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出現離職潮(工資低),而該企業卻高薪從外招聘,不考慮給員工加薪,這是啥邏輯?

職場臭皮匠


因為原來的用工成本低,後面的用工成本低,原來的多幹一天,省一天的錢,不用白不用,資本就是這樣出來的


窩窩22


說實話,這種現象在一些中小企業挺常見的。

朋友的公司之前就因為員工薪資待遇低,紛紛離職,年初的時候吧,幾乎每天都有3-4名員工辦理離職。在那個時間點,很多單位都招聘,員工想去試試看外面的機會。


我朋友給我舉了2個例子,讓我印象挺深:

1.一個員工原來在 公司工作了3年,從入職的時候3500,到離職的時候5500。


該員工覺得自己工資低,和市場上的工資水平比較,確實有點低。市場同崗位的工資是6500-8000.所以在找好工作後,據說薪資是7500,該員工迅速的辦理了離職手續。


在去對方公司工作1周後,該員工私信朋友,能不能回來?因為新公司經常要出差,加班到深夜,而且工作強度也很大,單休。相比之前雙休,全年無加班,工作輕鬆的工作,這麼大的強度,他接受不了。所以還是想回來。


朋友念在這位員工之前工作能力確實不錯,因為經濟壓力(剛買了房子),確實為了高薪離職,也可以理解。朋友說,那你回來吧,薪資給你加1000,只要你好好幹!

2.第2個員工,是朋友高薪從外面招來的,說是高薪,是相對於同崗位的員工而言。


市場的工資水平確實是很高,這個是市場供需決定的,所以“高薪”招聘也是無奈之舉。


這個"高薪"員工剛入職的時候,不知道哪位同事無意間知道這個薪資,都紛紛抱怨不公平,有些還拉小團伙來故意排擠他。


但這位員工,就很踏實地工作,有些同事解決不了的難題,他能夠解決。有些新的知識,以及最新的技術,他能帶領大家一起學,並應用到工作中。


之前那些倚老賣老的同事,最後都閉嘴,也開始加緊學習。


這個新員工就像是一條鯰魚,放到公司後,打破了之前那種“安逸,不思進取”的狀態。

通過以上2個故事,我是想告訴大家,從外面高薪招聘,是無奈之舉,但凡公司員工都是為了公司的發展,團結一心,根本就不需要招人。


而高薪招聘新人,就像是公司注入一股新鮮的血液,或者是買了一件“奢侈品”,讓很多員工遠遠觀望,而沒有實力購買。唯一的方式,即使以自己的能力去匹配高薪。


我是@燕妮在職場,專注職場分享。如果認可我的回答,多謝點個關注、點個贊!


燕妮在職場


這種情況很常見,我就職過的一公司曾出現過工資洩密的事故,人事專員和總監起了衝突,一氣之下將員工工資表發給了所有員工,掀起軒然大波。因為很多老員工發現,近一年新招聘的同崗位的員工平均工資要比老員工高30%以上甚至更多。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站在老闆的角度上想想就明白怎麼回事了。

01

沒離職的人在現有的薪資下也繼續在公司待著,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要增加額外的成本呢?

控制運營成本是提高公司利潤率有效的手段,不是每個公司都有用讓人無法拒絕的工資留住員工的姿態。

那些認為當前工資不合理,在市場上能拿到更高的OFFER的員工,早就走人了;走的人也未必是靠加點工資就願意留下的,而沒離職的人在現有工資條件下還願意待著,說明他給自己的心理定價也就這樣。如果不增加成本這些人也會乖乖待著,那公司又為什麼要增加額外的工資呢?

