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世界的角度,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和深度

你看世界的角度,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和深度


无论任何时代,能够做到与人为善好好沟通,是一个人了不起的才华,因为说话简单;会说话却不简单。很多亲密关系出现裂痕,都是因为沟通出了问题。有时我们遇到的最大敌人,不是能力,也不是运气,而是口无遮拦的自己。与人相处,不必在言语上争高低。良好的沟通,能帮你高效解决问题。

巴结”人的结交人脉方式似乎已经成为了现在社会的主流交往方式,多给别人戴高帽,做一个畏畏缩缩的“低等人”,说话都不敢大声说,这样的交往方式看起来非常轻松,随随便便就有人和你成为朋友。

然而这样的“塑料友谊”是不长久的,甚至是不存在的,对方看中你的只是你“巴结”对方,让对方快乐罢了,一旦你一改常态做回自己,你们的友谊即将荡然无存!如果你一直“巴结”下去,你将完全丢掉自己,得不偿失。其实真正高层次人,与人交往时不靠“巴结”,靠的是这三个“手段”。

提升个人的价值,是最直接的手段,正所谓“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什么样水平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朋友。一个人如果整天吊儿郎当,那么他的朋友同样也就是一些酒肉朋友罢了。反之,积极向上的人朋友的人品都不会太差。

奥巴马小的时候也就是一个小混混,抽烟旷课甚至是吸食大麻,这个时候的他如果想要交上上层社会的人成为朋友,那根本不可能,到时候来呢?当奥巴马成为美国总统的时候,各个人都一样和他有一段友谊。这就是提高了自己的价值,朋友自然而然就有了。

懂得相互帮衬,是最共赢的手段,一个好汉三个帮,与人相处过程中相互帮忙最容易产生友谊。

同事赵丽,大家都认为她是一个高冷的人,平时话不多,也不太爱跟其他人打交道。不过她能力出众,有些工作上的难题我一直想向她请教,苦于跟她不熟,没有适合的机会。

虽然别人都说赵丽不好接近,但是我是不信的。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我经常顺手帮她拿个快递,送份报表什么的,一些举手之劳多了,我和她话也就多了。自然而然我们成为了朋友,后来在一次业务竞争中,全靠赵丽的帮忙,我才能在同行面前取胜。也正是在这互相帮助的过程中,我们彼此有了信任,一起干出了不少大项目。

懂得提携他人,是最聪明的手段,喝水不忘挖井人是一种美德,一个有美德的人不会少朋友。

我们领导以前其实是我们同事,有一个项目当时我们团队完成得非常不错的,因为领导出力最多,总公司决定晋升他。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不服,为什么大家一起出力。最后他一个人晋升了?

不过后来我们也觉得没什么,因为领导就职之后一直在为我们谋福利,在能提拔人的时候我们都是安排在第一位。久而久之,我们也没有把他当领导,就是一个好哥们,好兄弟。他照顾我们,我们自然更卖力帮他跑业务,以至于我们部门的业务量年年都是最高的。

结交朋友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但是千万不要去选择“巴结”,每个人背后都是有脊梁骨的,那是一个人的人格,任何时候都不应该降低。以上方法结交的朋友不仅不需要自己低声下气,收获的友谊还是最纯真的,希望对你有用。

