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為孩子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sun專業輔導


我不同意為孩子無怨無悔的付出或是細心照料是最高境界,因為基本父母都有愛孩子的天性為孩子付出只是基本為人父母該有的責任而已。

我認為父母的最高境界有以下:

  • 溫和堅定的堅持規矩
  • 允許孩子犯錯且為錯誤負責
  • 修煉自我,共伴成長
  • 讓孩子有被愛的感覺

堅持規矩,父母該有管教權威

細膩的照顧,無悔的付出似乎傳唱百年就是父母愛孩子的最高指標!但是光有愛沒有規矩絕對無法教育得當,沒有邊界規範的愛對孩子就是傷害。否則又怎會有慈母多敗兒,愛知是足以害之的說法。

李玫瑾教授曾經在她的講座中分享,孩子大概三歲的時候就要有被大人說不,被拒絕的經驗,孩子小的時候鬧不過就是在地上打滾,如果到大了才要管,孩子可能離家出走或自殺,因為他感覺你給的愛沒有邊界。

幼兒教育專家蒙特梭利也認為孩子越小,規矩要越嚴格等到讓孩子大了,將規矩內化才能夠逐漸放大自由的尺度。然而,有多少家長因為不想和孩子正面沖突或者不想花費時間就乾脆不管教孩子或推給學校,祖輩,可以說是間接害了孩子一生!

但父母的權威不等於脾氣,不等於情緒勒索;長期在父母嚴厲責罵下成長的孩子會懦弱,被情緒勒索被迫扮演好孩子的兒童長大後會成為討好型人格。權威指的是父母對於孩子不合理的行為有管教的權力,態度溫和但堅持規矩方能成功教育!

共同經歷錯誤,從錯誤中成長

孩子成長過程中,常會做出大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或者和大人唱反調,想試試看大人不認同的作法所得到的結果,父母常會加以勸說甚至阻撓孩子的嘗試。然而,在孩子所做的事情沒有危險、沒有觸犯法律或傷害別人的情況下,父母應該放手讓孩子嘗試錯誤。孩子遇到困難,父母不主動幫助,即使孩子要求也給予最小程度的協助;從而培養出有自我規劃、能夠自我負責且具有問題解決能力的孩子。

父母能夠剋制自己對孩子的控制慾,讓孩子在錯誤中學習對於孩子的逆商培養,自我認同和責任感上都有很長遠的正向影響。

自我修煉,讓孩子擁有穩定的性情

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可以說是上輩父母教育基本精神,我們這輩的父母若想要教育出穩定性情的孩子就必定要自我覺察,控制自己的情緒。心理學家發現,在童年時期沒有被滿足的需求、沒有被接納的情緒在大腦中留下了影響;當我們成為父母面對孩子相同的情緒,會引發童年回憶進而造成更大的心理波動,導致無法正確的回應孩子。然而,當我們錯誤對待孩子,不管是發脾氣、冷處理甚至打罵也在孩子心中埋下了同樣的未爆彈。想要結束這樣的循環,唯有正確認知自我的情緒並且控制自我才能夠拆彈成功,阻止這個惡性循環!

最重要的是成就父母和子女的濃蜜情感

孩子和父母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辜負這輩子這一場緣分。我希望我的孩子和我就像歌詞裡寫的:

If you cry 還有我在

If you smile 我也會溫暖

世界上最近的距離就是你不在我身邊但你知道我愛你

每天我都會抱我的孩子,孩子的進步,不管多小我都主動提出讚美;每天我都詳細規劃當天的家務行程,預留最多時間不看手機的陪伴;我給孩子講她們出生的故事,家族裡人的陪伴,因為我要讓她們知道即使我們離鄉背井也有好多愛他們的家人關注著他們。即使我們有了爭執,我都會當天解決,而我的孩子也明白這不會改變我的愛。

一個規矩穩定的家庭,孩子才有安全感;一雙情緒穩定的父母,孩子才能積極樂觀;父母的修煉之路何其漫長,但給予孩子正確的品格、穩定的性情和滿滿的愛伴其成長應是對孩子一生最好的祝福。


蕙宸雙寶媽媽


父母的愛是天地間最偉大的愛,自從我們呱呱墜地,來到這個世界,父母就開始愛著我們,直到永遠。父母的愛,是一種對兒女天生的愛,自然的愛。猶如天降甘霖,沛然而莫之能御。這能夠維護生命之最大、最古老、最原始、最偉大、最美妙的力量莫過於父母對我們的愛。

古人云:“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母親的愛猶如於春天裡燦爛的陽光,帶給我溫暖,帶給我光明;母親的愛,猶如於狂風中的一把穩定而沉著的大傘,為我遮風擋雨;母親的愛,總在我困難的時候給予我幫助,給予我動力。那股如絲般連綿不斷的愛意成為我堅強的後盾,讓我時時刻刻不再有空虛的感覺



涵涵和豪豪


第一 孩子的未來能夠被我們決定嗎,恐怕不能。那我們捧給孩子的學區房、私家車究竟有什麼意義,我們決定不了孩子的未來。

二 有的父母認定自己的孩子天生如星、光芒四射,卻不知星星也有恆星與流星之分。有的父母認定自己的孩子平凡如沙、前途渺茫,殊不知哪怕他即使是一粒沙,若蚌能夠用心守護,最終捧出的卻將是珍珠。其意義要深思!

