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對兒媳比對兒子還要好,你認為對嗎?

擁有一顆清淨心


這才是真正聰明的婆婆

對兒媳好,兒媳才感到溫暖,兒媳才對老公好;

對兒媳好,晚年越有依靠,其實是對自己好;

對兒媳好,家庭才更和睦,和諧的家庭最幸福。

一、聰明的婆婆

兒媳從小到大都是親家帶大的,人家也是掌中寶,你兒子能娶人家,也是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娶老婆容易嗎?不容易啊。人家嫁給你兒子,生兒育女的也不容易,相夫教子,為家庭付出了多少心血,家裡的衛生要打掃,衣物要疊整齊,孩子要穿乾淨,孩子作業要輔導,一天有多少時間,倏忽而過,付出太多了。婆婆對兒媳好,才是識大局,懂大局。

凡事夫妻都有個拌嘴吵架的,兒媳鬧情緒的時候想到婆婆對她這麼好,也許就放了老公一馬;這對家庭和諧有很大的幫助。

雖然這是金錢社會,誰還不講個感情,婆婆對兒媳很好,兒媳心裡自然有數。認識五穀雜糧,誰能沒病沒災,哪天婆婆病了,兒媳照顧起來肯定比兒子周到。尤其是那種需要攙扶著去洗手間的情況,兒子簡直素手無策。所以關鍵時刻,還是兒媳靠譜。

人的晚年想幸福,家庭和諧第一位,如果婆婆對兒媳指指點點,這不滿意那不滿意,你就是有個金山,人家也懶得和你過日子,況且事兒多的婆婆,別說金山沒有,喝點金銀花降降火還差不多。

二、兒媳真的很重要

兒媳是兒子的老公,婆婆再厲害,也不能陪兒子走到最後,能陪兒子走到人身盡頭的是兒媳,人的眼光要看長遠,未來的路還長,兒子也有人生暮年,兒媳也有,走到最後還不是要相互扶持,彼此照顧,人的一生哪有那麼容易,誰沒有個磕磕絆絆,坎坎坷坷,一個人終究勢單力薄,兩個人在一起總是多些溫暖。兒媳能好好陪伴兒子,這是多麼重要的事情。

婆婆對兒媳好,兒媳才會有好心情,對孩子和家庭才充滿熱情,那些對兒媳挑三揀四的婆婆,讓兒媳傷心壓抑的婆婆,兒媳能對孫子孫女用心嗎?女人都是感性的,她心情不好就會和老公吵架,甚至有的女人還會罵孩子,這對下一代也有很大的影響。

兒子兒媳還不是要工作掙錢養家,如果家庭不和諧,他們就不會齊心協力,這樣的家庭每個人各自想著各自的利益,不說婚姻幸福不幸福,很有可能分崩離析,各奔東西,那麼小孩子無論跟著說過日子,都會感到難過,孩子的成長過程需要父親的角色,也更需要母親的角色。家庭和諧,對下一代的成長非常關鍵,一個家庭,幸福與否,和女主人有很大的關係。

三、婆媳關係的重要性

有的婆婆情商不高,把兒媳當外人,處處設防,百般刁難,也不看看自己兒子在社會上有什麼競爭力,也不看看自己有什麼家底,這是開放的社會,不是古代了,哪個女人不能上班掙錢,哪個女人不能獨立自主,女人在婚戀市場的地位難道婆婆不知道嗎?不要把兒媳弄傷心了,不然兒子不好過,孫子孫女也受影響,自己的晚年也可能冷冷清清。

和諧的家庭就是婆婆對兒媳更好,兒媳把家裡收拾的井井有條,婚姻幸福,孩子快樂健康成長,一個大家庭才能平安幸福,共享天倫之樂。



一日荷花開TT


"聰明婆婆向媳婦。"這是句老話。

我家,弟弟和弟媳有矛盾。我媽總是說弟弟不對,弟媳上班辛苦,我媽就讓弟弟多幹家務,工作之餘,去接接媳婦兒。因為弟媳的孃家和我家一個村的,有時候,她孃家有事,人不夠,我媽就去幫忙。而我弟媳,也是通情達理,待我媽很好,很少和弟弟鬧矛盾。媽媽骨折住院。全力操勞。

