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人生二胎,請先考慮這個很小但很重要的問題

文丨土土絨

到了春節假期,“你還生不生啊”,又成了我們必須面對的高頻次問題。

我有一個同事,一提起生二胎就翻臉:“要生你生!”

她三十多歲,有一個正在上幼兒園的女兒,每天除了工作,就是操心女兒大大小小的事。並不是不愛孩子,家庭也很和諧。

但即使這樣,只要一聽有人勸說生二胎,她就立刻怒回去:“別跟我提這茬。”

我在心裡默默地為她鼓掌,因為我不敢這麼直接地懟人,還想著要維持表面的“和諧”。

勸人生二胎,請先考慮這個很小但很重要的問題 | 年話

1月14日,重慶火車西站迎來春運客流小高峰,眾多旅客踏上返鄉路。 來源:中新社記者 陳超

關於生不生二胎,可以有很多經濟學的、社會學的解釋,可以寫出無數本專著,但是,在做決定的時候,似乎很少有人問過當事人的感受——孕育、生產孩子的那個人,究竟在想些什麼?

前段時間,我休了一個星期的年假。本來打算宅在家裡,看看電影,曬曬太陽,過幾天悠閒快樂的日子。但萬萬沒想到的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整整一個星期,我從早忙到晚,根本沒有閒下來的時候,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都覺得是種解脫:終於可以休息一下了。

為什麼休假似乎比上班還累?我要做的事並不多啊,無非就是接送孩子、買菜做飯、擦擦洗洗,再加上帶孩子上個興趣班,輔導個作業,基本就是每個家庭主婦必做的事嘛。而這些事,除了輔導作業以外,平時都是由父母“代勞”的。也因為此,它們似乎小到不值一提,幾乎沒有存在感。在大多數人眼中,這些家務大概也微不足道。

這還是孩子已經上學以後的家務工作量,在還沒入園的前三年,帶孩子的工作量更是難以估量。一位生了雙胞胎的朋友形容孩子出生後的狀態:“整個家都忙得快崩潰了!”我完全能想象。

最近,一檔綜藝節目引起了很大的爭議,這檔聲稱是“治癒系生活類真人秀”的節目,有一個案例是講一位四胞胎的媽媽,因為每天忙於帶孩子,沒有好好打扮自己,引起了丈夫的不滿。於是節目組讓她精心打扮自己,最後還跟丈夫道了歉。

這段視頻的下面,網友罵聲一片。一個媽媽照顧四胞胎,忙得一天只能吃上一頓飯,為什麼還有人好意思要求她溫柔又美麗?為什麼有人會覺得這些家務就是她該乾的?絲毫沒有分擔的想法?

這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圖景。當一位丈夫加班到深夜回家時,人人都會心疼地覺得他太辛苦了,覺得要讓他好好休息。但一位妻子一天忙碌24個小時,人們卻只會覺得這都是些小事,甚至覺得她是靠丈夫養活的。韓國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中,就把這樣的女人叫做“媽蟲”。

並不是想挑起男女之間的矛盾,只是想說:家務的勞動量和價值,都被大大低估了。

勸人生二胎,請先考慮這個很小但很重要的問題 | 年話

《82年生的金智英》 劇照

韓國曾經公佈過一個對家務勞動經濟價值的評估,將照看孩子、洗滌、清掃等59種家務勞動換算成錢,經計算得出,這些家務勞動每年價值361萬億韓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4.3%。以此為基礎推測,全職主婦的家務勞動價值為每月工資19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2萬元)。

我國也有學者估算過家務勞動的價值,發現家務勞動潛在價值約佔GDP的30%。目前,這些勞動大部分是由女性承擔的。在年輕女性進入職場以後,老一輩的女性則“順理成章”地接過了這份責任。

但是,父母年事已高,帶孩子、做家務對他們來說,已經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更何況,一個人忙碌了一輩子,本來也有權利享受一些清閒時光。而年輕女性進入職場,一方面是家庭經濟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個人生存策略的需要——僅僅作為一名家庭主婦,其個人價值很難得到社會認可,在婚姻生活中也往往處於弱勢。

在這樣的情況下,撫養一個孩子已是難得,還要再養一個,誰來帶呢?不管是誰帶,都意味著TA從事的是一項勞動強度大、社會認可度低的工作。這份工作不僅免費,而且沒有任何保障。

生娃養娃,要考慮的因素千千萬,但只此一項,就足以讓很多人望而卻步了。

要不要生二胎?每個家庭當然都有自己的選擇,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權衡。只是希望,大家都能尊重當事人的選擇,催生催育什麼的,真的沒必要。對於很多人來說,並不是不愛孩子,只是,這份愛需要付出的太多。

【“年話” 卷首語】

又當新桃換舊符。在流動已成常態的時代,太多人習慣了漂泊,習慣了只有春節幾天回到原生地,擁抱地理意義上的老家。在一年的多數時間,因為時空距離,我們常常意識不到和家人之間的各種觀念差異,但在春節這幾天,在“家”的語境下,我們不得不重新理解和定義“求同存異”。

狐度工作室準備了一個春節策劃,邀請幾位年輕人訴說“年話”,聊一些他們過年會思考或會和親人朋友談起的話題,其中有對結婚、生二胎的困惑,有對春節總要回“老家”的反思,還有對故鄉年味的重新認知。

【往期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