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一個職稱傷了多少人的心?

靚眼看世界


一部分老師沒有評上職稱,總認為職稱制度存在問題,有空閒時間就在討論如何修改職稱制度,甚至有的老師提出要廢除職稱制度,取而代之的是教齡工資,這不就是吃大鍋飯嗎?

任何制度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教師職稱制度也一樣,是在不斷改革和完善之中。

凡事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到底是自己做的不夠還是制度不公?把沒有評上職稱怪罪於職稱制度本身的人有很多,因為他們看待事物的問題不一樣,總認為是職稱傷害了自己,於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可能會有懶惰的現象,這是典型的人窮怪屋基的理論。

老師作為教育管理者,不但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如果因為自己沒有評上職稱,而怪罪職稱制度,這樣的老師又如何去教育好學生呢?不要為失敗找藉口,要為成功找方法,為什麼這麼多老師都評上了職稱而自己卻不能?應當反省的是自己,而不是因為職稱傷心。


有的老師工作20多年,連個中級職稱也沒評上,逢人便講職稱制度存在問題,職稱太讓人傷心了。殊不知,職稱制度到底哪裡存在問題?一所中學的中級職稱指標50%,高級職稱指標20~30%,剩下的就是初級職稱指標,看看自己在這所學校中的排名就知道自己的教育教學現狀,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都評上了職稱,就以高級職稱為例,也有20~30%的指標,自己在學校中的教育教學現狀都排在中偏下,甚至靠後,真的傷了很多人的心。

教師職稱對老師的發展起著激勵作用,老師教書育人不是為職稱而來,能夠把心思用在教育教學上,服務好每一位學生,這是老師的本職工作,為職稱而傷心的老師,要麼自身能力不達標,要麼就是利己主義者。真正的好老師都是將心用在學生身上,哪有時間為職稱而傷心呢?


Lance課堂


晉職稱是人脈,金錢,地位,能力的多層博弈,老實人帶一個差班,一個薄弱學科,比如,讓重點班學生和普通班學生比榮譽,不公平,讓代重點班老師,和代差班的老師比教學能力,同樣不公平,而教齡沒法作假,仼教經歷沒法作假,我是鄉村薄弱學校的教齡25年的教師,一直擔任畢業班教學,但成績始終無法和城區學校相比,不是我不努力,而是生源質量,教學設施太差,我家在城區,25年了,還晉不了職,真想放棄算了,混嗎,怎麼對得起良心,肯定不行,只是覺得虧


一條河284208501


網上熱評職稱評聘,取消!保留!相持不下。背後真相不是職稱問題,而是一個大家都想不到的原因!

一、職稱評聘的歷史與現狀。教師職稱評聘從1990年落地生根到現在已經有29年的歷史了。從資格界定到材料準備再到評審結束,其組織機構、各種規章制度、操作流程及評審人員的選拔等等都已經輕車熟路,完備異常。

這是一項關係著千千萬萬教師們的切身利益的大事,倍受關注,稍有不慎必然會遭到反對甚至是口誅筆伐。

二、職稱的影響。

(一)名譽地位。

大家都會說,某某同志是高級教師了,羨慕得不得了;某某從教一輩子,退休了還是初級職稱。大家紛紛替他不值。

(二)個人利益。

職稱關係到一個教師的基本工資。包括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職稱越高,這兩個也就越高。

三、職稱評聘傷害了誰?

(一)老教師。

我校就有一個教師,他姓陳,工作了38年。他2016年退休時職稱是小學二級教師,12崗,因為他工作年限長,薪級是34級,也不高。現在退休工資3800多。他比較老實,工作踏踏實實,勤勤懇懇,但是,不擅於跑跑動動。他經常說:“還有能掙了的錢嗎?”大家說,他虧不虧呢?

(二)剛剛入職或者工作沒有幾年的年輕教師。

他們評上高級一點的職稱基本上是沒有希望的,因而,他們的工資非常低。我們這裡去年剛入職的特崗教師打卡工資2600元,比我1990年剛入職時98.5元的工資高了26倍多。但是我那時候物價低,能湊合著過,現在我覺得他們也能湊合著過,只是現在的年輕人消費水平和觀念不同了,這點工資遠遠不夠他們的開銷。所以說,他們的意見非常大:認為自己和老教師幹著同樣的活,拿著差別特大的工資報酬,不合理,沒有體現同工同酬,按勞分配。

(三)中青年教師。

他們中間有很多人只顧埋頭苦幹,醉心於教育教學工作,無暇顧及寫論文,評優、評先、評模更是與他們無關。每年評聘職稱時沒有過硬的條條框框,職稱也就與他們無緣了,工資報酬一直漲不起來。