媽媽常說,媳婦嫁到咱家,如果待她不好,她就很難融到這個家庭,覺得自己是個外人,容易生矛盾,影響夫妻感情,兒子夾中間也難做人。

說到底,婆婆對媳婦好,就是對兒子好,兒子好了,自己的老年生活就好。


靈活就業人


婆婆對兒媳比對兒子好,我覺得是兒媳更孝順婆婆,講一件聽朋友講的故事。




吳奶奶今年98歲了,絕對稱得上高壽了,一般人聽到這麼大年齡的時候,都會由衷的豎起大拇指,臉上現出羨慕的表情,畢竟不是人人都能活到這個年紀的,而且一般人都會說,真好,這個年紀了,應該是兒孫滿堂,頤養天年的時候了,有福之人哪!

可是,吳奶奶不是這樣的,她可做不到頤養天年,她現在啊,老慘了,本該在頤養天年的時候卻還要靠撿垃圾為生,每天她都要用那雙裹了半足的雙腳顫顫巍巍的走遍村裡的大溝小壑撿拾垃圾,用以換得微薄的收入。

村裡沒幾個人同情她的,暗地裡都說她是自作自受;而吳奶奶也好像知道村民都不待見她一樣,她對村民們也都是仇視的,但凡有個心善的村民給她送碗菜或者送件衣服給她時,她也總是給扔出去,並惡狠狠的咒罵人家,還叫囂著不要人家可憐她。

久而久之,村民們也就不再對她有同情,有些年輕的在路上遇見她時,甚至會很嫌棄的遠離她。

吳奶奶性格剛烈,是屬於跋扈了一輩子的那種女人。

本來她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女兒在十年前就得病去世了,大兒子也去世更多年了,小兒子遠在省城,據說也有了孫子,但是很少回來,倒是不定期的寄些錢物回來。

年輕的時候,吳奶奶就跟她的婆婆關係不好,她婆婆也是一位很厲害的主,因此婆媳兩個經常幹架,用我們老家的話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她們婆媳惡戰起來能打三天三夜。但不同的是,她婆婆有五個閨女,就她這一個兒媳婦,她婆婆的晚年是在閨女家渡過的,而且她婆婆也沒活過她這般長壽,最主要的是,她婆婆聰明,到老了脾氣收斂了很多,變得很慈祥,甚至跟吳奶奶的關係,她婆婆都能做到委曲求全的和好。

那個時候,吳奶奶那五個姑姐妹一往她婆婆家送東西,她那晚年的婆婆就總是偷偷留一份送去吳奶奶家,吳奶奶那些姑姐妹們知道了就氣吳奶奶的婆婆,覺得婆媳已經成仇了,沒必要這麼下作著去討好她。吳奶奶那精明的婆婆卻說,‘好歹是進了一家門的人,也算是一種緣分,不為別的,就為我百年之後她能為我披麻戴孝的那一份禮德,我也不想跟她結著仇恨了卻這一生。’

最終,吳奶奶的婆婆在人生的最後活出了明白,所以,她死後,吳奶奶的確為她披麻戴孝哭聲也算驚天動地,且不說這哭聲裡有幾分真情實意,最起碼,吳奶奶的婆婆是帶著釋然離世的。

但是,吳奶奶的覺悟就沒有她的婆婆高了,而且她也沒她婆婆那好命,平生就一個閨女,結果還早早的離世了。

其實,吳奶奶倆兒子也還算不錯,尤其她大兒媳是個話不多心地善良的老實人,這個大兒媳從小沒媽,跟著奶奶長大的,在做家務上有些馬虎,吳奶奶就抓著這一點對人家不依不饒,就仗著人家沒媽,死命欺負人家,吃飯不讓上桌,幹活把人家當驢,還教唆兒子打她,說什麼‘媳婦就得多打,三天不打上牆揭瓦。’

