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愛因斯坦說宇宙都是設計好的?

在找初衷


愛因斯坦是千年難得一遇的絕頂物理天才,他說的很多話,被人們奉為圭臬,但是貌似愛因斯坦好像並沒有說過宇宙都是被設計好了的這樣一句話。


在人們還未了解宇宙之前,我們認為這世間很多的事情的發生都是具有偶然性的,完全沒有規律可言,但是很多的科學家經過研究之後發現,宇宙中很多看似沒有規律的東西實際上背後都隱藏著某種規律,而這些規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並不為人類所知。科學家們發現,很多的事物的推進都不是自發進行的,在他們的背後,似乎有一隻大手在操控著它們,宇宙中很多的事情現在我們都搞不清楚為什麼。

比如說人為什麼會誕生,地球為什麼會轉,宇宙為何如此井然有序,這些問題一直以來都困擾著人類,人類一時之間想不清楚到底是為什麼,所以逐漸萌生了是上帝在操控一切這樣的念頭。愛因斯坦確實沒有說過題目中的這一句話,但是他卻有一句很有名的名言,那就是:“上帝不擲骰子。”很多人見愛因斯坦口口聲聲說出了上帝,於是就認為愛因斯坦相信上帝存在,實際上愛因斯坦是一個無神論者。


從愛因斯坦寫給朋友的一封信中就可以看出他對於宗教和上帝的態度是什麼樣的,他曾經說過:“上帝是人類懦弱的一種產物,而宗教則是迷信的化身。”事實上,很多的科學家在晚年的時候都迷信上了神學,這是因為他們發現無論他們如何努力,這個世界上總會會有無窮無盡的未知,而很多是他們根本無法解釋的,這個時候上帝的出現就很有用了,雖然也沒人見過上帝,但是上帝卻可以是無所不能的。

經典物理學之父牛頓在晚年就迷信神學和鍊金術,導致學術荒廢,晚年幾乎沒有任何有價值的科學貢獻產生,但是在牛頓那個時代,幾乎所有人都信奉神學,但是愛因斯坦顯然跟牛頓是不一樣的。可能很多人聽了愛因斯坦所說的“上帝不擲骰子”就誤以為愛因斯坦否定量子力學,進而否定了這個世界是不確定性這樣的物理基本性質,可是人們真的誤解了他,因為縱觀愛因斯坦的一生,他從未公開反對過量子力學,而且他用於研究量子力學的時間甚至還超過了研究自己的相對論。宇宙究竟是像發條裝置還是像擲骰子的桌子,如果宇宙真的是被設計好了的,那麼是否像電腦程序一樣?其實愛因斯坦並不反對量子的不確定性,他只是反對哥本哈根學派闡述的不確定性原理,他堅信的是任何表面上隨機的過程,都存在更根本的物理聯繫。


鏡像科普


愛因斯坦說:宇宙的一切都是設計好的。

其實這根本原因無非就是對宇宙的絕對對稱性的肯定而已。

在1956年,李政道與楊振寧沒有提出“宇稱不守恆定律”之前,所有的物理學家均認為宇宙是絕對對稱的,而宇宙絕對對稱的一個結果就是宇宙一切事物的變化必然是有跡可循的,畢竟所有的物質運動都是需要在一條有跡可循的物理力學定律下運行的。這就如同生命中所有的蛋白質都需要又基因進行調控設計一樣,沒有基因,也就沒有相應的蛋白質產生,同時,在當時的物理環境下,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科學家們也是這麼認為的,雖然大家都沒有找到物理力學大統一的法則,但是大家都非常願意去相信,宇宙的終極法則絕對的平衡的。

可是物理學家們均沒有考慮到宇宙之所以會發展成今天的這個樣子,到底是為什麼。

如果按照愛因斯坦的觀點來看,宇宙的一切是早被設計的好,從他觀點的本質上說,我們的過去以及未來的物質都是按著力學的“軌道”來運行著的。過去物質的形態是怎麼樣的,這早已經被註定,而未來呢?未來同樣也早被註定,打個比方說,月球繞著地球轉,今天是滿月,30天之前也是滿月,那麼30天后也必然是滿月,這是沒得說的。因為這是月球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必須嚴格地按照自己原有的軌道運行,必須要給未來一個可預測的結果。

