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名中的“門”是什麼意思,比如福建廣東那邊的廈門,金門,虎門等城市?

愛吃青檸的熊貓胖嗒


帶門字的城市其實非常多!

廈門、江門、澳門、虎門、金門,玉門,荊門,天門!“門”故名思義:有門戶的意思,比如廈門,虎門,金門,玉門,古代人取名字都是很有深意的,真的要佩服他們的智慧!

引申到現在,還有門戶網站,某某的門戶的說法,所以下次再遇到諸如帶有門字的地名,你也猜出一二,知道他是什麼門道.....




天籟仕界


大家好,我是沉沉在在,很高興為你解答。

1279年,元朝第一次在嘉禾嶼設置軍事機構--嘉禾千戶所;明代洪武年間,設衛所。“所”為“中左”,“城”名為“廈門”。

閩南話“廈”的發音與普通話中“下”的讀音一致,而不讀成大廈的廈(sha)。

在《廈門志》裡記載了明代江夏侯周德興經營福建時的一段話:

“城廈門,移永寧衛中、左二所兵戍守,為中左所”

在這中左所設置之前,嘉禾嶼就有“廈門”的地名存在。

由於地處海門島(九龍江入海口,漳州、泉州兩地門戶)的下方。按民間地理方位稱此地為“下門”,而後才演變成“廈門”。

廈門島最早叫嘉禾嶼,是因為這個島嶼種植稻穀出現一株多穗所以叫嘉禾。到了明朝洪武年間,朝廷在嘉禾嶼上設置了中左千戶所,並修建一城來做拱衛之用。而這座城落於嘉禾嶼上一個叫廈門社的地方上。民間因為在廈門社的地盤上就叫他廈門城。這個民間的叫法到了萬曆年間就被注到同安地圖上了,不過這個島的名字還是叫嘉禾嶼,而衛城才叫廈門城。

到了雍正年間設置了軍事機構臺廈兵備道,駐地廈門城。這個時候廈門這個名稱才真正站上歷史上。但實際上廈門這個名稱還是廈門城及周邊街道和港口的稱呼而已。

所以,門在這裡的意識指入海口,再加上地名,就組成了稱謂。虎門,金門就和廈門差不多,也是入海口。





沉沉在在


什麼是門?古文字門即雙戶。來往出入的地方。人對地理的形象表述與人類建築的實用藝術,究竟孰先孰後,我們暫不討論。但我們發現,地名上的“門”,與生活中的門一樣,是讓人充滿幻想與嚮往的地方。

最大的門當是天門。天門市,原為天門縣,屬荊州地區,現為湖北省省轄市。天門市本名景陵縣,1726年避康熙寢陵諱而改名,也就是說,康熙的陵墓號曰景陵,你這個景陵就得改名,於是中國就有了天門縣。而改名為天門的原因就是境內有個山,叫天門山。而天門山也中止一個。晚唐皮日休詩:“落霞如綺絢晴空,坐對天門欲下舂。十里孤峰層漢碧,數村殘照半江紅。荒城市螟人歸牧,遠浦水明水宿鴻。回首長安何處是,崔峨宮闕五雲中。”此中的天門山就是天門市之天門山,現在也叫竟陵天門。李白有詩曰: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這個門也“口”,是長江的湖北經過天門山時的一個出口。李白所望的天門山在安徽當塗。而湖北省張家界也有個天門山,是張家界市第二個國家森林公園,古稱雲夢山、嵩梁山。三國吳永安六年(公元 263 年),嵩梁山忽然峭壁洞開,玄朗如門,形成迄今罕見的世界奇觀——天門洞,從此而得名天門山。

比天小些的是海門,江門。海門市是江蘇省的一個城市,東臨黃海,南依長江,西靠南通,與上海市隔水相對,是黃金水道與黃金海岸的結合點。有“江海門戶”之稱,故名“海門”。市為縣級,卻是國務院最早批准的對外開放縣(市)之一,經濟發展之快,被譽為“金三角上的小浦東”。

