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黃連抑制新型冠狀病毒”引質疑,上海藥物研究所工作人員:我拿著醫保卡也買了

封面新聞記者 沈軼 宋瀟

1月的最後一天,北京時間凌晨,世界衛生組織(WHO)宣佈將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截至1月30日,因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人數,新增確診病例1982例,新增重症病例157例,新增死亡病例43例,使得確診病例達到9692例,死亡病例達到213例。

正在“戰疫”緊張開展之際,1日深夜,一則來自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的消息,如同一聲春雷,讓“宅家避疫”、“居家隔離”的人們“炸開了鍋”,國內多個城市裡的藥店門前也排起了長龍。人們購買的藥品,也就是這則消息中提及的“雙黃連口服液”。


“雙黃連抑制新型冠狀病毒”引質疑,上海藥物研究所工作人員:我拿著醫保卡也買了

這則消息稱,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繫上海藥物研究所和武漢病毒所合作的研究成果。

一時間,雙黃連刷屏,雙黃連口服液脫銷……那麼,“雙黃連”真的可以治療或抑制新型冠狀病毒?

2月1日凌晨0點36分,封面新聞記者通過電子郵件,向該研究成果研究者——上海藥物研究所藥理學第一研究室主任左建平發去“五問”。截止發稿,左建平暫未回覆。

2月1日上午,上海藥物研究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拿著社保卡,去藥店也買了雙黃連……”

封面新聞記者還注意到,17年前“潔爾陰治非典說”,也出自上海藥物研究所。

“雙”、“黃”、“連”


“雙黃連抑制新型冠狀病毒”引質疑,上海藥物研究所工作人員:我拿著醫保卡也買了

要清楚“雙黃連”是否能抑制新型冠狀病毒,首先要知道什麼是雙黃連。

雙是“雙花”,也就是大眾所知的金銀花,正式一點叫忍冬,黃是黃芩,連是連翹。雙黃連和黃連,並沒有任何關係。

據一位資深中醫工作者介紹,中醫治病,分寒熱,分虛實,治病講天人合一,用藥要符合天時地利,“同樣的病,人不同,用藥就不同,甚至人所在的地方不同,用藥也不一樣。就像一個普通感冒,在黑龍江的人所用的藥,和在廣州的人用的藥,在中醫上肯定是不同的。”

按照這位中醫人士的說法,忍冬性寒味甘、氣味芒香、既可清風溫之熱,又可解血中之毒,適用於溫病發熱、斑疹、咽痛。黃芩以根入藥,味苦、性寒,清熱燥溼、瀉火解毒。連翹性涼味苦,清心瀉火,去上焦各種熱症,適用於溫病初起、頭痛、發熱、煩渴。“雙”、“黃”、“連”三味藥在中醫裡,都是治熱病的藥,以這三味藥所製藥湯,同樣是治療熱病。

而根據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高級專家組在武漢診治新型冠狀病毒所感染的肺炎的患者後得出的經驗,他們認為此次疫情屬於“寒溼疫”。

雙黃連針對熱症,高級專家組卻說本次疫病屬“寒溼”。誰對?

四川省中醫院血液科醫生劉松山通過認證微博表示,“藥物所的院士,應該對中醫一竅不通……這些研究是假中醫研究、假中西醫結合的基礎研究,對於臨床沒有任何指導和借鑑意義。大家看看牽頭人是搞基礎研究、臨床研究就清楚其結果的價值了,看看是醫生還是實驗室專家就知道結果有啥意義沒有了。”

上海藥物所的研究人員是否有了解過中醫相關?“雙黃連口服液”是否符合中醫的“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

1月31日晚,“雙黃連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刷屏之後。“丁香醫生”直接發文稱,所謂“雙黃連抗疫”並無科學依據。

“丁香醫生”表示,想要證明一種藥物真實有效,至少需要動物實驗、一期臨床試驗和二期臨床試驗、三期臨床試驗。前兩步是為證明安全,後兩步是為證明有效。根據目前新聞報道,雙黃連口服液剛剛在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開展臨床研究。才剛開始做臨床實驗,為何就敢號稱有效?“

“目前,沒有足夠的公開數據能證明它在人體中「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丁香醫生”指出,“2013~2014 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顯示,雙黃連合劑(口服液、顆粒、膠囊、片)在中成藥口服制劑中不良反應中名列前茅,發揮穩定!”

