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檔機械錶(二手)通常很便宜?

PLAstyle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嘛。二手錶市場也同樣存在著這樣的定律,手錶的價位越低,就會越多人能入手,我都有能力買新的了,為啥還要去買二手。而且中檔表通常是都高量產的,在市場上很少會存在稀缺款。而高檔表就恰恰相反,部分高檔品牌還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萬表手錶交流


第一:手錶價值同品牌嚴重掛鉤,二手中檔表(二類偏低三類表)無論從科技研發、廣告投入、品牌宣傳、設計加工能力、製材配置、製表師傅水平都會全方位落後於高檔好牌子的名錶,例如一隻普通款18K金二三類中檔二手機械錶價值大約3000-5000元,如果是普通款18K金一類二等中高檔二手機械錶(例如歐米茄)價值就要6000-15000元,如果是普通款18K金一類一等的勞力士錶就要2萬元以上,如果是特級表世界十大名錶例如江詩丹頓最基礎款二手古董表都要2-3萬元,如果是一哥百達翡麗,隨便一款最低級別的古董表沒有4-5萬元根本買不到。

第二:手錶的製材影響其價值,一般世界名錶多會選用用含量高的黃金(18K金)作為錶殼,甚至錶帶都使用全金,而一般普通中檔表為了節省成本,多用鋼或者銀,從金屬的價值高低已經可以明顯區分出來,因此二手中檔表價值就不會太高,也幾乎不保值。

第三:客戶群體定位的不同,一般世界名錶的目標客戶都是皇室、貴族、名人和有錢人,而中檔表基本定位就是普羅大眾都買的起,因此價格自然是親民價價值不高。

第四:設計複雜度影響其價值,一般世界名錶多設計功能複雜款,例如帶星期日曆、月相、計時、飛返、世界時、萬年曆、三問問時、陀飛輪甚至小自鳴、大自鳴功能,普通中檔表本身就不具備生產複雜功能的腕錶,因此價值也會偏低。

第五:質量彰顯其價值。高端腕錶的機芯設計合理、用料講究,研發團隊、維護保修都是頂級鐘錶大師坐鎮,走時準確性和品質均讓人放心,例如勞力士就是因為質量好業界冠予“一勞永逸”的美名,而中檔表只是流水生產,基本用統機機芯,質量容易出問題,售後也跟不上。

第六:保值和升值。一般只有高檔手錶才擁有保值功能,二手的古董表只有頂級牌子的紀念版或者特殊設計才有升值潛力,對於一般二手中檔表只是損耗品,沒有任何投資價值,因此二手中檔的機械錶通常都會很便宜。


心怡永在古董收藏


首先“中檔”和“便宜”兩個關鍵詞並不明確,見仁見智,所以也只能泛泛而談了。


腕錶發展到現在,其計時的功能性需求已經完完全全被電子產品所取代,更多的是一種穿搭的需求和商務的需求,因此其品牌和設計完全掩蓋了複雜功能的技術先進性。

下面來回復一下“中檔”機械錶的二手價值很“低”的問題,有可能是以下的原因,首先是定價虛高,近年的典型就是伯爵了,品牌無法支撐其高昂的定價,所以出現了新表就有較大的折扣,且銷量不好,市場接受度不高,這樣的話,其對應錶款的二手價值就會類比原公價相當的“低”;第二就是該錶款非常冷門,哪怕再大的品牌,如勞力士,其切利尼錶款就是冷門款,像同門的水鬼和迪通拿遠超公價,而切利尼確相對很低;第三就是腕錶還在逐漸發展過程中,有點類似汽車的發展歷程,那麼對應的二手錶的價值也會欠缺標準,用戶對二手錶的接受度也還不高,導致了部分二手錶的價值偏低。


建議大家購買腕錶在預算範圍內首選品牌,其次是錶款,如果對保值度比較在意的話,儘量不要買小眾或者冷門的錶款。


腕錶明說


本人認為,手錶的基本功能是計時,但現代社會有手機等計時輔助工具,手錶的飾品作用逐步增強了。帶上一塊名貴的手錶的確可以顯得尊貴,又可以滿足個人的愛好,但是保值作用就值得商榷了,除個別特殊的古董表和高技術含量的表有一定的保值作用外,大部分表絕無保值作用。既不保值,自然貶值。基於以下三點理由:

一是手錶是消耗件。帶到一定的程度,錶殼機芯磨損後,基本就報廢了,可以說是廢鐵一小堆。

二是個別手表具有一定的保值作用。主要是指具有歷史文物性、藝術代表性、學術資料性的手錶具有一定得保值作用。就是除個別特殊的古董表和高技術含量的表有一定的保值作用外,大部分表絕無保值作用。主要指18、19、20世紀初的具備上述三性的個別古董表,還有那些金殼、鑲鑽等本身硬件是值錢的表,以及三問、陀飛輪和特殊功能等軟件設計複雜、硬件製造選材精良、費工費料的手工製造打磨的表。

三是不具備三性的、現代通過機械化批量生產的表,絕無保值的理由和可能性。有人拿出20年前的普通浪琴、歐米咖、梅花、等說現在這表買幾千、幾萬,我這至少值5千吧,令人啼笑皆非。保存得好就是幾百元、保存的不好就是百十元而已,除去物價上升因素,保值何在?因此就便宜。


願我迷途不知返


視做工們精細,中檔表做工沒那麼精細,量產較多,高檔表做工精細限量產。


懂生活711


首先,沒有收藏價值

其次,價格不貴,大家寧願買個新的,用舊的心裡有點膈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