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選擇了醫生這個職業,就意味著一輩子離不開學習,是嗎?

吾悅星光


作為一名醫生,很遺憾的承認是這樣的!而且這樣的學習真的是一輩子的事情!

醫生都在學什麼

選擇了醫生這個職業,進入醫學院校學習,別人在逛街的時候你要學習,別人在打球的時候你要學習,別人在上網的時候你要學習,別人在談朋友的時候你也要學習,不然,龐大的學業也許不會壓得你喘不上氣來,但你很可能掛科直至沒辦法畢業。

即使你幸運的畢業,但還要面臨目前醫學類本科生難以就業的問題,如果你想留在大城市,可能起碼要醫學碩士畢業,所以,考研吧少年,你的選擇本就不多。

研究生終於畢業了,別的專業的同學很多可能都已經成家立業了,但你的執業生涯還沒有開始,接下來要去學習準備規培考試了,如果順利的進入規培,還要在繁重工作的同時,隨時準備應付各種規培月度、季度考試,出科考試,畢業考試等等考試。這期間還要準備醫學專業最重要也是最難的執業醫師考試,別小瞧執業醫師考試,每年有很多剛畢業的年輕醫生栽倒在萬惡的執業醫師考試上。

恭喜你順利的通過了執業醫師考試,從規培畢業,找工作吧,順利的話進入一家心儀的醫院,你會發現學習之路遠未走到頭,進入到科室也許你幸運的不用再輪轉,但還要準備科室定期的培訓,醫院定期的考核,以及努力學習避免被同樣努力的同事拋棄的結果。

每年還要進行繼續教育學習,幾年後還要準備主治醫師考試,接下來還要準備副主任醫師考試,主任醫師考試等等一系列的專業技術職稱考試,考試難度遠遠不是所謂的容易,而且如果達到高級醫師一定要有科研,有論文,有些大型三甲醫院,沒有拿得出手的科研和論文是永遠當不上主任醫師的。所以,即使熬到了主任醫師,正高職稱,不學習,還是過不了每兩年的上級主管部門的審核。

醫生這個職業,真的很辛苦,人們看到了人前的光鮮亮麗,卻看不到臺下的十年功,醫學教育也是付出的教育,目前還是低迴報,真正的大專家,全國有幾個,360w執業醫師,大部分還是集中在第一線辛苦繁忙的工作著。

希望通過我的介紹能讓你對醫生這個執業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如果你想要學醫,很歡迎,但要提前想好這之中的種種辛苦,而且也要受得了以後生活沒有同學舒適的可能,努力學習的結果就是你有權利在醫院努力的工作,努力的值班。


我說精神


確實。一入醫學深似海,確實要不斷學習。先來說說職前專業學習,按照現在的趨勢,你想找到工作,必須讀研。本科五年,碩士至少三年,博士至少三年(本碩七年制的可以少一年),這期間是要不斷學習的,應對各種考試。好了,我可以進醫院了,不用學習了。對不起,哪怕你是博士,只能從住院醫當起,一年後考主治醫,接著過五年考副主任醫師,再過五年考主任醫師,這期間要寫論文,要參加考試,還是要學習。好了我成功考過了副高,正高,可以不用學習了。不,你還要學習,新的檢查設備手段方法,你要了解,新藥,你得了解,病毒細菌寄生蟲隨時變異或產生耐藥,你要學習應對方法,還有各種新的疾病,新的手術,新的臨床器械,新的治療方法,你都要學習。有了一定資歷還要帶學生,沒有誰天生就是個好老師,你要學習怎麼教學生,怎麼當老師,還不耽誤自己的工作。更重要的,還要學習如何面對患者以及家屬,各種醫療糾紛和事故,如何和院長同事打好關係,這也不是與生俱來的。可見,當醫生確實要不斷學習。


風華君


看到題目中的這個問題,張大夫有了很深的感觸,竟然莫名的有想哭的感覺,回首自己的這些年,想想我所讀過的書,想想曾經給過我很多幫助的各位老師,確實有一種情感要爆發的感覺。

