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張冠李戴的“偏旁部首”誤導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一些張冠李戴的“偏旁部首”誤導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以下內容節選自本號原創作品《字覺:漢字樹圖梳理與無理字初探》一書】有的偏旁部首是對漢字尤其是對簡化字的錯誤拆解,比如二字頭、春字頭、黨字頭、學字頭,美字頭——這些偏旁根本不存在。

另外很多命名根本不能體現該偏旁部首的真正含義,這樣就會誤導學生以及讀者,一開始就對這些偏旁部首產生誤解了,更遑論日後根據部首理解該部的屬字。

比如“王字旁”的珍珠、玻璃、理、環、球,實則與王無關而是玉;

“單耳”與耳朵無關,其實是跪坐的人;

“左雙耳、右雙耳”都與耳朵無關,分別是表示臺階的“阜”和表示城鎮鄉村的“邑”。

一些張冠李戴的“偏旁部首”誤導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張三丰的帽子被李子柒戴著,你說搞笑不呢?

漢字作為表意文字,任何一個部首本來都具有實際明確而具體的含義。

在大陸,因為簡化字改變了原有的部首系統,所以從簡化版的《新華字典》和教科書出版以來,學校和社會都開始強調“偏旁”的說法,而漸漸淡忘了部首的概念。


一些張冠李戴的“偏旁部首”誤導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只有到了大學文字學的課堂,才會系統地進行漢字部首知識的教學。

至於廣為流傳的偏旁部首俗稱,很多都是名不副實甚至張冠李戴的無理稱謂,本書嘗試矯正糾正如下:


廠,廠字旁,不妥;音喊,指山崖;應讀為:山崖廠。

,角字頭,不妥;角字不可分。但在負、色等字裡就是人的一種寫法;應讀為:斜人頭。

亠,點橫水,不妥;音頭,指頂端;應讀為:頂端頭。

冫,兩點水,不妥;音冰,指冰;應讀為:兩點冰。​

冖,禿寶蓋,不妥;音冪,指冪幕;應讀為:冪字頭。

冂,同字框,不妥;音炯,指郊外劃定的區域,進而多指一定的範圍;應讀為:範圍框。

卩,單耳,不妥;音節,指跪坐的人;應讀為:跪坐人。

阝,雙耳,不妥;在左為阜,指臺階;在右為邑,指城鎮村落;應讀為:左邊阜,右邊邑。

凵,兇字框,不妥;音坎,指土坑;應讀為:土坑坎。

廴,建之,不妥;音飲,指遠行;應讀為:遠行底。​

廾,弄字底,不妥;音共,指拱、供;應讀為:雙手供。​

囗,方框,不妥;音圍,指圓形、城牆圈界或席子等方形輪廓的物事;應讀為:方圓圍。​

彳,雙立人,不妥;音赤,指人行道;應讀為:人行道。

彡,三撇,不妥;音山,指色彩絢爛聲音連綿;應讀為:聲色邊。​​

夂,折文,不妥;音止,指到達,也包含夊,指猶豫;應讀為:到達止。

廣,廣字旁,不妥;音庵或眼,指敞屋;應讀為:敞屋廣。

宀,寶蓋頭,不妥;音眠,私密的臥室;應讀為:家室頭。

彐,橫山,不妥;音記,是彑的異形,指砍下的豬頭;應讀為:豬頭彑。

巛,三拐,不妥;音川,就是川,指河流;應讀為:三拐川。

,恭字底,不妥;音心,就是心的一種寫法;應讀為:恭心底。​

,告字頭,不妥;音牛,就是牛的一種寫法;應讀為:告牛頭。​

攵,反文,不妥;本作攴,音撲,指撲打;應讀為:敲打撲。​

月,月字旁,指月亮或者肌肉;應分別讀為:月字旁(明、期、望);肉字旁(臉、肩、膀)。​

灬,四點,不妥;本讀“標”,火在字下部的一種寫法;應讀為:四點火。​(注意:有些字中四點底為象形,如熊、燕、魚,不是火也不是水。)

,春字頭,不妥;音掏,是人雙手奉獻的意思;應讀為:雙手奉。

氺,泰字底,不妥;音水,就是水;應讀為:泰水底。​

罒,四字底(疑為頂)或扁四頭,皆不妥;音網,就是網;應讀為:網字頭。​​

,黨字頭,不妥;黨是上為“尚”的形聲字,不存在什麼黨字頭,簡化字“嘗”是從尚省口的,繁體就是嘗,上面就是尚;此偏旁應予以取消。​

穴,穴寶蓋,不妥;音穴,就是指洞穴;應讀為:穴字頭。

癶,登字頭,不妥;音波,指腿腳蹣跚;應讀為:腿腳跛。

覀,西字頭,不妥;音亞,指塞緊蓋子;應讀為:塞蓋亞。

糸,緊字底,不妥;音冪,指絲、聯繫;應讀為:絞絲底。


一些張冠李戴的“偏旁部首”誤導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封面


一些張冠李戴的“偏旁部首”誤導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封底

不要用約定俗成來作為藉口。為什麼一開始就不給孩子教對的東西而要教錯的,然後等他長大了再學對的?這是多麼無恥荒謬的邏輯。事實上,很多人長大了,認識還停留在小時候的錯誤之上,那又何必呢?——可能還有一些,歡迎交流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