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生子女的家庭,在父母生病住院後,會將是怎樣的場景?

銳銳CC


我就碰上這樣的事。我得肺癌住院開刀手術 老伴肺部感染住進LCU ,就一個兒子,面對父母同時住院 ,而且還都是要命的病 我在腫瘤醫院 ,老伴在另一家三甲Lcu,可以說 兒子哭都找不見地方 ,一個要開刀救命 ,一個要治療救治 ,在沒辦法的情況下 ,只好給父親請了護工 ,隨時電話關注,他守在手術室外等待命運的宣判,好在命運之神眷顧 ,父親有驚無險渡過一劫,我也暫時過了一關 ,等待的是漫長的抗癌之路 ,獨生子女的悲哀 ,父母生病 ,連個商量之人,替換的,都沒有,媳婦不是不管 ,奈何有上學的孩子,才一年級,只能醫院 ,家裡兩頭跑。能說孩子不孝順嗎 ,為父母的病,瘦了十幾斤。我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卻無能為力 ,只能默默的在心裡流淚,卻不敢讓兒子看見。免得他更難受。


渡鶴影1


我家就是獨生子女,有一次我和老伴同時住院,他心臟支架,我膝關節遊離體清除術,同一家醫院,巧合同一天做的手術,唯一的女兒先去導管室等他父親手術結束,又到我這邊來,本來我的手術應該簡單,但遊離體太大,持續了較長時間,待我出來,我女兒在手術外接我,並告知我我老伴支架手術順利完成,因為那時還是腿根部動脈血管支架手術,所以提前給老伴顧好護工,回到病房,我躺下後就叫她回家休息去了,她想給我也顧個護工,我沒用,因為病房有大護工幫助解決一些問題,手術第一天醫院規定可以有家屬陪住一宿,我沒叫她來,我認為她睡在我身邊也不解決疼痛問題,有問題護士、醫生比她更有用,第二天女兒就上班去了,晚上來看看我們,送來些水果叫我自己處理,所以我覺得作為獨生子女的父母我覺得沒什麼,就是多子女你也不能叫孩子為了你放棄工作,關鍵作為父母心態要健康,不要總有生了兒女,兒女你就的管我的想法,兒女長大後有他們的生活,他們事業,我們做父母的就該默默支持,年輕時最好做好養老準備,儘量多些積蓄才最實惠。


長樂59711722


丟了撮箕弄掃帚,放下扁擔握鋤頭。春夏之交搶收搶種的時候,農村人裡裡外外腳不停手不住不間斷幹活,一個忙出幾個來。馬不停蹄,疲於奔命。累得腰痠背痛腿腳發麻仍然無息無休,即使生病除非倒床;否則,生命不息, 幹活不止。這是大忙季節農村人生活的真實寫照。那時候,承受的是體力上的過度透支和身體上的極度疲勞,精神壓力相對較小。獨生子女父母都生病住院我沒有感受過;我說說我母親患病,我們哥、姐、弟照顧母親的過程。母親哮喘病發作,當地醫院治療無效,家人商量決定送到縣醫院治療。姐弟倆陪母親坐客車去縣城,哥哥留家照顧父親,到了縣城大姐接應。那時沒有新農合,住院費用由領財政工資的哥姐弟三人承擔。白天醫院住,晚上大姐家住,大姐一家和我及三姐醫院家裡兩頭跑,忙得不亦樂乎。一個星期治得差不多回家,錢花得不少,人弄得身心疲憊。這還是若干人圍著母親一個人轉尚且如此;要是獨生子女父母一同生病住院,那對子女來說,簡直是要承擔天塌下來撐起一樣的負擔。比農村雙搶有過之而無不及。試想:父母都住進醫院躺在病床上,兒子或女兒一個人既要為父母跑跳治療方面的事情,掛號、交費、檢查、取藥、治療,哪一樣不費時費力費心?這還不算,子女還要對父母進行日常照料,還要兼顧家裡和工作。現在一般的獨生子女家庭都不富裕,購買社會化服務的能力較弱。在目前公共服務水平狀況下,獨生子女攤上父母同時生病住院的情況,經濟、精力、精神上的多重壓力合力鼓搗,做子女的必須有鋼鐵般的意志,金剛一樣的身體方可支撐。否則,可能父母康復了,子女卻倒下了。兒子給我們說,他在外面力爭沒有半點閃失,不然,後果不堪想象。獨生子女的壓力,可想而知。由於人口基數大,我們國家未富先老已是不爭的事實,老齡化進程過快,銀髮浪潮正呼嘯而來。只有大力發展經濟,從老百姓需求角度出發推行醫改,使每一個人看得上病,看得起病,養老有保障。這樣,獨生子女家庭才會從容不迫應對生活中的所有事項,生活才會有尊嚴有真正的獲得感。相信,這一天到來的時刻,不會太遠。