在醫學生讀大學的時候,我們需要學習的內容有解剖學、醫學物理學、組織學與胚胎學、醫學微生物學、人體寄生蟲學、醫學免疫學、藥理學、法醫學、醫學影像學、核醫學、神經病學、精神病學、傳染病學、眼科學、口腔學、皮膚性病學、流行病學、預防醫學、統計學、中醫學、醫學計算機學、醫學細胞生物學、醫學遺傳學、生理學、病理生理學、診斷學、生物化學、局部解剖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醫學統計學、醫學倫理學、康復醫學、衛生法規、麻醉學、醫學心理學等,這就是我能想到的,在大學階段學習的關於醫學的課程。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學習高等數學、法律學、政治相關內容、大學英語、教育學相關內容等等。總之,我個人認為醫學生需要學習的課程,可能是所有專業裡需要學習的內容最多的。這些書,如果能夠摞起來,我相信高度可能能夠達到一米以上。

可是,對於醫學生來說,大學的教育還只是初級的。如果進入一個比較好的醫院或者使自己的水平提高一個層次,讀博士或者碩士也是一定要的。那麼,備考的過程一定是乏味且勞動量非常大的,可是進入了博士或者碩士以後,等待我們的是大量的文獻要讀,而且英文文獻居多,當然還要寫出自己的論文,這往往也是需要英文的。一般情況講,碩士或者博士階段,是我們成長最快的階段,也往往是我們最辛苦的階段。

讀書結束以後,我們的學習之路並沒有結束。我們還可能需要進行的大型的考試包括了執業醫師考試、中級(主治醫師)的考試、副主任醫師的考試、還有高等教師資格考試等等。除了這些,省衛健委或者醫院總會進行一些業務相關的培訓和考試,如三項基本技能考試、精神麻醉藥品使用的培訓和考試等等。考試是一部分,臨床工作還是最重要的,大家可能知道,每一個專業的國際指南或者規範,總是在變,而作為一個臨床醫生,一定要緊跟時代前言,所以這些指南我們要儘快掌握。所以,我們還是要學習,尤其是一些英文指南。

所以,題目中說的,選擇了醫生這個職業,就註定一輩子學習,我想這是對的。當我們面對的是鮮活的生命的時候,我們不能夠有絲毫的懈怠,只有一直學習,才對的起病人的信任和自己的青春。


張之瀛大夫


古人曰:不為良相,便為良醫。

醫生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職業。參不得半點虛假,同時也是技術含量很高的職業,如果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醫務工作者,則道路艱辛且漫長。尤其是將會不斷地考核、晉級、做科研、寫論文以應對毎年大大小小的考試與考核。



醫生絕對要對病人的生命與健康盡職盡責,所以只要你面對病人時就多了一份責任,還有職業技術,就因為有了這責任和職業道德時。則你面對病人時要有足夠的能力去救治病患者,面對患者的家屬質疑則有能力有理有據又問心無愧地去用自己累積的知識與經驗來回答。

從當醫生這天起就意味著你選擇了辛苦,選擇了不斷的學習,選擇精益求精。因為你得把職業放在第一位,一旦你決定你要成為一名合格優秀的醫生,那你就得好好地學習,充實自己,夯實基礎。



病人的健康與生命有時候就在醫生的手上,病患者把自己交與了你,你不僅有愛心,有責任,還得有能力。能力則是長年積累不斷探索學習,看文獻,聽講座,進修等等。只有不斷地努力學習才能更好地地服務患者。

一個好的醫生每天面對病人的痛苦與病情,則要時刻都會有“如臨深淵 如履薄冰”的工作態度,這樣才會更安全更加有人性化地服務於患者。然後再和比自己更高級別的主治醫生或者教授專家請教會診。在這基礎上,結合專家的詳解回去還要查資料看書,聽講座視頻。所以你是一位合格的好醫生一天就離不開書與學習。

做醫生一輩子,那你這一輩子就意味著不斷地去學習,去探索,去奉獻。你還得記住沒有怨言,只有責任感。而且還得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說:我還有不足,我還得學習,要幹一輩子醫生就得學習一輩子!