我曾经一直以为,成功的人都很忙。现在才明白,真正厉害的人,都是“清闲人”,他们待人心平气和,遇事不急不躁。

急而不慌、忙而不乱,是他们一生的修行。不慌不忙,是大智大勇,历史上,项羽失败于刘邦的原因,说法不一,版本很多。

其中一种论调受到高赞,项羽有勇无谋,必然在行事中表现为缺少坦然自若。

他急于表现,想逞英雄实乃幼稚之举。刘邦和项羽约定,先入咸阳者为王。刘邦率先入关,不但没有骚扰百姓,甚至连关中的美女和财宝都未动分毫。

这样悄悄地行动,表面在示弱,其实是老谋深算的“实力派”。

而项羽急急忙忙的显示他主宰一切的霸王气,处处彰显自己的强势地位。相比之下,项羽的强势成了虚张声势。

刘邦会示弱不等于真弱,那是睿智,项羽虽强,却高调张狂,那是肤浅。

不论什么时候,手忙脚乱只会一错再错,唯有泰然处之,稳中求进才能事半功倍。

真正厉害的人,通常不会火急火燎地将急和忙写在脸上、挂在嘴边,而是在大事急事面前举重若轻,有条有理。

他们懂得隐忍,善于谋划,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

不慌不忙,助力一生好运。

曾国藩一生都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实际上,年轻时的曾国藩做事心烦气躁。

他的老师唐鉴先生送给他一个字——“静”。之后,曾国藩每天都要静坐一会儿,思考为人处世、治学从政的体会和方法。

尤其在遇到重大问题时,他更是不轻易做出决定。他往往点上一支香,经过几番静思,反复权衡,然后才拿出一个主意来。

曾国藩说,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整天慌里慌张的人,难成大事,就是因为缺了“静”和“安详”的智慧。

成功者一半靠努力一半靠运气,好运气是留给那些井井有条的人

对于那些不能预见困难,就急忙应对的人来说,失败是难以避免的。因为他们考虑不周,急功近利。

人生需要不慌不忙,只有淡定自若,不为过去的失误而懊恼,不为将来的不确定而担惊受怕,即使身处风口浪尖也会闲庭信步。

泰戈尔的《飞鸟集》有一句话: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纵使伤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为你不知道谁会爱上你的笑容。

很多时候,头脑冷静、不慌乱的循序渐进比着急忙慌、紧赶慢赶更能成事。人生的赢家都是稳中精进的人,因为他们走一步是一步,从不瞻前顾后,相信久久为功。

不慌不忙,是一种生活态度,佛说:心有多静,福有多深。尘世间,每一个烦恼的根源都在于自己的内心,心静,一切豁然开朗。

心思沉静,才能细致观察事物的发展,发现失去的本质状态和细微之处,这样才能更省时省力,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内心不平静的人,很难认真思考,总是被一些其他的事情打扰思绪,没有深入思考,做起事情来会显得浮躁,没有章法。

一个人的福气深浅与否,在于能否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控制得住脾气

懂得生活的人,会在在绵长的岁月里平心静气

面对功名利禄,不急功近利,不浮夸轻薄,心静天地自然宽;面对人生百态,看得开,放得下,忍得住,方能不困于事,不困于人。

人生,最终活得是一个心情,心静的人内心平和无杂念,心情好,身体自然好,福泽也深厚,以静养心,笑看花开,感受生命中自在的欢愉,恬静的温暖。

心静则由心境决定,最深的宁静,来自最宽广,最包容的胸怀;福深福浅,不在于能笑着迎来多少,而在于能看淡多少失去。

正确看淡得失,以平常心去面对,不管是清闲还是热闹,内心平静,任时光荏苒,心静悠然。

不慌不忙,是岁月静好时的安静与平和,也是身处风口浪尖时的闲庭信步。

唯有经过人生历练,岁月沉淀,方能做到豁达笃定。

我想谁都知道,老话和俗语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其中凝结着无数先人的做人智慧与处世之道,值得我们学习!

宁肯给君子提鞋,不肯和小人同财。不要跟小人有金钱上的瓜葛往来,一旦与小人在金钱上有联系,他就可能会因钱财“卖”了你。

自家的肉不香,人家的菜有味。我们总认为别人家的才是最好的,但是一家有一家的难处,一户有一户的辛酸,你拥有的就是最好的。

十分聪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给子孙。聪明不能用尽,人要学会糊涂,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积福。如果总是占尽便宜,那子孙后代的福气就会减少。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人总有现实趋利的一面,有钱好办事,没钱事难成。做人不能总把钱看得太重,只认钱不认人怎配为人。

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好日子都是精打细算算出来的。腰缠万贯大手大脚也有坐吃山空的一天,花钱容易挣钱难,不该花的省下来,日子还很长,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需要用钱。

一母养七儿,七儿难养母。父母对子女都是全身心的付出,恨不得把自己的心血都掏给儿女。

但儿女对父母的爱却有所保留,总是兄弟姊妹间相互攀比,谁都不肯多付出一分一厘。

亲戚不共财,共财断往来。亲兄弟也要明算账,感情一旦牵扯上金钱,就会变乱。

亲戚间有金钱往来不要紧,一定要把丑话说在前头,不要把感情牵扯进去,做到金钱是金钱,感情是感情。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言行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表情往往是这个人最真实的样子。

天无一月雨,人无一世穷。风水轮流转,世事皆在变化中。穷人可能会发家,富人也可能会破产。人不论在何时何境,都要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人穷不可怕,心穷毁一生。

