住花生的下枝部 分,再用力搖幾下,輕輕一拔,花生就起來了。 要多試幾次就能掌握到要領了,搖了幾下,這是 為了讓硬邦邦的土松一點再拔起來就不用這 麼費力了,拔花生還有竅門的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