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全國高考用一張卷,一條線,最吃香的是哪些人?最苦逼的是哪些人?你怎麼看?

寶雞市樹苗教育


你這個問題準確的表述應該是“高考全國一張卷,大學錄取一條線”。

那麼在此情況下,按照您提的問題,誰吃香,誰倒黴呢?

首先,全國高考一張卷,錄取一條線,上什麼樣的大學比拼的只能是同一張試卷下的高考分數。你的高考分數在全國的排名靠前,就能考上大學,你的高考分數在全國的排名靠後,只能上比較差的大學,或者沒有大學上。

所以問題來了,什麼人能在同一張試卷上獲得更高的分數呢?同樣一張高考試卷,分數靠後的又是誰呢?

以我個人的經驗,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那麼在教育方面投入力度大的地區和人群,他們的孩子將會獲得更高的分數;在教育方面比較薄弱,或者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投入精力,財力比較少的人群,他們孩子的分數將會比較靠後。

我們應該知道,一個孩子能不能考出好的分數,跟努力程度有關係,跟學習耗費的時間有關係。

但在同等努力情況下,或者在努力程度差別不大的情況下,教學水平、教學整體、孩子的悟性和家庭對孩子的支持程度,幾乎是決定一個孩子能否獲得好成績的決定性因素。

而在這方面,發達地區和經濟比較有優勢的地區,相對來說,孩子獲得的資源要更充分,教學理念也更先進,教學水平也整體更高,因為這些地方擁有更優秀的師資,家長也願意,並且能夠投入更多的財力來支持孩子,提高分數,比如補習班,比如更好的教具,比如開闊的眼界。

那麼以我來看,如果真的出現了“全國高考一張卷,高考錄取一條線”的情況,最有優勢的很可能還是那些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其次是浙江,江蘇這些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再次這是河南山東這些高考大省,因為競爭比較激烈,人口基數大,尖子生比例低,但數量多。最後墊底的很可能還是雲貴川藏疆這些邊遠地區和經濟相對落後的地區。

提出這個問題本身,可能就是有感於中國現在省區高考錄取率的不平衡,基於這樣一種不平衡,發發牢騷的提問。

但我想說的是,如果真的出現像提問中所說的的這種情況,中國將來將不僅僅是省區的錄取率,更大概率將會引起社會不同經濟階層接受高等教育機會的不平衡。甚至會造成終極的階層固化。

現在,寒門出貴子已經相當難了,高考如果採用這種方式,寒門出貴子將難上加難。老少邊窮地區的寒門子弟,在接受高等教育機會方面將幾乎永無出頭之日。

有些人會反駁我,說,你看河南山東那麼多考生,一到大學的時候發現北京,天津,上海,他們的分數都比我們低很多。我將近700分才能上清華,他們六百出頭就上清華了,我500多分可能在老家連個本科都上不了,而他們500多分可以上一本。

經常提出這些問題的人忽視了兩個問題:

第1,卷子不同,難度不同,在不同的試卷、甚至是不同的考試模式的情況下,分數本身不具有可比性。

第2,在大學我們經常會發現一種情況,在大學裡面考試分數好的拿獎學金的同學,大多數還是來自於經濟發達地區的同學,而那些來自邊遠地區地區的同學,也有考的好的,但整體來說相當少。這說明什麼?說明放在同樣的環境下,經濟發達地區的學生適應性更強,他們的學習能力其實並不比邊遠地區和其他地區的學習能力差。

所以如果是同樣的試卷,經濟發達地區和北上廣這些一線地區甚至家庭條件好的,他們因為接觸的東西比較多,適應性比較強,投入的財力精力比較大,老師的引導比較好,他們更容易獲得更高的分數。

而經濟欠發達地區和邊遠地區的學生,會面臨更加不公平的競爭。

最後說一句話,只有各大學在每個省的錄取率,全國一條線,才是真正的平等。比如清華大學在北京錄取率5%,在其他各省都是5%,這樣能保證每一個大學的學生構成和各省區的人口比例正相關。如果各個大學都這麼搞,全國一盤棋,那麼每一個省也沒有什麼厚此薄彼之分了。這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

