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最關心的九個疫情問題,專家為您權威解讀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牽動著每個人的心,也與每個人息息相關。中國醫學科學院將大家關心的問題進行彙總,邀請相關專家進行詳細解答。

目前全國採取了這麼多周密的防控措施,

什麼時候可以看到效果?


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流行病學與衛生統計學系單廣良教授:一般情況下,傳染病的流行特徵和趨勢與其潛伏期長短有關。潛伏期短的傳染病流行來勢猛,病例集中出現,往往呈現暴發現象。如果防控措施有效,則平息也快。而潛伏期長的傳染病流行趨勢緩慢,病例稀疏出現,持續時間較長。


如果目前能夠有效地發現傳染源,並對其密切接觸者採取了嚴密的隔離措施,則在最長潛伏期(14天)內,被隔離的密切接觸者中該發病的都發病了,沒發病的也不會發病了,完全處在我們防控的視野內。所以,從實施了有效措施開始,在經歷一個最長潛伏期後,我們應該可以看到顯著的防控效果,即新發病例數將會明顯減少,流行擴散的地區範圍顯著縮小,也越來越侷限。


除上述情況外,若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在潛伏期或症狀前期即具有傳染性,或存在一定比例的不典型症狀的病人,則會給傳染源的識別和隔離帶來困難,會降低控制傳播的效果。


您最關心的九個疫情問題,專家為您權威解讀


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的肺炎動態監測功能上線意味著什麼?


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流行病學與衛生統計學系單廣良教授:按照國家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的要求,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完成了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動態監測功能的開發和測試等工作,並於2020年1月24日上線運行。


新功能的上線實現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病例的個案信息、診治信息和感染來源等相關信息的快速報告,顯著提高了疫情監測的及時性和監測信息的準確性。此外,這一監測系統運行以後,將全天候地進行監測,即使這場疫情過去了,在“和平時期”也將對它進行全面監測,以防疫情捲土重來。


網上流傳,把家裡空調取暖器全打開,

病毒活性會被抑制,這是真的嗎?


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流行病學與衛生統計學系單廣良教授:這樣做可能僅僅是一種模擬或者想象,目前尚不能確定是否有效。根據人冠狀病毒的理化特性,人冠狀病毒對熱較為敏感,隨著溫度的升高,病毒的抵抗力下降。例如,以往研究表明,SARS冠狀病毒在37℃可存活4天,56℃加熱90分鐘、75℃加熱30分鐘能夠滅活病毒。在室溫24℃條件下,SARS冠狀病毒在塑料、玻璃、金屬、布料和複印紙等多種物體表面可存活2~3天。


您最關心的九個疫情問題,專家為您權威解讀


點外賣、收快遞有感染新型肺炎的危險?


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流行病學與衛生統計學系單廣良教授:正常快遞可以不用拒收。但是已經感染的病例、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觸者不要寄出快遞。此外,為了更好地做好防護,建議除了一些急需用品之外,在疾病流行期間,也儘量不要寄送從武漢發出的快遞,以減少間接接觸感染的可能和緩解部分省區交通限制的壓力。在收取快遞和外賣時,可以請快遞員將快遞物品或外賣食品放在門外,以減少接觸傳播的機會。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臨床診斷標準

是如何確定的?


中國醫學科學院呼吸病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中日醫院副院長、呼吸中心常務副主任曹彬教授:在制定新型冠狀病毒診療指南過程中,專家們通過對實驗室確診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的疾病譜進行分析,結合不同臨床症狀發生率、實驗室檢查以及不同疾病階段影像學特點,再與其他細菌、非典型病原體及其他病毒性肺炎特點進行比較,總結出冠狀病毒肺炎相對特異的臨床表現,隨後將這些臨床特點與病原診斷相結合提出臨床診斷標準,經多輪專家評議並結合臨床實踐,最終確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臨床診斷標準。該診斷標準同時也被WHO指南所應用。


如何在第一時間鑑別隱性傳染源,

從而儘早隔離?


曹彬教授: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提到,基於目前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認識,疾病的潛伏期最長約為14天。


對於部分無發熱等明顯症狀的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患者,醫務人員要充分提高對乏力、肌肉痠痛(包括輕微痠痛)和精神稍差等不典型症狀患者的警惕,要與患者及家屬進行充分的溝通,瞭解疫區旅行史、是否有與疑診或確診患者的接觸史、近兩週內是否出現發熱等病史,進行相關排查。同時對“不典型”病例,及時進行血常規、呼吸道病原學檢測,儘量行胸部CT的檢查,若提示異常,則應進一步做冠狀病毒檢測。疫情時期不建議對患者進行肺部X光胸片檢查,因為胸片對早期滲出性病變不能及時發現,極易導致漏診。作為一般群眾,應加強對自身症狀的監測、包括乏力、肌痛、腹瀉、咳嗽和低熱。若出現上述症狀同時有流行病學史時,應儘快隔離,擇期就診。


您最關心的九個疫情問題,專家為您權威解讀


分診對於新型肺炎的意義是什麼?


曹彬教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具有較強傳染性的新發突發呼吸道傳染病,其特點是人群普遍易感,傳播較快。目前的現狀是有大批類似型感染症狀人群就診,有限的醫療資源難以滿足激增的就診需求,真正感染患者及重症患者在就診篩查階段消耗大量時間。傳染病預檢分診是醫療機構有效控制傳染病、特別是控制呼吸道傳染病在醫療機構內交叉感染的第一道屏障,使得有限的醫療資源得到充分應用。就診患者在預檢分診點檢查後,將按照檢查結果分流就診,減少了人流交叉導致的交叉感染,加快的醫療資源使用率,使高危、疑似及重症患者能夠得到更快速診治。


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研究進展如何?


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所長金奇教授:中國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科研機構開始研發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目前已經成功分離病毒,正在篩選種子毒株。


美國國家衛生院宣佈研發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當地時間1月22日,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 所長宣佈, NIAID 正在與馬薩諸塞州的劍橋生物技術公司Moderna Inc.合作開發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希望在大約三個月的時間內,能夠在人體中開始進行早期試驗。


面對新型肺炎疫情帶來的心理問題,

我們能怎麼做?


曹彬教授:

由於目前各種信息充斥媒體和網絡,各方評論也層出不窮,一般群眾的醫學知識有限,對這次整體疫情的瞭解受到諸多因素影響。我們要肯定的是,我們曾經戰勝了“SARS”,此次我們的診斷、治療和防控技術有了長足進步,國家從醫務人員、治療藥物、設備、物資等各方面予以大力度支持,對此次疫情的防控和救治進行了全面佈局,各界團結一心,我們是有信心再次贏得最終勝利的。


我們可以做的是:

一、不信謠,不傳謠。

二、減少外出,正確防護,避免傳染。

三、正確疏導,不要盲目。


您最關心的九個疫情問題,專家為您權威解讀

您最關心的九個疫情問題,專家為您權威解讀


來源 / 綜合自中國青年報、健康報

您最關心的九個疫情問題,專家為您權威解讀

“健康杏林”是《醫藥星期三》報的官方微信公眾平臺。《醫藥星期三》報是全國郵發的,以中醫藥治療為特色的,刊發醫藥保健、健康養生知識為主的專業保健科普報。開設有“中華醫藥””中醫精粹“”民族醫藥“”藥膳食療“等中醫專版。全國郵發代號47-6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