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琴之前的思考

學琴之前的思考

話題一:學琴之前的思考

Q:我XX歲了,還可以學習小提琴嗎?

答:如果你只是單純地學習小提琴並不打算以此為專業或者以此為生的話,學習小提琴時不受到任何年齡、性別的限制的。

Q:我的手指很短,可以學習小提琴嗎?

答:正常人,只要五指健全,功能完善,都是可以學習小提琴的,這個問題不是很大。

Q:小提琴很難嗎?多難?或者跟其他樂器比誰難?

答:是的,小提琴是很難的N次方+1。他的難,不僅僅是技術上的,還是對人生理、心理承受能力的考驗。小提琴是世界上最難的樂器之一。

Q:我喜歡小提琴,我可以自學嗎?

答:關於這個問題,一直存在著爭論,有的人說能,有的人說不能。誠然,現代化的技術使我們學習小提琴起來容易了許多,有許多的教學DVD(或者視頻網站的資料)可供參考,還有電子校音器可以用來對音準(但需要指出的是,電子定音器的音準和小提琴是不同的,小提琴的音準不是十二平均律,故此也和鋼琴不同,這個需要長時間的訓練和老師的指點),但小提琴還是不能自學的。首先,自學不知道自己是對是錯,完全沒有概念,容易養成很多壞毛病。視頻中看到的東西, 往往只是外在的,其內在的道理沒有老師的講解,是不知緣由的。而且有些貌似正確的姿勢,其實可能是有害的。如果一旦壞習慣養成,改掉需要花費幾倍的時間。其次,小提琴需要系統的學習,自學不但不繫統,而且容易誤入歧途。小提琴有三百餘年的 發展史,形成了一套科學的教學體系(後文中有詳細介紹)和演奏方法。違背了這些就是違背了自然規律。教材之間的銜接、技術的循序漸進都需要這個體系和科學的方法來支撐。缺乏了科學的體系和方法的支撐,很可能只能演奏出愉悅自己的聲音,無法演奏出愉悅別人的聲音。

Q:我工作特別特別的忙,沒什麼時間練習,我可以學習嗎?

答:小提琴是種特別需要時間和精力的樂器,如果你每天忙到回家已經十幾點,那麼我建議你還是不要學習小提琴了,因為小提琴需要每天最少一個小時的練習時間才能夠慢慢地進步。

Q:我真的特別喜歡《XX》這首曲子,學出這首曲子大概要多久的時間?

答:請先做好心理準備面對枯燥無聊的空弦、音階,難聽的練習曲陪伴著你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就常見的曲子而言拉出《卡農》、《天空之城》,(注意,我說的是拉出,只是照著譜子把曲子拉出來)需要至少一年的時間,對於一些著名的作品,例如:《梁祝》,想要完整流暢的完成技術層面的東西,至少8年才能開始學習,《流浪者之歌》十年以上。而音樂表現層面的東西,是無止境的。類似於《金色琴絃》片中的情況是不可能出現的。其餘的中國、外國曲目可以參考考級教程中的級別分類。

話題二:選琴、老師、教材

Q:成人學琴該選什麼樣的琴好呢?

答:成人學琴所選的琴完全取決於成人的支付能力,成人具有的支付能力,是成人與孩子之間的最大區別之一。一般情況下想好好的認真學的朋友建議選一把2000~5000的琴比較好。很多人認為,我想先學著試試看,如果能學,那麼再換一把好琴。這樣的想法無可厚非,也很正常。但是一把演奏性能較好,發音優良的琴,是可以促進你的學習。否則你會整日和一把發音不良的琴較勁。有誰會穿著一雙擠腳的鞋子練習長跑呢?道理是一樣的。此外,成人學琴不涉及到換琴的問題,這是和小孩子學琴很大的區別,一把音色優良的琴,可以伴隨你走過很艱苦的學琴之路。使用幾年,甚至幾十年,不需要更換。(鋼琴的自然壽命大概為20年,管樂的自然壽命大概為10-15年,而小提琴的壽命可以長達數百年。)

Q:選琴的時候要怎麼選,自己不會看怎麼辦?需要注意些什麼?

