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美好生活方式是什麼?

萬永勤


文人的開門七件事:書畫琴棋詩酒花

文人是個比較複雜的詞兒,它的外延比較廣泛。在春秋戰國時期被稱為士,在春秋戰國以後,文人的外延逐漸擴大化了。一般來說,有知識文化素養,無論是在朝高官,還是在野的素人,都可以稱之為文人。

中國審美文化走的是一條逐漸高雅化的道路,因而文人的標準也越來越高,同時文人的生活方式也越來越高雅。如果說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文人,還要文武兼修的話,比如孔子除了就是如此,他是射箭短跑和駕車的高手,後世的文人生活則越來越文藝化,特別是到了唐朝以後,舞刀弄槍的事情,一般的文人都不願意或不屑於去做了。

魏晉時代是中國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的時期,在文學史上被稱為文學的自覺或人性的自覺時期。那個時候的名士輩出,他們就是典型的文人。他們所追求的生活方式,對後世文人的影響很大。魏晉名士們喜歡思考哲學問題,喜歡清談,喜歡大自然中的美景,喜歡喝酒,喜歡琴棋書畫,喜歡音樂,喜歡高雅的一切的東西,所有粗俗的愛好都被認為是不雅緻。這種愛好深刻影響了中國後世的文人,也形成了中國文人的生活方式。

關於文人的生活方式,如果我們用一件比較簡單的方式來總結的話,那就是區別於普通老百姓柴米油鹽醬醋茶的開門七件事——古代的文人基本上是衣食無憂,即使一貧如洗,也要端出個架子來,因為,這是文人的必備。

雅士文人的七件事就是書畫琴棋詩酒花。這是最基本的文人的生活方式。當然要做個最頂級的文人,還要有其他與眾不同的愛好,否則這個文人就泯然眾人矣。下面我們對中國文人的美好的生活方式,進行總結。對於現在這個淺薄的社會和淺薄的我們,我們不需要過那麼多豐富多彩的生活,能學會一樣過一種雅緻的生活,就可以稱得上文人了。

1.文人要懂音樂,最好能掌握各種樂器。在古人看來,音樂不僅僅是怡情養性,還有政治教化的功能。樂也是古代君子的六藝之一。孔子就是個專業的古琴大師。在後世的文人中,在音樂造詣上很高的人很多。比如漢代的大文人蔡邕擅長彈琴,他女兒蔡文姬更是音樂高手。大文人司馬相如還靠自己的琴藝,騙了富婆回家。魏晉時期的嵇康,擅長古琴,阮咸擅長琵琶。唐朝王維是大音樂家,唐明皇李隆基不僅會音樂還會作詞作曲編劇。連不大會彈琴的陶淵明,都有一張無絃琴,歐陽修號稱六一居士,其中就有古琴一張。所以,古代文人美好的生活方式,是你要精通音樂,實在不行你要懂得欣賞音樂,要是在音樂上啥天賦也沒有,最起碼你的書房要有古琴,這樣顯得你是個文人。

2.文人要會下棋。這裡說的棋是指圍棋,是最能體現中國文化精神的一種遊戲。據說圍棋是堯發明出來用來教育他的那個調皮搗蛋的兒子丹朱的。圍棋作為一種安靜的腦力運動,深受中國文人的喜愛。唐朝的白居易就很喜歡,他還經常吹牛說自己找不到對手。宋朝的歐陽修的六一中,必然是要有圍棋的。明代大文人李東陽圍棋水平很高。但要是水平不高,那就必須會看,要是你連圍棋的勝負都看不懂,我很懷疑你是不是個文人,明末的錢謙益不會下但會看,還寫詩說自己看棋的水平高。

3.最好每天能寫字畫畫。中國的方塊字特別適合書法藝術,中國哲學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也特別適合中國的文人畫。歷代的大文人好多都是大書法家大畫家。東晉王羲之一家都是才子,除了在文學上的造詣之外,人家一家子都是大書法家。宋代宋四家,蘇東坡、黃庭堅等,既是文壇宗師,更是書法大師。古代中國文人最美好的生活方式是,一茶一香,寫書法畫畫,當然要是有紅袖添香,那就更美麗了。

4.最好懂茶會喝茶。在中國文人的心裡。茶不是用來解渴的,而是代表了他們心中的風雅精神。你要是到文人家裡做客,一口把他用了好多步驟給你泡好的茶喝了,那你就是不懂風情,不懂文化,用林黛玉的話說,那不是品茶,而是牛飲。關於喝茶到底有什麼作用,唐朝詩人給了我們很有說服力的答案。

“一碗喉吻潤, 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 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蓬萊山,在何處。 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聽這個意思,這已經不是茶了,是仙丹了。確實如此,茶對於中國文人來說,就是仙丹,沒有茶的滋潤,他們搜腸刮肚到哪裡寫出美妙的文章?所以,喝茶已經成了中國人特別是中國文人的特別有意味的生活方式。

