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師有教師任用證的和沒有證的在補貼上有無區別?

共分田


原民辦教師有“任用證”和沒有證的在補貼上是沒有啥區別的。



原民辦教師有嚴格的政策界限。以甘肅省為例,原民辦教師應該有兩大類,一類是1984年12月31日以前在農村中小學擔任代課教師的,他們按教育部所謂的“政策界線”來說,是“計劃內的民辦教師”,大部分人相繼轉正了,也有極少部分人或因違犯計生政策,或因教學質量,或因人為因素被辭退(或繼續任教的);另一類是上崗教學在前,出臺的“政策界線”在後,被劃為“計劃外民辦教師的”。

民辦教師任用證的頒發次數有限。以我縣為例,民辦教師任用證只有在1982年頒發過一次。也就是說“計劃內的民辦教師”都是有“任用證”的,而“計劃外的”就壓根沒有“任用證”。也就意味著“民辦教師任用證”也不全是為縣聘民辦教師頒發的。事實上1985年1月1日——2003年9月25日(此時實行“清退政策”)的民辦教師都是縣聘的,應該說他們是“無證上崗”的。


正因為原民辦教師在民辦教師任用證“缺陷”,甘肅省發放原民辦教師養老補助就沒有“任用證”的說法。領取民辦教師養老金的對象是“凡2003年9月25日以前經縣級主管部門聘用的,曾在農村中小學教師崗位上連續代課5年(含5年)以上,凡年齡滿60週歲,離開教學崗位後再未被企事業單位錄用的代課教師”(甘教廳【(2010)15號】)。

由此可以看出,原民辦教師領取養老補助沒有“任用證”限制。只要你是所在省份規定的任教年限內的原民辦教師,年齡達到60週歲,都會得到民辦教師“養老補助”的。


為生活而提神


題主所說,有民辦教師任用證和沒有任用證,我所在地區在養老補貼發放上沒有區別。



之前跟很多民辦教師聊天的時候瞭解到,有無民辦教師任用證最大的區別,在於有任用證的教師當年的工資中有一部分區級補助津貼。

我在2010年被中心校抽調參與了當地民辦教師養老補貼認定工作。

陝西省認定範圍:

凡年滿60週歲,2003年1月提以前,曾經在農村公辦中小學民辦教師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含三年的代課人員。離開教師崗位以後,再沒有被企事業單位錄用,目前仍為農村居民的,達到規定年齡,到齡的次月開始享受民辦教師養老補貼。

陝西省的養老補助標準:

按工齡每滿一年月發六元補助執行,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也就是說,如果工齡是十年,每月養老補助就是60元,工齡15年,每月養老補助就是90元。



需提交下列資料:

認定發放養老補助的申請表。

戶口本複印件或者派出所出具的戶籍證明。

工資發放表,複印件。每年必提供一個月的。

如果因為年代久遠無法找到當年的工資發放表,可以提供同期與自己在學校工作的在職在編教師,出具工作時間證明,以及其他能夠證明自己工作年限的有關證明材料。

關於民辦教師養老補助

我之所以關注民辦教師這個群體的養老補助,更多的是他們中中有我的小學老師,中學老師,以及工作之初的同事們。

他們大多數已經年過花甲,而且體弱多病,僅靠每月的農村養老保險加上工齡補貼也不過是兩三百元,這樣的補助標準的的確確與現在的物價水平極不匹配。



今年年初,我在網上看到了廣州,梅州市給曾經的民辦教師發放養老補助的標準:

工作年限超過30年的,每人每月補助900元。

工作年限20到29年的,每人每月補助800元。

工作年限10到19年的,每人每月補助700元。

工作年限1到9年的,按照工作年限,每一年每人每月50元為基數,每增加一年,每人每月增加補助50元。也就是說工作一年的50元,兩年的100元,三年的150元。

這是我目前看到的比較高的養老補助標準,而且梅州市的文件明確指出,以後會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對這樣的標準實行動態調整。希望各地在提升標準的時候,可以以這個為參考,根據當地的經濟、物價水平適當調整。