吳奶奶這個大兒子也是個愚孝的傻子,他媽讓他打媳婦,他就真打,把個媳婦打的身上青一塊紫一塊的,一直到孩子們大了,指著他的鼻子罵了一頓他才不敢打了,後來慢慢老了知道媳婦的重要性了,也跟吳奶奶生分了,就連吳奶奶們一手帶大的孫子們也恨吳奶奶。(所以說,不要糾結孫子給誰親,這世上誰也不如他媽親,這個無可厚非,在此不接受任何反駁。)

吳奶奶的小兒子憑自己的實力考進了省城的大學,後來就留在了省城,並娶了那裡的姑娘,吳奶奶這下更加嘚瑟了,村裡簡直裝不下她了,走起路來下巴都是撅向天的。

但是,儘管如此,吳奶奶也只是去了小兒子家兩次而已,一次是小兒結婚,一次是兒媳生孩子,但是就這兩次,一次鬧得小兒差點沒結成婚,一次鬧得小兒差點離婚,從此小兒子再也沒讓吳奶奶去過他們家。

有比較親近的親友就勸吳奶奶,現在社會不是過去了,不要老是端著婆婆架子,應該做一做伏低做小的狀態,對兒媳婦好一點,人在這世上誰都會有軟弱無力的那麼一天,做婆婆的終究會有用上媳婦的那一刻,為了將來的打算,忍一忍,讓一讓,家和太平,生活也能美滿些。

當時正值身體健朗的吳奶奶卻一癟嘴,很不屑的說,‘切!我有自己閨女孝順就好,何必要伏低做小的下作著要去求她們去,到時候啊,我誰都不用,真要動不了的時候,我就吃一口安眠藥,睡一覺就過去了,我死了,她們要是不怕人家笑話,就讓我屍體招蠅子蛆蟲,人死如燈滅,反正要臉的是活人。’

這吳奶奶說話向來惡毒,只是不知道這活的越久的人越不想死,求生欲還特別強;也不知道這安眠藥也不是想吃就能有的,安眠藥得花錢買的,只有鎮上的醫院才能給開,而她已經老的去不了鎮上了;所謂養兒防老,她更是沒想到兒女的壽命居然沒有自己長。

她知道兒媳恨她,她的個性也不想去求那個跟她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人,她不怨兒媳,她們本來就是陌生人,能讓她們有關聯的人已經死了,如今她們又是陌生人,兒媳能幫她是情分,不幫她也是本分,她沒資格去恨人家,一切的一切都是事在人為,總是,吳奶奶也明白了人生道理,但是已經晚了,因為她還是放不下婆婆那個尊貴的身份。

如今,吳奶奶其實並不像她表現的那般貧困,她小兒子給她寄的錢物足夠她一個人的生活,她之所以撿拾垃圾不過是分散自己的孤獨罷了,就算這樣,吳奶奶依然每天罵罵咧咧的指天怨地的,怨天不讓她死,但是她又害怕死,又捨不得這世間,可是這麼活著又有什麼意義呢,眾叛親離四面楚歌。

每個人,都沒有先知能力,也都預測不到自己的命運,誰也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是什麼樣的。

但是年輕的時候,康健的時候,真的別太囂張,做事情的時候要謹慎點,說話別太張狂,不是讓你小心翼翼的過一生,而是凡事有因果,沒有前世來生之說,就只是積老年之德運而已,兒媳也罷婆婆也好,好歹是進了同一家門的人,何必相互為難。

其實,在這個我們嫁進來的家族裡人的眼裡,我們這些婆婆媳婦們,始終都只是個外人,但就是這樣,我們這兩個外來戶卻明爭暗鬥的相互死掐了一輩子。

那些聰明的婆婆都是對媳婦比對兒子好的,這是一個婆婆最明智的選擇,因為她明白這世上沒有哪個媳婦是傻的,別跟媳婦玩心眼;她們更明白跟媳婦搞好關係了,才是愛兒子的另一種方式,因為兒子最高興的就是看見他愛的兩個女人一起和平共處,而不是讓他糾結和為難。


大小王哥


對!就應該這樣!

