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不要隨便打聽同齡人的工資”,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同意!畢竟對於打工的來說,做的活一樣工資不一樣,心裡肯定會有點不舒服。


韓世諤


很認同。沒事真的不要隨便打聽別人的工資。

比你高、比你低,甚至說的都是假的,對你來說只有壞處沒好處。管好自己就好了。

01

我剛出來工作沒多久,就在無意中打聽到了同期新進人員的工資,當時把我整鬱悶了

我在換第二份工作的時候,同期進來的還有幾個,當時都不知道相互之間的工資,公司對薪酬也是保密的。

我當時進去的時候,薪資符合我的期望要求。所以也算是比較滿意。

後來我們幾個新人一起吃飯,酒足飯飽後,聊到了自己的工資。大家就藉著酒氣隨口說了下。

我很警覺地聽了進去。每個人工資都差不多,也沒覺得有什麼,可有一個人,和我同樣的工作年限,同樣的學歷,卻比我高出整整一千。

我那之後才知道,公司薪酬會根據經驗以及學歷來做區分。我的要求,只屬於普通院校畢業生的薪酬,按照我雙一流學校學歷,當時薪酬如果提高2千,公司都是可以滿足的。

所以我鬱悶了。原本對自己工資還算滿意的,這一下一點也不滿意了。可已經如此,我只有打碎牙往肚子裡吞。

就因為這個較低的薪資,在後面的調薪中,即便我的漲幅比別人多,總金額也依舊超不過他們。

那一次讓我深刻意識到,沒事別打聽工資。知道了,無非是給自己徒增煩惱罷了。

02

薪酬對比,一定會有高低,就不免出現不公平之感,這對自己的工作心態有影響

當你打聽別人工資的時候,對於那些和自己經歷、工作年限、學歷差不多的人來說,工資的對比會更加強烈。

如果對方的工資比你高很多,顯然是會煩躁的。如果對方比自己低,自己可能沒什麼,但卻影響了對方的心情。

打聽工資這事,一旦打聽,就一定會出現不舒服的一方,這不是沒事找事嗎。

自己什麼工資,一進公司就已經定了,打聽了又怎樣?不會有任何的改變。既然如此,真沒必要去打聽。

另外,自己根本不確定對方給出的工資是不是真實的。說出來一個假工資,藉著你打聽工資的要求,反而在暗暗比較你和他的工資,自己不就被利用了嗎。

再說了,對方說出一個假工資,不論是高還是低,都不具有任何實際的意義。

03

工資是多少,只要自己覺得自己的工資是公平的,就可以了,最終是高是低,都是自己能力反應

像我打聽工資那次,如果不打聽,我還覺得我的工資是公平的,我就會認真的對待那份工作。打聽後不說不會認真工作,但心裡總會有點膈應。

退一步說,只要自己有能力,在面試的時候有資本提出一個高工資,不就可以了嗎?

如果企業不給高工資,那就說明自己能力還沒達到企業的高要求。

雖然企業習慣性的會壓低工資,可如果真的是個牛人,企業的砍價行為顯然不會那麼猛。

因為企業也知道,優秀的人才,是不缺高工資的。為了留下他們,自然也會給出一個較高的、企業能夠接受的工資。

如果自己能力平平,就算一開始有一個高工資又如何?在後面的調薪中,一樣會慢慢降下來。

所以工資這件事,可能存在一時的不公平,卻做不到永久的不公平。自己的薪酬,始終處在一個動態的平衡之中。

只要自己足夠強大,薪酬只會越漲越高,又豈會在乎與別人那點薪資的對比呢?

我是@次等大叔,著有《從零開始學招聘》,頭條等多平臺簽約作者。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10年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經驗,擅長生涯諮詢、職業規劃與心理輔導。歡迎關注,為您解惑!