結束語:關於民辦教師養老補貼發放中的資料認定,各個地區可能存在一定的差異,標準也不同,題主可以諮詢當地的教育部門瞭解情況。


匯智坊


民辦教師是一段很長的歷史。自上一世紀60年代初,到1982年的全國民師整頓,這為一個時間節點。通過了1982年的民師整頓的,為在編的正式民師。在1982年這個時間節點上,被整頓下來的,有的回家勞動了,有的成了非在編民師。到了1985年,國家的公辦教師,補充不了缺編的民師,各地又招收了一部分在編民師。從1985年到1992年,國家組織在編民師進行各種學習,各種培訓,各種考試,比如教材教法合格證考試,專業合格證考試,普通話合格證考試,後來又要求在編民辦教師取得相應的學歷。在編民師有了這些證以後,就陸續發放了教師專業技術資格證書,有了教師專業技術資格證,才能被聘用,才有了聘用證。

也就是大家所說的任用證。到了本世紀初,國家經濟好轉,凡是在編,在崗,在職並持有兩證的民辦教師,國家一刀切,全部轉為了公辦教師。

所以說,這就出現了原民師的問題。原民師包括以下幾部分人。

一是在編在崗並持有兩證的民辦教師,他們沒有到本世紀初,因年滿60歲而退休〈女55歲〉未趕上國家的直轉。

二是因各種原因,比如計劃生育,而被辭退的民辦教師。

三是自動退職的,這類民師比較少,90年代外出務工的人多了,有許多民師就加入了務工大潮。

2013年,各地方出臺了政策,對原民師進行經濟補助,縱觀各地的情況,核心就是,原民師幹一年每月補助十元,幹十年每月就是100元,這種補助政策與原民師有沒有兩證毫無關係。各地還規定,這項補助到退休年齡領取,實際上就是原民師的退休金。

幹一年,每月給十元,到底多不多,到底合理不合理?只要回頭看一看,中國鄉村教育的歷史,就知道合理不合理了。

60年代初,中國十分貧窮落後,窮國辦大教育,學校是群眾集資辦的,老師是各村找的有知識的青年,公辦教師很少,在一個村辦小學裡,甚至沒有一個公辦教師。學校的教學任務全有民辦教師承擔,他們的報酬少的可憐,每一季度只有十元錢,就這樣他們堅守在教學的第一線,為了鄉村教育,為了鄉村的發展,他們默默的奉獻著。

到了80年代,90年代,雖然國家經濟有所好轉,國家也培育了不少師範畢業生,但是,就整個國家來說遠遠不夠,好一點的鄉村小學,有一兩個公辦教師,差一點的村辦小學,依然沒有公辦教師,民辦教師依然是村班小學的頂樑柱,毅然肩負著鄉村學校的教學任務。他們的待遇依然是民辦公助,國家補助19塊七毛五,村集資17塊二毛五。這個時候已有剋扣工資的現象。許多村委打著給教師收工資的旗幟,搭車收費,變相收費。其實到老師手裡的錢寥寥無幾。民辦教師們拿不到工資,生活難以維計,有的連飯都吃不上。

轉為公辦教師拿國家的工資成為他們的美好願望,諸多痛苦他們忍受著,諸多委屈他們忍受著,儘管他們在狹縫中生存,儘管他們在狹縫中忍氣吞聲,但是厄運還時不時的降臨在他們的頭上,比如因交不上公糧而被辭退,因沒時間出河工而被辭退,因計劃生育而被辭退,因校長看不上眼而被辭退,因支書討厭而被辭退。諸如很多,不一而同。許多民師的美好願望化作了泡影,他們的心在流血,他們的眼淚流在了心裡。

卑微,貧困,懦弱,無奈,是那時鄉村民辦教師的通病。經濟貧困生活拮据,民辦教師們怎麼不卑微?無權無勢無錢怎麼不懦弱?他們乾的是中國最低劣的職業,任何一個人都有開除他們的權利,他們怎麼會不無奈?

可是這麼一群卑微的人,卻用鋼鐵般的脊樑,為中國的鄉村教育撐了40年,為中國的鄉村教育奠定的基礎,難道說他們不是一群可愛的人嗎?

在鄉村裡,60歲以下的人,有哪一個不是民辦教師的學生?從鄉村走到城裡的人,又有哪一個不是民辦教師培養出來的?所以說,如果忘記原民辦教師,就是忘了鄉村教育的發展歷史,就是忘了本。他們一個從風華正茂的知識青年,變成了白髮蒼蒼的老人,他們為新中國的基礎教育,奉獻了青春,難道能讓他們從我們的心頭磨滅嗎?記住他們吧!讓我們的後代也記住他們!

