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要開始教加減了嗎?有朋友家孩子中班已經100以內加減了,要這麼早嗎?

June姐


幼兒園中班的孩子就是學加減,也只是學到了5以內的加減算式,所以如果有孩子中班已經學習了100以內的加減的話,那說明孩子上了幼兒園肯定是私立的幼兒園,因為公立幼兒園是禁止小學化內容的。



公立幼兒園更加不會教孩子100以內的加減了,100以內的加減算式是孩子上二年級時候才會學的東西。所以幼兒園中班的孩子就已經學了100以內的加減算式的,會不會有點太早了?

隨著社會的全速發展,隨之而來的就是家長對孩子教育的提高,在這個競爭比較激烈的年代,很多家長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都想讓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學習小學化知識,避免孩子上小學的時候跟不上。

那麼一些私立幼兒園,為了提高自己的招生員,所以就會滿足家長的這些願望,就會在幼兒園的時候教授孩子小學化知識,有的孩子剛上幼兒園小班,他們就會接受孩子認字、認識漢語拼音、書寫漢字等內容。

並且這部分家長對幼兒園這麼做也非常贊同,所以每當孩子學了一個漢字,寫了一個數字給家長看的時候,家長看了之後就會覺得自己的孩子特別棒,從來不會認為孩子那麼早學習知識好不好?孩子過早的寫字對於他們來說有沒有影響?



這部分的這部分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我們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過早的讓孩子學習小學化知識,對於孩子是有一定弊端的。但是家長並不這麼認為,家長覺得孩子會100以內的加減算式是非常聰明的表現,家長會引以為傲,會覺得特別有面子。

越來越多的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戴上了眼鏡,一方面是孩子過度看電子產品引起的視力問題,另一方面就是孩子過早學習,過早寫字的問題,本身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小,他根本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的眼睛,那麼長時間的用眼過度,就會導致沒有發育完全的眼部受到影響。

如果我們看到一個幼兒園的孩子,每天扛著一個大眼鏡,揹著厚重的書包,到了放學的時間什麼也不能幹,就要回家寫作業,就要學習,並且沒有自己休息的時間,大家不覺得這樣的孩子太可憐了嗎?會不會要求自己的孩子太多了?



所以說幼兒園的孩子如果讓他學到了100以內的加減算式,對於他來說還是有點超前了,真的沒有必要對幼兒園的孩子進行那麼早的超前教育,會對孩子造成一定的壓力。


最美幼兒緣7


沒必要,幼兒園也不該教這麼深的東西,教這麼些東西也是違規的(教育局有規定的)。想學這些東西去小學學……

其實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有的家長根本不清楚孩子在幼兒園階段到底應該學習什麼!

這些父母想當然的認為,如果孩子在幼兒園階段能夠學學拼音,能夠多認識幾個字,能夠計算20以內甚至100以內的加減法,那麼這所幼兒園必定牛逼,這所幼兒園的老師必定牛逼……其實,這些知識是小學階段的知識,禁止幼兒園小學化喊了很久沒有效果也和家長有直接的關係。

大家可能不知道,具有高中教師資格證的可以教初中,具有初中教師資格證的可以教小學,但是,無論是高中初中還是小學教師資格證都不可以教幼兒園,為什麼?家長自己去想!(當然,有的幼兒園也顧不得這些規定了,因為合格的老師太少了)。

一個合格的幼教專業的本科畢業生在大學學的四五十門課程,我想很少有家長知道這些課程,但是這只是幼兒教師最基本的入門要求,現在即使幼教專業也要考試拿證才能上崗了!對幼兒教師的要求不是不高,不是不嚴,關鍵是待遇那麼底,地位那麼底,社會對教師的期望卻又那麼高,誰願意去做幼兒老師?混進去那麼多不合格沒有證的老師,她們一旦出了問題,所有的汙水都會潑向教師這個行業,社會就會全拼否定教師。

我的孩子幼兒園畢業的時候,他的老師抱著一個個孩子在抹眼淚,捨不得啊!可是個別家長就是不理解……

太多的家長覺得自己對教育孩子是相當有水平相當有見地的,沒有受過系統的幼兒教育,卻勇於憑藉隔三差五看到的零星雞湯文章去輕視幼兒老師和幼教工作,真不應該。

最後再說一句,生孩子是每個母親都會做的,教育好孩子可不一定每個媽媽都做得到!


a487828


有一句話常在年輕父母的嘴裡唸叨:“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了迎合家長的這種心理,近年來,我省許多幼兒園都提前開設了語文、數學、外語等科目。幼兒園的孩子早早背上了書包,學前教育正在變成學校教育。“去一家三級幼兒園考察,看到牆上全是1至100的數字,全是唐詩宋詞,這樣的幼兒園應該立即取消它的三級資質。”湖北省教育廳基教處鐘山憂心忡忡地說。這一問題也是我省幼兒園存在的普遍問題,尤以民辦幼兒園、農村幼兒園為甚,鐘山認為,不能讓“去小學化”只是一個概念,要讓老師們明白、理解並物化。