宁交双脚跳,不交咪咪笑。宁可跟直率任性的人交朋友,也不要跟心机深沉的人做朋友。人生本来已经这么艰难,何必要选择那些假意虚伪的人相交。

任性的人或许会跟你耍脾气,但心机深沉的人却会给你捅刀子。

你看世界的角度,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和深度

有麝自然香,不用大风扬。人要有大出息,就要有真本事。没有真本事真能力是不可能出人头地的,即使出人头地了也会很快跌落,长久不了。

毛毛雨,打湿衣裳;杯杯酒,吃垮家当。相比于大处、关键处,细微之地才是最值得关注的。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如果不重视细节,反而会败于细节。

吃过黄连,才知糖甜。人只有经历过,才能懂得。道理听多了不过是别人的理论,只有自己做过、错过、感悟过,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的人生哲学。

人到事中迷,就怕没人提。当局者迷,做人做事不怕沉迷其中,就怕在沉迷时无一人提点你,给你建议。人生路上我们少不了要做几回局中人,能听见别人的建议才是正道。

虎身犹可近,人毒不堪亲。人一旦作恶,就会比凶兽更狠毒。每个人都有善恶两部分,平时善念占上风,恶念被道德与法律压制。常怀善念,关紧恶念的闸门,不要被恶念欲望控制。

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没有永远的朋友,利益相同者,总会因利益发生冲突与分歧。

一懒交十勤,不勤也要勤。圈子对每个人都十分重要,朋友影响每个人的生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朋友的样子就决定着你的样子。

有了千钱想万钱,当了皇帝想成仙。欲望是止不住的,有了房子还想要大房子,有了车子还想要豪车。人生哪有这么多需求,人人需要的不过三餐一宿,懂得知足才能有快乐。

逢着瞎子不谈光,逢着癞子不谈疮。说话是一门艺术,与他人讲话要讲究技巧。说人不说短,打人不打脸。与人交谈也要有情商,不要戳人痛处。有时候你所谓的“玩笑”,不仅不好笑,还伤人。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长短。眼见为实最重要,不是亲眼所见不要乱说。背后议论别人不是君子所为,你议论别人就要想到别人可能也会议论你。说话办事要有主见,不要人云亦云。

生活中,有时我们总是想事事显露自己的才能和实力,希望尽快得到别人的认可,从而表现得锋芒毕露,急于取得成功。

也因此,导致过于求成,失去很多机会和朋友,将自己卷入不必要的是非之中,对自己的事业开展十分不利。

做人懂得隐藏锋芒,谨慎行事才是明智之举。一代名臣曾国藩在仕途之初,曾锋芒毕露,过于招摇。导致遭同僚嫉妒, 处处碰壁。 曾国藩也很苦恼。 后来,好友吴树敏写了一封信严厉批评了他,使曾国藩意识到了很多修养方面的弱点——固执己见,为人处世自命不凡,一味蛮横等等。

此后,曾国藩韬光养晦,渐渐收起锋芒,改变待人处事的态度。 有一次,在给家弟的信中这样写到:

我曾经总是争强好胜,锋芒毕露,招惹了很多是非,导致做事处处不顺……后来,我逐渐注重个人修养,隐藏锋芒,做起事来容易多了。家弟在地方为官,

凡事懂得克制一些,不要事事逞强,给自己添麻烦,谨慎行事,为官才能长久。

通过曾国藩的家书可以看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反省,曾国藩在个人修养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为人处世不再锋芒毕露,越来越圆润通达。

曾国藩不仅要求自己和他的兄弟要收起锋芒,而且还要求自己幕府中的人也要这样做。

有一次,曾国藩和幕僚李鸿章在家聊天,恰巧好友胡林翼来拜访,曾国藩便出去接待客人,把李鸿章一个人留在内室。

此时的李鸿章觉得无事可做,便拿起桌子上的一本《不动心说》读了起来。这本书曾是幕府的一位幕僚写的。书中有一段话这样写道:“你把我放在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子面前,能打动我的情心吗?不,我不会的。你在把我放在高官厚禄面前,我会要吗?不,我不会的。”

年少无知的李鸿章看到这里,觉得

这些人只是徒有虚名,便拿起一支笔在上面写了一首打油诗讽刺地说:“美丽女子前,大红顶戴旁,你心都不动,只想见中堂。”意思是“你连美女、高官都不要,但你却依附曾国藩,是为了什么?可见“虚伪”至极。”