“宇稱不守恆定律”的提出徹底打破了這種認知,其實正是由於物理定律存在輕微的不對稱,才導致了宇宙大爆炸之初生成的物質比反物質略多了一點點,大量物質與反物質接觸後湮滅,然後剩餘少量的物質才形成了我們今天所認識的世界。

這個怎麼說呢?其實就是在一個絕對平衡的天平之上,有一邊多出了,或者是少了0.00001g的物質,然後天平就會慢慢地往重的那邊傾斜,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天平傾斜的角度會越來越大,直至在宏觀的角度去看它完成的不對稱,最終不對稱的天平觸發其他一系類不可預測的事物發生。


小民科


愛因斯坦說沒說這話不重要,重要的是宇宙是誰設計的?



上帝說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上帝說有動物,於是,就有了動物;上帝說,要有植物。於是………

等一下!等一下!什麼事兒都有一個開始,不是嗎?問題是,上帝是從哪裡來的?

答案是:上帝是人造的!

上帝是人造的!

上帝是人造的!

對!沒有人的時候,還沒有上帝!換句話說,這世界本來沒有上帝,而是人類自己“創造”了一個上帝!然後再讓上帝制造萬物。是不是有點繞!但事實就是這樣的,如果你不認同,我讓上帝來收拾你。嘿嘿!不是有點繞,而是有點黑!

看到這裡,聰明人將是會心一笑。是的,智力的差距是一道無法逾越的天塹。

在人類出現以前,地球是寂寞的,寂寞到連個故事都沒有,三葉蟲滅絕了,恐龍滅絕了,這都不是事兒,這都不是故事,是歷史事實。而故事與歷史的區別在於前者可以虛構,而後者一旦虛構就不是歷史。

尤瓦爾-赫拉利告訴我們,人類之所以與萬物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就是依靠的就是虛構的能力,文明就這樣建立在虛構的基礎上。等等!你怎麼滿嘴跑火車?看到這裡,很多人會憤怒,有些人會吐血,但你不得不服人家赫拉利的研究不是開玩笑,對!不是虛構。嘿嘿!又來繞了。

說正經的。人類在不可捉摸的大自然面前就是個可憐蟲,比人類強大的物種太多,而這些物種又是怎麼來的呢?一定是有個靈魂“人物”,人類相信萬物有靈,山有山神,水有水神,連阿貓阿狗都有神靈,人類就拜倒在大自然腳下。就是最初的自然崇拜。



人類這個物種,實在是犬狡猾,隨著對自然規律的逐漸瞭解,人類漸漸發現,萬物有靈有點不靠譜。這些奇奇怪怪的妖魔鬼怪在越來越強大的人類面前越來越虛弱,對人類的威脅越來越小。不過,在其他物種面前人類很厲害,但是面對大自然這個大boss,人類仍然沒有抵抗力。萬物從哪裡來?如何運作?人類感到,一定有個無所不能的傢伙在操縱著各路神仙。於是,萬能的神出現了(請注意,這裡有簡化,省略了多神教到一神教有一個過程),這個掌握著萬物生殺大權的傢伙主宰著大自然的一切。



簡單的說,人類害怕什麼就崇拜什麼!人類不瞭解什麼就崇拜什麼。請注意!這種思維是有慣性的。人類不瞭解萬物,最初崇拜自然。不瞭解萬物的運作,就崇拜萬能的神。當科學不斷進步時,推動科學進步的學者們又成為了人們的崇拜對象。現在,我們終於進入正題了。

為什麼現在很多科學新發現都要扯上愛因斯坦和他的相對論呢?

例如,愛因斯坦的質能公式E=mc2其實與原子彈的原理一毛錢關係都沒有,但是,就是有人相信原子能的應用都建立在相對論的基礎上。

又如:黑洞早在愛因斯坦出生前就被提出,黑洞的生成原理到現在都沒搞清楚。恆星塌縮形成的黑洞根本沒被證實存在,發現的星系中央的超重黑洞根本不可能由恆星塌縮形成,但並阻止不了人類把黑洞的原理往愛因斯坦身上扯。



又如:人類目前對宇宙的運作、行星軌道的計算、預測、航天探測器的發射、運行依賴的都是牛頓力學,運用的都是牛頓引力理論(事實上,牛頓引力才是唯一能夠實踐應用的引力理論!)。但是,人們提起宇宙就會大談特談相對論。為什麼沒人用愛因斯坦的時空彎曲理論呢?愛因斯坦的時空彎曲理論能解釋行星軌道嗎?航天探測器的發射、運行,降落在小行星上依靠的是時空彎曲理論嗎?答案是,不僅是時空彎曲理論根本不能應用,相對論的任何原理都無法應用!!!!

