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春節按傳統應該在男方家過,但現在也有在女方家過,你怎麼看?

三哥7536


我是遠嫁外省的,公婆也從老家搬來和我們一起住了十幾年了,所以春節我都是回孃家一週多,我老公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陪我回去,反正不管他陪不陪我回去,我每年一次回家是必須的,我媽六十多了,還能陪她過幾個春節呢


呆呆丁丁貓


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來說,其實就不存在男方女方,因為大部分都是女人嫁到男方家後,這個組成的家就在男方,那過年自然就在自己家裡過了!!!

那麼到了現代,有很多男女結婚後獨立門戶甚至在外地,那麼過年就要商量在哪裡過了!

這裡除了更加註重商量外,我覺得更需要考慮對方的想法自己性格,

比如我去到丈人家後如坐針氈,實在無法融入到他們家去,跟坐牢似的,那麼跟我一樣想法的兄弟有好幾個,而我老婆到我家融入的就比較不錯,去他家,我是外人,大家都把我當客,而我老婆在我家就是自家媳婦,也更好融入!

那麼我也有表哥在他丈人家就融入的很好,反而他老婆回他爸媽家成了客!

這種情況的話,如果我老婆強迫我在丈人家過年,必然會影響夫妻關係!那倒過來我表哥強迫他老婆在他家過年,也同樣影響夫妻感情!

所以除了商量之外,我覺得大家更多的要把對方性格以及父母性格考慮在內,這事不能爭高低。

如果倆夫妻都很獨立,倆人在對方家都是客,都是不自在,那麼就只是去對方家拜年即可(離得近的就在自己家住,兩邊走動,離得遠的過去拜年絕不了住了超過三天,超過三天必然會有不愉快,切記!!)


MR青水


我就是那個每年回孃家過年的人。

老公家裡兄弟姐妹八個,我們排最後,公公婆婆都去世了,兄弟姐妹各自成家,也不在一個地方生活,平常很少聯繫,過年也不串門。

這邊過年沒氣氛,比平日還安靜,人都向外跑了,去旅遊過年的人很多,所以每次過年,我們都會帶著兒子回孃家過。孃家在四線城市,還可以放放煙花,四處玩玩,我家人朋友都在那邊,也可以熱鬧熱鬧。鄉下現在很多節目,燒烤,焗雞,溫泉,煙花,開年大盤菜,舞獅……

至於有些地方不讓出嫁女回孃家過年這種習俗,我家那邊還是很開通的。


飛翔的魚


有些傳統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已經淡化了,尤其是這種跟男女地位不平等的封建制度緊密結合的傳統,從理論上來說早已不合時宜了。

以前女人出嫁之後就要冠夫姓,成為夫家人,春節是闔家團圓的日子,而且還有一些敬拜祖先、長輩的習俗,就必須在男方過年。

如果雙方習慣於尊重傳統習俗,也就不存在去誰家過年的矛盾,傳統的父母在心理上也能得到安慰,認為一切都是按照習慣,不會覺得偏愛哪一方。

但現在談不上應不應該去哪一方,而且年輕人大多數在外打拼,回家一趟都不容易,在商量去誰家過年時,需要互相理解,考慮全面。

拿我自身來說,我爺爺奶奶年紀很大,在農村生活,我父母因工作原因過年沒有假期,老公就陪我去爺爺奶奶家過年,公婆也都很支持。而我們年底舉辦婚禮,我打算依照公婆家的習俗,在老公家裡過年。在難以兩全的事情上,需要互相尊重和理解。

上圖為奶奶包的蘇葉糕

總結:傳統文化倡導孝悌,主張和睦,我們應該繼承精神內核,形式上的東西要順時變通,達成和諧。


讀讀書侃侃報


春節離我們越來越近了,傳統的過年方式常會選擇去男方家。

但隨著獨生子女越來越多,還有就是現在的孩子們一年到頭都在外面工作;

一年難得團聚,雙方父母都是急切盼望大過年的子女能圍在身邊。

所以,現在很多人提倡去男方和女方家各過一次年,滿足兩邊父母的感情需求。

也有的子女選擇把雙方的父母都接到身邊一起過年,歡歡喜喜吃個團圓飯,或者選擇春節閤家出去旅遊。

其實,無論以何種方式過年,儘量做到尊重每一個人的權利,讓每一個人都能過個開心年、舒心年。

如果自私的只圖自己開心,只考慮自己的利益,而不去考慮別人的感受,這樣的年過得會很不舒服。

下面講一個發生在去年過年的事情:

一、“不許我回孃家過年,那也不准你的閨女回來,讓她們各回各家”。

去年是小美結婚後的第二年,婚後第一年按照傳統習俗,她和老公是初二回孃家的。

去年,吃了三十晚的團圓飯,小美提出讓老公陪自己回孃家過年,可是婆婆堅決不同意。

小美心想:懶得和你爭論,那就等到年初二再回孃家吧。

誰知到了年初二,婆婆繼續不讓小美回孃家,理由:今年已是婚後第二年了,以後過年就應該在男方家過。

小美納悶,問婆婆:我什麼時候可以回孃家?

婆婆說等過了小年,說初六可以回孃家,但晚上必須回來。

小美問為什麼?婆婆說:按照習俗:七不出,八不歸。如果違反了多年的習俗,不吉利。

小美“怒”了。婆婆明明就是欺負人。

婆婆家幾個閨女和女婿,大年初一就都統統回了孃家,“紮下陣營”。自己想回孃家就不行了?

難道習俗就是為“我”一個人制定的?

年初二飯桌上,酒過三巡之後,小美站起來說:我今天想回孃家,婆婆不讓我回,說等到初五之後才能回孃家。

今天怠慢了,請你們飯後各回各家。

大家面面相覷。

婆婆站起來說:他們一年到頭都在外面忙活,難得回來幾天,就應該讓他們住家裡。

小美說:我要回孃家過年你就說壞了習俗,他們來我家過年你怎麼不說?

“今天,如果你讓你的閨女和女婿各回各家,我以後過年就再也不提回孃家了!”

小美的老公看看得理不讓人的媳婦,再看看滿臉怒氣的母親,只能在桌底下拽拽大姑爺的衣袖,請求幫忙。

大姑爺站起來發話了:老媽,現在時代變了,這不,我們都到您老這過年了。

以後呢,再過年,不管婆家,孃家,小美願意到誰家過年就讓她到誰家過年,你不要再幹涉了。

“明年,我願意到誰家過年就到誰家過年。”小美樂了。

婆婆啞口無言。

至於結婚後到應該去誰家過年?每一個人的答案不一樣。

二、各回各家過年,各自陪護自己的父母過年。

papi醬在之前的一個節目中表示與老公結婚後過年兩人一直是各回各家,談戀愛結婚到現在親家都沒見過。

中國人歷來比較講究傳統,papi醬的過年方式也許並不能一下子被很多傳統的家長們所接受。

但筆者認為面對中國家庭的實情,各回各家過年對一部分人來說也是不錯的選擇。

像我的弟弟,剛結過婚那幾年,年年為是否去媳婦孃家過年發生爭執。

不去吧,一年到頭不登岳母家門不好看;去吧,自己也不甘心。弟媳離我們家200里路,弟媳一回去就是和那邊的親戚、朋友打牌。

而我弟弟又不喜歡打牌,在那邊總覺得悶得慌,無聊。

所以,每年弟弟都不願意陪媳婦去岳母家過年,為此,每年春節他們總是會鬧矛盾。

後來,弟媳一下子想開了:你不陪我回去,我就自己回孃家過年,玩得更痛快。

弟弟也就樂得在這邊的家裡陪父母過年。

據我瞭解,也有不少夫妻,都是三十晚在婆婆家吃過團圓飯就去孃家過年的。

三、“閨女,再生個二胎女兒,讓她將來帶老公回孃家來過年。”

一個女孩的母親勸說女兒:你趕快再生個女兒,將來讓她帶老公回家過年,熱鬧。

要不然你兒子每年都會隨媳婦去丈母孃家過年,你們過年在家會很孤單。

可見,現在去媳婦家過年的人群中,年輕人的比率還是佔多數。

父母生育兒子、閨女都不容易,過年,家家不就是期待一個團團圓圓、齊齊整整嗎?