次等大叔


認同。

首先,作為步入社會的成年人,或者正在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或者已經在自己選擇的職業道路上前行著,又或者,還站在職業方向上迷茫、徘徊中,無論是哪種情況,總會有人,工資上超越了很多人,是同行者的幾倍,甚至十幾倍。而有的人,還陷在失業的泥潭裡。

試想,一個事業有成的人,工資肯定會比同齡人高的情況下,你去問他的工資,如果沒有混得比他好,問到了,知道了差距,這不是給自己添堵嗎?

其次,在不同的公司,會根據個人的情況會有不同的工資待遇。它往往會因為員工的學歷、能力、工齡,甚至是關係而待遇不同。

如果你問到了,知道了差距,只會給自己產生不舒服的心理狀態。如果你比對方高,那麼心裡會好受,如果你比對方低,那麼心裡一定產生會覺得不公平的想法,這樣不舒服的情緒會影響到工作上的態度,和對方的同事關係,等等,而最終,除了讓你產生其他不好的想法,並不能改變什麼。

最後,在如今經濟大環境並不十分樂觀的情形下,選擇行業對的人,一直堅持下去有了自己的小成就,而更多的人,往往因為選擇的不同,運氣的不好,堅持不下去,導致更多的人,在這個大環境下,生活的壓力是越來越大。

曾經的發小,曾經成績沒有你好的同桌,剛入職時能力不如你的同事,等大家到了而立之年,差距就會產生,這時候你打聽到了別人的工資,再看看一無所獲的自己,如果能讓你有動力改變現狀,那自然是好事。可現實往往是殘酷的,打聽到的,只能增加自己的心理壓力。


所以,成年人,沒有一個是容易的。別人過得好與壞,與你又有什麼關係呢?對方工資高,不見得會拉你一把;你工資比別人高,你會分一部分給對方嗎?作為成年人,就不用隨便打聽同齡人的工資了,彼此心照不宣,除了努力,別無他法。




七月聆聽


非常認同!理由如下:

1、覺得這是物質比較,非常反感。現在在的社會,任何東西彷彿都是用錢去衡量,每個人的生活都好像可以用錢來分出個三六九等。我不否認錢的作用,但是這種凡是用錢來衡量論斷的心態我是很不贊同的;

2、別人不一定喜歡與你討論這個問題。有些人對自己的收入能夠泰然處之,願意與別人進行適當的交流,但是並不是所有人對討論這個事情都是持開放態度的。一旦你問了,可能別人心裡就會對你產生反感,影響了彼此之間的關係;

3、自卑心理作祟。會打聽別人工資的人,我覺得心裡都是挺自卑的,或者說是自己的生活並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狀態。這個時候去打聽別人的工資,可能出於兩個心態了:第一,想看看別人對自己的生活是否滿意;第二,通過比較獲得心理平衡。我覺得這都是不可取的,所以,肯定是不打聽別人的工資要比較好;

4、問他人工資,是對自己現狀不滿,但是問了於事無補。如果別人的工資收入是你所期望的那個水平,但是你只是想問問尋求心理安慰,還不如收起自己眼高手低的心態,想想該如何提高自己的收入,讓自己賺到自己想要的工資,而不是陷在羨慕嫉妒恨的狀態中;

總而言之,問同齡人的工資都不是什麼太明智的行為。過好自己的生活,遠遠比和人比來比去要有意義得多!


老年生活大百科


職場有很多禁忌,所以我們說話要多一些考慮,千萬不要涉及某些敏感話題,無論是在職場當中還是在日常生活中,凡事都要講究規矩,這才是一個成年人基本的素養。

公司所屬行業、規模以及個人工作崗位、入職時間、能力職稱等等都會影響工資的高低;即使在同一公司內部,有的公司也常用”同工不同酬”的獎懲手段,很多公司是要求員工工資保密的。

和同齡人比工資,別人比你高了,你會憤憤不平,別人比你低了,別人心裡會不舒服。何必惹不高興呢?