因為無論怎麼說,兒媳是外人來到這個家,不想自己的親兒子,怎麼說怎麼罵就算打兩下也不應該記仇,但是兒媳不一樣,誰對誰好,都是雙方面相互的,我從小總聽人說這麼一句老話:兩好合一好!(原本是兩好ga一好,我不知道是哪個字)



婆婆對兒媳足夠好,換來兒媳把婆婆當成親媽一樣的孝順,這就是兩好合一好,用自己的真心付出,換來同等的用心的愛戴,這才是家該有的樣子!



我母親也是這樣,永遠都是說我,囑咐我多幹活,多做家務,對媳婦要有耐心,脾氣要好,而且總在外面誇我找了個好媳婦,吹捧我媳婦的各種優點。還鄭重其事的告誡我:千萬不能做出任何對不起媳婦對不起家庭的事情,否則老媽不會原諒我的!



半路融入這個家庭,那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愛,更多的關懷去相處,給予足夠的尊重和理解,才能換來如同家人般的發自內心的接受!

如果只會偏向於自己的兒子,二不顧兒媳的感受,那必將影響這個家的穩定,人活著就這麼短短的幾十年,整天較著勁,那雙方活的都不開心,而且最重要的是,兩個女人共同深愛的那個男人,夾在中間是最難受的,兩頭受氣,這個家也不再有溫馨,而更像是一個受氣場。

所以,婆婆對兒媳比對自己兒子還要好,不止對,而且太對了,就應該這樣,這樣做,表面上看是不心疼兒子只心疼兒媳,可實際上這都是為了兒子好,讓兒子更舒服的在母親和老婆之間相處,也讓這個家更團結!


一孝傾城


婆婆對兒媳比對兒子還要好,你認為對嗎?

對。

我婆婆就是這樣。

自從嫁到他們家,公婆對我都很好,記得結婚一週的時候,婆婆看看我的臉心疼地說:“你看著瘦了。”聽了這句話,我很感動。婆婆是覺得剛結婚我吃飯拘謹,才結婚幾天就把我餓瘦了。後來一到吃飯時,婆婆總是先叫我,她不喜歡吃肉,但經常會賣肉給我吃。

結婚十幾年,婆婆一直對我非常好,甚至對我比對老公還要好,在外人面前也總是誇我,我們從沒紅過臉,有什麼心事,我也經常對婆婆說,特別是和老公鬧彆扭時,總是向著我,批評老公。所以,婆婆在我眼裡是慈祥的長輩,也是知心朋友。婆婆對我好,我也一直對她像對待自己親生母親一樣孝敬。

我的一位同事的婆婆就不是這樣。她嫁的是家裡的老大,底下還有一個弟弟。她婆婆喜歡挑事,偏偏她老公又是一個媽寶男。剛結婚那會兒,她老公下班都要先到媽媽那裡“報到”,才回自己的小家,回去後經常陰著個臉,找我同事的茬兒,因為這個,我同事沒少生氣。所以剛開始我同事是很敬重她婆婆的,後來她也是傷透了心,能不見她婆婆就避而不見,她婆婆說話過分的時候,我同事也會“以牙還牙”。

所以說,對兒媳比對兒子好的婆婆都是真正聰明的婆婆,對兒媳婦好了,這個家才能和平安寧。你對她好,會贏得她的尊敬,她也會反過來對你好,你們之間相處好了,才能家和萬事興。


一樹一樹的花開


你好,我是玥玥麻麻,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呲牙]

婆婆對兒媳比對兒子還好,我認為很對,因為我也是妻子、兒媳、媽媽,婆婆對兒媳好,證明這婆婆很會做人,因為對兒媳好了,自然兒子也少很多事,吵架自然而然也會少了,我下面來說說個人情況吧