慕容梓君


是的,毋庸置疑。

1、醫學生期間,學業是普通專業的幾倍。

醫學生的課本,不敢說是所有專業中最多最厚的,但進入前5名絕對是沒有問題的。醫學生不一定做到“著作等身”,但“課本等身”,努力力就能做到。更別提還有無數的練習冊、實驗手冊、試卷……下圖是網上的一張圖片,大家可以看一下,侵刪。

好不容易畢業,進入醫院開始實習。實習大夫要學習理論和實踐技術,考執業醫師資格證,才能有處方權,才能給患者看病。

3、執業期間,有更多的知識和技能要學習

住院醫師算是合法行醫了,真正接觸患者,更要繼續深入學習,先三年的規範化培訓,然後繼續搞理論學習、搞臨床研究,寫論文,治療各種不同的患者,才能一級一級升為主治醫師、主任醫師。這期間,無數的考試等著準備,無數的疑難病例等著解決,無數的患者等著救治。醫學變化日新月異,治病救人的方法越來越多,也越來越科學。

舉個簡單的例子

以前說單人心肺復甦,要求先給患者暢通呼吸道,再進行胸外按壓、人工呼吸。按壓比例為15:1,也就是說心臟按壓15次,人工呼吸1次。

後來有研究表明,人體如果能夠儘可能的保證血液的供應,血液裡面含有的氧量是可以最低限度的維持機體功能的,所以新版的單人心肺復甦更注重心臟按壓,要求先胸外按壓儘量恢復心臟供血,再暢通呼吸道進行人工呼吸,按壓比例也改成了30:2 ,搶救過來的幾率就增加了。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以前治療腫瘤,只知道手術、放化療、中藥、針灸,現在有很多新的技術和藥物效果更好,是不是要學習?多掌握一點技能,救人的可能就增加一分;多一次學習,也許就多救一條人命。我今年60多歲了,普通行業該退休了,但仍然工作在一線臨床,學習一直不敢落下。

因為我太明白:不學習,就會落伍,就治不好病,就不是個合格的醫生!


張文彭講肺病


醫生的確是一輩子都離不開學習,但是我也覺得無論哪個行業,想要把這份工作做好,都需要不斷的學習,不僅僅是醫生。

醫生之所以需要不斷的學習,是因為醫術的精湛需要大量的經驗積累,你必須見得多,知道的多,才能學會看病,才能練就準確的診斷力。除了腦袋裡面的東西,還有手上的技術,需要熟練,而且只有熟才能生巧。

作為醫生,你需要完成大學的基礎醫學知識的學習,這個時候學到的僅僅是基礎而已。要當一個醫生,還需要考執業醫師證,考過了成為住院醫師,還要進行規培,規培結束還要繼續努力晉級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而想要完成這些,必須學習學習再學習。

還有一點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醫學本身是不斷髮展進步的,不斷的研發新藥,不斷的出現新技術,隨著研究發展原來的一些知識可能會被推翻,或者進行修正,這就需要醫生們不斷學習,淘汰老舊的,落後的診療方法,學習新的知識,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的工作,做一名合格的醫生。

無論什麼職業,只要你想做好,想做出成績,就需要學習。不學習只會讓人停滯不前,不斷的學習才能讓人不斷的進步,不僅僅是醫生,工人,老師,都是一樣。這也是為什麼,有的人工作是打發時間,而有的人卻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


婦產科女司機颯姐


學醫本身就是辛苦事情,從進入醫學院校,就開始了辛苦學習。很多大學是四年時間,學醫就需要五年時間。要學的科目很多,解剖、診斷、組織胚胎學、生理生化、內外婦兒等等,好多科目要求大量背誦,並且要理論聯繫實際用於臨床。

大學畢業後,就業非常難,很多醫院需要研究生和博士生,所以很多還需要三年以上學習。很多大學附屬醫院,需要博士生,估計博士畢業了,還需要幾年時間。

就是工作了也不能鬆懈,馬上面臨就是執業醫師考試,執業醫師過關率連百分之十都沒有,所以還需要繼續努力。由於在學校學的都是理論知識,和臨床實際工作有差別,所以還需要學習臨床經驗,需要學習一些實際操作。

為了更好工作,還需要到上級醫院進修學校,也面臨職稱考試,中級、副高、正高等等晉級考試,很多醫院經常考試,對醫德醫風、病案質量、業務考試、抗菌素應用等等。也就是選擇了醫生這個職業,就需要一輩子學習,本身現在醫學突飛猛進發展,如果不學習,就落後!


耳鼻喉科高醫生


有人說,選擇了醫生這個職業,就意味著一輩子離不開學習,是麼?