但因為每個學校的資金來源、地方扶持力度不一樣,甚至每個學校的培養目標、對生源的要求也不一樣,我們理想中的教育公平,根本不可能實現。

所以樓主的問題也只能是發發牢騷,絕對不可能成為現實。


怕出名不敢任性


全國一張試卷,一條線,對於這個問題我應該是有發言權的一位了。

我出生在河南,高考在河南,第一次工作在河南。2007年為了孩子能接受到我國最優質的教育,放棄大學的工作陪兒子來到了北京。

河南、北京應該是中國教育不均衡最有代表性的倆個地方。

回想自己當年高考的情景,那種每天五點起床,十一二點還在挑燈夜讀,倆月休息一天的艱辛至今還歷歷在目。再看看正在上高三的兒子,週末、節假日照常休,我當年經歷的高考壓力在兒子這裡蕩然無存。

如果全國一張卷,一個線,並不能顯示教育的絕對公平,還要加上全國各地的師職均衡、出卷人要公平地由各地投票選出。這樣,河南山東安徽河北等高考大省才能真正享受到高考公平帶來的福利!

以上僅是一家之言,如有問題請私信我。


翰衛教育韓博士


我高三那年,還記得班主任這樣的一句話:“以後,我會要自己的孩子在廣西讀書,雖然我是河南人,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競爭壓力沒有那麼大。”

廣西,教育水平發展雖然比較落後,但是競爭壓力還是比較小一點,而且屬於西部地區,所以扶持政策也比較多。在河南考二本的成績,在廣西可能就是一本學校的錄取線了,地方不同,所以分數線也不同。

如果,高考用一張卷子,我覺得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被人們談論著,而且爭論的理由各不一樣。但是,我認為,如果全國都用一張卷考試,分數線一樣,那中國的教育發展將會更加不平衡,人才培養將會傾斜嚴重,西部地區的教育發展將會倒退。顯然是不可取的。

所謂的吃香,無疑就是有利。而這很顯然是屬於東部地區城市,他們教育發展先進,自然學生學習會更加優秀,那在大部分的線上名額就是這些人拿了,所以好的教育資源會繼續要這些人享受,那些苦苦努力的孩子可能永遠也沒有辦法享受。苦逼的我就不說了,想想那些窮苦孩子,那些邊遠地區孩子就知道了。

所以,顯然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中國的高考教育上,雖然有一些弊端還沒有解決,但是高考就目前而言,是中國學生對未來的一個相對最公平的方法了。針對不同地區,採取對應的錄取政策,也要一些貧苦孩子上了好大學,接受好的教育。

教育不會是一個地區獨大的發展,要做到均衡發展,中國還需要很長久的努力。但是我們應該相信政府,在未來會有更好的對策。以上為個人觀點,謝謝。


微視角ing


我非常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從現行全國高校高招錄取制度下,各省考生考取重點大學難度懸殊,比如“中國高考難度排行榜”(網絡版)劃分五個模式,一定層面上反應了各省市高考難易程度,江蘇省是我國教育大省(“全國教育看江蘇”)、“高考改革的先鋒省”,高考被考生戲稱為“地域模式”;浙江省、湖南省和湖北省被考生戲稱為“惡夢模式”;山東、廣東、河南、河北、山西、江西、安徽等省被稱為“困難模式”;而北京、天津、上海、海南、廣西、青海、西藏等省份被稱為“簡單模式”因此,不少考生和家長感覺到高考不公平(理科600分在河北省只能讀取普通一本,而戶籍在西部省份可以考取985名校),(當然不是來自“簡單模式”省份)期盼全國都用一張卷,全國統一劃線,自認為這樣最公平


那麼,
我們先假設成立,各省都使用全國一卷,高考分數出來後採用全國一條線,由於高招錄取採取分省制,各省考試院仍需要根據高考分數按照從高到低順序排序錄取,那麼,這樣來看全國一張卷、全國一條線的意義不大。

那麼,我們假設全國所有高校都面向全國招生,招生名額也不分省,也就是說全國考生文理分科按照高考分數從高到低依次排序,採用平行志願模式投檔,結果就是中學教育水平高的省份考生有學上,教育水平低的省份考生無學可上。

最吃香的當屬江蘇省、山東省、河南省、河北省、廣東省、北京、天津、上海等省市考生;

