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媽說,別人家的孩子的時候,該如何有效反擊?

蘇蘇VI


我覺得這事完全可以分兩點回答:

1、當聽到自己老媽這樣問,可以和她好好討論一下,這個別人家的孩子哪裡更優秀?這一點就得讓老媽說清楚,還不能只是簡單得直說一兩句,比如別人家孩子學習好咋咋。怎麼個學習好了,英語好,數學好?還是別的什麼好?再比如別人家孩子更懂事,就得說清楚怎麼個懂事法?總之是,既然說到別人家孩子,那就要說清楚,說透徹!別想一兩句話就甩鍋!

如果真的說清楚了,那很簡單,作為孩子都好好反思一下,應不應該好好學習別人?如果應該,那就好好學習這個榜樣!

2、別人家孩子為什麼那麼優秀?不能只是說人家孩子優秀就完了啊!得把原因弄明白了啊。原因都弄不清楚,怎麼能反觀我們自身呢?所有的優秀都是有原因的!

既然要弄清楚原因,那就不能說人家只是因為天賦好!如果只有這麼一個答案,那就不用討論了!咱們自己天賦不好,這還不是因為爹媽生的不好?所以,不考慮天賦因素,就要一個個的弄明白,別人家孩子到底為啥這麼優秀?他是怎麼做的?

一個人很優秀,是個人努力,父母培養,學校教育以及其他因素綜合運用的結果。那麼問題來了,別人家孩子很優秀,他媽媽做了啥,怎麼做的?所以,認為別人孩子優秀的母親們,你們做了啥,怎麼做的?

如果自己孩子不那麼優秀,難道當媽的不反思下自身麼?😂😂😂

這樣,本來這個問題的壓力是壓到咱們自己身上的,說到最後,壓力也壓到媽媽身上了。

其實啊,作為父母和子女,處理這些問題的時候都要全面得看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有益!


用戶6086449231


說個真實的故事

我一朋友家小女孩兒,聰明,漂亮,多才多藝,學習成績優異。在我們看來已經好的不得了了。有這樣的女兒,簡直上輩子是拯救了地球的感覺。媽媽是做母嬰用品的,在當地也算比較有名,經濟條件也還可以,可她對女兒的要求非常嚴格,什麼都要求完美,從小到大,女兒也一直接受著媽媽各種各樣的要求。有一次終於忍不了了,於是出現了這一場經典的吵架。

媽媽:這次考試為什麼沒考第一名?

孩子:我已經很努力了,第二名也不錯呀!

媽媽:考第一名的是爸媽生的,你也是爸媽生的,你跟他在同樣一個班學習,同樣一個老師教出來的,憑什麼他可以做到你做不到。你怎麼這麼沒用。

孩子那天感覺情緒很不對,有點崩潰的跟她媽吼道。

孩子:你是爸媽生的,馬雲也是爸媽生的,你是中國人,馬雲也是中國人,你也吃飯睡覺,馬雲也吃飯睡覺,憑什麼他是中國首富,你不是?別說說中國首富,你連本地首富都不是。你不是比我更沒用嗎?

說完這話她媽哭了,從此以後再也不拿她跟別的孩子比較了。

絕對真實。

後來我想了家長拿自己的孩子跟別的孩子比較,是為了孩子們能夠更好地成長,出發點絕對沒錯。可重要的是也應該關心一下孩子們的感受。


二百五話劇教育


看到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幾個月前,發生在我朋友身上一段經歷。

1月初,帶著感冒剛痊癒的晨晨在小區樓下散步,路過小寶家樓下剛好碰到了要出門的小寶媽媽,本以為她出門有事,一打招呼才知道原來她是要來我家找我。在路上,我隨口說了句可以帶小寶來和晨晨玩耍了,晨晨的感冒痊癒明天就可以上學了。小寶媽媽聽到後卻滿是委屈地說自己被小寶氣著了,不想理他。母子兩人在家裡已經冷戰快1個小時了,她想來我家透透氣,讓小寶在家好好反省反省。“同時想你給我點建議,我應該怎樣管教小寶。”小寶媽媽說道。