02

給老員工加了薪,就能保證他一定不離職嗎?大部分時候不一定。

有的員工可能會認為,公司如果能夠主動給老員工加薪,大家肯定會更加珍惜這樣的機會,會更加賣力地為公司付出努力,而不會選擇離職。離職真的是一個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結果,不一定是工資。

再說了,通過給老員工加薪來挽留,那給誰加呢?那些幹活踏實的也許能找到更好的單位,不是加點錢就能挽留的;而給那些抱著給多少錢出多少力的員工加,他們也絕不會因為工資漲了點就更加努力,反而會覺得一切都是自己應得的,該偷懶還是偷懶。

而成本控制是一個公司生存的最重要的工作,沒準真為了挽留大家而全員加薪,最後老闆自己卻破產了。


03

新人新氣象,新人不一定好,但他們一定會給老員工帶來競爭的壓力,實現正常的新舊更替。

一個公司全是老人,應該讓整個團隊陷入懈怠,所以公司總會引入新人制造危機,這也是常說的鯰魚效應。在新人前追後堵的情況下,老人也會有壓力,會煥發出新的生機。這也是很多公司願意每年招新人的原因。

公司以高點的工資招一兩個新人,就是給還在職的人施加壓力,老闆用可控的成本實現管理的目的。

說回上面工資洩密的事,你一定關心後來結果怎麼樣了。起初呢老員工都義憤填膺,嚷嚷著要辭職,但一個月過去,除了少數幾個真跳槽以外,其他人都不說話了,好象這事從來就沒發生過一樣。


明白了公司的心思,那我們身為員工應該怎麼辦呢?要加薪就兩條路:

一是利用職位提升的途徑來加薪。

不論什麼公司,升職都是一條穩穩的加薪通道,你得評估自己升職的機會和可能,如果有晉升的空間,就加把勁,把握住這樣的機會。

二是通過跳槽來獲得應有的回報。

如果對現有的工資不滿又沒有升職的空間,那就踏踏實實苦練內功,增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當你有能力、有成功案例,又善於在人力資源市場給自己開價時,總會遇到和你的實力相匹配的機遇。真正有本事的人,始終會有被別的公司賞識的機會。

這也是我為什麼建議大家如果工作兩三年後工資沒有變化,一定要想辦法跳槽改變這一情況,因為你當下的工資是你下一份工作工資的基礎,用人單位會以此為錨定標準給你開價;人的收入也要和年齡相匹配,如果你工作五六年,收入還是和剛畢業的差不多,不論你實際能力如何,在招聘單位看來,你就是一個loser,相對而言,他們更願找有潛力的新人。

最怕的是一方面抱怨公司不漲工資,另一方面又自暴自棄,偷懶耍滑,最後僅有的一點價值也揮霍殆盡,那時後悔莫及。


紅塵笑笑生


謝謝您的提問,小編專注於給各位分享各種職場經驗,每日更新,跪求大家關注和點贊,下面說一下我的觀點吧。

企業出現離職潮(工資低),而該企業卻高薪從外招聘,不考慮給員工加薪,這是啥邏輯?小編從畢業到現在,經歷過幾份工作,您提到的這種情況,我見識過不少,下面分享一下我的觀點吧:

首先說明下,這種情況,不單單出現在私企,就連外企和國企都常出現。

一般來說,企業的員工出現離職潮,可能是因為工資低了,可能是因為找到薪水更高的好工作,等等等等,而站在企業老闆的角度去考慮這個問題,一般來說,企業老闆都會有一個比較統一的思維,就是外面的飯菜比較香。

當一名員工,在企業工作了一段時間,基本上您的能力和潛力,老闆心中有數,如果您沒能完全展現出您的能力與潛力,基本上在老闆心中就已經被貼上標籤了,而這個時候,如果在您專業的領域,老闆有新的需求,可能首先會考慮外面的人才,因為在老闆心中,會覺得公司內部的人做不了,也不會做。

因此在這種心理暗示下,老闆會寧願以雙倍工資從外面挖一個人才回來,也不會給您加薪讓您去做,接下來,老闆要做的就是等待您的自然離開。

這種操作,首先是企業老闆們用人的藝術,好與壞無法評價,而作為員工而言,面對這種情況,需要做的就是讓自己值錢,這是在整個職場生涯中的核心。

以上就是小編的觀點,如果各位看官有不一樣的意見或者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補充,謝謝大家!