所以踏踏實實幹好自己的本質作,努力提升自己。你的能力和為公司創造的價值決定了你的工資。


湖畔廊橋


認同!向男人打聽工資,和向女人打聽年齡,都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但是總是有一些人,不識趣,就喜歡打聽別人工資。比如:

男女相親時,女生最關心男生的工資收入,有的女生想問又不敢問,有的女生直接了當問,通常把男生問的很尷尬。基本上,當你這麼問的時候,已經失去好感,哪怕長得是美女。

過年回家,總是有些農村的親戚一吃飯,就會聊到工資,“今年哪多少錢?” “漲工資漲了多少錢” 每次被問的時候都很反感,但因為是長輩關係,又不好表現出來。說高了以為我混得好,會遭議論,說低了又被鄙視。

同事之間議論工資,我單位有個50歲的女同事,每個月發工資就會湊過來問其他人拿多少錢,比她高了立馬變臉,後來不告訴她了,她也間接試探大家,非常不討喜。我們老闆我是最不允許發生的,有本事的,你想要的都會給你。你覺得不滿意,你可以提,但請不要把辦公室都搞得一團怨氣,拉仇恨。


閃亮金星


贊同的。

這句話的重點,其實是在“同齡人”三個字上。

從某些方面來說,我們的起點是一樣的,而衡量當下一個人的成就或者說成績,收入一定是最直觀的數據。

我記得郭德綱就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如何證明一個相聲演員是成功的?商演,只能是商演!”

倒不是說老郭現實或是膚淺,而是在相聲這個行當裡,天津和北京一直都是傳統相聲賴以生存的兩個地方,不會有任何一個成功的相聲演員可以脫離這兩個地方。

但如今,偶不會有任何一個相聲演員沒事去問老郭的收入,為什麼?因為很清楚沒法比。更何況,同齡人之間問收入,其實最想聽到的是比自己低,或者和自己差不多的答案,不會想聽到比自己高的答案。

01:比收入,就是尋求心理平衡

這麼說吧,願意主動提及“工資”、“收入”的人,一定是自我感覺不錯,或是感覺在同齡人當中屬於中上水平的人。

不可能都快30歲了,拿著3000的工資,還到處問別人拿多少,這不是找虐嗎?除了給自己製造不平衡之外,也就是提升他人的成就感了。

所以,比收入,就是尋求心理平衡。

人都有個通病,見不得身邊的人比自己過得好。不一定是出言不遜,但心裡會感覺失落,感覺難受。但奇怪的是,雖然失落是因為自己的收入比較低,但難受卻是因為別人的收入比自己高。

而這樣的結果,很明顯就是心裡不平衡了。

也有一些人,明明很清楚自己的收入很低,但還是喜歡到處打聽別人的收入,然後就開始“賣慘”,各種說明、解釋自己的不容易,沒有“出路”,沒有“一技之長”等等。

“賣慘”是為了博取同情,期望達到讓別人理解自己的目的。但成年人的世界,慢慢的就不會有人聽你的理由和藉口了,人們關注與自己不相干的事情,只會選擇性地看結果,過程如何就會變得不那麼重要。

所以,如果你是習慣性“賣慘”的人,那麼從現在開始,請停下你的嘴巴,試著提升自己。

成年人,不要試圖打聽別人的工資,比你拿得多的人,是因為付出的比你多,同樣的,比你拿的少,就是付出得比你少,你沒什麼值得失落和高興的。

02:在你開口的那一刻,就是挑戰你們之間關係的那一刻

個人收入,屬於每個人的隱私,一般都是關係非常親密的家人才會知道。當你問出這句話時,如果你認真感受,就會發現,你們之間的氛圍會突然變得不一樣,對方會一瞬間變得不自然。

為什麼?

因為這個問題太敏感了,但如果拒絕,心裡就會有種負罪感,並且擔心拒絕會使得雙方的關係出現隔閡,影響正常的交往。

但不拒絕,就意味著要把自己的“秘密”告訴對方。

心理學家說:我們除了在身體上有“安全距離”,在心理上也有一個“安全距離”,如果別人企圖越過這條安全線,我們心裡就會非常不舒服,會有想要逃離的衝動。

不要總覺得雙方的關係好,就隨意打聽別人的收入。

有時候別人模稜兩可的回答,就是不想正面回答你這個問題,然而很多人還是會“刨根問底”,弄到最後大家都不愉快,何必呢?

