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前感覺月薪一萬好高,畢業後真的一萬了,反而感覺不高了,這是為什麼?

勳章6043


2011年畢業時候,每月到手工資2600。那個時候,幫領導發工資條,領導到手工資是一萬左右。我當時就想著,自己哪天能有這個收入了,該多麼好!兩年後,我升職了,加上外地津貼,2014年開始月入到手過萬。


2014年到2016年之間,和老公一起,存了好幾十萬塊錢,但因為操作不慎,有40萬的存款打了水漂。那陣子又首付貸款買了房,經濟壓力很大,加上2017年生孩子並帶到廣東,每月開銷一萬多。為了把孩子帶在身邊,付出了巨大的經濟代價,固定開銷無法縮減,很難存錢。但好歹有房有車,應付日常生活還是可以。


回到問題本身,問我月薪一萬高不高,我覺得這個問題因行業而異、因地域而異、因人而異。


一、行業決定薪酬區間


2018年以前,我在工程行業的乙方上班,在原單位,因為整體收入水平偏低,總部沒有津貼的普通員工4000-5000的月薪,外地有津貼的大概是5000-6000的月薪,月入過萬的要麼是基層單位中層及以上,要麼是項目總工或項目經理,因此月入過萬算不錯的收入。


2018年底,跳槽到了工程行業的甲方,除了新進員工外,大部分員工都月薪過萬,可以說,月入過萬隻是個有經驗人員的起點工資而已。不過,大部分員工的月薪也是集中在1-2萬之間。月入兩萬以上的,佔比又小了。總體上,是梨狀分佈吧。


總之,在現單位,幾乎沒有人覺得一萬算高薪,只能算是一般的收入。


但是,就這個一般的收入,如果放到互聯網行業這種高薪酬行業,又立馬會被秒的渣都不剩了。我一個學長,在騰訊,我問他年終獎多少,他說還沒確定,20萬起吧。看,這就是差距。人家一個年終獎,比我一年的工資還要多。


二、地域決定薪酬上限


我一個表姐,在家鄉的中國電信上班,做部門經理,前些年月入七八千,近兩年說經濟形勢不好、收入有減少,但五六千也有的。她這個工資,是我家鄉的佼佼者了。畢竟,家裡那邊人均月收入絕對不超過3000塊,房價大概4000多一平方。過萬的收入,在當地還是非常有優勢了,能生活的很愜意。


但你要說上海、深圳、北京這些房價幾萬~十幾萬的地方,月入過萬可能真的處於赤貧狀態,解決溫飽而已,買房如果沒有家人支持,基本是奢望。前些年房價沒有飆升的時候,一大波人靠自己買了房,但目前房價也到了高位,靠自己買房,除了節流外,只能是拼命開源——升職跳槽拿高薪,或者做一份高薪的副業。


當然,也有人說月入3000,但能在一線城市活下去。這個我承認,租住在郊區、民房,出門坐公交,不社交、不下館子,自己煮麵條煮蔬菜,衣服只買最便宜的,確實也活的下去,但要說生活質量和買房,真的不用想了。


所以,工資高低是有地域間區別的,一萬的工資,在三線及以下城市,算高薪;在一線城市和部分消費奇高的二線城市,真的說不上高薪。


三、跟個人情況有關


我原單位總部有很多上海人,他們工資很低,一月就四五千,但並不想著辭職去拿更高的工資,為啥?有房!家裡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財產。


外地人除了部分精英,和部分家裡有米的,在上海買房可以說是千難萬難,但是本地人就不同了,持有兩套及兩套以上房產的,不在少數。他們會覺得一萬工資挺高的,但如果工作輕鬆、沒壓力,幾千塊也挺好。


又如廣東,單位裡打掃衛生的阿姨,我知道的兩個,一個在當地有兩棟8層樓房出租(月收租至少2萬),一個有三套商品房,她們做清潔工的收入,可能也就兩三千每月。你要問她們一萬收入高不高,她們也許會覺得高,但也許,會覺得就那樣吧——畢竟其他的收入來源,超過了工資了。


所以說,這個問題也沒有標準答案。對於不差錢的人來說,月薪很多時候就是個數字而已,有多少工資進卡他們甚至都不知道。但對於急需用錢的人來說,月薪當然越多越好。


以前覺得一萬工資高,現在覺得一萬不高,這個也正常。要結合行業、地域、個人情況去看,要看當地的消費、房價水平,個人對工資的需求程度等等。但對於大眾來說,當然是工資越高越好。


——END——


歡迎關注@聞知,分享身邊的職場故事,總結職場進階經驗。

聞知


題主覺得月薪1萬不高了,和畢業不畢業沒什麼關係,主要取決於這3個因素。

為什麼達到月薪一萬的人,反覺得不高?