2557445168無影無痕


父親因為不注重保養身體很不好,後來感冒住院引起肺部感染在醫院裡先是住了一個月。因為就是我一個孩子只能我一個人在醫院照顧他。

好在我公婆和我們一起住,兩個孩子就交給公婆照料,老公也放下手上工作跟我回去輪班照料父親。

後來肺部感染厲害,感覺呼吸困難,父親就轉進了ICU,大夫就跟我說情況很不樂觀。我請了很多名醫大夫過來給他會診,但是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在ICU的日子裡,正規每天只有半小時可以探望。好在和醫院關係不錯,有時候也能在父親清醒的時候進去跟他聊一會。

即使這樣也沒有留住他。父親活著到去世我盡到了責任和義務,周圍鄰居和親戚都說我已經做的足夠了,天意如此沒辦法,可是我還得深刻感到子欲孝而親不待。

說到這裡,其實我想說孩子照顧老人天經地義,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好孩子一個就足夠了。


自律的摩羯寶媽


母親上月罹患肝癌 到滬求醫已一月有餘 期間經歷了兩次轉院 到處託人求人 這期間的痛楚只有我自己明白 父親年歲大了只能陪著母親 妻子在家又要上班又得帶孩子 掛號問診檢查後勤都我一人承擔 父母在 人生才有出處 父母去 人生只剩歸途 獨生子女的我 唯一不能選擇的路 就是放棄的路 苦累 我都得撐著


許之一葉


獨生子女,是家裡的寶貝,從小到大受到了父母無微不至的關心愛護,他在享受愛的同時,自然也很懂得什麼才是愛。

儘管平時對父母的照顧少了些,那幾乎都是父母自己的溺愛造成的,家裡的事什麼都不讓他做,幾乎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甚至是結婚生子了還在享受這種待遇,他認為這是很正常的事。

直到有一天,父母生病住院了,一切都變了,孩子得自己照顧,菜得自己花錢買,飯得自己做著吃,他才知道了父母是多麼的重要。

這種情況下,他才真正開始疼自己的父母了,由於是獨生子女,連個商量的人都沒有,一切都得自己承擔,領父母檢查,複查,真的是無微不至,儘管沒有時間陪床,但看得出來,他已經盡心了,他在努力的表現自己,父母生平第一次嚐了嚐獨生子的廚藝,番茄牛腩湯,儘管不是很爛,但作為父母真是不願戳破,囫圇嚥下去又有何妨?也算是報答父母之恩吧!



梅園香雪


老人生病住院其實最能體現人性的時候,這時候有些老人會說,我有養老金我有醫療保險。在真正住院的時候錢很重要,陪護更重要。所以不要覺得自己有養老金醫療保險就萬事大吉了。

現在的子女不可能24小時陪護在父母身邊,要麼就是找護工要麼就是兄弟姐妹多的輪流陪護,可是大部分不都是人去不了給錢,更有些是人也不去錢也不給,這時候老人躺在病床上有錢能怎麼樣?

陪護不僅僅是陪伴,要照顧病人的吃喝拉撒檢查輸液拿藥等等,如果病人病情反覆兄弟姐妹還會埋怨沒照顧好,所以有幾個真正能做到陪護的?

獨生子女在這個時候真的是勢單力薄,如果夫妻感情好,倆人還能相互扶持,如果夫妻一方做不到,那壓力都在一個人身上,真的是很無助。

身邊就有朋友家人生病,兄弟姐妹5個,3個在外地,2個在家,一個家庭條件不好不能捨棄工作去照顧老人,一個家裡有生意還有上學的孩子,丈夫也有病,一點忙幫不上,她就醫院家裡店裡三邊跑,老人都下了病危通知書,店裡沒法幹了,盤了出去,她就得接孩子送孩子然後去醫院陪護,最後生生把她自己拖垮了,本身她就有病,前年做的手術下的支架,還吃著藥。我一個局外人看著都心疼,老人生了5個孩子最後就這一個女兒忙前忙後,老人也有退休金醫療保險,可是呢?如果不是這個女兒她會什麼樣?