在廣州奮鬥的普通人


這種現象在中小企業或激勵機制不健全的企業非常普遍,幾乎天天發生在我們周圍,問詢一位HR朋友,他對此種現象解釋為:

1、新員工更有激情。很多老員工,上班按部就班,甚至混日子。這樣瞞不過老闆的眼睛,但多年打拼下來的老員工,又不好意思開除,只能在待遇上停止不動了。 新員工帶來新的觀念、新的想法,進而帶動公司的發展,這種情況下,自然會給高薪。

2、新員工聽話。老員工時間久了,一旦監督不到位,就可能偷懶,沒有什麼進取心。新員工則是公司領導怎麼安排,就怎麼做。絲毫沒有老員工身上的那些懶惰的毛病。

3、工資低沒人來。企業整體薪資水平就低,要想吸納新人進來,給的薪資必須具有市場競爭力,否則沒人來,自然造就了新人比老人工資高。

4、薪酬激勵機制不健全。老員工按照公司工資體系來走,企業每年調薪的比例和人數有限,自然漲的慢。新聘用的員工是按照現在市場價來定的,自然超過了老員工。

5、變相裁減員工。

公司有意通過招聘新員工這樣的舉措來刺激老員工,要麼走人,要麼幹到什麼程度才能加薪。 部分不服氣的老員工跳槽離職,同樣通過這樣的方式獲得自己滿意的薪資;還有種種原因走不了的員工表面看不出不滿,但私底下的抱怨多,並影響到實際的工作效率,最後淪為拿多少錢幹多少事。

6、應付公司棘手項目,項目結束後,這些高工資的新人,可能就需要離職走人了,因為他們就是為了應對困難才招聘的人,現在任務結束了,自然崗位也就沒有了。

大家有沒有遇到類似的事情呢?你們公司有這樣的情況嗎?

願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我是@堅持健身的財務姐,專注財務與職場分享。如果認可我的回答,多謝點個關注、點個贊!


不堅持健身不是好財務


1、“潮”字有誇大之嫌,如果真出現了“初潮”,大多企業一定會自我審視,有所改變;為留人,老員工加薪是極有可能的。如是“大潮”,基本為強弩之末,無力迴天了。

2、如出現部分人員流失,企業不挽留,也是正常現象。

3、外流導致空崗,企業高薪外聘,不考慮給老員工加薪,我覺得是一種鯰魚效應為手段、羊群效應為目標的邏輯思維。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權聯繫刪除,下同。)

正常企業很少出現“離職潮”,如果出現那麼這個企業基本也窮途末路了。“潮”大多系員工造勢,給企業施壓以達到某些個人或群體性目的。

看到了這個“潮”,我就聯想到前些年有個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辭職潮”,可是大家看看現在的國考,省考大軍依然火爆,各個公用單位編制依然滿滿,實際上這個辭職也終究沒有形成“潮”。原因很簡單,大部分人還是不喜歡“折騰”的,儘管有些不如人意,一句“豈能盡如人意”該幹嘛幹嘛了。行業中有幾個或一部分人的出走,真的掀不起“潮”來。

如果真的形成了“潮”,那麼企業基本也是窮途末路了,無力迴天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生活中更多的是企業在“初潮”之時就會有所警覺的,會採取各種措施,如創業難宣教,奉獻雞湯,以及加薪等手段,開始“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了。

人們更願意誇大成“潮”,實際是推波助瀾者多,用“潮”的群體性,毀滅性來恫嚇,達到個人與群體訴求的手段而已。我覺得縱觀歷史,除了人吃不上飯容易成“潮”外,其它成“潮”大多造勢而已。

部分人員流失,企業不挽留,實屬正常。“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是個人選擇,“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是企業追求。

企業人員外流以高、精、尖人才居多,企業想留也留不住,池塘太小,容不下大鱷,沒辦法走就走吧。至於零星的普通的員工,走就走吧,可替代性很強,招個人似乎不成問題。

“高手”走了,普通的員工走了,來了新人,很有可能帶來新理念,新氣象,甚至是新的經濟增長點。

企業更在乎做大做強,既使引進新人成本加大也在所不惜,沒準這條“鯰魚”會帶來羊群!給老員工加薪很容易打破當前平衡,牽一髮動全身得不償失!