成年人的世界,要學會理解和換位思考,明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隨便打聽別人的隱私,就是將自己置於“被孤立”的邊緣,隨時都會被別人“拋棄”。

很多人覺得,類似這樣的問題,和一個人的情商有關,其實不盡然,從某些角度來說,也能說明一個人的心智不夠成熟,換言之,就是缺少社會的“磨鍊”,將別人置於尷尬境地的同時,也將自己同樣置於尷尬的邊緣。

結尾

不隨便打聽別人的工資,不僅僅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為自己留下一份尊嚴。

如果你對自己的工資滿意,那麼你可以繼續安於現狀,等著別人超過你。如果你對自己的收入不滿意,那就努力提升自己,改變這一窘境,提高自己的收入。

而不是在那些比自己收入低的人身上,尋求成就感和滿足感。

那不過是你,自甘墮落的藉口罷了。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一本情感簿

-End-


一本情感簿


人生中,錢是重要、工資也重要。

我們這麼辛苦地工作,不就是為了工資、為了錢嗎?

我們都需要用錢養活自己,支撐著家庭的開支。

因此,你更需要了解自身的價值,規劃職場目標。

不要與人比工資,要與人比學識;與人比技術;與人比做事;與人比能力……更重要的,就是你是真的努力了,還是不夠努力!

不要在別人努力時,你卻在電腦刷微博,刷完微博打開手機刷朋友圈,刷完朋友圈去休息區蹭點下午茶,吃飽了發現微信群裡老闆交代了個任務趕緊回個“好的”,磨磨蹭蹭處理完又不知所措了……

就這樣,每份工作幹個一年半載換一家公司。乾的事情差不多,牢騷從來沒斷過。

你抱怨生活不如意的同時卻沒付諸行動去改變,你想獲得更多的優待和報償,憑什麼?


暮然一笑終成夢


良性的互相攀比競爭可以促進共同成長達成更優秀的自己。如果是心胸狹窄氣量狹小的人攀比,比別人高則沾沾自喜甚至於目中無人,比別人低則悶悶不樂甚至於懷恨在心。所以比較這事還得分人,歷史上既有藺相如和廉頗互相較勁最終握手言和,進而留下負荊請罪以及將相和的千古美名,也有龐涓與孫臏同門師兄弟,卻因為龐涓心胸狹窄暗算孫斌,結果雙方反目為仇,龐涓落得個自刎身亡身敗名裂的下場。因此,比較這事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


路哥愛分享


不請自來,很高興回答題主的問題,我的觀點是認同,不要隨便打聽同齡人的工資。

我個人感覺打聽同齡人的工資 無非就是尋求心理安慰獲得平衡感。拿我個人來說,一個月就3000元的工資,就特別討厭同齡人打聽我的工資。我要是回答了一個月賺多少錢 ,結果你比我賺的多 ,你心理是獲得了滿足感。可是我呢,就感覺很失敗,這是其一。


第二:你自己賺多少錢你自己心理明白就行了,幹嘛要到處打聽,到處去問別人的呢,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沒有傷害大家還能愉快的玩耍。

第三:打聽別人的工資尤其是同齡人的工資,一般沒幾個人願意正確的回答。各位難道沒有發現嗎?當我們問工資的時候,一般都回答我的工資不到3000 或者不到1萬,又或者不到2萬。對吧我們聽到的都是這樣的回答,為什麼?工資 這屬於個人隱私。有幾個人願意真正的告訴你,具體的工資是多少?

其實工資掙多掙少,都是自己能力的體現,自己心裡明白就行了。如果對自己的工資不滿意那就提升自己的本事。所以千萬別到處打聽別人的工資尤其的同齡人的。容易招人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