四、誰最高興。

1.領導。

2.與領導有關係的人。

3.早期評上職稱的。比如我,2002年時,名額多,教辦室找著讓我晉級。以後,晉級人員多了起來,名額開始不足了,以後每年都是如此,於是,開始爭名額,並且愈演愈烈。

五、網上爭執,相持不下。

評上職稱的反對取消:取消職稱就亂套了,也就沒有評價教師的標準了;任何方法都有瑕疵,不可能完美無缺,只可能盡善盡美;優化改革評聘體制,斷然不可取消。

反對職稱評聘的認為:教育不公平,不公正的原因就是職稱評聘引起的;就是職稱打擊了年輕教師的積極性,保護了後進,抑制了先進;職稱的存在,體現不了同工同酬,按勞分配。

六、真正原因。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職稱高的工資高,職稱低的工資低,因而引發大討論。如果現在採取某種辦法,實現工資報酬基本一樣,也就實現了同工同酬,按勞分配的格局。每個人的工資基本一樣也就沒有怨言了。

怎麼才能做到呢?

七、解決辦法。

弄清楚以下幾個問題,解決辦法也就明朗了。

1.有人說按照工齡晉級,取消評聘。那麼,會不會出現混日子,等職稱,混工資的現象?

2.如果按照工作量決定工資報酬的方法,那麼,老教師老了,幹不動了,怎麼辦?公平公正嗎?畢竟他們辛苦一輩子了,臨了臨了沒有辦法維持生計了。公平嗎?

3.工廠工人計件工資在教育領域行不行得通?

4.工資基本相同是不是涉嫌吃“大鍋飯”?

5.如何體現同工同酬,按勞分配的分配原則?

我認為就沒有十全十美的辦法!

你覺得呢?

優化評聘職稱,國家已經發聲。希望大家平靜,但願網上消停!


中小學教育者


有多少個教師就有多少個教師傷心……

按照職稱評審條件。中級職稱四年或是五年以後就應該晉高級了。但是它有指標限制。老教師要是不(死或者)退休的話。年輕的教師是晉不上高級的……真是盼著高級教師(死)退休呀……

而高級教師,從建國以後就沒有正高。現在有了正高,還是有指標。大省給一二百個指標,小省就給幾十個。你說高級教師誰不想晉正高吧,從30歲出頭的高級教師,到60歲的高級教師都想晉正高……

能輪到你普通教師嗎?(大概要三四十個學校才一個指標)還不夠校長和他的嫡系搶的呢,這不是扯蛋這是幹嘛呢?(我們老師不罵人……)

正高級可以看成是國家專為校長而準備的。其他能得到的也不是普通人……

這叫什麼事兒啊?你看有幾個教師不傷心的?你再看能得到職稱的那些人,也不是高興的,因為教師都知道他是溜鬚拍馬,弄虛作假,或是花錢砸來的……他除了掙錢多點兒以外,也就無顏見人了。因為個別人的業務能力不強,或者是根本沒有業務能力……所以她評上正高級就走人了……

所以要想讓教師不傷心的話,只有取消教師職稱指標限制。放開指標,讓夠條件的教師到了年頭,夠了條件就晉級,只有這樣才能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才能讓教師穩定、長期的工作。

如果財政緊張的話。你可以縮小工資級別。由原來的一級兩三百元,降低到二三十元,實在不行,你降低到二三元總可以了吧。

總之要想使教育有較大的發展,必須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吸引高級人才加入教師隊伍。這樣中國的教育才能發展。中國科學技術才能夠強大。


來吧炫彩


越愛越傷心,越在意越傷心,只有那些不陪你玩的才不會傷心——我就中二退休,你能咋的?從我個人的角度出發,職稱評級制度是因為沒有明確的標準才導致矛盾重重,裡面太多人為操作的痕跡,太多不公平的事情發生。

我這裡提出一種社會主義的職稱評級制度供大家討論,首先建立一套全國性的職稱評級系統,在這個系統裡設定職稱指數,比如滿分100分,達到60分就中二,達到80分就中一,90分就中高,具體的可以分得更細,總而言之就是不同的分數對應不同的登記,採用自動晉升的形式,沒有名額限制,同時評了就享受相關待遇,不要搞個啥子評了在聘用,這簡直就是亂來。在加上一定的降級機制,達到對應級別你每年要完成相應的考核,不能說你評到高級就可以高枕無憂了,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鼓勵老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對於分數的構成把每一項都列清楚,比如某某獎項是多少分,在加上工齡等加權值,這需要大量的工作,整合所有的賽事以及評獎評優記錄,也就是官方認可的項目才可以進行加分。而每個人都有加分項那麼如何完成這麼大工作量的認證工作呢?我覺得可以採用大家投票的機制,這可以參照現在的一些區塊鏈投票系統,每個人的加分需要得到一定數量的認證,同時有申訴以及投訴渠道。反正這個設計也是一個挺複雜的過程,不斷完善,我只是拋轉。