以往,每次小寶媽媽來我家串門都會帶著小寶一起,這次單獨一人來找我,我不禁猜測這對母子應該鬧了場挺大的矛盾。但是又一想小寶只有5歲,應該不至於做出太出格的事情。

回到家中,安排完晨晨閱讀繪本後,我開始與小寶媽媽坐在沙發上交流了起來。隨著聊天的深入,我才捋清了這次母子之間鬧矛盾的前因後果。

原來小寶之前一直想要小區門口超市裡的一款遙控賽車,之前小寶媽媽答應小寶會在網上給小寶買,但是一來二去把這件事給忘了,導致昨天幼兒園放學後,她帶著小寶在門口超市買東西,小寶再次看到超市玩具貨架上的遙控賽車時,非要他媽媽買下。然而小寶要求並沒得到滿足,為此,他在超市裡開始哭鬧,這讓他媽媽感到非常生氣。

“剛好,我看到童童和她媽媽在收銀臺剛結完賬,正準備帶著童童回家。我就隨口說了句:你看人家童童多乖,從來不會在超市跟媽媽哭鬧要玩具,你看你呢?要是童童是我孩子該多好!本來小寶已經止住眼淚不再哭鬧了,這時候一位年輕媽媽帶著年紀跟小寶差不多大的小男孩直徑地向我們這邊走來,買走了小寶想要的那款遙控賽車,你知道小寶當時做出了什麼樣的舉動麼?他居然跑到那位年輕媽媽的身邊,用小手攥著她的衣角問‘阿姨,你能做我媽媽麼?我覺得你比我媽媽好,你能做我媽媽麼?’眼前的一切,讓我瞬間驚呆了,我不相信這是我的孩子該說的話,隨後我就覺得我的心像被針紮了一樣疼,你知道我當時有多難過、多傷心麼?我就覺得辛辛苦苦生養了個小白眼狼!”小寶媽媽越說越激動,眼淚不禁奪目而出。

“晨晨媽,你說你們家晨晨怎麼就那麼好,我們家小寶這到底是怎麼了?我都不知道該怎麼教這孩子了。”小寶媽媽一邊接過我遞過來的紙巾擦著眼淚,一邊不解的問道。

我連忙一邊遞著紙巾,一邊安慰說孩子還小,只是一時衝動的舉動,不用和孩子計較之類的話。等到她心情平靜下來後,建議她應該為自己的忘記給小寶買遙控賽車的事情而道歉,給孩子樹立說到做到的榜樣,兌現之前的承諾給小寶買遙控賽車。同時,還建議她以後不要拿小寶和別的孩子去比較。不管孩子做錯什麼都不應該拿自己孩子和別人做比較。

其實我一直不建議,父母們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去比較。雖說比較的目的是為了給孩子樹立榜樣,激勵孩子更懂事或更努力,但是父母一句隨口比較的話,可能在孩子的心裡會留下深深的陰影。同時,小孩的學習能力和模仿能力極強,經常比較下去,很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你看看你們班的某某,學習成績怎麼那麼好?你有他一半努力麼?”

“你看看隔壁的某某某多懂事,不管見著誰都會主動打招呼,你呢?”

“你看看某某多聽話,她爸媽就沒為她操過心!”

……

上述這些話大家是否覺得似曾相識?已是為人父母的你們,在小的時候是否也曾因父母的這些話而倍感折磨?

回首童年的那段時光,我們的父母都曾無意間為我們樹立過一些“假想敵”,由於廣大父母們的視線經常停留在這些“假想敵”身上,於是這些“假想敵”逐漸有了一個統一的暱稱——“別人家的孩子”。這些“別人家的孩子”有時候可能會是我們兒時的小夥伴,有時也可能是我們連見都沒見過的陌生小孩。但是,他們都有一些共同特點,那就是在我們父母的眼裡,他們從小懂事聽話,學習努力刻苦,成績優秀……。總之,他們特別優秀!