其實,我感覺任何一門職業,都是離不開學習的,只有不斷的學習提升,才能創新與進步。 比如:律師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的職業,不斷修改的法律將迫使律師必須要與時俱進,不斷地學習新法律、新知識、新觀點; 汽車維修工:需要不斷學習,如今電動汽車崛起,你不僅要學會維修汽油,還需要解決電動汽車。

我們生活中,更新換代最快的電子產品。早在2010年諾基亞如火如荼的時候,你拿個諾基亞N70,別人會覺得怎麼會有這麼好的手機,功能如此之多,還可以上網,在當時,誰能想到全面觸摸屏很快就會取代諾基亞的霸王地位。誰能想到如今5G網絡都到來了。也有誰能想到HUAWEI、自主芯片崛起。

那麼,醫學更是一門需要不斷學習的職業。它是一門救死扶傷的職業,一個關乎生命的神聖職業。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醫學還真是這樣,不可能一直吃老本。

人對疾病的認識總是有侷限的,人與疾病的鬥爭常常是持續性的。作為學藥學的,我想說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在20世紀40年代以前,人類一直未能掌握一種能有效治療細菌性感染且副作用小的藥物 。因此,當時若某人患了肺結核,那麼就意味著此人不久就會離開人世。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首先發現了世界上第一種抗生素,青黴素,1944年中國第一批國產青黴素誕生,揭開了中國生產抗生素的歷史。抗生素的發現使我們有了與細菌“戰鬥”的資本。然而隨著細菌耐藥性的不斷出現,目前的青黴素耐藥率已經非常的高了。

因此,醫學要不斷的學習與創新,醫學家、生物學家不斷髮現新的品種抗生素來抑制細菌耐藥,而細菌又不斷的進化出新的耐藥株,就此不斷的開展“無硝煙的戰爭”……

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今年又在原有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不斷改進青蒿素,可以有效對抗變種瘧疾。

第二個,在醫院上班,要不斷的提升咱們的職稱等級。從初級開始,到主治主管,再到副主任主任。需要不斷的考試、寫論文、做課題,評職稱,還要學習計算機、英語等。無時無刻不在學習。

第三個,我們醫療系統需要拿學分,繼續教育必不可少,還有公需科目學習,課下函授等。 我舉例的還是小方面的事情,因此,醫學確實是一門很深的,需要學到老的職業!


暗夜精靈小Moon藥師


其實不只是醫生.我們生而為人.從來到這個世上就是一直在學習.一直在尋找自我.醫生這個職業學習是必須的.尤其是中醫,浩瀚無邊.如無邊的宇宙,法無定法但亦有自己的道.只要尋找到屬於自己的道那就循道而為最終會到達無為!中醫不單是醫,他更是揭開時間萬物運轉方式的存在,古籍經典多次提及道,道是存在的,他無處不在.人就是法天地而生,疾病困苦生於人亦等同於地上有災害.只要正確面對找出原因那就有辦法解除災害.如上古時期洪水氾濫,大禹治水,他就是懂得了天地運行的道理所以就有方法治理洪水!人身上有嚴重的濕邪導致水腫佈滿全身.高明的中醫可以憑借運氣的方式知道何時受病.該用何法理水.讓人恢復健康狀態.這是很重要的.千萬不要看見水就抽水.因為水的存在就有他的道理.每樣事物皆如是.必須觀其順逆而順其氣或逆其氣而治.做人也一樣.交朋結友,觀其德,順其性乃可長久!道理就在身邊.只是我們都被物質世界所矇蔽.冥冥之中一切早有定數.而決定一切的就是道.就是眾星運行的軌跡.而對人產生的影響!一切都是有跡可尋.只是必須心靜才能發現,好好掌握道就可以達到不論治病還是做人做事.一樣可以做到極致!謝謝邀請


老袁學醫


我現在要二十歲絕不學醫。書本全掌掘精通了,那麼提高也是無止境的,當你對某些病種認為治療滿意時,突然得知民間有人治療效果比你高多少倍時,馬上覺得自不如人還得學。如我治療腎病綜合徵的療效結果是滿意的,可有有位民間醫只給患者吃兩次藥配合發汗而根治,我冶得|一一‘6個月,這就迫使你繼續專研。另外,當你取得了諸多成就後,偶而又有新的國家攻關項目有被你攻克的可能,因實踐中出現了可喜可賀的成功,為了重複驗證,又開始了奔忙,藥山你的蹬,書海你得遊,不然,心裡燃起的希望之火會把燒焦。所以只要你選擇了學醫行醫,你會永不停的學習,永不停的奔跑。喜怒哀樂永運緊緊跟隨著你,直到再也睜不開了眼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