最遭殃的當屬西藏、新疆、青海、雲南、海南、廣西等省市考生,由於這些地區教育水平相對滯後,沒有中東部沿海地區教育發達,拼分數肯定吃虧。

所以,全國一張卷、全國一條線,是行不通的,世界上無絕對公平,目前的高考制度相對就是最大公平。

謝謝您的點贊,期待您的留言,發表觀點。


清爽自然高考和考研


短期來看,幾個升學比較輕鬆的地區會吃虧。長久來看,老少邊窮,教育基礎差的地區最苦逼。

很多人總認為北京、上海錄取率高不公平,實際上,教育這個東西主要拼資源。論資源全國任何一個地區的學子都沒有北京上海資源多!這些資源在開放競爭後,全都會轉化為分數優勢。

所以,短期來看,如果開放競爭,會影響北京升學率。等北京適應過來,也開始刷題備考,吃大鍋飯的怎麼樣也比不過開小灶的!當然,北京的學生也會變得和其它省份一樣累。

真正被淘汰下去的,是經濟和教育欠發達地區!比如青海、甘肅、新疆這些省份。

PS:像北京這樣高中過得很輕鬆的孩子到了大學會跟不上麼?實際上非但不會跟不上,反而競爭力更強!高中學習越是強壓的學生,到了大學越容易沉迷於各種娛樂活動無法自拔。

我大學同專業的同學,某中國著名軍事化管理中學畢業的,到了大學之後接觸到電腦遊戲,沉迷其中,基本全都掛科了,輔導員通知家長後,他在寢室喝了農藥。最終搶救過來,但呼吸系統受損,落下殘疾,輟學了。

另一個學長,也是那個中學畢業的。大學同樣沉迷網遊,每學期至少掛一科。到了畢業季,攢了七八門沒過,留級一年,依舊過不了,最終肄業。在我畢業的時候,他不敢回家,在門口網吧當網管。


強哥好高興


這個問題我有發言權,因為我研究高考改革,這是我主攻方向了,其實我們在研究決策的時候,是不太可能會全國統一的,暫時不太可能,至於以後怎麼樣,其實還得多看教育部的態度如何。

我說一下暫時的情況吧,暫時來說,山東,河北,江蘇那邊可能會略微好點,但是作用不大,因為全國卷跟地方捲風格不同,老師和學生需要適應改變,角度也不同,所以實際上可能略微虧。

我特別強調的是,不可能錄取統一!!!

我是研究教育的,真心希望有人可以改變這個錯誤認識,也就是認知錯誤。

高考怎麼錄取呢?

我以天津大學為例,天津大學從全國招5000人,那麼34個省不一樣,從天津可能錄800,而我老家甘肅80都沒有,這是按照名額的,不是分數。

我們已經要取消一本二本了,大家都一塊錄取,那麼錄取結果是名額,而不是分數。

以甘肅為例,大約有30萬高考學生,全國本科在甘肅錄取比如說是5萬人,那麼第5萬名其實就是甘肅的最低本科線了。

比如河南有100萬高考學生,那麼全國本科錄取在河南是30萬,那麼第30萬名是河南的分數線,這倆分數一定不一樣多的,因為教學水平不同,老師和學生都有差異,最重要的是,每個省閱卷的難度也是不同的。

所以一定要清楚,錄取是名額和名次問題,分數線沒有任何意義,當然高考難度每年差不多,學生水平也差不多,造成了分數線每年差不多的假象,讓很多不懂的人誤以為是按照分數錄取,這是本末倒置了。

所以全國卷跟地方卷是完全一樣的,沒有人收益沒人損失,錄取大權在高校,而不是高考分數。

那麼實質上怎樣呢?

比如天津大學來自甘肅的學生在學校發展的好,那麼它就會增加名額,結果就是天津大學從甘肅錄取的多,如果其他學校也如此,那麼學生就受益了,所以誰收益看學生在大學的情況,看人家給你多少名額,跟高考什麼試卷,跟多少分沒有任何關係。


喜歡軍事的教育學學生


高考全國統一卷沒什麼難度,近年中,使用全國統一卷的省份越來越多,到目前自主命題的只有上海、浙江、江蘇、天津、北京,部分自主命題的只有海南和山東,其他省份都分別使用了全國統一的Ⅰ、Ⅱ、Ⅲ捲了,所以可能說全國統一卷正在路上。但要實現一條線,個人認為基本不可能。