時光飛逝,如今我們已經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們也懂得了父母當年搬出“別人家的孩子”時的良苦用心,他們只是想刺激一下我們,想讓我們進而變得更加優秀。然而,不得不說的是,父母們的這種做法非但沒有讓我們那會兒變得更加努力拼搏,反倒使我們產生了很多牴觸心理。

現如今,大多數家庭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平時家長對都是寵愛有加,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再經常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去做比較,會讓孩子變得自卑、懦弱、缺乏安全感、嫉妒心強,嚴重影響孩子健全人格的建立,孩子極易出現向小寶這樣的逆反心理。

那麼怎樣才能不傷害孩子的情況下,又能讓孩子變得跟別人家的孩子樣優秀呢?

“生命猶如在不同季節開放的鮮花,有的開在初春,有的開在盛夏,有的開在秋天,還有的開在嚴冬,正是因為在不同的季節盛開,使我們的生活因此而豐富。很多時候,父母因為外界嘈雜的聲音,急於讓孩子去綻放,卻忘了花開有時。”

這個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我們也不會踏入同一條河流,所以這個世上也不會有兩個一摸一樣的孩子。更何況,我們眼裡看到的往往是表象,而內在的矛盾我們是不得而知的,所以別人家的孩子,不一定就是完美的。而我們的孩子也並非全是缺點!請學著放下評判,接受每一個生命本來的樣子,看到每一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別因世俗觀念盲目地追趕和攀比,在孩子的心裡種下自卑的種子。

作為父母,我們要學會尊重孩子。只有尊重孩子,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看待,他們才會靠近你,這時你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傾聽他們的聲音,取得他們的信任後,他們才會去聽你說的話。這樣,彼此才能進入良性的溝通狀態。

同時,我們需要多引導和鼓勵孩子,而不是批評、責罵。孩子在接受到父母的鼓勵的時候,會深深地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肯定和信任,從而增加孩子的自信心。當孩子有自信了,就有了一股力量,讓他們想要去做到更好。所以,鼓勵將給孩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前進的動力,他會更積極主動、充滿自信的做事,會更勇敢地面對生活。

最後,向各位寶爸寶媽分享一則教育名言,與大家共勉:

要在每一個人身上發現他那獨一無二的創造性勞動的源泉,幫助每一個人打開眼看到自己,使他看見、理解和感覺到自己身上的人類自豪感的火花,從而成為一個精神上堅強的人,成為維護自己尊嚴的不可戰勝的勇士。這既是社會的幸福,也是個人的幸福。

——蘇霍姆林斯基


寶鎵教育


首先,要表現特別能聽進去的樣子,並且表示贊同。

然後,模仿他們的語氣句式,替換成他們的缺點。

最後表明我們是一家人,一家人平平安安就好,俗話說得好,老鼠的孩子會打洞,基因問題。

全程不要有任何插嘴,頂嘴,不贊同。

當然如果大耳巴子扇過來,趕緊跪下認錯吧。


小王同志嘚啵嘚啵


偶然對比一下是可以接受,但是給與孩子的是允許孩子的經歷,在經歷的過程中正確的引導,中國式教育就是孩子說的做的都是錯的,可是我們想一想我們今天所有認為對的都是我們經歷錯的,那孩子也需要經歷,國外的教育和我們截然不同,就是的我認同你現在的做法,但是有沒有可能做的更優秀。


景赫情感智慧


當然是從別人家的孩子入手,第一種情況,你跟所謂的別人家的孩子很熟悉,首先就分析父母說的是不是事實,如果有虛假或者誇張的成分就從這個點入手。如果是事實那就憑藉你對別人家孩子的熟悉說一個他的缺點,人肯定有缺點的。第二種情況,不熟悉,不知道有這麼個人,那就簡單了,直接就選擇不相信唄。

其實沒必要講如何反擊,我們都知道別人家的孩子的故事有真有假,自己懂事努力就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