5.喝酒。人都是靠理性生活的,沒有理性的約束,我們個個都窮兇極惡。對於文人來說,理性太高也不行,這直接影響了創造力。而酒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理性,他讓我們的想象能力翻番,有助於寫出美麗的作品來。李白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所以文人喜歡喝酒這大概就是宿命。杜甫寫的那些酒中八仙很可愛,蘇東坡不僅愛喝酒還是個釀酒大師,孟浩然為了喝酒連本來約好去拜訪領導求官的,結果一喝起來什麼都不管了,最終一生布衣。劉伶喝酒喜歡光著屁股,平時文質彬彬的杜甫,喝醉了酒竟然敢跑到節度使上的床上撒野。反正要說文人喝酒,那肯定是趣事糗事一籮筐。總之,你要是不喝酒你還做什麼文人呢?

6.欣賞山水自然。中國的哲學其實就是天人合一的哲學。文人們對自然山水有特別的感情。所以中國文人如果在朝當官的話,退休後就想回到自然之中,要是本身在野的話,就像跑到更遠的山水更佳處去。總之一個文人要是沒有對大自然的美的欣賞能力,肯定 不是個好文人。中國文人有條件的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遊遍名山大川,實在不行的話,有了錢就造園林,把大自然美好的風物都縮微到一小塊地方來,這叫做園林之美。中國文人在這些園林之中,搞聚會,喝大酒,成就了一大批美好的作品。蘭亭雅集、西園雅集、玉山雅集等,基本上都是在大自然中在園林中完成的。你不可想象,在重金屬鏗鏘的酒吧,文人們都搞出什麼好作品。

7.讀書。這是文人的安身立命的本身,每一個文人都要去做。不同的是,有的文人條件好點,可以紅袖添香夜讀書。條件不好的,只能學聊齋中的貧苦公子,跑到深山老林破廟裡讀書,也許半夜會有女鬼也來個紅袖添香了。

8.居住環境上要認真裝修,體現雅緻。你可以很貧窮,但是文人一定要有個書房。作為文人,書房的擺設可能影響你作為文人的品味。房子四周竹子一定要種,文人們都喜歡這個。王羲之的兒子和蘇東坡說,要是一天沒有竹子,都會受不了。書房的擺設,到了明朝可以說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具體如何裝修,請參見大文人李漁的書房。簡單點的話,請看屠隆的《考槃餘事》:“宜明淨,不可太敞。明淨可爽心神,宏敞則傷目力。中庭列盆景建蘭之嘉者一二本,近窗處蓄金鱗五七頭於盆內,傍置洗硯池一。”


好玩的國學


天凍三尺,風捲雪連,蟲魚盡收暖意。湖滯冰晶,亭閣白皚,枝葉沉浮搖曳。

文案於草木之上,筆墨於寒暖之間。宣木平平,鎮紙巖巖。濃墨奕奕,交織疊疊。

蘸硯臺煙墨,書唐王《滕王閣序》,提馬毛檀木,仿晉王‘絕慮凝神’。

大匠運斤,倒峽瀉河,鴻筆麗藻,水潔冰清,一招一式如逸少附體神功,何敢不恭。

凌駕風雪,融開畫卷,髮髻飄飄,力欲從心,橫刀墨馬,快意盎然。

收山鎮寶,氣宇軒宏,不敢前人耳語,玩樂之及,亦乎悅哉。


淚酒詩


心曠神怡,文思湧泉而又怡然自得其樂;

妙手偶得,而又心有靈犀。

入有我之境而又無我之界,此乃大自在,大快樂,大善哉。

有些可遇而不可求,造化鍾靈秀,意會山川兮。……



歲月如梭水如歌


個人比較認同這樣的生活:

即林語堂曾在《我個人的夢》裡的建議:“換上便服,帶一漁竿,攜一本《醒世姻緣》,一本《七俠五義》,一本《海上花》,此外行杖一枝,雪茄五盒,到一世外桃源,暫作葛天遺民,‘領現在可行之樂,補平生未讀之書’。” 

如何?


暖洋洋001001


和大家一樣,只是多了文人二字!


泥水勞人1


文人美好生活方式:博覽群書,豐富自己的知識,不斷吸取書中知識的精神食糧。行萬里路,瞭解人間風土人情山水美景。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修身養性,學伴一生,為人處世,自然而然出口成章,下筆成文。


寸米陽光897


有詩書,有美酒,有閒暇


魚求知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濛濛的碧螺春


目前不要奢望,除非不問世事,活在自我


用戶85831816222


山間清風常在,石澗綠水長流,鳥語花香沉醉,茅廬草蓆悠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