也許有人不知道的是,自1978年恢復高考後當年由於時間緊實行的是各省自主命題外,從79-85年實行的是全國統一卷、統一線。但那幾年由於有的地區由於經濟落後,教育資源差距大,如青海、新疆、西藏等地高考經常全軍覆沒。

85年後,由上海開始,不少省份申報自主命題獲批,才開始了非全國統一卷的時代。隨著不再是全國統一卷、統一線後,新的問題又出來了,所以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高考移民問題十分突出,直到戶籍管理十分嚴格,轉戶口變得很難後這種情況才漸漸好轉。

其實由於高校招生名額是分配到各省,所以是否是全國統一卷對各地高考影響不大,所以我想多數人關心的是全國統一卷後的全國統一線的問題。從當前情況看,要想實現全國統一線基本沒有可能性,主要原因還是地區教育發展不均衡。如果實現了全國統一線,可能會引起更大的不公平。真實現全國統一線,最受益的肯定是浙江、江蘇等這些教育發達地區和廣東、安徽等人口大省,最受害的仍然是教育仍然落後的地方。而北京、上海等地受到的影響最大,但我卻不願說是受害。


而為什麼現在許多人會認為非全國統一線,使得教育不公平的是由於一些發達的省份,如上海、北京,高校多,好的高校比例更大,而這些高校對本地區的招生比例要比對其他省份招生比例大得多,使得目前存在的情況是越是高校集中的省份,學生考好大學越容易。因此有了許多關於高考的段子出現。


以錄取211的高校學生為例,在2015年,211高校的全國平均錄取比率為4.7%,而最高的上海達到的13.9%,最少的廣東只達到3.1%。到2017年985高校錄取比率前三的有天津5.81%、上海5.33%,北京4.29%,211前三的有北京13.99%,上海13.58,天津12.68%(西藏政策傾斜13.77%除外;而985比率排後三位的是貴州(1.19%)、河南(1.14%)、安徽(1.10%),211比率後三位的是安徽(4.10%)、甘肅(3.50%)、廣東(2.74%)。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各省比例實在相距太大,最容易上211以上高校的是三大直轄市北京、上海和天津,高校資源最豐富的地方。而難的是河南、安徽等這樣的高校資源匱乏的人口大省。

更多教育觀點、教學經驗、學習資源、教育技術,敬請關注“輕風教育”。



輕風教育


一張卷沒問題,但是招生名額還是歸各省自己的,不存在錄取分數一條線的可能!

除了國家財政出錢的以外,學校和招生名額的關係,當然是誰投資的誰受益;否則哪個省市老百姓願意政府花自己的錢投資高校,卻是招收別省的學生?

如果大家都不投資,哪來的高等教育的大發展?所以說一些不願投資辦學的省市,老百姓就該找省市領導說說理!


大衛7611


對於貧困地區的人應該是最吃香的,要說苦逼,可能會對某些考試大省,難度偏南的省有壓力。

當高考都統一考試了,難度也統一,他就很容易的會找到解題的規律,如果這份考試題目難度情況不大的話,很多省都會有750分的狀況,這時就很難區別哪些是優中優。


但是,也有優點就是對於貧困地區的考生們可能會更公平一點,

因為,統一試卷相當於分數也有可能統一,不過我是不建議分數統一的,因為每個地區不一樣,其實高考多元化的好處應該是在於,對考生的優中優的表現,更能區別人才培養。

只是有點可憐江蘇地帶的考生了,吱吱吱吱。

全國統一考卷說實話還是有利有弊,對於教育更應該改革的是老師們的交學方法,而不是在這些皮毛功夫上,老師是接觸學生最多的人。

更是祖國的園丁,開創祖國未來的重要人物。

對於高考統一考試卷,我更覺得改變教師交學方法更是重要的。


遠智教育官方號


最吃香的是河南山東河北浙江等人口密集、考生眾多的大省裡披荊斬棘大風大浪淘出來的佼佼者,平時的分數線就高,競爭分外激烈,一張卷兒再難不過如此,萬一簡單了呢。

最苦逼的是大城市或者老少邊窮的考生,前者優越了些且習慣相對低分數線就進名校,後者不具備軟硬件學習環境而無奈,也是尷尬哦。

好在是個假設,至少目前不存在啊!

勿喜!

息怒!

談資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