如果長期和父母居住在一起的,過年不妨去女方家過年,也讓自己的父母歇一歇。

如果雙方的父母平常都不在身邊的,就要顧及到雙方父母的感受。可以先在男方家過年,然後初二再去女方家,也可以先在女方家過年,年初二再去男方家。

去誰家過年?沒有統一規定。需要夫妻雙方面對實際情況協商後再做決定。

總之,要開開心心,大過年的,不要鬧不愉快。






小豆芽媽媽


我感覺這個問題得和現代人口結構結合起來看。從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我國實現了計劃生育,一家一個孩子,到2000年以後開始結婚,原有的兩個家庭孩子組成了一個新的家庭,剩下了4位老人兩個家庭。有的結婚後和婆婆住在一起,所以在春節的時候一般都會考慮去丈母孃家小住一段時間,這也是一種安慰。有的是在外地單獨住,那麼有可能是兩個孩子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各自陪伴自己的父母,也有的是雙方輪流上父母家過年。還有一種就是,哪家舒服就上哪家過。

無論是現在在婆婆家過年還是在孃家過年,都是因為家庭條件好了,屋子寬敞了,都想為了減少父母的孤單,給親人多一點陪伴。如果是換做家裡面有很多兄弟姐妹,而雙方的父母距離又不遠,估計女婿再回去過年就沒那麼方便了。


奇言妙思


過年哪裡去?難死兒與女。過年回家,原本不是問題,現在卻成為無解的難題。

按傳統習俗,出嫁的閨女是不能在孃家過年、生子和作月子的,有啥說道?因地而異,在此就沒必要探究了。現在家家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女方已不講究老禮,雙方父母也不要為難孩子,時代變了,移風易俗。

我不贊成男去女家過,這不是解決問題之道,會造成婆媳失和,家庭難睦。

建議:公婆誠邀親家,來家共聚,把酒同歡。然後,舉家出遊,恭送回府。

現在家庭人口,過於簡單,合二為一也不過七、八口人,不足一桌,相互支撐,抱團取暖為好。


大梁門主


打破封建的傳統

傳遞受用的傳統

春節在哪過有什麼區別嗎?每年都在男方家裡過,你讓女方家裡人怎麼想?誰還不是個寶寶了?現在又不是舊社會,男尊女卑,現在不是提倡男女平等嘛!

男方有父母,女方就沒父母了?

女方也想家啊,女方也想陪父母過個年啊!

唯有打破老舊,方能推陳出新

世界在變,人也在變,

把壞東西去掉,好東西留下來

才能完成真正的新陳代謝!!!

說了那麼多,你想知道過年是在哪裡嗎?

不瞞您說,我和愛人家裡在同一個縣城

兩家距離不行不超過5分鐘

老丈人家吃一頓,婆婆家再去吃一頓

一點不衝突,就是飯局比較多

別的到也沒什麼了

只不過反正每年過完年,

兩口子體重都漲不少……


搞笑的公務員


都什麼年代了,不要被所謂的傳統束縛了。聽老婆的沒錯,其實在哪過年都差不多的,年後在回男方家,不差這麼一天兩天的,男方要做好父母思想工作,不至於因為過年的事傷了和氣,丈母孃待女婿和婆婆待媳婦是不一樣的,多數情況是反著來的。我覺得吧去女方家過年更舒坦[呲牙][呲牙],啥事都不用你管,儘管吃好喝好,陪老丈人打點小牌,給小孩派點小紅包,大家其樂融融不是麼。回頭平日裡多回男方家看看父母這不挺好的嘛。



老妖vlog


春節馬上就要臨近了,對於婆家和孃家比較遠的小夫妻來說,在哪裡過年馬上就成為他們要考慮的問題了。如果是在以前並不會存在這種問題,因為那個時候只要是嫁出去的閨女,都是屬於婆家的,所以春節也都是在婆家過。

但是,現在由於很多獨生子女現象,對於小夫妻來說,任何一邊都不能放下。如果一直在婆家過,孃家的人會倍感孤獨。所以這個時候往往是兩邊輪流陪著過春節。還有一種方式,就是在雙方父母離得不是非常遠的情況下,小夫妻再加上兩邊的老人一起過春節。這樣不僅兩邊都不落下,而且還過的更加有年味。

現在過年已經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過年了,它更像是家人們規定好的相聚一起的歡樂時光。一年到頭,不管再苦再累,只要能回家過年,只要能依偎在父母身邊,與他們一起吃一頓年夜飯,和他們嘮嘮家長裡短,聽他們說說心裡話,這就夠了。父母希望的,無非是子女更好,生活更幸福美滿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