答:初學小提琴的人一般都是不會選琴的,可以找認識的人或者老師幫忙(如果信得過老師的話)。找熟人幫忙選琴的時候需要注意如下四個事項: 1.你拜託的人跟你的關係; 2.你拜託的人跟琴行(或者製作師)的關係;3.你拜託的人會不會拉琴; 4.你拜託的人懂不懂製作,如果以上四個問題的答案都是YES,那麼你就可以放心地拜 託他了。 提琴的製作是一項非常複雜,精深的手工技藝。琴的好壞涉及到很多因素,例如:材料產地、材料乾燥期、製作的精細程度、製作師的水平、製作師對於聲音的理解、配件的使用、小提琴的裝配、油漆等等。每一項都有很多很豐富的內容,初學者是不可能完全瞭解,(即便是拉琴幾十年的人,也未必能夠了解很多製作的知識)。所以,找人幫忙是最好的選擇。

Q:老師該找什麼樣的好;去哪裡找老師好?

答:老師是很多的,最方便的就是琴行,不過琴行裡的老師大多數都是淘漿糊的,偶爾一兩個認認真真教的也是要有好運氣才碰得到。好老師的標準一方面是技術,但最重要的就是責任心。話說拉得好的不一定教的好,教的好的拉的一定不差。可以先和老師做簡短的溝通,去觀摩一下老師的授課。看看老師是否有嚴謹的教學作風、科學的教學體系、對於問題的癥結,能否給出合理的、詳細的解釋、示範,並且提出改正的方法。(提出方法以後,練不練的出來、毛病是否改的了、技術能否掌握的了,就看學習者的能力了)如果這些都滿足,一般來說是可以稱得上一個好的老師。

Q:大家初學的時候都用什麼教材?

答:初學的階段一直到開塞結束(大約5級)才算結束,在這裡說的初學是啟蒙的意思。教材有很多,如:霍曼、鈴木、張世祥、學琴之路等,一般採用鈴木和張世祥、學琴之路的比較多,為的是培養興趣,但是霍曼比較紮實,當然也有老師同時採用兩本教材的。 一般說來,小提琴的練習曲,從淺到深,也有一個系統。一般是:

一、鈴木、霍曼等,啟蒙教材。

二、沃爾法特(Franz Wohlfahrt 1833—1884)德國小提琴家。作品第45號是一套非常實 用的初級練習曲,共有60首練習曲。調性在三個升降號以內,涉及的指法、弓法全面。

三、開塞(Heinrich Ernst Kayser 1815—1888)德國小提琴家、作曲家,生前居住在漢堡。 他一方面在劇院裡演奏,另一方面從事教學。這一本練習曲,它的訓練價值經過了一百多年的考驗,早已深入到每一位提琴演奏者的學習進程中,這本小提琴練習曲就是36 Elementary & Progressive Studies, Op. 20。一般來說這部教程分為三部分,大約12課一部分。前12課尤其重要,因為他全部在第一把位,向學習者展示了幾乎所有的小提琴基本技術。中間12課有些特殊技術,比如換把/顫音/滑指八度,最後一部分還有某些複雜音程和和絃的練習,因此對樂理知識/視唱練耳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四、馬紮斯(Jacques Pexenl Mazas 1782-1849)法國小提琴家、音樂教育家及作曲家。 他留下了一部72首練習曲。分三冊,1-31:特殊練習曲,32-??:華麗練習曲,??-72:藝術練習曲。也許馬紮斯在那個時候考慮還是很周到的,比較基礎的練習,用於炫技的準備,以及演奏表現控制的綜合。特殊練習曲和開塞練習曲的銜接是比較好的,對於藝術表現中的綜合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學生從這裡會接觸到一些曲式,比如小夜曲/一些舞曲/進行曲等等。可能進行到7、8課的時候會遇到前所未有的障礙。