在我畢業的前三年,都覺得月入1萬好多啊,特別羨慕。

還記得那時老婆在某企業上班時,電梯裡有人討論,這個月能夠領取8000元薪水,回家給我說這件事還說了半天。

對於大多數人,月薪1萬太難了,但為什麼達到這個水平又覺得不多了呢?原因在以下幾點:

①你身邊的人層次變高了:

實話實說,現在我月薪近3W了,兼職收入還有1萬,我覺得我太窮了。因為身邊朋友,不是年薪60W以上總經理,就是年入百萬的老闆。而這些人曾經都是自己的同事,當初和自己一樣屌絲,現在呢?別人一步步走向光明,自己還在賺辛苦錢。

如此對比,不說月薪1萬,月薪3萬都覺得不高。

每個人都是這樣,到一個階層了,從不會向下對比,永遠都是向上,除非到了馬雲那個層面,否則永遠都不會滿足。

② 你開支變大了

有個陷阱叫“中產階級陷阱”,簡單來說,為了表面自己“身份”,消費水平也會強行提高對於階層。於是發現,收入變多了,但存款還是沒變,仍舊感覺很拮据。;其實題主也是如此,之前在大學開支非常小,當然覺得1萬元多,現在踏入社會,方方面面都要花錢。

③你麻木了

初拿1萬元時還是非常興奮的,但時間久了,就沒什麼感覺了。

就好比馬雲說的:我對錢沒什麼興趣。

持續久了,再多錢也會這樣。

總結:

為什麼月入一萬都覺得不高了:

①你身邊的人層次變高了。

② 你開支變大了。

③你麻木了。


給自己定個目標吧,朝著月入2W、3W、5w繼續出發!


歪理直說


畢業前我一直覺得月薪一萬很高,但畢了業真拿到月薪兩萬,覺得不過如此。為什麼呢?因為我讀研三年,上海房價天翻地覆啊!

我曾經跟我小夥伴開玩笑說,我們讀研三年,至少虧了一百萬!說說發生在我身上的真實故事吧。

讀研三年,房價瘋漲,血虧百萬

我本科畢業是2015年,那時候上海房價遠比現在低,所以我一直想著好好學習,畢業找個好工作,多賺點錢就可以買房了。為了自我提升,我報著這樣的夢想繼續讀研。結果剛讀研不久,2016年上海房價瘋漲了。可我在學校裡也沒畢業,不是上海人也沒戶口,只能眼睜睜看著。

那個感覺我至今難忘,後來我研究生畢業後,有了戶口,想要再買房就發現很困難了,家裡給準備了點錢,我自己也攢了點,但房子大小卻急劇縮水了。等到後面我買了後,看之前的成交價,起碼多花了一百萬。

血虧百萬,我後悔讀研嗎?那倒沒有

但我後悔讀研嗎?其實沒有,買房是我一直的想法,是多花了錢,但我買時上海也陰跌了一年多,所以也沒買在高峰。但我覺得讀研帶給我的,不僅僅是金錢上的收穫。金錢上收穫當然有,工資高了,虧的一百萬,我覺得靠我自己也能賺回來。而且收穫的是不一樣的眼光。

沒讀研之前,我就想著找一份不錯的安穩的工作,畢竟女生,考個公務員也不錯。但讀研後我想憑藉自己努力去闖出一片天,上進了很多,接觸了很多優秀的人。調整了方向,選擇了計算機,做了算法,感覺入對了行。至於月薪兩萬塊不夠花,主要是有房貸,那就繼續慢慢賺。

最後

最後,我想說時代在改變,薪水只有越來越不夠,但我們總得去適應這個變化,多賺一些錢,才能更坦然。盡情去努力吧,雖然生活辛苦,但依然動力滿滿,祝願大家新的一年都能發財呀!

以上,祝好。

歡迎關注緩緩,500強程序媛,觀點直接犀利,態度溫柔堅定,一起成長~


緩緩在上海


我老家是三四線城市,在浙大讀書的時候,大二的時候聽出去實習的師兄說,我們專業畢業後混得最差的,工資也有5000元。當時就覺得真好,在老家要是有這麼多工資,什麼都不用愁了。

