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呂曉敢

記者:呂曉敢

■東莞日報社記者李廣(中右二)、李春燕(中右一)與各媒體記者一起採訪疫情防控新聞 首席記者 鄭琳東 攝

疫情就是命令。連日來,東莞日報社的新聞工作者放棄團聚機會,深入防控一線採訪,用心打造精品報道,宣傳普及防護知識……他們與所有奮戰在一線的新聞工作者並肩作戰,用充滿正能量的優秀報道,激勵全市人民全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今天,我們一起來傾聽他們的心聲。

東莞日報時事新聞部記者朱珍珍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大年廿九,我先後去了農貿市場、市第九人民醫院、虎門高鐵站等疫情防控一線,第一次戴著口罩採訪。看到醫院裡全副武裝的醫務人員時刻準備著,看到虎門高鐵站層層防控、嚴密監測,立刻對我市的疫情防控工作有了信心。

之後幾天,我見證了全市醫務人員疫情防控動員會,見證了東莞市支援湖北疫情防控醫療隊出征儀式。我們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們卻是深入虎口,衝鋒在最前線。聽到媽媽送別護士女兒,嘴上說著不擔心,卻反覆重複著“保護好自己”;看到“鐵娘子”醫生主動請纓,說起70多歲的父母卻紅了眼眶。臨時補位出征的隊長說,“我是黨員,奔赴前線義不容辭。”

我們是黨員,關鍵時刻,我們不上誰上?身為新聞工作者,這場疫情防控硬仗便是我們的一場大考,必須以實際行動為黨和政府、為人民群眾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東莞日報城市生活部記者李廣

為醫護人員加油鼓勁

過年回了山東老家,但一直用手提電腦工作,大年初三,十幾個小時開車趕了1640公里路回東莞,生怕回來太晚耽誤了工作。

這幾天每天都在採訪和寫稿中度過,我去了專門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市第九人民醫院,採訪了醫護人員,記錄了他們與病毒戰鬥的點滴,感受到了他們不怕困難的衝勁和戰鬥力,推出了“防疫最前線”系列報道;也通過電話和微信採訪了身在湖北的東莞市支援湖北疫情防控醫療隊隊員,當聽到一位隊員說出“湖北是我的家鄉,雖然我是新莞人,但家鄉的養育之情沒齒難忘,我已經做好一切準備,也做好最壞的打算”時,我流下了感動的淚。

而作為一名醫療記者,當我們將疫情信息報道給普通民眾、如實記錄醫務人員的戰鬥經過,為他們加油鼓勁,我們手中的筆,也成了與病毒戰鬥的武器。

東莞日報經濟新聞部記者張華橋

傳達東莞正能量 講好企業好故事

疫情期間,作為一名經濟線的記者,我一直奮戰在東莞疫情防控報道的最前方,努力以行動來詮釋黨員和新聞工作者的責任和擔當。

1月27日,我來到位於洪梅的嘉榮物流配送中心實地探訪,詳細瞭解這家本土零售業企業在存貨、物流配送速度、調配貨的時間等具體問題,以視頻、圖片等多媒體的方式為市場穩定發聲;在松山湖某生產醫用物資的企業,我瞭解到該公司捐贈了10萬隻口罩;慕思捐贈300萬元……我及時向社會傳達了莞企的愛心之舉,大愛之舉;面對即將到來的返崗大潮,工廠、產業園區等如何應對?我和攝影師深入天安雲谷產業園,詳細瞭解、拍攝從進入園區到出來的整個過程,向社會同類園區做了一個指引和示範。

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戰役”,我將繼續深入一線,及時、準確地向社會公眾傳達東莞正能量,講好企業好故事。

東莞時報視覺部記者陳帆

責任使然 也是使命擔當

在疫情面前我們都是脆弱的,只有勇敢站出來去面對,給自己加油打氣。

1月24日,全市疫情防控動員舉行,上百名醫生全部戴上口罩,每個人臉上寫滿了嚴肅。我的鏡頭儘量搜尋著感人瞬間和每一個細節。之後,第一次進入市第九人民醫院疫區採訪,心裡還是挺緊張的。在病房、過道、清潔區、前臺等拍攝了大量的照片。

最感動的採訪是東莞首批赴湖北援助的醫生送別儀式。粱秋亭醫生與愛人擁抱分別,我當時是含著眼淚在摁快門。

春節和辦公室裡的同事一起,在城中村吃了一碗酸菜面,就當做了年夜飯。作為媒體人,我做了都是平凡的工作,是責任使然,也是使命擔當。

新媒體發展中心記者張培霞

努力引導市民正確做好防護

從大年廿九至今,我一直堅守崗位工作,第一件時間通過短視頻發佈疫情權威消息。同時,我與團隊多日連夜趕製漫畫、海報、H5、工廠防疫MV、朋友圈新聞短視頻等多種形式融媒體公益宣傳產品,讓市民瞭解疫情,消除恐慌,做好防護措施。其中,《共同戰“疫”我是黨員,我上!》H5一經推出一天內點擊量突破25萬,留言突破2萬條。

這期間,我和同事們搭建起全域短視頻傳播鏈條,通過抖音、快手、央視頻、微視等平臺發佈最新疫情動態。東莞日報-i東莞抖音號推出了《東莞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合集,累計閱讀量3500萬。《有居民牴觸居家觀察 虎門鎮委書記上門解釋勸說》等多條新聞短視頻被央視頻平臺選入首頁推介,向全國傳遞東莞防疫正能量,講好東莞故事。

記者 呂曉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