五、頓特(Jacob Dont1815-1888)頓特十九世紀著名的奧地利小提琴家和小提琴教育家, 其父親是當時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這個人寫了不同難度的三部小提琴練習曲,Op.38,Op.37,Op.35(從難到簡單),被俗稱為小頓特的Op.37是初中級練習曲的過渡,尤其是最後幾課主調和復調的雙音練習。頓特的複雜音程更加多,對學生的耳朵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左右手負擔也更加重。基本上左手和右手的練習是交替的。通過了這一關,很多初級小提琴協奏曲和奏鳴曲都可以完成。對於強弱表現的左右手控制能力的訓練比前面說的幾種教程要求更多一些。對於特殊把位的要求也更加苛刻了。頓特的Op.38,大概和馬紮斯差不多。

六、克萊採爾(Rodolphe Kreutze 1766-1831)法國小提琴家,作曲家,法國小提琴學派創 始人之一。一生寫過43部歌劇,19部小提琴協奏曲,十五首絃樂四重奏,十五首絃樂三重奏。當然還有這部和他的學生,同事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出來的42首練習曲。一般來說,開始這部練習曲的學習標誌著進入了中級程度。除了各種基本功的練習,對耳朵的考驗,和一些綜合能力考查,這部練習曲為顫音留了一大部分,還有雙音。技術全面,複雜音程和豐富的和絃、半音階和全音階也有出現。轉調方式多種多樣。賦格和其他復調形式也已經出現,而表現這些曲式的技術手段也有各種配備的練習課程。另外一個重要的事情就是篇幅,學生從這裡可以得到為大型樂曲作準備的體能。

七、羅德(Pierre Rode 1774-1830)法國小提琴家和作曲家,作品有13部小提琴協奏曲, 5部四重奏,7首變奏曲,3冊小提琴二重奏。而他的《二十四首隨想曲》更多地被認為是中高級練習曲的過渡。這部練習曲的安排得很巧妙,12對關係大小調,先升後降。比Kreutze更加難一些,體力消耗更大。其他中級練習曲,費奧利洛的36首隨想曲和Kreutze差不多,稍微難一點,這本書對於右手的技能訓練、以及雙音的練習曲、分解十度的練習都補充了很多克萊採爾中的不足。

八、大頓特就是那個頓特的Op.35。這部作品是每一個優秀的樂隊小提琴演奏者必須學習的教材,各種聯繫非常全面和困難。在學習它的時候配合各種小提琴協奏曲來解決技術問題是比較有效的一種做法。

九、維尼亞夫斯基和加維涅練習了這兩部作品,到了Paganini隨想曲的時候就不會顯得太 脫節以至於遇到很多障礙。它們比大頓特更難,是獨奏小提琴演奏者的營養。加維涅的24首隨想曲練習價值更大一些,比維尼亞夫斯基更難。

十、巔峰Bach的小無伴奏和Paganini的24首隨想曲,雖然他們是可以用來演奏的作品, 但是它們對於小提琴技術的訓練價值也是非常高的。可以說是"練習曲"中的巔峰。Paganini的隨想曲是一切高難度大型樂曲的基礎,學習他以後才基本具備了自如表達和處理音樂的可能。Bach的小無伴奏由於歷史的變遷和小提琴本身的發展,對於現代小提琴演奏者反而增加了難度,尤其是右手。其中的Chaconne舞曲更像是全部作品的一個技術上的總結歸納。這兩部文獻有專門書籍詳細介紹和輔導,要在這裡說清楚也太困難了些。

Q:小提琴初學者常見的技術問題如弓子抖、拉不直、音不準、發音不勻、不會調琴等該怎麼辦?

答:弓子抖是因為手腕沒有放鬆,拉不直是因為大臂沒有掌握好,音不準的問題連演奏家都存在著,發音不均勻是因為弓子走的速度不均勻。 實際上這一切的問題都可以在自己的老師那裡得到答案,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不妨多與老師溝通,自己也多琢磨一下。

喜歡就關注我們吧:

微博搜索(拉小提琴的滷蛋)/(博陽提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