畢業後,工作數年,從月薪7000多起,到年薪幾十萬,到不再糾結薪酬收入,說句貪心的話,出來工作後,隨著收入的增長,我很少會滿足地想,自己的工資足夠高了。

甚至於想起自己大二時覺得月薪5000元真好時,總覺得很傻。之所以會有這種變化,自然是和眼界、消費需求、慾望等因素有關。

可以說,想要更高工資是每個人正常的慾望,但最可怕的是,大部分人還沒有達到那個能力,卻總想著要求更高的工資。

畢業前後的消費需求不同,月薪一萬確實有壓力

畢業前,在學校的消費比較有限,不愁吃住,沒有生存壓力,每個月花不了多少錢,這時候對錢的概念沒有那麼強烈,所以覺得月薪能有上萬已經很高。

當然,這也與家庭經濟背景有關,大部分家庭經濟條件一般的學生,都沒接觸過那麼多錢,預想下如果每個月能夠上萬的收入,可能會覺得很高。

但畢業後,個人消費的需求就有明顯的不同,且往往有較大經濟壓力,如買房買車,承擔家庭支出,結婚養育子女等。在這種巨大的消費需求下,就會覺得月薪上萬都不夠用,自然不會覺得有多高。

尤其是在一線城市,月薪上萬想要買房還是有很大難度,很難滿足家庭的經濟需求。加上,月薪上萬在以二線城市,確實算不上多高的水平,大部分人都能達到這個水平以上。

慾望總是累加的,當你達到目標後,只會想要更高的目標

當我月薪只有7000多的時候,我也覺得那些年薪幾十萬的人,收入真高。而當我達到年薪幾十萬的時候,覺得也就這樣,還是有一定的經濟壓力,會擔心失業怎麼辦,同時往上看到身邊也有人年薪上百萬,於是就想要賺更多錢。

人都是這樣子,但你月薪幾千的時候,你就想著月薪上萬的人收入真高,但你月薪上萬的時候,你就覺得也沒什麼大不了的,還想要賺更多錢的除非你賺到的錢到了頂尖,能夠滿足所有的經濟慾望,才能停下來。不然,當你達到小階段的目標,比如月薪上萬時,你就會想達到更高的目標。

這當然不是什麼壞事,出來工作本來就是為了賺錢,只不過,如果慾望過高,而自己暫時達到那個水平,就會給自己帶來太大的壓力,甚至於誤入歧途。

合理的薪酬由個人價值決定,以及行業的薪酬範圍

當我們談起薪酬的問題時,我發現越來越多的員工出現一種現象,那就是在要求高薪酬的同時,自己的能力並沒有跟上來,或是能力突出,但出於各種原因,並沒有在公司創造出足夠的價值,因此沒有升職加薪的機會。

在這個問題上,除非員工能夠有證據,百分百證明領導壓榨員工勞動力,或是獎金分配有內幕,否則大概率是員工自身的問題。

領導確定員工的薪酬合理範圍,往往是根據其創造的價值來定,如個人業績高,拉來重要的項目,創造出爆紅的產品等等,或在不同的崗位上創造出領導的認可的價值。

而員工常常吐槽的是工作的過程,如工作很認真,個人很努力,但結果不理想,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所以,如果員工想要高薪酬,最合理的角度是個人的創造的價值,以及行業的薪酬範圍來定。

要想提高工資,就先提高自己的價值產出,再找機會和領導聊聊。


學習委猿


看到這個,突然想到一句話,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得到的卻有恃無恐!

話糙理不糙。當你真正拿到1w的時候,其實也就是那麼一回事~

1. 沒有真正理解稅前和稅後的區別

畢業前,大家都是大學生,還沒真正上過班,僅僅聽到月薪過萬實在是太讓人項目了。雷哥剛剛大學畢業的時(2015年),找的工作剛好月薪就是1w。說實話,當時挺開心的,身邊90%的同學都是1w左右的工作,完全沒落差。想著月薪1w,以為到手後也差不多1w,當時對未來是充滿希望。

等我真正入職後,才發現並不是那麼一回事。公司社保和公積金繳納的基礎是10000元,補充公積金5%,計算後到手7K+。 真正到手後,才明白自己可支配的錢原來只有7000多。

2.生活成本的差別

我們讀書的時候,住宿舍空調獨立衛生間,住著很舒服,每年才需要1200元。吃飯是食堂,一天十多塊錢撐死了。 可是畢業後呢,1w的工資,到手7千多,每個月的房租2千,每天午餐50元(早飯5塊+25塊+20晚餐),每月1500元左右,電話費100元,買水果200元,朋友聚餐,買衣服,買書,週末上培訓課.....

最後發現每個月真的存不下錢.......