“丁香醫生”調侃稱,“回頭看看雙黃連的廣告詞:「您勤洗手,您多通風,人多別去湊熱鬧。家中常備雙黃連,流感季節別感冒」。去掉這句話中的“家中常備雙黃連”七個字,也是有可取之處的。”

丁香醫生的說法,得到了一位藥物學研究者的認同。

這位希望匿名的研究者認為,在生物醫藥研究中,如果只針對分子層面或者細胞層面的藥物或者治療手段,其實有效的分子、複方藥物、治療方法宛如繁星。每年高檔次論文一堆一堆的。但是大多數或者說絕大多數,上萬篇論文或許只有一篇論文能進入臨床實驗。而無數篇進入臨床實驗的論文走到產業化變成藥、變成療法,拿到批號上市,又是萬中無一。“病毒這個東西,其實並沒有大家想象的堅強,拿出培養箱,改變下培養液的ph值,說死就死了。所以,如果是針對體外培養的病毒進行試驗,或者只是被病毒感染的細胞,那麼有很多東西都可以抑制,甚至殺死他,你拿個打火機一點,一死一大片。”


“雙黃連抑制新型冠狀病毒”引質疑,上海藥物研究所工作人員:我拿著醫保卡也買了

圖據網絡


怎一個快

據封面新聞獲取的一份註名“中國科學院專報信息”的材料顯示,媒體報道的“雙黃連抑制新型冠狀病毒”,信源疑似來自這份時間為1月30日的《專報信息》。《專報信息》題為《中科院專家建議用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治療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

信息顯示,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用於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發現者,系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蔣華良院士牽頭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治療藥物應急攻關團隊,以及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科技人員。成果首次披露時間為1月28日下午,即北京、上海、武漢、廣州四地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治專家視頻會上。會議由國家衛健委組織召開,鍾南山院士主持。

會上,蔣華良院士、上海科技大學饒子和院士、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左建平研究員彙報了藥物研發進展,著重介紹了左建平研究團隊17年持續研究雙黃連口服液(由金銀花、黃芩、連翹三味中藥組成)抗非典、MERS等冠狀病毒研究結果。

封面新聞記者注意到,“預計其對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有治療作用,並對正常人群有預防作用”說辭被寫入《專報信息》。

《專報信息》透露,對於雙黃連口服液具有抗病毒成分,有可能具有抗2019新型冠狀病毒活性並阻斷輕、中度患者惡化為重症患者,與會專家予以肯定,並建議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上海收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在臨床試用。

時間跟著《專報信息》來到1月29日晚上至30日凌晨。

封面新聞記者注意到,這個時間段,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開展了雙黃連口服液在細胞水平的抗病毒活性測試,結果表明,雙黃連口服液具有抗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功能。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已於1月29日通過專家倫理委員會審核,啟動臨床試用工作,30日將擴大治療病人數量。

1月29日晚至30日凌晨進行抗病毒活性測試,1月29日通過倫理審核,30日將擴大治療病人數量,“雙黃連口服液”作為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藥物的節奏,怎一個“快”字了得!

潔爾陰

“雙黃連抑制新型冠狀病毒說”遭受質疑,有網友把視線回望到17年前,即2003年,上海藥物所曾拋出“潔爾陰預防非典說”。

據相關報道顯示,“2003年6月2日,由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國家新藥篩選中心提供的臨床試驗報告表明,純天然中藥製劑“潔爾陰”洗液能抑制SARS病毒,對被感染的細胞具有良好的保護效果,且無毒副作用。這一結果令專家們興奮。”

報道中有一句話,讓人更是瞠目結舌:“專家們認為,潔爾陰洗液作為一種純天然藥物,無腐蝕性和刺激性,給病人吸入後,還能起到對呼吸道的消毒作用,有利於改善呼吸狀況,其獨特作用給中藥防控非典帶來了新的希望。”

潔爾陰全名“潔爾陰洗液”,明明是洗液,如何吸入?封面新聞記者翻閱“潔爾陰洗液”說明,其中“注意事項”第一條就是“本品為外用藥,禁止內服”。

除“潔爾陰預防非典說”,2019年11月3日,上海藥物所還曾發佈關於治療“阿爾茨海默症”的新藥,當時“22年堅持”、“填補全球17年空白”、“中國原創”等關鍵字刷屏,讓人盛讚不已。

僅僅一個星期後,此說法出現反轉。著名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上,網友Actinopolyspora

Biskrensis等人質疑該新藥主要發明人——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4篇論文造假。隨後,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更是疑似直接寫信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李靜海主任,稱耿美玉研究員發表的宣稱可治療小鼠阿爾茨海默症的論文存在造假。饒毅本人也表示,確實寫過相關舉報稿。

他也買了

質疑此起彼伏,上海藥物所“雙黃連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的研究成果,是否經得起推敲?

2月1日凌晨,封面新聞記者通過電子郵件,先後向蔣華良院士、左建平主任發去問題,希望得到回覆。截止發稿,兩人未有任何信息反饋。

2月1日上午,封面新聞記者先後多次撥打左建平主任辦公座機,始終無人接聽。據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負責安保工作的工作人員證實,左建平1日上午沒有上班。

這名工作人員稱,他只是負責研究所安全值班工作。1日早上,他得知雙黃連口服液能夠抑制新型冠狀病毒消息,他自己也拿著醫保卡,去藥店排隊購買,“隊伍排著長龍,我們也是手機上得知的這個消息,只是基層人員。”

“雙黃連對於新型冠狀病毒功效到底幾何?難道又是一個冠狀病毒版的“潔爾陰治療非典說”?或許只有研究者為之給出解答。

本文由樹木計劃作者【封面底稿】創作,在封面新聞和今日頭條獨家發佈,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