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你覺得具體內容是什麼呢?

陝西老王


孝是一種制度,道德制度,責任制度,社會制度,管理制度,等等吧在古代這個字包涵的真是太多,影響也太大,功過都有,能把這個子說清楚的人估計不多, 就不妄自尊大,還是簡單點吧,用另一個字換一下,那個字呢,就是:愛,大家認同不。


星球微觀察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主要指對父母尊重、順從、贍養等。現在社會上也提倡孝道,單位、學校等還不時地搞一些給父母洗腳、背弟子規、行跪拜禮以及到養老院看望老人等形式上的東西,這些也有必要,可以促進風氣的形成。但我覺得更需要一些內在的東西。我母親以102歲高齡剛於三個多月前離世。我也已78歲了。說起這些年對老人的照顧,除了時刻陪伴到身邊和衣食住行上無微不至的關照外,更需要觀察和揣摩老人的心理。現在的老人,生怕給子女添麻煩,很多事該忍就忍著,比如這痛那癢能忍就忍,吃不好、睡不著也不吭聲,這就需要認真觀察她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揣磨她的心事,並不動聲色地給予滿足她的心理需求,解決她的難處,讓她真正體會到子女對她的孝順,這才能讓她在親情中感到幸福。


湖北老衛


孝敬老人是報父母養育之恩,人在社會上連養育之恩都不報,那麼這個人與公與私你什麼事情都做不好。即是有錢有權也不讓人敬伂。我十年下崗倍伴父母,母親已過世三年,父親九十三歲剛去世。臥床兩年多。從來沒有讓老人睡過溼窩。教敬老人是中華美德。在社會上敬老愛幼希望人人有責。!!


用戶李懷珠


古人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百善孝為先。究竟什麼是孝?有人理解為“聽老人的話,不管老人說的對與否都得聽,都不要反駁。娶妻生子,傳宗接代”就是“孝”。不孝有三里就有老人說的和做的不對時候就要耐心的糾正。不能讓老人陷於不仁不義之中。現在有的人不用說孝敬父母了,不啃老族,能給口好飯就不錯了。有的人不養父母,甚至打罵老人就不是孝了。兒女不孝也有老人過錯,古人云,“子不孝父之過”。老人做不出好榜樣就不能怪兒女。我只是談談自己的看法。不一定對。圖片來自網絡。非我原創。版權歸原創。



愛國40335


我認為作為人子對老的盡孝應當是天經地義的事 ,我國自古就有此民族優秀傳統,她也是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

社會發展至今日,為什麼對此問題反而缺少共識了呢?究其原因恐怕有以下幾點。

什麼是孝,其真正的內涵是什麼?怎麼做才算孝?這恐怕事人見人智,認知上恐怕不盡相同,各個歷史時期也不同;農村與城市也不同;甚至不同的文化程度的人在認知和處理上也會不同。

一,古代的孝是用百依百順來形容並不過分,有的應視為愚孝,記得小時候曾聽說,一父親得重病,其兒子親口嘗試老人的糞便來辯證病情(是否是二十四孝裡的內容已記不清)。

二,現代大家對孝的共識是:生活上尊重、照顧老的,使老人能夠安享晚年(當然得按自己的條件),這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贍養孝敬老人。至於個別的不肖之子,對待老人沒有親情的種種做法是根本不在討論之列。

三,學習西方,父母與子女的客情關係,特別定居於國外的父子關係,實話實說那好比是畫餅充飢,只是精神安慰罷了。


老朽求是


孝是一個人美德最直接、最重要的表現,孝順父母的人值得社會尊重,連父母都不孝順的人也做不了其他善事,這就是“百善孝為先”表達的意思。

一說到孝順,我們大家通常想到的是,多看望父母,多陪伴,多買點好吃好喝的等等。說到具體的,各家情況不同,做法也不盡相同。在這裡,我把弟子規《入則孝》中孝順父母的內容用白話羅列一下,供大家參考學習。(入則孝,在家善事父母的意思)。

1,父母呼喚我們,要及時答應,不能慢吞吞,更不能裝聾作啞;

2,父母交代去辦的事,要馬上動身去辦,不能推辭和拖延;

3,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要耐心、畢恭畢敬聽取;

4,父母責怪、訓斥我們做錯了事,要虛心接受,不得強詞奪理,不得頂撞;

5,要讓父母穿上適合四季的衣服,父母房間要有合適的溫度,冬天要保暖,夏天要清爽;