研討會上,與會專家指出,目前我國學前教育存在三大問題:幼兒老師隊伍專業素質較低,很多幼兒教師沒有教師資格證;幼兒園資源匱乏,缺少適合幼兒的教具;家長缺乏先進的育兒理念,認為孩子學得越多越好。“現在是越懂教育的人越不敢去辦民辦幼兒園,省內的民辦幼兒園幾乎沒有退休的優秀園長開辦的。學前教育是一門很深的學問,辦好一個幼兒園不容易”,彭兵的這一觀點得到了與會人員的一致認可。

“洋課程”要結合中國實際

“要讓孩子們在玩中學習,讓教師們去掌握書本上的知識,給予兒童想象的空間,創造的空間。”研討會上,長江少兒出版社引進的國際幼教優質課程《優能學習套》項目引起關注。據瞭解,該項目創始人費爾南·納唐是“課程遊戲化”概念的創始人,其理念是“玩中學、學中玩”。在法語世界裡,絕大多數幼兒園都在使用納唐的產品。在這一課程中,孩子們用玩具學習各種知識,課程也有教材文案,但只供教師們使用和學習。

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兵介紹,為引進這一項目,出版社考察了3年,並組建專業團隊,進行本土化整合。這一課程將在湖北率先推廣,拉開湖北幼教課程模式創新的序幕。

省直機關第二幼兒園園長楊慧玲體驗過《納唐·優能學習套》,她指出:“很遺憾我自己的孩子錯過了它,我也期待每個孩子都使用它,唯一擔心的是,幼兒園購買這一課程太貴,特別是農村幼兒園的孩子們沒有這個條件。”

知名教育專家柯小衛認為:幼兒時期是一個人成長的關鍵時期,幼兒時期的教育是承前啟後的教育階段,“減負”應該從學前教育開始,引進國外的先進教育理念和課程很好,但是要怎麼去結合中國兒童的實際情況、不同地區的需要,怎麼跟課程結合,需要有教育家們的進一步的整理。


一生何求_70


我自己的孩子數學啟蒙算是比較順利的,其實這個也每個孩子天生對數字興趣的程度有關。

確實有見過數學真的很靈的,而且真的喜歡做題,把它當作一種消遣的孩子,想在幼兒園階段,學習到100以內的加減,完全不是問題。

可是,如果把這個當做一個常態,是非常不公平的事情。每個孩子興趣點不同,數學我們更多的是作為一個啟蒙,因為所有的孩子天生,只要受到良好的引導,不可能學不會數學。

但是用這個100以內的加減作為噱頭,鼓勵家長在幼兒階段就做大數位的計算,非常的不符合幼兒的發展。

造成的結果,很有可能是孩子的基礎,完全沒有被教好,只是生搬硬背的績效算式的答案。

中國數學教育一直有一個誤區,總是覺得,口算和計算的速度要越快越好。

可是試想一下都已經到了人工智能的時代,你的口算速度再快,難道能快得過計算器嗎?

拿我的孩子舉例,他很小的時候對數字很敏感,對做數學題也很有興趣。他的爸爸很早買了一整幅的99乘法表貼在牆上,想讓他用這種辦法,既非快速地記下乘法表的內容。

是不是還在找機會問他,4×3=多少?5×6=多少?

剛看到孩子,根本不是飛快的第一時間,脫口而出,4四三十二,五六三十。而是慢悠悠的掰著手指頭在數4,8,12,四的三倍等12。5,10,15,20,25,30,五的六倍等於30。

就會顯得相當的急躁,非常想他一口氣就能把這些背下來。

我的想法正好相反,很早的時候我就用一個小笑話教導孩子,數學真的不是靠背誦計算結果就能學會的。

一個孩子剛剛學會了口訣表三八二十四,但反過來問他,8×3=多少?回答是老師還沒有教到呢。

如果真的看到一個孩子在中班的時候會做100以內的價錢,不如問問她,為什麼只得到這個結果,看看他到底能不能把這個運算的過程,有條理的說出來,如果他只是機械的記住了100以內所有數字的,算式結果的話。

那一點都不值得驕傲,而是應該感覺到微微的後怕才是。


安家媽媽的小世界


文化人說一句話,勿於流沙築浮屠。村裡人說的一句話,把地基打好。

一個人都不知道數字是如何產生的,通過背誦和記憶記下了大多數的知識,我覺得沒有用。



如果說我們中國古典的文學通過記憶和背誦,在成年之後可以回味去大多數內容的話,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記憶性知識它是一成不變的,但是對於數學來講這種思維性的知識,可不能通過這種方法。