此時才發現,月薪1w真的是很苦逼的。所以當我們真正月薪1w的時候,工資真的不高。

3.人的慾望無止境的

人的對金錢的慾望真的是無止境的,即使現在月薪10w+,估計也會很焦慮,感覺也不多。雷哥拿到1w的月薪時候感覺3w月薪應該挺多的了,如今真正的月薪不到3w,感覺其實也就那麼回事。真的是不多。

因為你月薪提高的同事,各方面的花費也就提高了。今年報名學習的課程就花了不到5w。

總結

人們對金錢的慾望確實是無止境的,無論賺錢多少,生活開心最重要。您說是嗎?

如果事少錢多離家近,那就爽了。

最後祝大家財源滾滾,2019擼起袖子加油幹!!

歡迎大家關注【頭條送書小王子】雷哥office,每週免費送書/分享職場辦公神技,希望我的分享可以提高大家工作效率,從此不加班~

雷哥office


看見這個問題,想起了我畢業那年的事。

我是2006年畢業的,當時在哈爾濱,找工作時,當地工資都只有一千多點,有的公司以我們是應屆生為由,壓價壓倒700元一個月,管吃不管住,還和我們說找個床位很便宜。

我是抱著“父母在,不遠遊”的態度一定要回大連的,根據其他老鄉的經驗,我覺得1500到2000都是我能接受的範圍,畢竟學機械的女生找工作真的太難太難了。

好在我回家後的第二個月就找到工作了,1700元,有五險一金!那時候我根本不知道什麼稅前稅後,只知道到手工資。因為當時全國已經實行五天工作制,那家公司週六算加班有50元加班費,我的到手工資基本還是1700。

可是和初中老師的一次偶遇,讓我知道我的工資有多慘。

和老師見面寒暄過後,他問我工作怎麼樣,工資能不能達到三千。我想這可能是其他同學的收入水平了吧?初中同學中考上大學的並不多啊!

於是三千成了我的目標。可在這家公司幹了四年,工資雖然有波動,但除了春節發幾百過年前,就從來沒超過兩千。

於是跳槽、找一個月薪三千的工作進入我的日程。

好在一切都順利,我很快找到了這樣的工作,稅前三千,依然五險一金,等工資到手我才知道,原來五險一金要扣那麼多啊!於是我又有了更高的目標,並且在這個公司一步步實現了。

當我發現這家公司已經無法再達到我的目標時,我又跳槽了…

但其實,人無論如何都不會滿足,因為物價在上漲,生活水平在提高,父母在一天天變老,還有孩子的出生和培養,用錢的地方越來越多,還有通貨膨脹要抵抗…

我記得上大學時,我家曾經的房子只要三千一平,現在那個房子已經超過一萬一平了,房價也許是虛高,但物價是實實在在的在增長,這些恐怕在學校裡都不會想到,因為那時候,大部分花的都還不是自己掙的錢。


榴蓮貓覺主


在學校的時候,聽說輔導員一個月也才三千多,想想,如果畢業能有四千確實不錯,比輔導員還高呢。


畢業之後,工資三千五,包吃住,感覺有點少,但是花銷少,所以開始也沒感覺很少,畢竟身邊有些同事都有孩子了,也就四千多。


什麼時候改變我的想法了,和前對象出去旅遊玩的時候,感覺花錢真的是流水,隨隨便便小几百小几百的,出去一次三天,起碼一千消費,這個時候開始覺得工資真的低了,每個月剩2000,自己都覺得好笑。


後來,身邊有個同學全款買了輛七八萬的車子,沒找家裡要(以前在學校也掙了點),這個時候,僅僅畢業幾個月,我算了一筆賬,如果,我不和前對象出去玩,一個月能留三千(自己花兩百,給女朋友買東西花三百),一年三萬六,三年才能買車。這個時候真的心裡是慌得一批,我不知道那些同事是怎麼生活的,但是我知道我真是收入好低。

又是兩個月,畢業四個月了,聽說同學結婚了,我又算了一下,結婚禮錢我們那裡一般是166666起步,因為家裡條件不好,如果我自己出錢的話,不吃不喝得五年,而且還有期間的開銷,酒席(不去酒店),去老丈人家,買車,發紅包,這個時候不是心慌了,而是著急,想想那些同事,都不知道怎麼過來的,而且還沒說最大的開銷,買房。感覺自己不能這樣下去了,輔導員月薪三千多,但是人家生活滋潤,肯定有我所不知道的東西,後來找老闆談工資,老闆說年後漲一千,19年能力上來的話,五六月份再漲一千,我心裡稍稍有了一絲安全感,但心慌的感覺一直在。


現在能力慢慢得到認可,但是和自己想要的東西還遙遙無期,有些老同事說,你就知足吧,但我認為,年齡不同,觀念不同,他們生活就是簡譜,想吃什麼都不敢吃,每頓飯炒菜也很少炒菜,很少帶孩子去旅遊,沒有吃過開心果,沒有吃過榴蓮,我不想未來生活就是那樣,在家裡吃個螃蟹都是不敢吃。