有人會跳起來,愛因斯坦的引力計算比牛頓引力更精確!

是嗎?

愛因斯坦真的能夠自洽的解釋引力嗎?誰知道愛因斯坦用的什麼理論計算的呢?


愛因斯坦認為不存在引力這種力,引力只是時空的彎曲!問題來了,一隻蘋果是因為時空彎曲而落下的嗎? 請注意!愛因斯坦那個所謂的更精確的計算並非是有關時空彎曲的方程,而是利用牛頓的微分方程!!!!!

利用牛頓的微分方程!!!!!



是的,是牛頓發明的微分方程!事實上,不是牛頓無法精確計算,而是牛頓的計算已經足夠精確了。牛頓為了簡單快捷,用的是一種微擾法,即只考慮質量與距離的平方關係,而不考慮其他星體的引力擾動。而愛因斯坦加進了一些星體間的引力擾動,請注意!是一些! 事實上,愛因斯坦的引力計算其實也是一種微擾法,因為納入計算的星體引力擾動的星體數量可以是無限的,如果想更加精確,可以將太陽系所有行星、小行星、衛星的引力擾動都考慮進去,也可以將銀河系的所有星體的引力都考慮進去,可以將宇宙所有的星系引力都考慮進去。也就是說,只要你不怕麻煩,可以把全宇宙的星體引力擾動都加入計算!理論上可以無限精確(但是,即使這樣,也缺少看不見的行星、黑洞、中衛星等星體的引力擾動,所以,也可以說無限精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就是人們雖然說愛因斯坦的計算更精確,但卻沒人願意應用的原因。事實上,牛頓的微擾法已經非常精確了,快!準!方便!合理足夠!



重點來了,人們認為愛因斯坦更精確的計算是他的時空彎曲理論,事實上,愛因斯坦用的卻是牛頓的引力理論!!!愛因斯坦的計算與時空彎曲理論無關!!!!這是簡單的事實,不需要多高的智力,只需要獨立思考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精神。但是,就是有很多、很多的人刻意隱瞞這個事實。

好了,迴歸最初的問題,愛因斯坦認為宇宙是被設計好了的,這是一種存在即是合理的思路。愛因斯坦有沒有說過這話不重要,重要的是宇宙的運作規律不是他設計的。嘿嘿!他也沒發現宇宙的運作規律!因為,宇宙的運作規律到今天都還沒有發現呢!!!!請注意,貼錯位置了。

起來吧!跪在地上的那些人,跪在地上的姿勢很不優美,也不體面。人要堂堂正正地站著,面對現實,尊重事實!平視自然!平視其他人。認真學習!獨立思考!

…………………………………………

尤瓦爾•赫拉利指出:“尊重知識、聽取學者意見很好,但發展到崇拜任何人的程度都很危險,包括崇拜學者。一個人一旦被推崇為先知或權威,他(她)自己都可能信以為真,進而變得驕傲自大,甚至陷入瘋狂。對追隨者而言,一旦他們信奉某人為權威,便會自我設限,停止努力,只期待著偶像來告訴他們全部問題的答案和解決方法。即使答案是錯誤的、方法是糟糕的,他們也會通盤接受。”智慧從懷疑開始,真正的科學精神是懷疑與批判。終極理論不會是一個全新的理論,它就藏在現有的理論之中,當我們以客觀邏輯為工具,就能在錯綜複雜的觀點中找出宇宙真實的脈絡。

先賢們幾千年積攢下來的思想成果滋養了我們的智慧,他們點亮了一個又一個燈塔,指引著人類的發展方向。沒有人的觀點全部正確,也沒有人的觀點一無是處。有些觀點後來被事實證明是一個個錯誤,那也是他們在錯誤的地方樹立起了一個個指引正確航道的航標燈。


一隻大象x西風歪馬


為何愛因斯坦說宇宙是設計好了的?

