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裡有老人過世了,家裡人都去幫忙了,在這非常時期,怎麼辦?

八零後D大叔


俗話說得好“月有陰晴圓缺,人有生老病死”,人的生老病死並不是誰能夠決定的,不管是大限將至的老人還是年輕力壯的青年,生死都沒有誰能夠徹徹底底弄明白。



今年過年的氣氛變得格外的微妙,走在回村的道路上,村裡的喇叭正在一遍遍的提醒著村民不要去串門,少聚集,出門戴口罩等等,這些行為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村民的身體安全著想,在我們當地,壩壩宴已經不再允許辦。

不管是婚事還是壽席,都是推遲到幾個月後再辦理,如果要辦理最多不能超過5桌,但除了這兩種宴席,農村還有一種“無可避免”的宴席,那就是村裡老人過世。

以前的農村人都是比較熱心的,不管是哪家碰到了白事,第一時間趕去幫忙的就是村裡的人,但現在不同了,由於受到肺炎的影響,更多的人寧願窩在家中也不願意外出交流,那麼如果真的碰上了村裡哪家有白事,在這種特殊情況下又應該如何辦理才最妥當呢?

不管是白事還是喜事,受到放下社會環境的影響,是不能夠大操大辦的,就算再有錢也是不可以的,就算想大操大辦,估計村裡人也不會來捧場,所以如果在白事期間,宴席不能夠超過5桌的,一旦超過5桌,村委會就會上門進行散場,因為屬於非常時期。
其次就是埋葬的時間,以前的白事要選擇一個比較好的日子才會下葬,但現在不同了,時間儘量越短越好,所以大部分人都是看一個近一點的好日子,然後把家中老人匆匆下葬。


達人陳可可


能不去絕對不能去,這是底線,是對自己的生命負責,也是對別人的生命負責。我們村前天也去世了一個老人,今天己經入土為安了,分享一下我們村的經驗吧。

前天早上這個老人剛去世,書記村長第一時間趕到,嚴格把控,沒帶口罩決對不能進去,人員控制不得超過二十人,每天消毒三次。不準聚餐擺酒席,從人性方面講如果有送禮祭奠的可以,丟下禮金祭奠一下立即走人,不得超過五分鐘,非常人性化。這也比平時埋人省了幾萬元,一舉多得,即防了肺疫,又減輕了事主的負擔,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我認為,在非常時期,不能顧及情面。如果你過意不去,在卻保安全的前提下問候一下,多上點禮金以表謝意,然後再回家,絕不能因情面過不去而創下大禍,對國家不利對自己和事主更不利。畢竟人命大如天,決不能顧死不顧活。

我是農民我在農村,我關心我們農民的美好生活。











王銀令


我先說一件十年前發生的事情。

2008年春節,正月初三,也是大過年的時候,很不幸,村子裡的一位老人去世了。老人去世就得辦喪事,這是常理,可是在08年的那個春節,村子裡要籌辦一場喪禮可不是容易的事。

為什麼呢?因為要辦喪禮,就得采購物資,吃的、喝的都必須去鎮上買,而我們村位置比較偏遠,離鎮上有三十來裡,許多地方還都是陡峭地山路。放在平時,叫個馬力大一點的貨車去鎮上跑一趟也不是什麼問題,可是那年發生了厲害的冰災,路上的積冰幾寸厚,別說車了,人都走不穩。

最後怎麼辦呢,村子裡二十多位壯勞力,穿上防滑的草履,靠著一根扁擔兩個籮筐,來回走了六十多里山路,將喪禮所需的物資從鎮上挑了回來,最後喪禮如期舉行,老人風光下葬,入土為安。


再來說今年這個事情。

現在疫情嚴重,同樣屬於非常時期,為了防控疫情,大家也都是儘量不出門拜年,不聚親訪友。可是如果村子裡老人在這個時候去世了,按照農村人喜事要叫白事必到的傳統習俗,該怎麼辦呢?