剛開始我結婚,也認為公婆對我挺好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想法也慢慢的改變了,心也慢慢的傷了,現在多餘一句話我也不想跟他們說,我呢比較內向,一般很少叫人,但是我會叫,之前流產因為胎停兩次,做小月子沒人管我,公婆一家因為吵架習慣了,三天兩頭都要吵,我懷孕坐月子都沒停過,懷孕都是吃辣的,那種辣到心坎的那種變態辣,因為我有甲亢懷孕一直在吃藥,不能吃太鹹,這些我們都好好跟她說,她不以為然,每次都是吵架收場,說她吧說我們嫌棄她,不說她吧她也不知道這些重要性,孩子出生好幾個月還在上火,我也想自己去做著吃,因為我懷孕看病都五年了,其中還花了很多錢,所以特別在意這個孩子,老公也不讓我自己煮飯做飯,怕孩子有什麼情況,坐月子她在家跟人家聊天,不管我跟孩子,我自己每天提水到樓上去燒水,再給孩子和自己洗,晚上帶孩子睡覺,整個月子都是自己在帶孩子,到現在換尿不溼都是腰疼,牙齒疼,一身病,生完孩子想帶孩子,教她她也不聽,又不會帶,自己要在那瞎搞,她跟公公長期做小工,手有點拽,給孩子換尿不溼,解釦子,穿衣服都不太方便,我想著她想帶,我就給她帶帶,教她怎麼搞,我也想去上班,因為也沒錢用,但是她也不聽,說孩子好帶,非要自己在那搞,搞得孩子又一直哭,又病了,住院也不來看孩子,也不照顧孩子,還是我媽大老遠請假跟我一起照顧的,後面我老公打電話說她,給了300元錢,看了一次,住半個月院,這些我都沒去計較,其實有時候我經常感覺以為我做的足夠好,關係就可以改變,到最後都是自己想多了,心一再的傷了又傷,以前我也給她買東西想緩和關係,但是都是於事無補,他們一家人也不會看人臉色做事,只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不管對錯,即使錯了也不會去改,真的是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捂臉]自己也有很多缺點跟他們一樣,所以我努力改變做更好的自己,不想成為他們的那一面!

正所謂跟什麼人在一起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有個好媳婦首先得有個好婆婆,會省很多事[呲牙]兒子在中間也好過很多,不管遇到什麼事,一家人和諧什麼都不是事,就怕不和諧,婆婆兒媳兒子互相尊重,互相溝通,互相信任,最後日子都會過的紅紅火火的🔥

以上我個人建議[做鬼臉]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謝謝[比心]






玥玥麻麻


我覺得挺好的,說明婆媳關係相處的很融洽,而且婆婆對兒媳婦好不是更好嗎,一邊是自己的媽媽,一邊是自己的媳婦,人家兩個人相處好了對你不也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嗎,有多少人因為婆媳關係不好頭疼的,你得多幸福啊,拿我婆婆來說,我婆婆對我比對我老公還好,有什麼都會先想著我,而且經常教育我老公要勤快一些多幫我分擔一下家務,要照顧好我[捂臉],有時候我沒吃飯的時候婆婆都會親手給我做,我老公沒吃飯的時候婆婆就會說自己去做,而且婆婆特別愛和我聊天,沒事了就做沙發瞎聊[呲牙],我老公有的時候特別委屈,他說到底誰是親生的,感覺他好像是撿來的,一家人相處的很融洽也很和諧,這樣不是挺好的嘛!