我想如果愛因斯坦說出“宇宙是設計好了的話”是在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情了。

因為他通過自己的研究發現,宇宙各個星系天體是非常美妙並且是有規律可循的,它們嚴格的在造物主設定好的軌道上永不疲倦的運轉著 彼此間的距離相互影響都是非常精確精準的。

正是因為如此,才讓他發出那樣的感嘆。

就像說我們平常生活中上沒有那麼多巧合的事一樣,巧合多了就不是巧合就必定是有原因的,科學家在科學研究中,如果發現每一件事都是巧合,那麼精準,那它就不是巧合,就是設計好的。世界如此井然有序,太陽離地面遠點人就會被凍死,太陽離地面近一點人就會被熱死,太陽地球月亮運轉中相互影響共同組成我們這個賴以生存的家園環境,山水這麼和諧美麗,無不啟示有一個超自然的設計者存在!

有此觀點的還有牛頓、愛迪生等等的大科學家!

例如:牛頓曾經接邀請了一位十分固執的無神論者參觀他自制的太陽系星體運行儀,在觀看了之後,那位無神論者讚歎不已,並問道:

“是誰設計製造的,怎樣製造的?”牛頓幽默地說:“自發隨機產生的。”無神論者當然認為這不可能,可牛頓說:“你認為這小小的星運儀都不可能自發地、隨機地、偶然產生,那麼這個龐大的中的一切又是怎麼樣產生的呢?”

牛頓說:

在沒有物質的地方有什麼?宇宙萬物為什麼井然有序呢?太陽與行星的引力從哪裡來?行星的作用是什麼?動物的眼睛是根據光學原理設計的嗎?豈不是宇宙間有一位設計者(造物主)嗎?

還有發明大王的愛迪生來講,他一生擁有兩千多種的偉大發明,可是在有記者問到他是什麼使得他有如此重大的發現時,他說“我深信宇宙是有一位全智、全能、充滿萬有志高至尊的設計者(神)。

再說愛因斯坦

有一天,有位記者訪問愛因斯坦,請他發表對宗教及神存在問題的看法。正好,愛因斯坦剛送走一位客人。愛因斯坦問:

“記者先生,您是否知道是誰將咖啡杯等物放於此處的?”記者答道:“自然是閣下。” 愛因斯坦接著說:“小如咖啡杯等物,尚且需要一種力量來安排;那麼您想一想,宇宙擁有多少星球,而每一星球均按一定軌道運行無間,必定有一個超越自然的大能來設計安排,(即上帝)”。

由以上事例看出:“說宇宙是設計好了的”這是是因為,他們通過自己的研究發現,宇宙是有規律可循的。正是因為這種規律,才讓他發出那樣的感嘆。


zhenyam


因為你無法回答一個“鑽牛角尖”式的提問:客觀世界中為什麼有這麼多不可思議的“巧合”?

例如人類DNA,是30億個鹼基組合排列而成。它們的排列必須一個不錯,才能生出一個“不畸形”的人。如果每個人DNA裡的這30億個鹼基的組合都是偶然產生的,要達到一個都不出錯,概率是多小呢?人類基因工程的專家打了個比方:

這個概率就等於天上像下雨一樣掉下字母,落在地上,要一個字母不錯地排成一整部《大英百科全書》。

你說,這個概率有多小?神奇的是,全球幾十億人,除了極少數因基因變異、錯誤而導致的病患和畸形兒,其餘所有人居然都是這個小概率下的“偶然”產物。(所有動物的DNA、植物的RNA也同理)。而如果算上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同時要維持這種“不出錯”,那這個“超級偶然”的概率又有多小呢?恐怕我們都很難用10的負多少次方來形容了。

還有,我們能夠觀測到的所有星系,和地球每個角落的生態鏈,再到原子、電子層面的微觀世界,都各自依照一套不知從何而來的複雜規律(自有、本有),維持著完美的平衡與和諧。這些看似“巧合”所導致的事實,當然可以用科學去探索、解析其規律,構建科學模型,並據此作出可靠的預測。但你始終無法回答一個問題:

為何這些超級小概率的事件,重重疊加、彼此作用,互為因果,最後卻能在數百億年內一直維持著整個宇宙宏觀和微觀層面上的超級秩序?是不是冥冥中有一種神秘力量,在我們的視野和感知力之外,早就設定好了宇宙所有的運行程序?

