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疏遠小人,一個親近小人,結局如此懸殊,職場大有奧妙

“寧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這句話不敢說絕對,但也是有一番深刻道理的。在職場宦海上,從來不乏亂攪舌頭的小人,一些正人君子沒有倒在衝鋒陷陣的戰場上,卻倒在自己人的“舌槍筆劍”下。特別是在帝制時代,溜鬚拍馬成為一種時尚,朝堂之上往往是小人的天下。都說“千穿萬穿,馬屁不穿”,其實不然。君心難測,君威更是難測。一個不留神,馬屁拍在馬腿上,龍顏大怒,弄不好吃飯的傢伙都沒了。

一個疏遠小人,一個親近小人,結局如此懸殊,職場大有奧妙

所以,拍皇帝的馬屁得掌握好時機和火候,當然如果太后當家,那就連太后也得拍。而要想掌握好時機和火候,首先得買通皇帝和太后的貼身太監,讓他們隨時通報裡面的情況,隨時掌握上面的動向。

晚清名臣張蔭桓,雖說是捐班出身,但洋務辦得好,外國人滿意,朝廷也滿意,所以官兒升得比較快。一次出使英國回來,給東太后和西太后分別帶了一件寶貝,送給東太后的是塊大的紅寶石,送給西太后的是塊稀世的祖母綠。顯然,張蔭桓知道,真正當家的人是西太后,所以,給西太后的禮物實際上要貴重得多。

但是,張蔭桓雖然升官升得太快,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陷,他不知道打點太監的重要性。送禮的時候,竟然把西太后最寵信的太監李蓮英給忽視了,不管不問,也沒送什麼東西,只是公事公辦。由於張蔭桓是洋人比較看重的外交使臣,影響力太大,李蓮英也不敢輕易得罪,不過小人有小人的辦法。

一個疏遠小人,一個親近小人,結局如此懸殊,職場大有奧妙

結果,禮送上去了,西太后正在得意地把玩這塊祖母綠的時候,守在一旁的李蓮英不溫不火地添了一句:“咱就不配紅的嗎?”

這看似輕描淡寫的一句話,一下子可捅到了西太后的痛處,她一輩子的遺憾,就是東太后做皇后的時候,她還是個皇貴妃。如果按這個等級的話,當然人家可以用紅的,她就只能配綠的了唄。

這個樑子結下之後,張蔭桓後來就倒了黴。

戊戌維新失敗,西太后非要拿這個本來沒怎麼摻和變法的人開刀,儘管英國公使干涉了一下,命暫時保下了,但發配新疆。過了沒多久,庚子國變,鬧義和團,西太后還是找了個理由把他給殺了,你看這事兒鬧的!有冤屈也只有給閻王說了。

千萬記住,拍馬屁,時機要對,還得找對人,打點好高層身邊的小人!

回過頭來,我們再看看北宋將軍曹彬,他是怎麼對付皇帝身邊的小人呢?不但不逃避,反而主動把小人拉在身邊,這就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了。

公元974年,宋太祖趙匡胤發兵攻打南唐,大將曹彬領命掛帥,帶兵出征。不過,曹彬向趙匡胤提出的唯一請求就是,要將其最寵信的太監田欽任命為副監軍,一同出征。

一個疏遠小人,一個親近小人,結局如此懸殊,職場大有奧妙

得知這一消息後,隨行的正監軍潘美非常不滿,氣沖沖地跑去責問曹彬:“難道你不知道田欽是一個德行很差的小人?他總是喜歡在皇帝面前搬弄是非,想要置我們於死地,你這樣做等同於引狼入室,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啊!”

曹彬一笑:“我當然知道田欽不是什麼好人,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要帶上它!”

潘美一聽,更加迷惑了。

曹彬解釋道:“如果我們不帶上田欽,而是將他留在皇帝身邊,那才可怕──他一定會在皇帝面前誣衊詆譭我們。那時,我們在前方,根本不可能有機會澄清。結果仗還沒打完,我們就稀裡糊塗地被他的‘舌箭’給射死了。”

潘美又問道:“帶著他,他就不會亂說了嗎?”

曹彬點了點頭:“我們帶上他上前線,他就沒有機會搬弄是非了。做了副監軍,他就跟我們成為一根繩上的螞蚱:我們打勝仗了,他也跟著榮耀;若是我們打敗仗了,他也得承擔連帶責任,回去的日子也不好過。”

潘美恍然大悟。

後來事實的確如此。出征南唐後,從頭至尾,田欽都老老實實地待在曹彬和潘美身邊,幫助他們出謀劃策,接連打了好幾個勝仗,最終攻破了南唐的都城。

人都有自己的軟肋,有時找到這個點,就能輕鬆解決問題。

現在的仕途職場,雖然沒有帝制時代那樣的高度集權,但小人從來不會絕跡。你要想做一個正人君子,想有一番大的作為,就要善於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特別是對那些喜歡鼓搗是非、暗中算計同事的小人,千萬不能忽視他們的能量。

一個疏遠小人,一個親近小人,結局如此懸殊,職場大有奧妙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戰略上藐視小人,戰術上重視小人,找準他的軟肋,學會“與狼共舞”,這樣你才能減少或避免不必要的麻煩,甚至化敵為友,把小人拉入自己陣營。

此之謂政治上的成熟老練,到達這般境界,你自已想不成功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