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微信和一個男同事不知不覺聊了一個多小時,從上個月的績效聊到未來的打算,30歲在外打拼的你過得還好嗎?

果果和豆豆


過的怎麼樣,只能說冷暖自知吧。

現在在上海打拼6年了,作為滬漂一族,總的感覺就是生活缺乏足夠的安全感。

先說住房吧

前5年只能租房,因為購房資格是要交滿5年社保。現在上海松江租個兩室一廳80平方不到的房子要4500元每月。購房的話平均3萬多一平米,買一套兩室70平左右的,30%首付加各種費用,需要準備70萬左右。

如果完全靠自己的話,一個家庭年收入不足20的話,在上海基本沒希望買房。除非買個一室一廳的老公房,還能勉強有希望。但是以後有孩子的話,房子就太小太小了。

然後是子女教育

積分120分,才能在上海進公立幼兒園、公立小學,才能在上海高考!進公立學校省錢,一年兩三千學費,如果進不了,要麼民工子弟學校,要麼私立小學,私立小學學費一年起步價就是三萬!

最主要到是高考!沒積分就沒高考資格!就得回原籍高考,這就虧大了。

總之,住房和子女教育,猶如兩座大山橫亙在生活面前,如果光靠自己打拼,不管你如何努力,始終是繞不過這兩個問題的。

家庭年收入不足20萬到,或者3年內達不到20萬到,還是回家鄉吧,不然生活過的太委屈了。


磐石底座


父母在祖國最東邊,我在最西邊,妻子也離我有幾百公里,平時誰都見不上,隻身在野外工作,上個月父親突發重疾我請假回老家,到現在還陪在父母身邊,昨天還在跟妻子吵架,因為她需要的時候我從來都沒有在家,因為這份貌似還算體面穩定的工作。看到上面一位仁兄說的愛的人都在自己身邊,心裡湧上一陣酸楚,除了工作,我不在任何人身邊,父母照顧不上,妻子疼愛不上,現在還沒有要小孩,有了小孩更會愧疚


阿Q的表弟


我已經年近50了尚在外打拼,關於這個問題:

1、有一句話說的讓我刻骨銘心,“我只有一雙手我拿它搬磚的時候沒有辦法抱你“,我們是生活在一個物質社會的,放手可能就意味著生存。

2、30歲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到了而立之年了,家庭的負擔再苦再難也要咬牙承擔,因為有可能每天睜開眼看到的都是需要自己付出的人。

3、過得好不好很多時候是要心裡去撫平,二十年多年前,我有幸成為了中國第一批下崗職工,開始了漂泊生活,到現在也算不上不足,比下有餘,好與不好,只有自己調整。



三線備忘進說瑾語


前幾天剛過了三十歲的生日,畢業參加工作快四年了,結婚剛一年。在武漢打工,沒房沒車,雙方家庭條件都不太好,只能靠自己。已經三十歲了,卻還不敢要孩子,因為沒錢。雙方家裡還要靠我們接濟,工作壓力大到內分泌失調,想換個工作卻捨不得目前這份還算不錯的工資。每天下班之後真的特別累,昨天下班後平常二十分鐘步行的路程我走了五十分鐘,走一會都要停下來歇一會。真的害怕哪天自己堅持不下去了。


情迷夜話


故鄉容納不下肉體,他鄉承載不了靈魂,說的就是出門在外的遊子吧。

每個人都想選擇一種安逸的生活,可是現實逼的我們不得不妥協,不得不為生活在外奔波,30歲的人一般事業剛剛起步,上有父母需要照顧,下有妻兒需要陪伴,工作和生活中的瑣事常常使我們焦頭爛額。初出校門時我們心懷大志,以為自己可以做出一番大事,可以有所作為,然而成功的人只是極少數,大部分都泯然眾人,為了生計來回奔波。

漂泊在外的生活真的很苦,居高不下的房價讓大部分人望而卻步,只能租房子住,可租來的房子終究不是自己的,給不了家的歸屬感。有時候會萌生出回家的念頭,卻也只是想想而已,生活使我們不得不繼續前行。


小鎮星星


三十多歲了,在一個行業十多年,很多朋友都已經自己單幹,而我創業失敗一次後總結了一下,總覺得自己是應該靠技能吃飯,做不了老闆,交際,管理都不行,唉!只怪自己性格不夠恨。


看星星的老鼠


遠離家鄉和親人的我,過的不好!擔心親人健康,孩子學習!我只能在心中一次次的對自己說只有我努力掙錢才能給她最好的!


古村小農


對我最重要的人都在身邊,有時候看著他們的臉,覺得自己過的很好。


君君寶貝媽


外面打拼不易,回去更無力養家。男人,累


知言片語


家鄉打拼容易多了 還不給他鄉添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