這已不再是單純的科學問題,而是哲學問題了(本體)。

以上聊的是科學,我們再思考一下接近宗教的一個問題:

為什麼一個人的命運也存在這麼多巧合?

例如,三樓的陽臺,在12點整,偶爾砸下來一個花盆,結果把路過的張三砸死了。

你當然可以通過統計樓下的人流量、行走速度、陽臺高度等等參數,來計算花盆砸中行人致死的概率。只要你的參數足夠全面、準確,那麼算出的這個概率在數學上就是成立的。但我再問你三個鑽牛角尖的問題:

1、為什麼被砸死的就是張三,而不是走在他身後的李四或是他前面的王五?

2、為什麼張三不早一秒、不晚一秒,不偏左一分米,不偏右一分米,偏偏在這一秒、這個位置從樓下經過,而花盆的墜落為何也不早一秒、不晚一秒發生?

3、到底是不是有一種冥冥中的力量,早就暗中調度各種因緣,安排好了張三的出門時間、走路途徑、行走速度,以及花盆墜落的時間、角度,推著張三“故意去趕上”這個墜落的花盆?

一句話:你覺得,張三被花盆砸死的這個悲劇,是被預先設定好的嗎?

這些問題雖然鑽牛角尖,卻是現實中刨根問底時不能迴避的問題。

數學概率是一種科學模型,是在假設統計對象的數量“無限大”這一基礎上,進行的一種邏輯推理。但客觀事實,卻是個別、特定的案例。就如同上面這個例子,那就是“張三這個人100%已經被砸死”的特定個案,而不是“樓下行人有0.000001%的可能被砸死”的普遍推理。

科學家,是在摸索自然規律、統計客觀概率方面最權威、認識最深的人。但他們對自然世界的認識越是精密、越是深刻,就越被這種像是“刻意製造的巧合”所困擾。於是,只好提出一個懸而未決的天問,一個無法證明、也無法證偽的假說:“宇宙間的一切,都是提前設定好的。”

對未知的東西,不論是科學家,還是宗教,都比我們更懂得保持一份發自內心的謙卑和敬畏。


噴子都是玻璃心


我每次看到斷章取義的曲解愛因斯坦的話語都又好氣又好笑。

大家那麼喜歡讓愛因斯坦為宗教背書,我倒是可以提供一句重磅的論斷,“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盲目的,沒有宗教的科學是跛足的。”——出自《上帝與新物理學》。

愛因斯坦何出此言?

難道愛因斯坦晚年看破紅塵,皈依耶穌,成為真主代言人?所以突然轉變立場宣稱——宇宙的一切都是安排好的云云?

我誠懇的告訴你,並不是突然,愛因斯坦一直覺得宇宙一切都是安排好的,從來沒有改變過!

要罵我神棍的先等等,這句話在科學界其實有專用的學術名詞——經典科學因果律(客觀實在論)。這是現代物理自教主牛頓創派以來,一脈相傳的最高教義!

物理學,從伽利略牛頓以來,成千上百的先輩們為這門科學嘔過心瀝過血。經典物理說一千道一萬,其實就一個目的:“科學能統治整個宇宙”,堪稱終極信仰。後世晚輩入得此門,先背下這條鐵律。

此道中被傳頌最廣的就是著名的拉普拉斯,當著拿破崙的面說“陛下,我的理論不需要上帝這個假設。”一次裝逼雙擊影射到皇帝以及上帝,絕對算科學史上最拉風的時刻之一!

討厭的挑戰者

只要掌握了終極的定律,獲知足夠多的參數,具備足夠強大的運算量,科學家就能如同上帝一般無所不知!這種行為藝術就是決定論(determinism)。愛因斯坦對此深信不疑,並以一生的時間來捍衛。

量子力學以玻爾的“互補原理”(ComplementaryPrinciple),波恩的概率解釋,海森堡的不確定性,三者共同構成“哥本哈根解釋”核心。一言不合就要強拆經典物理百年招牌,非逼著用“都可以、可能吧、不確定”來替換“決定論”,進行科學界思想大清洗運動,一時鬧得人心惶惶!