職場工作久了,固定的場所,固定的人群,甚至是相對固化了的思維是很可怕的。時間久了,人的懈怠,熟人難管理,思維火花也碰撞不出什麼來了。

招新人就是個最便捷途徑。只是挖過來的“高人”必高薪,企業也沒辦法,挖人就得有代價,而且企業也願意樹立這麼個典型,讓這個鯰魚來攪動已經固化的職場,老員工大多當初斜視,到遂遂漸蠢蠢欲動,以至形成追趕的局面。“鯰魚效應”、“羊群效應”有機結合就成了推動力。

結老員工加薪,很容易打破固有平衡。有時侯分配不均比分配多少還重要!容易牽一髮動全身,企業易陷入被動,倒不如招或挖新人達到目的更便捷。


總結:企業高薪招聘,旨在鯰魚+羊群;老員工的生態平衡不能輕易打破,用新鯰魚帶來羊群才是最終目的。


職向青雲


先不要考慮啥邏輯,你認為的不合理都能得到解釋,有這功夫瞎琢磨,你還不如多想辦法把錢給掙了。

我送給你兩句話。

一句話叫加薪靠跳槽,不必在一家單位從一而終。

何必要在一棵樹上吊死?你又不是老闆的拜把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那種,你真的這樣想,老闆也害怕。很簡單啊,你把老闆當兄弟,老闆不把你當兄弟。如果你實在沒有好的選擇,那就老老實實在這幹著,啥話別說,否則滿腹的委屈和不平,會讓你乾的一點不開心。

另一句話就是人比人,能把死人氣得活過來。

公平總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你覺得你技術流弊,比人家資格也老,就是拿的比別人少,你說氣人不氣人?

確實氣人!但那你又能怎麼樣呢?要想打臉老闆打臉,就要拿出實際行動,想辦法跳槽,拿比原來高兩倍的工資,這不會有人攔著你。有一天老闆拿同樣兩倍的工資請你回去,你還不願意,這就是你真的報復了、解氣了。

這個世界上,說到底,還是拿實力和行動說話的。

你要跟新人比,真的沒有必要,那就是自降身價,自找不快。企業都出現離職潮了,說明很多人對企業並不認可,既然都出現這種情況了,自己為何不早做打算呢?

你要明白一點,一把椅子不會永遠空在那裡,總會有人坐上去。一個企業的人員進進出出,都是很正常的,千萬不要把自己想得過於重要,不要想著自己辭職指望老闆去挽留你,那就真的是太幼稚了。

至於這個問題中所說的邏輯,我可以告訴你,老闆的邏輯和你的邏輯是完全不同的!

在你的視角,你認為這不公平,一個新人啥都不懂,居然拿的薪資,比那些經驗豐富技術高的人還要高。

你的邏輯是基於公平!這我沒說錯吧。

但是在老闆的視角,他往往不會這樣去看待。他會覺得你作為老員工,我給你一個人漲了工資,其他人要不要漲?要漲多少,才能讓大家都滿意?他關注的根本就不是某一個人的公平性,而是要算這些人的整體薪酬成本。

所以老闆的邏輯就是基於成本和經濟!跟你所認為的公平性完全不在同一個頻道,怎麼比呢?

當然不可否認,有些企業的老闆有長遠的眼光,願意給員工高薪,給作出貢獻的老員工發獎金,但這畢竟是少數,像任正非那樣的,也是鳳毛麟角。畢竟,人家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企業家。也可以從另一個層面去理解,正因為他有這樣的胸懷和高瞻遠矚,才會把企業做得這麼大、這麼強,這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如果你能去這樣的企業,與公司共同發展,得到相應的高回報,那是你的福氣!

你說我說的對不對?

喻派職言,今日頭條簽約作者,15年人力管理經驗的職業導師。
出版有《績效管理頂層設計》、《互聯網+人力資源管理新模式》等專著。

喻派職言


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這樣的企業應該並不多見。現在企業招工還是比較難的,對員工還是比較珍惜的。

你說的企業寧願高薪聘請外面的人,也不願給自己的員工加工資~

老闆,領導,都不是腦子被門夾過的人,誰也不會不把錢不當錢用。都會考慮成本,合理計劃開銷,所以你應該從那位,或者那部分沒被加工資的員工出發,問題出在哪裡?

我們公司有個經理,來公司六年了,除了工作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但是作為一個部門經理,他真的是叫做佔著茅坑不拉屎。擔任三年經理以來,優秀員工帶不出,有能力的員工留不住。中層管理就是因為這樣止步不前,

然而他會覺得自己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努力工作,老闆應該會看好他,獎勵他,加工資。在老闆眼裡,除了你的工作態度還有留著你的價值,其實你已經在起到副作用了,恨不得開除,只是下不去手,怎麼可能還會➕工作呢!