三 與其給孩子太多物質上的愛,不如將有品格的愛送給他們。其實,並不是說孩子什麼都不懂,什麼都要讓你去教。父母的態度就是要去欣賞。因為孩子是很聰明的,但是孩子的聰明需要聰明的大人來欣賞。

四 為人父母者最大的失敗是被孩子視為上司或者奴僕,我們在此想提醒父母們的是:孩子的未來豈是你們決定得了的,他的未來,一半掌握在上帝手裡,即他的外在遭遇,另一半掌握在他自己手裡,即他應對外在遭遇的心態和能力。

五 最後對於前一半,你們完全無能為力;對於後一半,你們倒是可以起很大作用的,就是給他以正確的教育,使他在心智上真正優秀,從而既能自己去爭取幸福,又能承受人生必有的苦難。倘若你們不在這方面下工夫,結果培養出了一個心。謝謝分享採納+1











掙天勝半子


我覺得父母為孩子的最高境界就是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求同存異,學會放手。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孩子身體發育,性格養成,智商情商發展等關鍵黃金髮展期,父母是陪伴孩子最多的,給孩子造成影響最大的人,其中研究表明,同一個知識,爸爸比媽媽來教效果強5倍。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角色不可或缺。

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比任何諄諄教誨,三令五申都來的更有用。父母一回家就抱著手機玩,卻不允許寶寶看電視玩手機,孩子小但也明白,怎麼父母可以做,我不行,他們也知道,憑什麼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呢?

父母對自己的父母孝順有加,對同輩人熱情真誠,對小孩子寬容和藹。孩子可能不會表達,但是你的行為通過日積月累,深深刻在孩子的腦子裡,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的三觀。

古有孟母三遷,今有買房拼命挨著好學區房,電視劇虎媽貓爸中,一家人為了閨女從大陽光房搬到擁擠的二手破舊房,沒關係,孩子能上個好學校,一切值得。一輩子打拼為了孩子都不值得一提,父母對孩子的愛,不用說,都在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教育是給孩子一輩子的財富,並且影響世世代代。道高千尺,是因為根基深厚,留下最寶貴的不是金錢上的多少,而且思想的高度。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有錢不能使人長久,真正的豪門世家,對孩子的教育都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出入的了酒會宴席,也去的了農村地頭,吃的了山珍海味,也享受著吃糠咽菜。這些都是父母給予孩子最昂貴的財富。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借用周恩來總理的求同存異,來闡述我們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差異化發展,我家可能學習不好,但是心地善良,巧奪天工,也可能是體育健將,樂器達人,發明創造小能手,孩子們或活潑或安靜或溫柔或機靈。每個孩子都是天使,不需要跟他們比,尊重孩子們自己的想法,給與孩子更多的自信,去面對漫漫人生路上的酸甜苦辣。

有人說孩子與父母的關係就是一場漸行漸遠的旅行,年少時親密無間,長大後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就是減去線的風箏,放手讓孩子們去闖,適時引導與幫忙,但是終究是他們自己的人生路,學會放手是給他們最大的支持。父母在身後一樣可以默默的關注著你。

珍惜父母與孩子在一起的快樂時光吧,短短几十年,愛一路隨行。





天時地利的迷信


老子說:生養萬物而不把萬物據為己有,哺育萬物而不居哺育之功而對萬物有所求,萬物成長壯大以後也不去宰殺它們,這就是所說的道所體現出來的道之德。

這段話說的是道,但我突然聯想到:絕大多數父母對待子女不也是這樣嗎?父母生養我們而不把我們當作他們的私人物品,哺育我們而無所求,我們長大了只希望我們平平安安、幸福快樂就好。

養兒方知父母恩。在我成為爸爸以後,我才深刻地體會到父母把我們養大的不易。看了這段話,進一步認識到:孩子不是我們的私有財產,我們把孩子養大是我們發自內心想做的事,並不是想得到他們的回報。我們只是希望孩子們能健康快樂成長,實現他們自己的理想。我們則永遠是他們堅強的後盾,心靈的港灣。


驢哥影視


有人說是價值千萬的學區房,這樣的房子可以讓孩子升學更有優勢;有人說是學歷超群的父母,這樣的父母給孩子更優勢的教育資源。。。但是我們的孩子作為一個人,他的成長過程中什麼最重要?難道不是健全的人格和笑對一生的勇氣嗎?

比起那些外在的物質,孩子內心的強大更重要,而這卻是孩子在一個家庭中耳濡目染所學到的,所以,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叫做“溫柔但是有邊界”。溫柔但是有邊界的孩子他們有什麼特點呢?