首先人死為大,說不辦喪事,肯定也不現實,因此主人家喪事多半會辦,但必須提前做好防護措施,喪事舉辦場所要提前消毒滅菌,為那些前來幫忙的鄉鄰(比如說抬棺,送葬這些環節光靠自家人肯定是辦不好的,肯定需要人幫忙)配好醫用口罩。

一些和老人有直接血脈關係的親屬,肯定會前來為老人送行,這些同樣要做好防護措施。至於其它的普通親友,在這個特殊時期,能不參加的還是儘量別參加,在心裡為老人默哀就好。

由於病毒會通過飛沫傳播,所以在喪事的舉辦過程中,大家必須戴好口罩,少說話,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其他像聚餐,請禮樂隊之類的儀式活動,最好是從簡略去,要想熱鬧一些,弄個音響放點哀樂就好。

總而言之,關鍵時期,村裡老人去世,按照農村人生死事最大的傳統觀念,喪事的舉辦一般不可避免,但是對於喪事主辦家庭來說,要改變平時的思想觀念,一切都得從簡,同時要做好防護措施。對於前去參加幫忙或悼念的親鄰來說,必須幫忙的肯定會去幫忙,但是一樣要做好防護措施。其他沒有十分緊要的,在這個時候就沒必要去,相信主人家也會理解。


湘俚伢子


我贊成去幫忙,農村人口密度相比城市小,人大多都在村裡活動,周圍都是田野,附近也沒有傳染源的情況下是可以幫這個忙的。需要注意的是必須戴上口罩。

白事歷來都是農村大事,如果沒有疫情,即便主人不邀請自己也要主動去幫忙,有一句話說的很好“鄰居就是自己的命運”,年少時不理解這句話,怎麼鄰居就會變成自己的命運了?後來我舅舅家的一次火災事故,讓我懂得了這句話的含義。

那是十多年前的事情,舅舅家蓋老房子,因為兩家房子之間的飛簷發生了矛盾,從此就不再有走動,宛如仇敵一般。一次舅舅家的小孩玩火把自家的牛圈給燒了,大家知道農村家裡都堆得有柴草,一旦著火後果是很嚴重的。當時舅舅家是熊熊大火、濃煙滾滾,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來幫助救火的卻是鄰居一家人,等村裡在田裡幹活的人跑路救助時,大火基本撲滅了,真的是遠親不如近鄰,這件事後兩家人到現在都處的得比較默契。

所以說村裡人相處是非常重要的,大家抬頭不見低頭見,家裡有啥事都瞞不過村裡人的眼睛。現在社會雖然各忙各的,但是有重要的大事大家還是願意幫忙。

非常時期只要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應該和平常一樣該怎麼辦就怎麼辦,不要為了疫情找藉口,人都有生老病死。參加白事一方面是祭祀先靈,讓他入土為安。可能在生前他是你的酒友,還是你的好夥伴,曾經也幫你不少忙,死後當然應該去送他最後一程,這就是真正的不忘本。

另一方面也是對死者家屬的安慰,誰家有白事家屬是非常難過的,全家都沉痛在悲哀的氣氛中,還要忙前忙後的把喪事辦完,你的參與和問候無疑給這個家庭帶來力量,讓他們忘記傷痛努力前行。其實你做的是一件施善之事。


農人李哥


咱們農村的老人在一年中最熱和最冷的時候有好多都是因為身體不適而出現突然去世的情況。特別是在今年過春節這個特殊的時候。我媳婦家那邊隔壁的鄰居家的一位老奶奶(因為媳婦在他們村裡的輩分比較低,這位去世的老奶奶的年齡在80歲左右)在除夕夜的時候去世的,由於我們這裡有這樣的一個習俗就是在除夕的時候貼了對聯了,所以得在大年初一的時候先過年然後再喪事。

先跟大家談談我們這裡辦喪事的習俗。媳婦家那邊喪事的習俗本來就比我們這裡的簡單。我們這裡辦喪事要大辦,即花費將近2天的時間,第一天叫“開門”,第二天澆“出殯”,必須的趕在中午12點之前入土為安。媳婦家那邊就只有一早上和上午的時間,也就是說只需要半天的時間。

對於今年這樣特殊的情況他們選擇了先把去世的老奶奶在正月初三的時候給埋葬了,然後把辦喪事的時間推遲到過“五七”的時候,如果說到“五七”這個時候病情依然得不到控制的話,那就挪到過“百天”的時候。

其實無論在什麼時候作為後輩對於上一輩人的去世的心情都是比較難過的,即咱們老百姓常說的逝者為大。但是鑑於目前特殊的情況,大家也能夠理解,畢竟現在不傳播和不違反國家的號召才是最重要的。


豫東小農


這個話題我最有發言權,因為我老婆二姑去年臘月二十六去世,正月十四岀殯,在村裡要給老人辦一場事宴,可是非常時期,不準備辦了,就哥姐妹一家人把老人入土為安,等到過週年在給老人辦一場:酒席,這樣對別人對自己都好,我想說的是二姑一路走好!侄女,因為特殊時期回不去,請表哥,表姐,表妹,諒解!


