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辦代課教師的退休待遇可與現在退休教師的養老金一視同仁嗎?你怎麼看?

彪哥170725720


“現在退休的教師”,應該是指公辦教師吧!原民辦代課教師和公辦教師雖然都在公辦學校任教,都是“人民的教師”。其實他們在職(崗)時本身就是“兩重天”,豈敢“退休”後的待遇與其養老金一視同仁?這個連一點可能也沒有。

原民辦教師、代課教師屬性相同,但不是同一概念,更沒有退休的說法

原民辦教師是近幾年對縣聘且頒發了民辦教師任用證,在1984年12月31日(也有1986年年底一說)以前任教的民辦教師的稱呼;代課教師是其“界定”年限之後,由學校或學區聘用,或被“返聘”的“民辦教師”的臨時任教人員。

原民辦教師、代課教師都在公辦學校任教,他們都沒有事業單位的正式編制,也不會有進入編制的機會。也就是說,無論你任教多少年,都是“臨時”的身份。確切地說,是不能改變的農民身份。農民沒有退休,原民辦教師、代課教師也就沒有退休。既然連退休也沒有,哪裡還有退休的待遇?

沒有退休的說法,何來退休的待遇?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絕大多數的代課教師至今仍拿著極其微薄的工資,默默奉獻在農村教育的第一線,仍在翹首以盼,等待著政策開個“口子”,讓他們進入編制,成為名副其實的公辦教師。前途渺茫,不知要等多久?也不知道,今生還會不會有這個機會。當然,有些地方,有些做代課教師的已經被辭退,或迫於生計,也已經自動離職了。代課教師是民辦教師的替代品,也不會比民辦教師有好的結局,更不會有退休的待遇。

原民辦教師是2003年左右,在教育部“一刀切”清退政策下無奈離開了學校,現在是農民,是農民工,是即將進入老年或已經是老年的“教過書的農民”,哪還有退休的待遇?僅有的那不叫退休待遇,而是叫“養老補助”。也就是那個每月領每一年教齡的8元、或10元、或20元的“教齡補助”。

民辦教師的那點養老補助,一月也就百十來元,還不及公辦教師養老金的零頭。原民辦教師還敢和公辦教師有一比?比那個退休待遇(退休金)?做為代課教師,那更是如履薄冰,“前程未卜”。連有關文件規定的離崗退養都不能執行,怎麼還會有退休待遇?又怎麼能和教師退休的養老金相提並論呢?

【#為生活而提神


為生活而提神


國家應該沒有清退過民辦教師。民辦教師是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形成的。我縣的民辦教師是以1982年登記的人員,全部轉成公辦教師。而在此之前曾經做過民辦教師,而中途離開的不給轉正。之前民辦教師工資很低,人員流動大。沒能堅持到一九八二年以後的,等於離開了教育行業。而堅持下來的都轉正,陸續退休了。我村就有一個78年做了一年的民辦教師,後來讓他登記做了幾年民辦教師,他(現年71歲)自己填了五年。現在每個人月給他發50塊錢。而與他同齡堅持下來的退休的教師月退休工資1800多。


望洞庭


我的回答是“能”因為我國社會主義分配原則是“按勞分配”、同工同酬。我們建立法制國家的原則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按照《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社會保險法》和教育部處理民師問題的歷次文件精神都應該能。但是公辦教師的工資也不是相等的。學校級別不同、地域不同、職稱不同、教齡不同,工資高低也差別很大。民師情況複雜,時間跨度大,資料難以核實,處理起來困難很大。

建國初期,我們國家一窮二白,人口快速增長,毛主席提出全民辦教育的戰略無疑是明智之舉,使我國的基礎教育不致於輸在起跑線上。民師們在國家最困難的時期不計報酬,奉獻了青春,為我國基礎教育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是歷史的功臣,國家不會忘記。今天國家富裕了,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我國人口是別的國家的好多倍,人均生產值並不高。我國教育投資雖然達到了國民生產總值的4/100,但我國教育體量龐大,平均值並不高。我國客觀上說還屬於發展中國家,人民幸福指數還於中度發達國家有較大的距離。國家是一個大家,要考慮社會的方方面面。除民師外,還有幾億農民的養老問題,一千多萬退伍軍人,農村村幹部,赤腳醫生,電影放映員,殘疾人,農村貧困群眾。他們都需要社會幫助。俗話說:吃飯穿衣服量家當。民師也是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相信這一點覺悟還是有的。相信國家會逐步把這些問題當解決。


用戶231891529656寒雪


我認為能!