他們是有規矩的,他們不會瞎吵亂鬧,他們不會任性妄為;但是他不懼怕大人,他跟大人可以坦然地溝通,不會緊張,不會把問題都藏在心裡。這樣的孩子他的人格是健全的。

不溫柔或者沒有邊界,這兩種都不行。

一種孩子是見誰都害怕,大人一個眼色立刻就呆了,尤其是家中“爸爸”這樣權威的角色,他甚至受委屈了被欺負了都不敢說出來,這是太有邊界完全不溫柔。這樣的孩子遭遇校園霸凌的機會就比較大。

一種孩子就是,不管怎麼鬧大人都沒有辦法,大人往往是沒轍了,大人只好說“算了,玩吧,小孩就這樣”,他根本不知道孩子把別人都煩死了,那叫做熊孩子皮孩子,給其他人折騰的不行,大人也不管,這叫做沒邊界太溫柔。

溫柔但是有邊界,溫柔就是給孩子包容,給孩子安全感,讓他不論遇到什麼困難,他敢於說出來,尋求共同的解決辦法。有邊界就是給孩子立規矩,我愛你但是有原則,我可以幫助你,但絕不袒護你。

如果我們時時反省自己,為人父母,首先要對自己負責,對孩子溫柔但堅定,按照這種方式培養出來的孩子:男生不會是大爺,女生不會是祖宗。


雨露聊三農


培養孩子道德觀,愛國、敬業、博愛、感恩、知足;生活上不給孩子們添麻煩,培養孩子自立自強,不依賴他人;指導孩子在工作中體現人生價值,做對社會有用的人;以身作則是培養孩子的重要因素,老貓房上睡,一輩傳一輩。只提建議別拿意見!



4408990256666


1.孩子應是正常良好的父母愛情婚姻的結晶,其父母的婚姻受到過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祝福。這樣,孩子從一出生就能得到多方關愛和照顧,這種在完美家庭出身的孩子,性格最健全和標準。長大後最有愛心和最有溫度,能八面玲瓏。例如周總理就曾得到很多知書達理的長輩關愛,這成就了他後來外交家的盛譽。

2.孩子是計劃內生育,有充足的物質條件和精神食糧(文化道德生活各方面的上乘品質)供其成長。健康,活潑,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做人做事的奠基,根正才能茁壯成長。

3.孩子一至三歲是最佳生長教育期,父母長輩們要多陪伴,多指導,多關照,不溺愛,不聽之任之,有正規的育嬰師帶,父母要恩愛,母愛是第一任老師。有愛的母親才最稱職。男人愛孩子的最佳境界是愛其母親。

4.重視教育和人格培養,從小樹德立志,先學做人,再學做事。能感恩,能吃苦,會愛己愛人。

5.不控制,不壓制,不居高臨下,把孩子當朋友,當知己,而不是你的下屬,晚輩,不可以隨意呵斥,打罵,尊重孩子的人格,不以勢壓人,不擺家長作風。這樣長大的孩子有尊嚴、懂禮貌、知民主、很文明、會愛人,更不會有逆反心。

6.孩子成人後學會放手,不常打擾,需要父母時適可而止地指導,建議。不論何時何地,父母始終恩愛,做孩子的堅強後盾。從始至終,不缺席父母之愛。

那些說“孩子一考上大學就離婚”的男女,心中從未有孩子的詩和遠方,也不配再生孩子。因為從來不為骨肉和家擔當的人,有了好孩子也不好好愛的人,你何必再去生孩子,給更多的人造成痛苦?








鄉村心泉


父母為孩子的最高境界是什麼?我想是父母的身體立行和不言之教!歌德曾經說過,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一個高尚的人在交談。帶著這句話,我們來審視這個問題。反過來,和高尚的父母在一起,孩子就像讀一本好書!身體立行活出孩子崇拜夢想的樣子!

懂得放手,我們懂得去影響孩子,而不是讓孩子按照我們的方式去生活,”不言之教”是教育孩子的最高境界!管教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放手。孩子唯有獲得健全的人格,穩定的情緒,積極的心態,才能在未來的生活道路上淡定從容!


宣城小地主


孩子嬰兒期是完全依賴父母的,吃喝拉撒全靠父母打理,這時候父母就是一個照顧者。

到了幼兒期,孩子開始有了一定的認知和模仿能力,這個時期是需要父母給孩子做示範,言傳身教,父母開始了最初的教育者。

到了青春期,孩子慢慢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父母這時候就要都聽取孩子的意見和建議,互相尊重,不能以自己的看法來判斷孩子的事情,需要多溝通,多交流,多聽取孩子的看法,特別是在有關於孩子的事情上。

孩子也是個體,只有相互尊重才能和好相處,跟孩子也一樣。跟孩子相處的最高境界就是把他當成最好的朋友,知己,不要求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