葵花城內蒙古呼和浩特


現在農村老人去世了,在這非常時期應該用非常的辦法!先入土為安!

在我們這老人去世一般是放七天下葬,但也有非常時候。在我記憶中我們這有大暑節氣去世老人的事,那時候沒有冰棺等設施,大熱天人放不到七天,就會腐爛變臭。我小時候就記得有一次村裡人大熱天送葬。蛐蟲從棺材板裡拱出來了,沒辦法用水沖掉棺板上的蛐蟲。棺板抬在路上,一路都是臭氣。

但也有人遇到這種情況,在家裡不放七天。大熱天人放三天左右就會有味兒,所以一般是提前下葬,就是先找幾個人把棺材先到墓坑裡。蓋上不用土埋,等到下葬的那一天親戚朋友都過來,大家走一個形式。

我認為在這非常時期,應該借鑑這種辦法下葬老人,也是一個很不錯的方法。先找上七八個年輕力壯的人,大家都做好防疫措施。先將老人送到墓地裡,等這場瘟疫過去了,再招集親戚朋友到家裡給老人舉行一個送葬儀式。

要不再一個辦法是,將去世的老人放到醫院的冷庫裡,等這場瘟疫過去了,再為老人舉辦葬禮。

必定現在是防疫的非常時期,人員少聚集,一切要為自已安全,也為別人安全著想,白事簡辦,還要讓人們都可接受。

以上是我的一點建議,如果還有在此期問去世老人的事可以借鑑一下。

[我是農人潘哥,一名熱愛三農的退伍軍人,喜歡我的觀點或文章記得點贊加關注哈!]


農人潘哥


就在今天,我們村剛剛去世了一個老人。在這非常時期,作為鄰居我們應該怎麼辦?換做原來,廢話一句也不用說,只要聽到消息立馬就要去幫忙。農村有句老話說,喜事叫白事到。就是說如果家裡有喜事的話,要收到請帖客人才能去,而如果家裡有老人去世,只要聽到消息,根本用不著叫,都自動的去幫忙。

眼下正是特殊時期,村裡有人去世,面對這樣的事情,村民們應該怎麼辦呢?特殊時期就應該特殊對待,親戚朋友肯定是不能來了,各村都已經封路了,村口都有人專門兒看守,想來也來不了。雖然外村的親戚朋友來不了了,但是作為左鄰右舍,遇到這樣的事總應該搭把手。因為這樣的事情,按照農村的風俗,有很多事情是自己家人不能做的。但是有一點必須應該記住,平常這樣的事情去幫忙,都要留在事主家裡吃飯,而這個時候是堅決不能聚在一起吃飯的。



我們村有一戶村民,本來打算今年正月初六是兒子結婚的日子,也是因為趕在這個特殊時期,婚禮只能推遲。而且平常村民們不管紅白喜事,也都會在村裡的紅白理事會設宴招待大家。而現在村裡的紅白理事會,也已經鎖了門,不管誰家有任何事情,都不能在此聚餐。對此村民們也都很理解,贊成村委會的做法。

今天我們村裡這個70多歲的老人去世,左鄰右舍們都戴著口罩來了。無論如何這樣的事情是需要外人幫忙的,大家也都很自覺地戴著口罩,來幫著張羅一些相關事宜。不同的是來的人很少,只有幾個關係特別不錯的親鄰,不像往日那樣,會有很多的村民和親戚朋友都來。同時也簡化了平時一些繁瑣的規矩,一切就簡,家人和幾個親鄰商量了一下具體的程序,然後大家就散了。