所以,做為父母,做為子女,做為一個人,做為一個有家庭的人,要對自己負責更要對愛你和你愛的人負責,身體健康是最重要的,掙再多錢,沒有一個好身體也無福消受,剋制自己,自律一點,像抽菸喝酒熬夜這種能規避還是規避吧,一點點的做起。


半熟期待


支撐人生活的有兩樣東西:愛與自私!出發點不同結局與感覺都不同。

對於自私心重的人,愛與情親是微不足道且可笑的。父母只要活著就行,嘴上說,父母要是有病就願意花錢云云,好像父母的生病或意外是為了成就他的孝名一樣。等到父母有類似於腰椎盤、高血壓、老慢支,就這樣想,年齡大了,不能手術,我們能怎麼辦?開始時還隔天打電話問問,時間長了就又不以為然了。所以,父母有什麼也不會告訴他。等到有其他親人告訴他,他就會責備父母為什麼不早告訴他。好像自己是理直氣壯的家長,父母是犯錯的孩子,一個勁的說:沒事呢!我身體好好的!弄得親戚裡外不是人。其實一家人唯一慣著的就是這個別人眼裡的成功人。他的生活和成功是自私的力量支撐的!

大多數人生活和滿足是愛支撐著的。在別人的眼裡,也許他不算成功,甚至有些傻,家庭中謹記自己的位子,對家唯恐不夠,對外很少奢求。父母子女之間溫暖牽掛,睡前有問候,餐桌上有笑聲,過錯有擔當而非責備,成績有分享而非嫉妒,家庭中事十有八九都是不需要錢來解決的。

有溫情有關照,什麼病都能好個七七八八。什麼生活所迫?都是自私心的積重難返。

獨生子女確有難處。難在不是離不開工作。而是他她有太多的人要關照,小時候得到的關照太多,沒有節制,照單全收。到了拿什麼回饋?這應該是一個社會問題。


原田農夫


生老病死,是我們逃不過的宿命,如果有一天,不得不面臨這一個時刻,希望不開刀不插胃管,不進行創傷性呼吸和心肺復甦搶救,絕不癱在床上耗盡人生。如果有幸,希望死在老伴前面他能安然的送走我,也可以是我的孩子送我最後一程。這就是我和老伴早已準備好的遺囑,還有什麼可擔心的?活著就要珍惜健康的每一天,我們的積蓄可以維護我們的健康就夠了,到最後什麼也帶不走何必呢。所以獨生子女的父母更加開通,不會讓人們覺得我們是一批可憐的老人,生活得更加精彩才是我們的追求 。平時每年養成住院體檢的習慣,一個是不用家人陪伴,一個是培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還有一個就是體檢的比較仔細。所以孩子習慣我們每年兩次住院做體檢,放心工作沒事相互報個平安,什麼心理負擔都沒有,更不想沒事就嚇唬他,真到不行醫院會通知他來處理。


谷香情感


去年我母親骨折住院,雖然我不是獨生子女,但弟妹一個在國外一個在住院,就我一個人撐著,當時發生在晚上,住院手續是晚上辦的,第二天去辦理了押社保卡交錢等手續,又跟主治醫生交流了一下,住院就請了護工,術前的一系列檢查我都沒有參加,護工帶著去的,這些人長期在醫院陪護,比我熟練多了,每天晚上下了班到醫院看一下,手術當天請假守了一天,下了手術進ICU,沒守夜,第二天又請假,把她從ICU接出來,後來還是護工照顧,我白天上班,下了班直接去醫院看病人。吃飯在醫院解決,味道比較清淡,不好吃但適合病人。住了二十多天,出院時又請假一天。感覺一個人也不是應付不了,還可以吧。

主要是護工對醫院比較熟悉,很多事情我不知道咋辦還要問她們。

說到找人商量,弟妹比我還沒主意,都一個勁兒問我咋辦,我有啥辦法,只能說別心疼錢。家裡有人住院,有困難就儘量砸錢解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