豬要上樹


我認為對。兒子結婚後,兒媳進入一個新的家庭,難免有陌生感,讓兒媳融入新的家,婆婆很關鍵,我兒子去年結婚的,媳婦進門後,我給媳婦聊天,對兒媳講,孩子,咱是一個大家庭,你爸爸兄弟五個,弟兄,妯娌之間相處的都很好,從沒有什麼矛盾,你來到咱家媽媽多了一個孩子,媽會像自己的女兒一樣待你,人都說婆媳關係難處,我相信我們娘倆會好處,媽是一個性格開明的人,雖然是你的長輩,但在日常生活中,說的話和做的事不一定完全正確,你感覺有什麼不對的,媽希望你告訴我,不要放在心裡生悶氣,你們晚輩說話和做事有什麼不好的地方,媽也會指出來,家庭予盾都是因為不溝通造成的,我希望我們婆媳多交流,多溝通,雖是你的長輩,希望生活中我們能成為最好的朋友,兒子結婚兩年來,我和兒媳相處的很好,成為了無話不談的朋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出門逛街都認為兒媳是我女兒,兒媳比兒子好。


紅塵梵音f


我認為很對啊,我母親在世的時候也總是對媳婦比對我好太多,別人家所謂婆媳之間關係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在我們家裡卻是看不到的,每次我回到家裡,看到母親與媳婦之間的和諧互動,以及母親對於媳婦的那份關愛,我總是覺得很好,內心充滿了幸福與欣慰。或許,這跟我常年在外地工作生活有關,也跟我是家裡唯一的兒子有關係吧,而媳婦是外省人,為了家庭為了孩子放棄了與我在同一個城市裡上班工作生活的機會,回到了我的家鄉,從此相夫教子過上了家庭主婦的生活角色,除了培養照看孩子的讀書教育成長之外,也要同時照顧我父母的生活起居以及關心他們的身體健康狀況。我出生書香門第,父母親都是退休老師,所以對於大學畢業的媳婦來說溝通交流上不是一個問題,由於媳婦聽不懂當地方言,所以母親就會常常帶著她去各個菜市場買菜,順便把她介紹給各家熟悉的菜商們,同樣的,母親也喜歡帶著她走遍當地各個她很熟悉的場所,為她介紹了各個辦事單位以及各個部門裡的相關人員,以方便媳婦可以熟悉去辦理各種事務。母親是一個非常傳統的女性,對於地方的傳統文化以及家族的風俗習慣以及傳統菜譜菜品的燒製都非常的拿手,由於媳婦喜歡美食,她就非常認真的教她當地各色傳統菜品的燒製流程,母親說這也是一種傳統文化的傳承。或許傳統的家庭總是很看重傳統的文化傳承,所以,母親對於家裡這個唯一的媳婦與唯一的孫子總是格外的關愛,由於我常年在外地工作生活,母親就把這個外省來的媳婦當成了自已的女兒來看待,從此大事小事都不離與媳婦談論,以至於後來把整個家的財政大權都交由媳婦全權掌管了,連我回家都要尊稱媳婦為老婆大人…… 事實證明了母親的眼光非常的獨到,媳婦也真的把家裡料理得有聲有色的。幾年前母親重病入院,媳婦從母親入院的第一天起直到母親安詳的離開人世間,這之間總共是三年零七個月,而在這三年零七個月裡的日日夜夜都是由媳婦一個人全權護理著母親,醫院裡事無鉅細都由媳婦負責,母親因為不喜歡看護人員來照顧,媳婦二話沒說就決定親自留在醫院裡照看母親,在母親要離開這世間之際還囑咐我說要善待媳婦,著實是令人感動到哭了…… 這或許就是婆媳之間關係的很好典範吧!

我認為這世間的情感應該都是相互的,婆婆對媳婦付出了多少的關愛,媳婦也一定會回報給婆婆多少的愛,而作為婆婆作為長輩,對於媳婦應該要有更多的理解與包容,應該要先付出更多的關愛去讓媳婦融入到這個家庭來,因此,在婆婆對媳婦的互動問題上,我認為主動與被動之間是有著很大的效果差異,而婆婆對媳婦比兒子更好則是一種婆媳關係的大智慧!



淋雨Jasman


我的婆婆是一個非常好的媽媽,我婆婆在我懷孕的時候包攬了所有的家務,我坐月子的時候精心伺候,我特別的感激。她從來沒有對我和我老公區別對待,有好吃的捨不得吃,給我們倆均分,哈哈,對我倆還當小孩子一樣照顧~愛她,敬她,我們日子會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