因為病人是在今天下午去世的,按照我們這裡的規矩,今天晚上靈柩要放在家裡,只有等到明天早晨才能去火化。商量完畢以後,鄰居們都各回各家,沒有一個人留在事主家裡吃飯。大家都商定,等到明天早晨的時候,再去參加葬禮。

題主說家裡人都去幫忙了,其實這個也不必糾結,大家都是一個村子的,有沒有病源應該相互比較瞭解,只要做好一些必要的安全措施,大家不在一起就餐,是不會有什麼危險性的。鄰居家發生了這樣的事情,無論如何都應該去幫一下忙的。


靈子


村裡有老人過世了,一般來說,全村的人都會去幫忙的。在農村,熱鬧,就是因為人多,相互幫忙,有什麼事的話,就相互搭把手就好了,只要人到場,主家也是會遞煙給你的,也是喜迎你的到來,可以說這就是面子。農村講究這些,特別是農村去世的老人,老人輩分高,晚輩的都會去幫忙,去最後送一程老人上山的。

但是今年春節是特殊時期,這個非常時期,我們更要自身保護好自己,這個忙的話,家裡人出入好心去幫忙也無可厚非,但是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要戴好口罩,要儘量遠離人群密集的地方,能不說話就不說話,表示哀悼沉默也是一種。因為我們的身體健康是對主家最好的幫助。



在這個特殊時期老人去世,建議還是一切從簡,簡簡單單的,並且在最短的時間內把老人送上山,把我們的悲痛化為動力來抗擊新病毒的傳播。

作為你,特殊時期,你可以不用過去悼念了,只要自己心裡默哀,也是一種悼念方式。逝者已矣,生者安康,我們還要繼續自家隔離,為自己負責。


我是三六五平凡之路,請關注我,我們一起進步。


三六五平凡之路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在農村不管是誰家辦白事,幾乎一多半的村民都會前去幫忙,因為在農村有“喜事叫,白事到”的說法,意思是去參加喜事要主家邀請才去參加,白事則是不請自來。今年的春節很特殊,在新型肺炎的影響下,很多城市已經封城,村子已經封村,此時村子裡有老人去世的話,應該如何做呢?

今天已經是正月初九,按照農村的說法,過完了正月初五,年也就過完了,也就百無禁忌了,所以在此時村子裡的老人去世的話,應該按照平日的風俗來安排喪禮,大多數村民也都會前去幫忙。但是今年的春節假期受到新型肺炎的影響,已經延遲到正月十七,所以現在村子裡的村民都還沒出門打工。但是眼下正是新型肺炎快速傳播的時候,很多村子都已經封村,不允許有外來人員來參加,並且也不贊成村民們三五個聚在一起,但是老人去世辦喪事,前來幫忙的人自然會很多,那麼如何做才能讓去世的老人入土為安,還能避免新型肺炎傳播呢?

首先來說辦喪事的主家,因為現在是特殊時期,作為老人的兒女,肯定都希望讓老人風風光光下葬,但是現在幾乎大多數的村子都已經封村,很多店鋪也響應國家號召並沒有開門營業,所以辦喪事的家屬也應響應國家號召,將大事化成小事,喪事不再大辦,而是一切從簡,對於給自己幫忙的村民,也應婉拒,因為人多的地方,感染新型肺炎的可能性就會大,所以秉持著對自己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態度,家裡只留幾個比較親近的親屬就好。

辦喪事的主家除了從簡辦喪事以外,對於每一位前來幫忙的親屬和朋友,都應該發放口罩,並每天將家中裡裡外外進行消毒,這樣做雖然很繁瑣,但是卻可以保證每一位前來幫忙的親屬不會傳染肺炎,保證親屬和自身的身體健康。

之所以在農村誰家辦喪事都會有村民前去幫忙,其實也都是大家互相幫忙的結果,雖然在特殊時期,但是大家該有的禮節還是要有,該悼念還是要前去悼念,但是在前去悼念和幫忙時,也要做好防護新型肺炎的措施,除了戴好口罩以外,在回到家中後還應及時洗手洗臉,並用消毒水將身上的衣服消毒乾淨。

綜上所述,因為此時是特殊時期,所以主家應將喪事一切從簡,村民們在去幫忙時要做好防護新型肺炎的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