6,早出晚歸要跟父母說一聲,告訴父母我們上班的一些情況,出差去外地要報平安;

7,在家要作息規律,有良好的習慣,不要影響和干擾父母的休息和生活;

8,在家裡,大事小事都要報告父母徵求下意見,所有的物品不要私自佔為己有;

9,父母喜愛的東西要準備好、保存好,父母不喜歡的不讓他們看到或者扔掉;

10,要保護好我們的身體健康,加強鍛鍊,儘可能不出健康問題,不讓父母擔憂;

11,在外要注意我們自己的言行和品德修養,講誠信,行善舉,不做違背公德、傷風敗俗、違法亂紀的事,不讓父母蒙羞;

12,父母有病時,我們要盡心盡力照顧,父母病重時,我們要晝夜服侍,不能借故離開;

13,有時可能父母對我們有意見,不太喜愛我們,或者是對我們管教嚴厲,我們要做到一如既往的孝順;

14,父母有過錯時,我們要小心、耐心、誠懇、和顏悅色的勸導,反覆細緻做工作,即使遭到打罵也無怨無悔;

15,父母去世了,我們要誠心誠意的去祭奠、追思、緬懷,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

大體就這麼多,我們都能做到嗎?





九思堂筆記


曾子篇中言:夫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後也;忠,德之正也。意思是說孝,是道德修養的起點;悌,是繼孝之後的道德修養次序;信,是體現道德的敦厚;忠,是體現道德的純正。就是說一個人品性如何,是否有良好的德行,首先就要從孝開始來做,如果第一點都不做好,也就不必說第二次序的悌了。

大學中也有言: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意思是身為子女,就要盡力孝順父母;身為父親,就要盡力對子女慈愛;與他人交往,就要盡力做到誠實。身為子女,對父母孝順,是一個人最基本的責任與義務。

其他諸如“百善孝為先”,“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間谷”等等先賢佳言,莫不在闡明“孝”之一字的偉大,可以說,這已是深埋中華民族骨血之中的

本能,成為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底蘊,如有不孝之人,皆如過街之鼠,人人鄙棄,法理難容。

此皆是孝之箴言,是一個人道德修行的開端,是一個人自我修養的德行,但是到了新世紀新時代,與封建時代的理念,又有了新的解讀昇華。具體而微,古之言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那樣一個平民百姓普遍地位地下的情況下,所思所想皆是子孫滿堂,老有所依,所以有後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這一點到了當今依然有所適應,絕大部分父母依然希望子女能夠早日成家,早點抱得孫子孫女,此生心願便可圓滿,但是改革開放以來,又不僅僅是以此來作為僅有的孝之行為,因為古時子女唯有靠科舉選才,方仕途有望。考得狀元郎,錦衣欲還鄉,士農工商,士居第一位可見其地位之隆。而今百花齊放,真正三百六十行,甚至三千六百行,三萬六千行,再無高低貴賤,皆能出人頭地。新時代的父母子女更加獨立包容,只要子女過得幸福快樂,女兒嫁出去了沒有受婆家欺負,兒子外出打工沒有受傷生病,就是對父母來說最大的欣慰。新時代的父母也更加開明,丁克族這一詞的誕生,不正式真實寫照嗎。對子女而言,每年常回家看看,帶父母來一次旅行,為父母洗一次腳,都是盡孝之行,誰又能否認你的孝心呢。

百樣米養百樣人,每個人行孝盡孝的方式都有所不同,你是否親自為你父母做一次豐盛的晚餐,你是否給你父母來一個大大的擁抱,你是否在春節前趕回了故鄉吃一頓團圓的年夜飯,你是否陪你父母一起去跳廣場舞……

孟子言,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意思是世間俗語所講的不孝,有五種情形:四肢懶惰,不顧父母的生活,這是不孝之一;喜歡賭博喝酒,不顧父母的生活,是不孝之二;貪圖錢財,偏愛老婆孩子,不顧父母的生活,是不孝之三;放縱於尋歡作樂,使父母蒙受羞辱,是不孝之四;逞強好鬥,危及父母,是不孝之五。

當然,人無完人,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學習,誰也不是生而知之,都是在人生大課中學習成長,這是一生的修行課題,貫穿中華民族五千年之史,貫穿五十六個民族的紐帶,貫穿大江南北的萬里山河,將我們所有人緊緊聯繫在一起。在2020年初始之時,肺炎疫情爆發,多少父母子女奔赴前線抗疫救災,自我隔離,不僅僅是對自己父母子女的負責,也是對別家父母子女的負責,孝之一字,絕不緊緊只是一種美德,更多的是責任與義務,是擔當與揹負,這樣一群人,所行的不是一家之孝,是一國之孝,是天下民族之孝,可愛可親可敬!

