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激只是我們對現狀的一種情緒反應

面對2019-nCoV疫情的全民戰,各省市紛紛啟動突發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機制。人們響應號召,做好自己,減輕國家負擔,“在家躺著就是對社會對國家最大的貢獻”這是對自我的調侃,也是對現狀的無奈。在大災大難面前,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個體或多或少心理受到影響。特別是在春節期間,本來是走親訪友閤家歡聚的時刻,卻成為了人心惶惶的隔離狀態,心理的落差與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給家庭及其成員帶來巨大壓力。

個體針對意識到的重大變化或威脅而引起的一種情緒狀態叫應激。應激情況下會產生負面情緒,如抑鬱焦慮,恐懼與絕望,孤獨與悲傷,憤怒。反向防禦如興奮與激越。

應激的程度分為輕、中、重度。輕度應激不影響人的日常生活,中度應激持續數小時,並影響軀體、情緒及認知,但短時間內會消失,重度應激常影響工作和個人職責的完成。

在此次事件中觀察到的應激狀態主要臨床表現:

1、產生疑病:出現咽部不適、疲乏無力、胸悶憋氣,甚至呼吸困能等症狀,懷疑自己是否感染冠狀病毒。

2、焦慮症狀:心神不寧、坐臥不安、有失控感、出現多汗、心跳加快、口乾等症狀,因為一點小事情就發脾氣,不依不饒,影響家庭和諧。

3、抑鬱情緒:精神不振、悲觀失望、易哭泣、覺得活著沒意思、食慾不振等。

4、睡眠障礙也很常見。

5、強迫症狀:反覆洗手,消毒等。

出現應激反應不用過於擔心

1、從正規渠道瞭解疫情情況,接觸到的各種信息要經過科學分析,不相信沒有依據的謠言。

2、接納目前所處的環境與自己的反應,哪怕是恐懼和害怕。

3、通過電話或信息傳遞的方式,尋求親朋的支持。你也可以支持其他人,也是對自我的療愈。

4、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不能總是無所事事,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比如把自己的感悟與情緒以文字或圖畫的形式表達出來。

5、合理的睡眠。

7、自我審視,當不能自我調節時,尋求正規心理援助。

理智 | 應激只是我們對現狀的一種情緒反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