現在,多少員工倚老賣老,站著茅坑不拉屎。對於老闆來說,你就是茅坑板上的一顆棗,吃不想吃,扔了也不好的那種感覺


平凡power


公司工資低,導致了出現離職潮,其實,工資低的根本應該還是效益不好,公司盈利能力一般,所以員工待遇一般,只有解決了盈利能力,企業的效益上去了,員工才會繼續留下,這個問題也就解決了。多方共贏。從這個角度來講,老闆的做法也無可厚非。只是他高薪聘請外面的人才,能多大程度的扭轉公司的頹勢,還有待觀察。

但不得不說,外來和尚會念經,這個想法真的是深入人心。其實,這樣的情況不僅僅存在於企業裡面,在整個社會上各行各業也存在這樣的問題。比如本土博士不如留洋博士,本土專家不如外國專家,本土設備不如外國設備等等,說白了就是外國月亮比中國的圓,企業的花不如外面的花香!

很多企業老總,確實,總是迷信外面的專家和人才才能解決自己企業的問題。寧願花大價錢去請外面的專家,也不把希望寄託在自己員工身上。即使是引進人才失敗,也是覺得是自己沒有挑好人才,是失誤,而不是自己的觀念有問題。其實放眼公司內部,如果從機制上,人才培養上多下功夫,也許不借助外腦,公司一樣可以扭轉狀況。

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高薪職位,獵頭服務就上無憂精英網(www.51jingying.com)


無憂精英網


首先,從直接邏輯上來看,從外面高薪招人,和給內部人加薪,本來就是兩條線的事情,並沒有充分必要條件的關聯。

再者,假如你是一個管理者,我們需要線嘗試從上帝視角,即站在老闆的角度考慮問題:

1、當前的基礎業務(即為公司貢獻主要收入和利潤的業務)是不是已經到了發展的瓶頸了,要麼是規模化的瓶頸,要麼是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的瓶頸,是不是有可能用更少的人來完成原來的業務,而把多下來的人力資源放到新的增長業務或者未來業務中去。但是如果本身公司的老的人力不太願意接受這種改變,勢必會有離職潮,老闆不得不從外面引進人才,高不高薪是根據市場行情和內部綜合薪資水平平衡的。從老闆的角度,其實更希望內部有得力的干將幫他一起開拓新的業務!

2、離職潮爺可能是因為當前公司的中層管理薄弱,老闆的精力和管理邊界已經嚴重超支,如果多次嘗試了引進培訓來幫助老的管理者提高水平,但是收效甚微的話,一般會考慮找空降兵,高薪底薪也是隨行就市,根據能力來的。

3、企業的價值觀基礎、文化基礎出現了動搖,老闆可能收到了來自多方的壓力,下定決心要重塑企業文化,包括提升創新能力,需要更有激情的年輕人等等。這種情況多出現在企業處於壯年期往貴族期階段,這一階段的企業官僚氣氛比較濃厚,往往上面下達的戰略和目標很難被有效的傳遞和執行。

以上三種情況,其實和老的員工的工作內容,工作屬性、工作強度基本沒有關係,因此,不給老的員工加薪,是很正常的邏輯。

當然,我們也要分析一下,大量離職潮是否引發了在職老員工的工作量陡增,比如有些崗位的編制可能縮減了一倍,部分核心崗位的工作量很可能出現倍增,那些具備一崗多技,又對公司有較好忠誠度的員工,應當適度給予加薪或者加獎金的調整,這樣跟進才會穩定。

最後,我們站在自己的角度想一下,好好分析一下自己:我是屬於那種老黃牛,一個蘿蔔一個坑型的員工,還是屬於有創新能力敢於挑戰新崗位新管理職能的員工,又或者屬於那種隨遇而安每天8小時就回家的人,還是不安分希望在變革浪潮中有所作為的人。如果自我分析下來,是有更多可能性願意接受挑戰的人,不要去管別人如何,找你的老闆聊聊吧,你的機會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