雖然這項工作很龐大,但是我覺得這樣能夠很大程度做到公平公正,讓數據說話而不是讓領導說話,讓更多人的有機會評上職稱,每個人也都有明確的目標。


李先生編程課堂


以我個人的看法:職稱與教師工資掛鉤擴大教師之間的工資待遇,是一個非常不合理的政策,嚴重阻礙了真正優秀教師的動力,教師的職責是以教學為目的,而職稱的職責就是打擊以教學為目的的老師積極性。我們先看看評職稱需要什麼?_?第一,要一定的教齡分,這一點相對公平,但是對於那些教齡短的老師來說只能混日子來等,最可怕的就是沒有名額或者名額少的學校,大批教師會看不到希望導致積極性減少,還有就是學校與學校之間的對比,有的學校年輕化很早就可以評上職稱,有的學校大齡化的教師多等到四十多還沒有評上中級沒有公平怎麼會有積極性。第二需要公開課,公開課不是每個老師都有機會的這需要領導安排,會不會公平呢?大家知道,就算有了公開課,一節公開課需要準備好幾個月,這幾個月中這位老師能好好的進行教學嗎?肯定不會啊這就有了好幾個周好幾個月都上一節課或者準備一節課的現象,學生能長進嗎?第三需要優秀,優秀是老師之間評價的,或者領導安排的,領導安排是否存在公平就不用我說了,教師評價會不會公平呢?也許會,只要人品好交際能力強我想應該沒有問題,或者拉拉票也可以,但是能顯示出教學水平嗎?還有就是課題靠買賣,論文,專著,肯定有會寫的,但是我想肯定是少數,大部分會怎樣得到論文每個老師都有數的。這麼多評價標準好像最主要的促進學生髮展沒有啊?我覺得要想提高教師的積極性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只有實行獎勵制度,當教師帶領學生在德智體美勞方面得到發展了給予一定的獎勵,這樣不管老教師還是年輕教師都是公平的,老教師有經驗,年輕教師有精力,既可以合作又可以公平競爭,都是有希望的。至於德智體美勞怎樣發展和評價,這才是領導應該研究的,但是不管怎麼研究我想應該把公平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有利於自己而忽視教職工。因為教育的任務就是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今天空氣流通暢


這麼看:

一是職稱怎麼傷了心?不是自己不優秀,實在是名額有限,甚至幾年沒名額,屢評屢敗,就是當兵的屢戰屢敗……一旦到評職稱之時,參評的老師即望眼欲穿,又戰戰兢兢,如臨深淵……焦慮不安,何時有出頭之日……進而影響工作積極性……老師們又是上了講臺就忘了自己的傷疤人……

二是到底傷了多少人的心?高級教師佔比13%-20%左右,有高水平的中老年教師賦分已經遠遠超出了晉升線……這部分老師應當最傷心……再有一部分教師看到別人難以晉升高級職稱,感覺自己將來也沒有希望,也是有點傷心……比例會越來越大……

三是儘快解決。增加給學校的高級職稱名額……跟農村教師一樣,30年教齡自動晉升高級教師……城鄉學校可以交流任職……增加教齡在工資總額中的佔比……或者打破職稱終身制……

四是逐漸找一個能替代當前職稱晉升體系的考核晉升體系……充分聽取一線教師的有關意見,建議……或者進一步完善,提升其積極作用……不要讓老師過於傷心……

總之,職稱是激勵老師的考核體系,不能成為讓老師傷心的考核體系……

追求有趣,趣答教育疑難困惑,隨時交流,祝你好運。


追求有趣


必須考!!且要從嚴!!我愛我的祖國,因為她是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無數革命先烈犧牲性命換來的五十六個民族全體百姓之國!不是教師國!全國人民都平等!別一天天把教師放嘴上,多多關心其他各行各業的百姓,哪個行業不辛苦?!每個行業每份職業都在為社會主義事業添磚加瓦!!!


小坐74870788


傷心的話留在明天再說。

這種問題的確是一個大的問題,幾乎所有的老師在平常的時候都是好了傷疤忘了痛的狀態,毫不關心職稱問題。

但一旦到了每年9月份到12月之間職稱評審的時間就會全部躁動起來。

生氣歸生氣,傷心歸傷心,路還是要走的,天亮了還是要去上班,所以傷心的事留到明天再說。

進職稱的時候,最白熱化的狀態還是在職稱成績公佈前的那一段時間,每個人都感覺到自己應當盡上職稱,每個人都有傷心的時候,如果順利的話,每次都能夠一次到位的競爭,那簡直是天之驕子。

職稱評審的背後藏著太多的問題,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證書的真假問題,只有極個別的人知道,很多證書會出現的,場面非常尷尬。

進職稱計算分數的時候能夠拿出大把的證書來得分,但是進場名額之後再向上一級報送材料的時候,有些證書卻不敢交。

這說明了什麼問題,即使是一個傻子,也能夠變成聰明人。

社會在發展,制度在變革,所有永存的制度是不存在的。


宜城老師


22年工齡,我還是初級職稱。有個同事因為是校長的學生,比我早工作一年,現在高級職稱了。原因是學校研究的課堂署了她的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