此時的科學界,別說預測宇宙中的一切,物理學甚至連預測一個電子的行為都行不通,我們只能悲催的說,電子在哪裡是不確定的,電子有90%的可能出現在這裡,10%的可能出現在那裡。更離譜的是,量子力學還揭示了根本不存在一個客觀的,絕對的世界。唯一實在的,只有觀測,意識甚至影響到宇宙的存廢。這讓愛因斯坦終其一生都不能接受如此荒誕的解釋。

無可奈何花落去

愛因斯坦哪裡容得下如此混亂的思潮氾濫,破壞物理學的完美和經典,於是下場親自撕逼,清理門戶。

比利時布魯塞爾,兩次索爾會議,愛因斯坦幾乎以一己之力,單挑量子幫,雖竭盡全力,仍棋輸一著。

1935年3月,愛因斯坦發表《量子力學對物理實在的描述可能是完備的嗎?》,這就是 “EPR佯謬”。 讓人們可以通過實驗室裡面的實踐證明,結束長久的爭論,可惜事與願違,經典“決定論”無可奈何花落去,只留下一個時代蒼涼的背影。

世界在量子力學為基礎的核能應用、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推動下,急速改變著,科學的實質,並不需依賴人本身的自我感官。

結語

科學的終點是另一種科學;宇宙本身不是設計好的,只是一次觀測的坍縮。

雖然科幻,卻是最接近事實的真實了。


貓先生內涵科普


愛因斯坦是科學界的“神”,他提出的相對論讓科學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推翻了經典力學的絕對時空觀,用質能方程,揭示了質量和能量的本質。

愛因斯坦的一生都在探索宇宙,據說曾經說過的一句話卻讓很多人費解:一切都是安排好的。

但他到底有沒有說過也無從考證了,難道宇宙真的如愛因斯坦所說都是設計好的嗎?

我們隨著科學家的研究發現,並且通過各種裝備觀測明白,宇宙主要是由看得見的物質、看不見的暗物質和暗能量三大主要部分組成。

就像星雲、星星、太陽、還有我們在地球上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我們看得見的物質,它約佔宇宙4.4%;而看不見的暗物質是什麼呢?它又佔宇宙的多少?是正常物質嗎?或許大家都很好奇,其實宇宙中一切物質都是大爆炸後一些質子和中子聚合成重核,接著就變成宇宙中的正常物質,它約佔宇宙的23%;

而暗能量據“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的觀測表明,宇宙中其實除有正常物質和暗物質外,還有暗能,它約佔宇宙的73%,它是宇宙中一種特殊的物質,它能產生負引力,使宇宙加速膨脹,或許很多人會想這種特殊物質是怎樣產生的?

目前並沒有確定的答案。

其實總的來說,宇宙就是由小得看不見的粒子組成,其中質子、中子和電子就是最普通的粒子,也是我們生活中都知道的,它們通常都是以原子的形式結合在一起,而質子和中子由叫做夸克的更小的粒子組成。

而我們的宇宙其實是有一個神奇的發現,我們宇宙的所有東西好像都是按部就班出現的,就拿目前的星體來說,好像都是安排好的一樣,這麼多年,宇宙從來沒有出現星體“亂躥”的現象!而且就連旋轉的位置也都沒有太大的變化。

難道宇宙真的是設計好的嗎?其實這些都是四大基本作用力的作用。

萬有引力控制著宇宙大尺度天體的行為,而電磁力控制宏觀物質的行為,強弱作用力控制原子核尺度粒子的行為。看來宇宙的“按部就班”是由宇宙中的四大力所“掌控”!

而我們人類作為地球的主要生物,是通過其他物種進化的方式而來,不過作為唯一的智慧物種來說,人類是幸運的,其實人類的出現更加讓我們認為宇宙的一切都是設計好的,難道愛因斯坦早就知道宇宙的內涵嗎?