曾国藩送走客人后,来到内室,看到李鸿章写的打油诗后,批评地说:“我知道这些人难免有欺世盗名的成分,言行也不一定一致。 但是,他们之所以能够达到今天的地位,靠的正是这个虚名。 你揭露了他们,他们就不能在我这里待下去了。 他们中上有老下有小,失去了衣食来源,就没办法生活了。 这些种种因果都会因你而起,他们不恨你才怪。 ”李鸿章听完后,突然感觉出了一身冷汗。 从那以后,他也收敛了锋芒,谨言慎行。

曾国藩虽然后来权倾朝野,但他为人行事仍谦虚有度,不骄不躁,被后世评为“谦德”,是真正的大智若愚。

谦虚地待人,静以处事是人生的一大智慧。做人做事切不可过分恃才傲物,锋芒毕露。凡事留有余地,与人共事,藏而不露为智举。

少言是修养,闭嘴是智慧,真正会聊天的人,都懂得“少说话”

人与人之间相处就有矛盾,成熟的人少说多做,聪慧的人不屑争辩。懂你不言而喻,不懂你的百口莫辩,不懂你的人对他说再多也是废话。

常言道:越描越黑,说不清,就不说。行得正坐得端,就不怕他流言蜚语,就不怕他背后诟病。懂你的人不用解释,不懂你的人不必解释,做好自己不活在别人眼里。

少言是修养,闭嘴是智慧。懂你的人不用解释,不懂你的人,解释又有什么用呢?与人相处时,靠的是心而不是嘴。做人做事有时候不解释,反而会过得更好。

一个不懂你的人,即便再多的解释都是徒劳。山的高度不解释,不会影响它耸立云端。海的深度自己不解释,如果对,无需解释,时间是最好的见证。

懂你的人,你的三言两语,就能明白你的用意;不懂你的人,即使你长篇大论,也未必能明白你的心。所以,智者做人选择不解释太多,真正会聊天的人,都懂得“少说话”。

越是沉默的人,脑子就想得越多,真正会聊天的人,都懂得“少说话”

聪明人的嘴藏在心里,愚蠢者的心摆在嘴上。没有一点用处的话最好不要说,说多了便是浪费时间。时间太宝贵,不想和谁浪费口舌,不愿和谁发生冲突。

有教养的聊天应该是善意的,懂得分寸,知道给别人留有余地,而不是利用别人的尴尬变本加厉。在该沉默的时候闭嘴,不懂得时候少说,不要妄加评论,这就是一种教养。

沉默是一种成熟,一种坚强,一种大度,一种心宽。做好自己,学会沉默,不急不躁。沉默不仅仅是对别人的尊重和修养,也是对自己的一份爱护,更标志着一个人的成长。

太多的虚情假意,选择一笑而过。太多的口是心非,不再和人辩驳。沉默的智慧并不是教人缄口不语,而是希望我们能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说。学会了沉默,就可以让心情舒缓,怡然自得。

水深不语,人稳不言,真正会聊天的人,都懂得“少说话”

言多必失,沉默是金,少言无损,闭嘴不亏。有人吃亏在多言上,生气时口不择言,飙狠话,脱口而出,制造更大的矛盾,让自己懊悔不已。

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做人最重要的是心怀善意,嘴下留情。有些事看透了但请别拆穿,有些话听懂了但请别戳破,留点余地才好过。看破不说破,是修养,是智慧。

说,是一种表明,不说,是一种表态!知道多说无益,别去喋喋不休。止语是一种修行,无言是一种境界。有时候不想诉说,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脆弱,有时候保持沉默,是想自己独自去把委屈消化。

说出去的话,如同泼出去的水,逞一时之嘴快容易,但往往覆水难收。谨言慎行,有时候不仅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大智慧,更体现了一个人修养,真正的智者都是少言沉默的。

闲谈莫论人非,不说闲话,真正会聊天的人,都懂得“少说话”

你看世界的角度,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和深度

少言是一种境界,闭嘴是一种睿智。做人,学说话需要一年,学闭嘴需要一生。 沉默是金,少言多福。少点戾气,不随意评价他人,不做谣言的传播者,学会闭嘴是一个人深到骨子里的修养。