我想好好生活,而不是為了生存而活著。真的物價是高,需要開銷的是真的多。


話嘮小毛爐


慾望不同;

大學時,你的女朋友喜歡coach,兩三千塊錢的包,攢攢錢還是能經常給她驚喜;

工作後,她身邊同事都是lv,你發現即使不吃不喝,也要攢小半年的錢才能買個她喜歡的款;

大學時,你坐火車去旅遊都能很開心,因為有的是時間;

工作後,你發現旅遊只能趁著黃金週假期,機票動不動就上萬;

大學時,喜歡聽歌的你買了個500塊錢的高保真耳機能高興一週;

工作後,森海賽爾HD800放在面前,頂多能抽時間聽一兩回;

大學時,200塊錢就夠幾個好友大一吃頓;

工作後,情人節高檔餐廳一個人就要1314元;

大學時,夢想買個卡西歐MRG,要一萬多

工作後,你瞭解到一個牌子叫百達翡麗,基本款20萬起

無限膨脹的慾望,掙多少錢也滿足不了


異鄉置業


畢業前感覺一萬月薪好高,畢業後真的一萬了,反而感覺不高了,相信大多數人都有這種感受。記得我當年在學校時,看著親戚朋友每月都有兩千左右的收入,那可是真的羨慕啊,想著等自己工作後也有這麼多錢,不會為基本的生活發愁了,想想都高興。可是等自己工作後真的有了兩千多後,卻不這麼認為了。原因如下:

第一:生活開銷不同

學生時期主要工作就是學習,考慮的也是怎麼好好學習,怎麼找個好工作,除了日常的生活學習方面的開銷外其他方面的花費比較少。工作以後就不同了,生活標準比以前高了。人情世故方面開銷大了,同學結婚、同事辦酒之類的都要花錢。孝敬父母長輩、過年給小輩的壓歲錢都要花錢。有些男同學工作以後要考慮結婚買房的問題,需要開始存錢了。所以工作後的收入不僅覺得不高,反而感覺時常不夠花。

第二:體驗不同

以前我們沒有親自體驗賺錢的難處,覺得有一萬的收入蠻不錯。當我們真正自己通過辛苦努力賺到一萬後,體驗到了賺錢的不易,付出跟收穫基本對等,也就不會覺得多,反而有時會感覺少了點。有時我們通過努力完成一件剛開始期望值很高的事情後,沒有剛開始那麼興奮,因為這裡面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有這樣的結果是正常的。

第三:參照物不同

以前的圈子以是同學為主,大家基本差不多。工作後接觸到了比我們收入更高的人,做對比的參照物不同了,現在是拿月薪三萬的人來做對比,所以會感覺不高了。

基於以上原因所以畢業前的月薪一萬和實際工作中的月薪一萬會感覺不同,希望我的回答能為你排憂解惑,不足之處歡迎在評論區一起探討!


茶館老九


我也有這樣的感受,我認為具體原因有如下幾點:

一、認知和接觸的事物不一樣

上大學的時候沒有正八經的工作經驗,就算是兼職,工資也很少,實習的時候也是被壓榨,所以覺得1萬的工資很高。

我記得我大學時做過兼職,一小時4塊錢,室友發了一天傳單,60塊錢。

此外,上大學時接觸的都是老師和同學,每天週轉於圖書館和教室之間,很少與利益掛鉤,同時不瞭解具體的工資標準和工作行情,就會覺得1萬的工資高。

二、上學和畢業後消費點不一樣

上學時主要的花費用於吃喝,而且食堂的飯菜也不算太貴,平時也沒有多餘的花銷。

而畢業後要面臨租房子、隨禮、 請客吃飯等各種問題,無論哪一項都是不小的開銷,各種開銷加起來,1萬明顯不是那麼夠用了。

三、與所在城市有關

除此之外,你所在的城市也是影響因素。

你在北上廣這種一線城市,1萬塊錢肯定不多;你在二三線城市,一萬塊錢還是夠用的。

四、自身因素影響

雖然畢業後花錢的地方增多,但自己比較節省、不買奢侈品的話,1萬塊錢還是有剩餘的。

如果1萬的工資,你要住2000的房子,穿1000的衣服,用3000的化妝品,頓頓叫外賣,2萬工資也未必夠用。

所以有餘力的話,還是要攢點錢的,以備應對不時之需。

錢是永遠也不夠花的,所以利用空餘時間提升自身技能,增加收入來源最可靠。

歡迎關注 ,每天和我一起學點職場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