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石城:燈綵之鄉,聲名遠播

石城燈會(燈綵)上溯南唐(公元953年)就已開始在民間盛行,距今已有千餘年曆史,是石城獨特的民間藝術項目,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

石城燈會(燈綵)集服飾、道具、音樂、舞蹈於一體,是別具一格的戲曲表演藝術形式。在石城方言中,因燈、丁同音,舞燈有祝願人丁興旺,慶祝吉祥之意,深受人民群眾喜愛。

贛州石城:燈綵之鄉,聲名遠播

2018年全省燈綵展演二十四節氣燈踩街巡遊(賴建華攝)

石城燈會(燈綵),燈種繁多,有龍燈、獅燈、馬燈、蛇燈、茶籃燈、寶傘燈、牌燈、鯉魚燈、羅漢燈、蚌殼燈、船燈、八寶燈、板橋燈、麒麟送子燈等幾十種,用各色紙張、彩布和竹蔑,編、扎、畫、剪、貼精製而成,具有形象逼真、色彩豔麗、製作精良等特點。表演時,龍燈、獅燈動作粗獷、豪放;茶籃燈一類輕盈、活潑、滑稽、潑辣、詼諧、靈活。音樂多為石城特有的民間打擊樂,曲調多以石城地方歌曲和贛南採茶戲音樂旋律,節奏明快、旋律優美動聽。石城燈會(燈綵)從燈具製作、舞蹈表演、音樂創作等諸方面充分展現了客家先民的文化藝術創造力。

贛州石城:燈綵之鄉,聲名遠播

春節期間,農民燈隊進城向單位進行燈綵

石城燈會(燈綵)紮根於人民群眾,世代相傳,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從一個方面反映了石城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蘊,為增強團結,維護社會穩定,進行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紐帶作用,充分體現了石城人民嚮往美好生活的良好夙願。

贛州石城:燈綵之鄉,聲名遠播

大型燈綵節目《燈硯奇緣》(賴建華攝)

石城縣政府對保護傳承石城燈綵十分重視。

一是出臺《關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石城燈會(燈綵)傳承保護髮展的若干意見》等文件,成立了燈綵協會、石城燈綵研究會,還專門成立了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石城燈綵保護髮展中心。

二是舉辦石城燈綵藝術骨幹培訓班,開展燈綵進校園,成立學校燈綵表演隊,建設石城燈綵示範傳承基地,讓石城燈綵進入中小學第二課堂。

三是進行石城燈綵搶救性記錄工程。整理出版了《石城燈綵》、《客家藝術之光》、《石城客家燈綵畫冊》、《放歌贛江源——石城原創歌曲100首》、《石城客家風情音樂集錦——賴德仁先生收集創作》等書籍和畫冊。

四十編排了石城燈綵教學片、拍攝了相關宣傳片、拍攝的石城燈綵紀錄片在江西二套贛風欄目播出。

五是通過連續舉辦六屆旅遊文化節、三屆燈綵藝術節、燈綵匯演、農民燈隊賀新春等大型燈綵活動,還在主要旅遊景點安排燈綵節目演出展示,全方位展示石城燈綵的魅力。

六是編排的石城燈綵節目先後在省市乃至全國獲獎,還被搬上電視熒屏。先後在中央電視臺《元宵節》、《央視新聞頻道》、《新聞聯播》、《中秋晚會》、《我們的節日》等欄目播出。央視《快樂漢語》、《客家足跡行》、《美麗中華行》等節目攝製組先後慕名前來拍攝報道石城燈綵;石城燈綵《鯉魚燈》、《荷花燈》參加2019央視春晚井岡山分會場江西特別節目演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