在与人交谈之时,要真诚对待,莫论及他人的是和非。别人的事情与你无关,不要拿出来评论;别人的是非不归你管,不要拿出来妄加评说。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真正的智者总是寡言少语,担心言多必失,祸从口出,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不与过多人建立亲密的关系,也不要因为关系亲密便掏心掏肺,切莫交浅言深,应适可而止。最好别多嘴,见人话少说,见事少掺和。与你无关的事,别问,别说,守嘴不惹祸, 守心不出错。

在群体之中,绝对不存在理性的人。因为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群体能够消灭个人的独立意识,独立的思考能力。事实上,早在他们的独立意识丧失之前,他们的思想与感情就已被群体所同化。

从长远看,不断重复的说法会进入我们无意识的自我的深层区域,而我们的行为动机正是在这里形成的。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会忘记谁是那个不断被重复的主张的作者,我们最终会对它深信不移。

群体因为夸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它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希望感动群体的演说家,必须出言不逊,信誓旦旦。夸大其词、言之凿凿、不断重复、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这些都是公众集会上的演说家惯用的论说技巧。

如果以为能用一种神秘不可测的威力来实现世界和平,那么一切文化、一切发展进程都将从此停止,我们的民族将迅速恢复野蛮的旧状。因此福格耶说:“如果你相信和平的必然性,那么早在50年前你就会见到那种人类的腐败衰微趋势。因为它的破坏力比最酷烈的战争还要大。”

这些人只是改变了人们所信仰的东西而已,如用空想的天堂代替神话故事中的天堂,用稀奇古怪的东西代替宗教神明。

每个人看世界的角度不一样,对待机会的认知也不同。

认知不同,决定了不同的方向、选择和胜率,最终的结果肯定也大有不同!

举个例子:市场上,消费者想要的是好产品吗?或者说大众想得到的是真相或者价值吗?

其实都不是。人们即不渴望看到真相(甚至接受不了真相),也不是在寻找价值,他们只是渴望被理解,渴望得到情绪安稳。

所以千万不要把你认为的真相强加于人,也不要把你所认为的价值和好产品给他们,你只需要理解他们,抚慰他们,你就能大获成功,这就是商业的本质。

如果在认知上一旦到一定层次,快速看到本质,瞬间抓住商业操作要点,往往更容易抢占先机,更容易取得成功。

相反,人的认知一旦被禁锢,人的视野就会变得狭隘,判断力和行动力都深受影响。人的认知一旦被打开,思维就会彻底打开,不仅可以看到一个更加透彻且真实的世界,还可以轻而易举地引领大众。

尤其是在财富创造、创业、投资领域,认知层次的不同影响全局,并决断最终胜负。

每个人容易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同的是,认知越高的人,看事情就越客观,他们遵从本质和规律办事,负责操控世界的运转。而认知越低的人,看事情越主观,容易被表象迷惑,越容易有偏见,喜欢盲从,只能被操控。

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就一定有高认知吗?未必!很多读书读到博士的人,轻而易举照样被人骗,因为有文化不代表有才华,有才华不代表有智慧。认知的本质是智慧,它比知识高两个维度。

为什么我们会存在认知层次不同?

是因为我们跳进了努力的误区:我们一直把时间花在想办法提升“技术效率”上,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认知效率”。

技术效率:学习是不断掌握应对具体工作场景和问题的方法。

认知效率:学习是在了解问题本质,了解解决方案的底层规律,能够让我们认清楚问题表象背后的实质。

结果,追求技术效率时,每一个新问题都需要学习新知识,越学越多;而提升认知效率后,很多看似全新的问题,其实不过是旧问题换了一种说法而已。

所以,要跳出努力的误区,就必须重视认知效率,学习临界知识。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讲,人的一生就是自己社会认知的变现过程。

有什么样的社会认知,最终就是什么样的经济收益,并最终沉淀在实物资产上,变成有多少财富。

社会认知和财富是相匹配的。对社会的认知的正确状态是多少,就能够积累多少的财富。对社会认知为0的状态之下,就无法积累财富。

这个社会最大的公平就在于:当一个人的财富大于自己认知的时候,这个社会有100方法收割你,直到让你的认知和财富相匹配为止。

一人一世界,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正确的认知能够指导正确的行为,正确的行为导致正确的结果。