現存的原民辦教師的生活狀況令人擔憂,他們己年逾花甲,收入低微,有的依然外出打工,有的靠收廢品維持生計,還有的臥在病床上因經濟拮据而看不起病。其實他們沒有過多的要求,當國家給他們發放養老金的時候,大多數人的眼睛都溼潤了,有的失聲痛哭說,值了,國家沒有忘記我們!

多麼高尚的情懷,任勞任怨的節操至今未改,他們堅守著這千年不變的美德。那麼,我們該為他們做些什麼呢?我們的改革開放取得了累累成果,我們的經濟發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能不能把這些成果分享一些給那些任勞任怨,為共和國教育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原民辦教師們呢?

他們窮了一輩子,到老了別再讓他們生活拮据,捉襟見肘了!


寒韓寒


有無任用證,在補貼福利上毫無差異。但在身份認證時,民師任用證書絕對是有無可置疑的權威性,它是經教育行政部門審核簽發,既有工作時間點又有學校學科,足以證明你的民師身份不是浪得虛名。沒有任用證便是代課教師,只要有三名公職教師出具證明,最好有畢業照、教案本丶工資表…一些物證輔助,也能暢通無阻過關。而後,還要查你戶口是否農民身份?是否參加農保?再後確認存檔,待你六十花甲來臨,不知啥時候,教齡補貼會從天而降到你的農保卡里。祝好運!


王軍95141


應為她們著想


善語德瑞


原民辦教師是這種情況:50年到70年的民辦教師是沒有任用證書,。71年到85年的民辦教師才有任用證書,86年後改為代課教師。原民辦教師有任用證書和沒有任用證書的生活補助是一樣子,都是教齡X8元。


嚮往土豪788


對於這種民師問題的提提出,我想提一提我的看法,民師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為了普及小學教育而形成的社會現象,六十年代人民生活有所提高,人民再也不忍飢挨餓,所以人口飛快增漲,出現了農村小孩比大人多,每戶都二三個孩子,國家為了提高全民素質,要求人民公社下屬大隊都設立完小,如有可能也可設戴帽子中學,而當時國家還屬於困難時期,這樣全民辦學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每個大隊先是借或租屋作為教室,後來各生產隊(小隊)出錢出人建校,教師也就有大隊選出來的了。這就民辦教師,他們只在生產隊記工分,在家吃飯,上下都和小孩們走在一起。不過上學是早點,放學是和小孩一同走的,後來恢復高考,農村人想跳出農門,對教育期望很大,雖然高考是十幾人取一,但是給人一種希望,教育局為了教學質量,對民師進行了考試,對水評高的民師發了認用證,這就是持證民師。但是待遇一點未變,陏著計劃生育政策實施,農村小孩少了,每戶二三個小孩找不了,很多戶只有一個小孩,有的還沒有小孩,這樣民師就顯得多了,原來每年級三四十人,現在只有幾人了,責任田大隊都斷了民師的十二元五角的補貼,民師更難了,在學校要教學生,回家要種田,那時民師都是家裡主要勞力。我有親身體會,每天晚上都要幹幾小時的活。回家都摸不上路,另外還要公糧農業稅即三提五統。民師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公社還是解聘了大部分民辦教師,很多民師都精疲力盡了,也不想繼續幹了。也有的找後門。但是聽從組織的還是大多數。所以說很多民師約三分之二的民師都辭退了,

說到現在,散落在民間民師很少了,有很多都己經作了古人,現在最小的民師都匕十多了,所教學生現在已經五十多,但是仍然孩子們養,還好我們安徽對民師還不錯,但是自保還是不夠的。在我們這裡不分民師和代課老師的。


安徽巢湖記憶


原民辦教師有沒有任用證,在領取教齡補償時有沒有區別。這個政策在湖北宣恩好像還沒有這回事,前不久,有一個民師的女兒去教育局打聽,說“沒有的事”。湖北正處雨季,到處都下大雨,而全國大部分省都是晴。我還想說一下,原民辦教師任用證就是教師資格證,我們這裡的民師都持有國家級的資格證,又有什麼用呢?


用戶展望未來0508


在我們這裡都一樣,全是一教齡月領十元補貼。


平安幸福快樂人生460


河南從沒聽說有什麼區別。有證沒證都一樣。認定時,有些幹了一二年就敢報十幾年,還有的是不在認證的年現內幹了一二年的競把時間前移並多報也都被認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