不但一視同仁,

而且應該更高一點。

因為民辦教師付出的更多!

因為民辦教師得到的公平來的太晚。

他(她)們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為了偉大的民族教育復興,做出了特殊的貢獻。

國家需要時,挺身而出,無私奉獻。

“工作需要"時,默默離開,不計得失。

這就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

這就是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

對於這樣的人,就應該給預特殊的關照。


鐵肩擔道義4


原民師:民轉公退休跟公退應該一樣。可原民師被強辭的這些人,實在太冤屈,太可憐了,幾十年從教,到60歲只按教齡拿點教齡貼,何來退休金,從教30年的去按年齡去想想,還有多少人倖存,按教一年補貼中間貼也只有300元,幾十年從教原民師還在訴求,不知何年何日能得到幸福,奮鬥是奮鬥過了,幸福還沒有到來,都快七,八十歲的人了,再不要讓我一代原民師冤屈而寒慘離世!


酈和平


這個問題很簡單,政府要為這些曾經為國家教育事業作出貢獻的人買單,最起碼要解決民辦代課老師的養老問題,當今社會,種田的農民都有養老金,而這代課老師長期戰鬥在教育第一線,拿的是低工資,處在低地位,吃的卻是最多的,只要有良心的人都應該同情,支持代課老師向政府提出的有關訴求。我在此肯切的希望媒體政府領導人都為我們民辦代課老師說句公道話,早日解決我們的訴求。


張洲5


我認為有必要真正一視同仁,當年,他們在特定差的環境下,無私奉獻,培養了近年來各條戰線的支撐者,實在不容易,把有生以來的青春年華奉獻在教育戰線上,成為中國教育的基石。合情合理應老有所享。


手機用戶5746253742


民辦教師問題確實是一個歷史遺留的難題!

在1984年以前,學校裡沒有編制的教師都被稱為

“民辦教師”。雖然從1985年開始,國家為了提高教育質量,不再允許招聘民辦教師,但是很多地方因為偏遠貧困,招不到公辦教師,只能繼續使用編外教師,這些老師被稱為“代課教師”

而在之後的這些年,國家一直在進行教師隊伍整頓,想要解決民辦教師的問題,並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明確了五字方針——“關、招、轉、辭、退”

“關”即關住口子,此後任何地區、任何單位不準以任何理由招收民辦教師

“轉”即在控制編制的前提下,堅持公正、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採取競爭上崗的辦法,從民辦教師中選招錄用為公辦教師

“招”即在高等師範院校安排計劃,招收部分學歷低、年齡較輕的民辦教師進行培訓,畢業後予以優先安排。

“辭”即對考試考核不合格的民辦教師予以辭退,由當地根據實際情況給予適當的經濟補償。

“退”即對超過錄用公辦教師年齡的民辦教師辦理退養手續


對於通過“轉”和“招”成為了公辦教師的人員,其曾經的民辦教師任教經歷已按國家規定計算為連續工作時間並視同繳費年限,那麼他們其實就已經被體制所承認,他們的退休待遇其實和公辦教師相比不會有太大的區別。

而對於被“辭”的那部分民辦教師,當時會有一定的經濟補償,但是退休後就沒有退休待遇了,不過一些地方政府後續有出臺政策,達到60歲以後會按教齡每個月發放一定的生活補助費。

而對於“退”的退養民辦教師,也是會有退養金的。青海省2017年調高了標準:連續教齡滿25年的,每人每月1600元;滿20年不滿25年的,每人每月1000元;不滿20年的,每人每月800元。

當然,不管是“辭”還是“退”的民辦教師,退休後的待遇肯定都是遠遠不如公辦教師的

我是職場問答達人流雷電,用簡單的回答讓您瞭解機關單位和國企的各種知識!
歡迎關注我,如果有不同意見,請下方評論留言探討!

流雷電


以前一名教師教一兩班,現在他們教幾個斑?社會主義分配原則是多勞多得。做臨時工現在比長期工還多呢,我看應加倍。當兵教書後轉公辦,請問工齡怎麼算的?


王海主


我決定選你為全國人大代表,直接把你的想法作為提案直接向大會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