中班,如果孩子有足夠的能力,絲毫沒有困難的話,學習了這麼多的知識,或許可以理解和支持,但是他多數人都是普通人,還有幾個天才天才都是別人編出來騙你的。



所以說還是根據能力吧,我們不否認有幾個別的天才,或許您說的這個孩子就是個天才,您的孩子如果不是,就不要盲目的去崇拜別人的孩子,更不能拿到別人的孩子來打擊自己的孩子,或許我們乾脆就放一放。

射鵰英雄傳中,郭靖作為一代大俠也不是天資聰穎之人,但是憑藉自己的執著與不放棄,仍然能成為一代大俠,這個道理看小說的人都懂,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人。

社會中出現了任何讓我們心神澎湃的問題,讓我們心曠神怡的問題,作為家長都不要動心,認清自己孩子的實力,讓孩子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前進,這是最好的方案。


宜城老師


可以去搜搜vlog 孩子上一年級家長輔導的視頻,感悟下!!


JH親子宋老師


沒必要的。這麼說吧,孩子的理解力是有一個發展的。能力沒到,事倍功半。實際上我們都會算數,100以內的加法根本不難。如果孩子能理解。有興趣學,教了就教了。但是沒教我覺得也沒必要焦慮。無非就是以後上小學,別的孩子一開始可能顯得比你厲害一丟丟嘛?那真不是事。孩子理解能力到了那個層次,你不需多大功夫就能教會,而且不僅學的會100以內加法,還很容易擴展到任意位數的加法。其實就小學那點知識,誰起步早並不是問題。誰理解深,誰興趣濃才是關鍵。


Dan44850483


小學一年級上半年學到20以內加減法。學前掌握10以內加減就可以了。


Sunny75654


你好,我是然爸,現代家庭教育實踐者,您的問題也是我十分關注的,我的孩子目前在幼兒園中班,對於這個問題也做過一些研究。下面說說我的看法。

如果說孩子是在中班的話其實完全沒必要開始學習100以內的加減法。

首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相關的說明,兒童在4~5歲階段對於感知和理解數、量及數量關係是這麼說的:

1.能感知和區分物體的粗細、厚薄、輕重等量方面的特點,並能用相應的詞語描述。
2.能夠通過數數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
3.能通過實際操作理解數與數之間的關係,例如:5比4多1;2和3在一起是5。
4.會用數量詞描述事物的排列順序和位置。

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對於4~5歲的兒童,學習100以內的加減法完全是一種負擔。

個人分析認為,能出現上述情況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父母對於兒童發展的客觀規律不瞭解

多數父母受制於來自生活,工作等多方面壓力。沒有時間去了解兒童的客觀發展規律。從自身角度來講,沒有建立起來教育兒童的相對穩定的標準。單純的認為在某一階段我的孩子比其他同齡人要強,這個就是非常好的發展了。往往忽略了兒童在發展過程當中的多樣性問題。

二、攀比心態在作怪

家長往往會把希望更多寄託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這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不能把握好標準就極容易產生對於孩子的成長焦慮,進而一再給孩子施加壓力。尤其是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在某些方面超過自家孩子時,往往做出很多不理智的選擇。

三、所在的幼兒與一味追求滿足家長的需求。

超常教育必須通過科學的選拔後才可以根據學生情況制定相應的超常教育計劃。一些私立幼兒園為了能保證學員不流失,便在沒有科學選拔的情況下,滿足家長的望子成龍願望,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這種不科學的教育方式。

不科學的超常教育帶來的危害

1.以點帶面,兒童身心發展不全面

所有關於兒童成長髮展的書籍幾乎都關注到了以下幾個方面,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這說明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能將注意力放在某一個點上。而是要全面培養,不求突出,但求均衡。

2.極容易造成造成負面壓力

4~5歲的兒童在心理發展方面完全不成熟,抗壓性很差,強迫孩子學習完全超越自己認知的東西,會產生厭煩的情緒。就好比讓本科生去看博士論文,這種痛苦可想而知。

3.過多的投入精力時間及金錢,得不償失

當我們過多的精力投放到某一方面時,最有可能忽略其他方面的發展,兒童的教育也是同樣的。15歲考上大學,但是由於生活自理能力差而退學的例子,想必大家都聽過。

作為現代家庭教育的實踐者,個人認為,培養和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能是以能算多少題,能寫多少字,考試考多少分為標準,而是要關注教育計劃實施的科學性、完整性、連續性。

以上是我的觀點,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然爸靠點譜


這樣不好,一年級第一學期也才教20以內的加減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