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為何不與其父康熙、祖父順治葬在一起?

木幽書


如果你是雍正皇帝,相信你也會和他的選擇一樣的。

首先,康熙葬在清東陵其父順治孝陵的旁邊,可以被解讀成康熙為了學習漢文化中的子隨父葬,也可以理解成清東陵的風水之氣本來就很好,讓康熙在選擇陵址的問題上沒用多費心,就自然而然的選中的孝陵旁邊的上吉之壤,清東陵筆者是親自去過的,不得不說,順治福臨的眼光還不是不錯的,在清東陵幾乎具備了好風水的所有因素,要靠山有靠山,要水系有水系,要環境有環境。

其次,雍正皇帝在登基後,安排臣工去卜選陵址的初衷,完全也是按照康熙的做法“子隨父葬”去執行的,而且也選到了一塊風水不錯的陵址,但是出現了意外,在準備在此建陵選穴之時,突發了一個情況,探杆打下去後發現這裡的地質土層中含有大量砂石,這樣帶來的巨大隱患便是地宮容易滲水,所以選好的這個陵址只能廢棄,但雍正還是讓選陵大臣在清東陵範圍內尋找吉壤,做最後的努力,但卻失望了,人們發現備選的幾處都是類似的地質條件。

所以,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雍正只能讓自己的十三弟允祥帶著風水師到其他的地方尋找陵區,以圖風水周全,就這樣,經過十三弟允祥的努力,終於在河北易縣西側找到了“萬年吉壌”,這裡的風水可謂萬里挑一,所以最後雍正拍板在這裡開建了新的皇陵區-清西陵。

最後,那些野史中扯閒篇的,什麼雍正是篡位的,所以不敢在其父康熙陵區找陵,怕地下相見尷尬的傳說都是扯淡,萬不可以當真。下面是雍正清西陵的實拍,大家上眼。


老豬的碎碎念


我知道,許多人提這個問題有點質疑雍正與其祖其父的關係的意味,但咱們翻翻資料,就會發現,縱觀清清十三皇帝死後所葬,並不是所有的父子、祖孫都往一個地方葬的。

先看滿清關外祖墳。

這關外陵主要有三座:

1、永陵

主要葬著努爾哈赤的六世祖猛哥貼木爾、曾祖福滿、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及伯父禮敦、叔父塔察篇古。

2、福陵

這座陵墓地理位置非常好,葬著咱們的努爾哈赤和他的皇后。

3、昭陵

這裡葬著皇太極和他的皇后。

好,也許他們當年未曾入關,還沒有接受漢文化,所以沒這麼多講究,但從順治入關後,其子孫們也並不是葬在一起的。而是分成了清東陵與清西陵兩處,間雜安葬的。請看:

   

清東陵埋的有:

順治—孝陵

康熙—景陵

乾隆—裕陵

咸豐—定陵

同治—惠陵

一開始,順治的子孫們都葬在清東陵,不過, 確實是到雍正皇帝這裡出順序亂了。

本來雍正皇帝也要葬在清東陵的,結果他生前去往清東陵時,和自己的祖父看到的不同,他認為為他選址的這塊地兒風水不行,叫“穴中之土帶著砂石”,實為不吉,因此,他放棄了清東陵,轉而另尋吉處,他擇的吉處就是清西陵。

清西陵埋的有:

雍正—泰陵

嘉慶—昌陵

道光—慕陵

光緒—崇陵

這中間,乾隆也沒挨著他父親葬,咸豐也沒有,他們都進了清東陵。

所以,從滿清皇帝墓葬地上來看,雍正既不是第一個不挨父、祖的,也不是最後一個。究其原因,最大的可能就是各自對風水的理解不同吧。


錢多多讀文史


你說皇太極為什麼不和努爾哈赤葬在一起?這個問題不應該過度解讀。

去過瀋陽的都知道,努爾哈赤葬在東陵,皇太極葬在北陵。兩地距離是比較遠的,關鍵是方向還不一樣。滿清的祖宗家法,看來是沒有“子隨父葬”這一說。

入關以後,康熙修建的順治陵選了一處非常寬敞的地方,給自己的子孫後代留下了很大的空間。而且康熙皇帝把自己的陵墓就建在了順治陵旁邊。很明顯他是希望學漢人子隨父葬的。

但是雍正皇帝對這塊地方不滿意,他覺得砂石太多,積水很難排空。站在他的立場上,他可以追隨康熙,把子隨父葬變成一條祖制,也可以追隨皇太極,把康熙陵變成一個特例。

從很多跡象上看,雍正對於漢文化不像康熙那麼嚮往,他做事情的風格還是有點滿人的勁頭的。他可能想保留滿族的一些獨特性。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羅·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第三位皇帝。主要成就: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推行改土歸流、火耗歸公等改革,設立軍機處。雍正留個世人都是喜怒無常、心狠手辣的形象。弒父殺母,屠殺兄弟。

1:這與雍正即位,歷史眾說紛紜。康熙駕崩後雍正下令,諸王非傳令旨不行進入。集成大統後,對諸多弟兄或殺害或囚禁。

2:但雍正“弒父”有兩種說法,但並無定論。

3:雍正葬在西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