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員楊利偉談:人在太空,航天員太空生活的真實感受!

中國航天員楊利偉談:人在太空,航天員太空生活的真實感受!

人一到太空,最明顯、最直接的感覺是環境變了,首先是失重引起人體生理、心理上的一些變化。前蘇聯太空飛行的經驗表明,大約50%(美國經驗說約75%)的航天員確實感受到失重效應給身體帶來的不適。他們感覺到他們在顛倒著,經受著頭暈、行動失去協調以及無食慾之煩惱。這一切影響了他們的工作能力。下面列舉一些航天員的回憶。 前蘇聯航天員格・格列奇科描述他初到太空時的感受時說:“你感覺到,就像你的頭向下倒立,血液湧向頭部,頭腦發脹,臉脹得通紅,胸腔似乎充滿了血液,自我失去協調。”航天員萬・雷米也有同樣感覺,他說:“一天下來,在鏡子裡你竟不認識自己脹紅了的臉,你的行動失去協調,好像用自己的頭不斷撞擊某物。”醫學家們稱這種現象為“太空病”。

中國航天員楊利偉談:人在太空,航天員太空生活的真實感受!

但這不是一種真正的毛病,而是人體器官對失重的一種反應,因為正常的在地球引力作用下的血液循環受到了干擾. 在飛行階段,航天員的感覺並不是一樣的。一些人能較快適應失重狀態;另一些人則較慢。然而,一般來說,這種不愉快的感覺,經歷七到十天後更可消失。旅居太空的時間變長,血液在體內的再分配便變得穩定。一些多次進行太空飛行的航天員說,後來的飛行,適應失重過程時的痛苦與麻煩少得多了,經歷的時間也短得多了。這一點表明,身體具有“記憶”功能,能記起這種狀態,使航天員的身體能較快調節而適應失重。雖然如此,到目前為止,科學家還不能識別在太空中頭幾小時和頭幾天期間,在生命組織中發生的所有變化。

中國航天員楊利偉談:人在太空,航天員太空生活的真實感受!

這是自動適應失重的危險時期. 再聽一聽楊利偉的感受吧:飛船進入太空,入軌了之後,在微動力的情況下,我們所有的物體都會處在一種飄浮狀態下,這種物理現象非常奇妙。我記得飛船和火箭第一次分離之後,我感到突然間的失重。

中國航天員楊利偉談:人在太空,航天員太空生活的真實感受!

我回來之後,跟同行們進行交流的時候,我說我當時看到我們飛船上所有的固定物體全都飄浮起來,就像我們的海底看到海草一樣飄浮起來,包括還有一些小的浮塵都飄浮起來了,伴隨著我們的身體會有往上浮的感覺,當然我們當時是固定在座椅上。 我們在工作的時候也非常奇妙,比如說我想到另一個地方去操作一個動作的時候。在地面上,大家看到我們穿著航天服,航天服有20多斤重,在太空艙裡,我們有一個拉帶,用手拉著拉帶然後飄浮過去,非常輕鬆。如果用力過度可能會把自己撞到艙壁上,這些都非常有意思。 大家看到,所有航天員,不單單是我執行任務,包括神六、神七上天,航天員都會在手冊上用書寫筆做記錄,當一支筆不使用的時候放在面前,它就會飄浮,再使用的時候可以隨時拿到。

中國航天員楊利偉談:人在太空,航天員太空生活的真實感受!
中國航天員楊利偉談:人在太空,航天員太空生活的真實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