好比很多彩票一等奖的获得者,他们的结局并不好,奖金最终被挥霍一空,因为他们缺乏正确的财富认知,他们不知道怎么管好钱。很少有成功企业家说他们的第一笔钱是来自于彩票大奖,因为是先有认知,再有财富的。

所以运气要说重要,也很重要,但它不是充分条件,只是必要条件。但没有认知,只有一点点运气,最终肯定也是不能成功。

而这两者,我们只能提高认知。接着说投资,投资即决策,而决策差异,取决于认知水平。

Pre-Angel创始合伙人王利杰经常说,"一时的成功靠运气,一世的成功靠认知"。对于运气来说,是不可量化,不可预测,不可复制的,而认知是可量化,可提高的,还能带来好运气。正确的认知能够带来正确的行为,天使投资的正确姿势就是用正确的认知去驾驭未知的命运。

马云曾说过:任何一次机会的到来,都必将经历四个阶段: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这也是同样的逻辑。

对于大多数非专业的投资人来说,完全可以将多年的行业积累、独特认知等放在投资的视角上进行思考。如果我们把身边这种熟知的现象,工作中对行业的积累,通过深度思考转化为真正的认知,再通过投资工具实现变现,那就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投资机会!

投资的过程就是胜率与赔率之间不断做动态平衡。每个人对同一投资机会的认知也分不同维度,不同维度的认知意味着对不同胜率的选择。

没有以高确定性为前提的高赔率是一场赌博。市场普遍认知到的高确定性,往往不可能带来高赔率。所以高赔率的本质,是否拥有超越大多数人的认知,在合适的时机判断出市场的错误定价,以高胜率去做高赔率的决策。

然而事实上,现实身边绝大多数人不敢用行动去检验自己认知的真伪,因为试错有成本,因为人类对损失的害怕远超过对收益的期望。

因此,绝大多数人只好退而求其次:寻求稳定和安全感——这又是一种认知证伪,世界是个混沌体系,毫无稳定可言。

当然,较真的话,暂时的稳定是存在的,只不过这样的稳定过于脆弱,不值得。

你看世界的角度,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和深度


比如有种很具迷惑性的稳定态,叫做专业化。就是大学学的那个“专业”。四年专业毕业,然后从事本专业工作,在岗位上兢兢业业,该考的证也考了,该评的职称也评了。

但是,这个行业慢慢不行了,要么企业经营不善,或者产能过剩、产业迭代,下岗、待业,半辈子献给这个行当了,别的也不会。所谓专业化,算不算对认知变现的证伪?

说到创业,创业也属于认知变现的范畴,其核心还是提高认知。李善友曾说,创始人的认知边界是企业真正的边界。只是对于创业而言,其要求更高,除了需要具备超越市场的认知外,还需要战略、组织等一系列综合能力。

未来的社会,如果仅单靠产品已经不能再赚到钱,因为随着人类生产效率的提高,未来有形产品的利润都会无限趋近于0,甚至是免费供给的,到一定程度之后,有形的产品都只是文化的附属,未来只有靠精神指引才能赚到钱。

所以,勉励创业的同路人,如果你有一颗渴望成功的心,或者渴望一展抱负,那么提高认知是绝对有必要的!

未来不是人赚钱,而是钱找人。财富永远都会流向最匹配他的人,就是那些高认知的人。

高层次的认知是需要完整体系去支撑的。提高自我认知的最好方法是进行知识管理:也就是通过对对外部信息的加工,提高我们改变认知或行动的速度。其核心是通过管理知识提升我们的认知深度,进而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

深度认知的模式是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能够跳出问题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况;在寻求答案的时候,能够根据理由可信度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结论。

当我们自身的认知有局限时,也可以通过团队合作让自己的某一部分优质认知最大程度上发挥价值。

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到来,颠覆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商业模式,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个现象。可是从知道到相信,再进一步转化为可以投资的认知,能做到的人是少之又少的。

认知是未来社会的核心资本,认知就是未来社会的精神高地,无形的东西越来越能决定有形的东西。

掌控未来世界的,是一群高认知的人。他们不仅控制商业的未来,也掌控了生命的未来。他们会利用掌握的可利用的一切资源和工具,不断迭代自己的认知,不断宣导自己的合理性,从而时刻占领人类的精神高地,包括大数据等等,都是他们保持高认知的工具。

因此,努力提升认知,才是阶层逆袭的根本,也是防止被收割的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