事實上,愛因斯坦不相信上帝,這句話是被我們誤解了,所謂的“宇宙一切都是安排好的”應該是針對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而言的。


星球上的科學


科學界把愛因斯坦比作神,我並不信服他,他只是把牛頓的理論換了一個表述,一些理論都不是他首先提出的,只是理論總結比較出色罷了,巨人都是站在別人的肩膀上,兩論時空光速不變,使科學長出了想像的翅膀,各種理論滿天飛,使得近百年基礎科學停滯了,量子糾纏超光速,宇宙大爆炸能量不守恆,智慧與能量的關係,生命科學與信息計算研究等等,理論都要除舊換新才能適應科學的發展,破除科學迷信,突破科學權威固封壁壘才能有科學的進步,除舊換新是自然規律,科學真理也有時間域,隨著時間更迭真理都成為過去式。


華夏自然物理研究所


提起愛因斯坦,我們都知道他是世界偉大的物理學家,對世界科學的貢獻極大,他提出了相對論,對後世影響重大,今天的科學家們都是踏著像他一樣偉大科學家們之前開闢的道路一步一步地向前行進。愛因斯坦在臨終前說“宇宙的一切都是設計好的”,這是什麼意思呢?他為何會說出這句話呢?

科學最注重的就是講究真實性,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說宇宙的一切都是設計好的,彷彿是告訴了我們宇宙中所存在的一切,所發生的一切都是冥冥中註定好的,都是設計好的,那麼設計者是誰?這不免給人一種相信神學的嫌疑。



宇宙中的一切都是怎樣產生的,我們可能會認為這一切都是偶然,並沒有什麼規律可循,但愛因斯坦說宇宙的一切都是設計好的這句話,說明他認為宇宙中所發生產生的一切並不是偶然,而是遵循著一定的規律,事物是不斷運動變化的,而宇宙中的天體、空氣、能量等物質到底是怎樣產生的?而有些東西從產生到滅亡經歷的整個過程又靠的是什麼?

到了晚年,愛因斯坦仍在思考,最終說出宇宙的一切都是設計好的,畢竟有些東西科學有時是解釋不清楚的,所以晚年的愛因斯坦開始研究起了宗教,用宗教去解釋一些科學無法解釋的謎,他同牛頓一樣,牛頓晚年也是致力於證明上帝的存在。



所以愛因斯坦能說出宇宙的一切都是設計好的,我們也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這跟他晚年研究宗教有關,然後開始逐漸向唯心主義傾斜了。但我們也不能說愛因斯坦錯了,因為他年輕時候畢竟為人類科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再說,世界上本來就有許多用科學解釋不清楚的事物存在1,所以像愛因斯坦,牛頓這些人才會去研究神學,以求能找到答案。


時間史


科學家們是真正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人,如今的高科技背後都是科學理論在支撐,可以說沒有科學家就沒有人類文明的今天


但現如今在很多人腦海裡科學家們都是一副不苟言笑白髮怒張的糟老頭子形象,普通人總感覺科學家距離太遠而不夠接地氣,因此愛因斯坦和牛頓以及霍金這幾位科學家就承擔了大部分“被造謠”的任務。

在網絡上關於愛因斯坦和霍金的謠言比比皆是,流傳最廣的就是“愛因斯坦晚年燒燬手稿”“愛因斯坦晚年信上帝”“霍金預言xxxx年地球毀滅”這一系列聳人聽聞的信息,但題主所說的“愛因斯坦認為一切都是設計好的”卻並不能全算是謠言,因為愛因斯坦本人確實不願意相信量子力學那套不確定性原理。



在量子力學出現以前科學家們認為只要我們能夠獲得全宇宙每個原子的運動數據,就能在本質上模擬整個宇宙的過去和未來,也就是說宇宙的過去和未來就成為了“設計好的”,然而量子力學的出現無情打破了這一設想,因為量子力學揭示了微觀世界的不確定性,於是乎微觀粒子的精確運動數據也就變得不可測量了,愛因斯坦也只能用“上帝不擲骰子”來表示一下自己對量子力學的不感冒。

然而愛因斯坦本人再怎麼不喜歡量子力學都是沒用的,因為它已經經過全體物理學家的嚴格審視了,而且理論預測和實際觀測也都十分契合,這也說明了我們的宇宙真的是不確定的,“宇宙是設計好的”只不過是痴人的夢囈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