最後,願天下父母身體安康,願中華兒女知孝行孝,願抗疫父母兒女早日康復團聚,願武漢眾志成城度過肺炎之災,願中國萬眾一心戰勝肺炎。加油!加油!加油!



劉郎聞說偉無雙


"孝″是中華民族的道德之魂。

常言道:“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是上下中華五千年延續下來的傳世瑰寶。孝是基礎,德是基石。

首先看父母是怎樣對你的:

十月懷胎,且聽聽《十月懷胎經》的孝歌。

長大了看看看老佛爺的詩:世間父母情最真,

淚血融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孑,可憐天下父母心。

讀一讀孟郊的《遊孑吟》:慈母手中絲,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兒行千里母擔憂,母在家裡你可愁?

所以孝敬父母主要表現在兩個層面上:

物質和精神方面。

物質生活上的幫助,仍是孝的主要表現形式,父母含茹如苦的把你撫養成人,一把屢一把尿的把你捧大,手扯手的送你上學,

會唱吧: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為你背灬。”

老了老了,子女奉養,天經地義,理所應當。只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功能的完善,人民幸福感指數的飈升,孝也由過去的單一發展和集體孝相結合的方式。如敬老院等,但這一形式還不太被現實接受,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設施、人文.文化等一系列的不斷完善和補充,這一形式也將成為這一段時期的主流。

"找點空閒,找點時間,領著孩子,常回家看看。”耳熟能詳,千古流唱。是心聲,更是責任,是孝敬,更是擔當。讓父母享盡天倫之樂是必須的。為人子女,以何為孝,長大了有了家庭,有了社交圈,有了老婆和孩子,身上的壓力大了,牽掛多了,時間少了,工作累了,不自由了。你可曾想,父母當年養你的模樣。有時間同朋友聚會,就回抽出時間回家看看!別以為父母不缺吃穿,不用你管,同住一個城市,一週,一月乃至一年,也見不上面,讓父母牽腸掛肚的。記得父母一輩子記得你兒時的調皮搗亂。

子不孝父之過,兒女不爭氣做違法違記之事,視為不孝;整天在外惹事生非,使父母整天提心吊膽,擔驚受怕,視為不孝。做人,講究的是堂堂正正,明明白白。

讓父母知道你在哪裡,在做什麼。一個好的子女,應當不斷提高自我修養,做事穩妥,不魯莽。遇事沉著,不慌張。在動中求靜,靜中禪悟,孝道是中華的鐵骨脊樑。

下面羅列了六個孝敬父母的行為:①回家了主動幫父母做家務,父母不言,知在心上。②給父母洗腳,梳頭。嘴上無語,喜在眉梢。③和父母聊聊天。侃大山,父母自有兒時。④瞭解,關心父母的身體狀況。你的身體取之於父母。⑤聽父母念叼,發牢騷,讓父母快樂。父母安康,是你工作無憂的保障。⑥帶父母出去旅遊和散心。實時父母少時的夢想,你是接力棒!

孝敬吧,父母是天!你是天下的孑臣!


用戶地球北極


百善孝為先,百孝順為先。

孝的古字形像一個孩子攙扶老人,孝的本義是盡心盡力地奉養父母。

孝敬父母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二十四孝的故事,是古代孝敬父母的“樣板戲“,更是廣為流傳。

二十四孝,講的是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在不同環境下、用不同方式行孝的故事。

在古代孝的內容可以簡單的理解為二十四孝。

可如今再看《二十四孝》,你會發現其中人物的做法和觀點早已不適應。

在當下,筆者理解的【孝】是心中惦記著父母,不頂撞他們,有時間時儘量帶著愛人和孩子去看看他們,多與他們互動,教他們使用一些現代的通訊工具,多陪陪父母出去旅遊。

孝的一個最基本的標準:父母離世時,自己沒什麼遺憾,沒有愧疚之心,這就到位了。





開眼看中外


孝敬父母、尊師重道、團結友愛、 立志勤學、自強不息、謙虛禮貌、 誠實守信、嚴己寬人、人貴有恥、 見義勇為、整潔健身、求索創新、 敬業盡責、勤勞節儉、見利思義、 清正廉潔、愛國愛民、天下為公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