江門市,則是珠江流域的城市,地級市,下轄台山、新會、開平、恩平、鶴山等五市。著名僑鄉,旅遊城市。

長江三峽上有號稱“夔門天下雄”的“夔門”,夔門面有白鹽山,北有赤甲山,中間為險要的峽谷。

黃河上有“三門山”,即傳說中的中流砥柱,在今三門峽市。

杜甫詩有“群山萬壑赴荊門”句,今湖北省有荊門市。

北京市有門頭溝區,因為老舍當年的戲劇《龍鬚溝》而特別注意北京的溝,也算一條名溝,號稱京西明珠。而此門頭之門,地勢險要“東望都邑,西走塞上而通大漠”,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也有門戶之義。

青海省有門源縣。屬海北藏族自治州,全稱門源回族自治縣。處祁連山區,是我國最早建立自治政權的自治縣。因為古有門水而得名。不過這個門好像與前邊說過的門關係不大。查字典可知,原來這個門源縣與門水之門,繁體字寫作亹源與亹水。“門”聯繫天海江,成為天門、海門、江門,成為地名,成為城市。一般是自然形成的門。與門的本義相關,門聯繫房屋、建築、家族乃至城市,也能成為地名。

隴海鐵路舊有小站,叫安家門,今已廢。這外安家門,在本地方言中叫門兒,用俗字即門內加個外字。這個安家門,就相當於安家村。

河南省新安縣的鐵門鎮。而中國古今稱鐵門的地名也不少,我只知道有些地方得名是因為關口或建築立有很大的鐵門,這個門,就是門戶的門。

縣內另有蘇門、黃門。黃門有煤礦,就叫黃門煤礦。蘇門有中學,就叫蘇門中學。地方讀音是門兒。這個蘇門還值得考證。如傳說中的蘇門真人與蘇門山。《世說新語·棲逸》一:阮步兵嘯聞數百步。蘇門山中,忽有真人,樵伐者鹹共傳說。阮籍往觀,見其人擁膝巖側,籍登嶺就之,箕踞相對。籍商略終古,上陳黃、農玄寂之道,下考三代盛德之美,以問之,仡然不應。復敘有為之教、棲神導氣之術以觀之,彼猶如前,凝矚不轉。籍因對之長嘯。良久,乃笑曰:“可更作。”籍復嘯。意盡,退還半嶺許,聞上唒然有聲,如數部鼓吹,林谷傳響,顧看,乃向人嘯也。本條劉孝標註引《魏氏春秋》曰:阮籍常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反。嘗遊蘇門山,有隱者,莫知姓名,有竹實數斛,杵臼而已。籍聞而從之。談太古無為之道,論五帝、三王之義,蘇門先生翛然曾不眄之。籍乃嘐然長嘯,韻響寥亮。蘇門先生乃逌爾而笑。籍既降,先生喟然高嘯,有如鳳音。籍素知音,乃假蘇門先生之論以寄所懷。其歌曰:“日沒不周西,月出丹淵中。陽精晦不見,陰光代為雄。亭亭在須臾,厭厭將復隆。富貴俛仰間,貧賤何必終!”阮籍的《大人先生傳》中的大人先生就住在蘇門山。

蘇門山據後人考證,當在汲郡。今輝縣市百泉風景區內,屬太行山支脈,山高184米,而成為名山。就因為最初真人之嘯,現有孫登嘯臺,引後代名人無數。

門,由家門而城門。一引起著名的城門,在一定時期又成為城市的代稱。如:

白門。作為城門的白門,在舊江寧縣。史上記載最早見於《南齊書·王儉傳》。今天可以指南京市。其實古代是金陵城的城門之一。散文家黃裳有一篇文章叫《白門秋柳》,寫的就是南京的事兒。而小說家劉斯奮寫明清之際的歷史小說,題名就叫《白門柳》。

閶門。作為城門之閶門,就是古蘇州城的西門,通往虎丘方向。取名閶門,因為“氣通閶闔”而以“閶”為名。後來閶門就成為蘇州的代稱。一箇舊北京人,人稱老北京;在蘇州,就稱老閶門。蘇州也叫吳門,也可以解釋成閶門別稱吳門,因而才代稱蘇州。

夷門。夷門是古魏都大梁城的北門。夷門之所以名為夷門,是因為東門外有座土山,修城時被夷為平地,就在其地名山叫夷山,建城門就叫夷門。夷門因為有夷門侯生而著名。侯生即侯嬴。故事在《信陵君列傳》裡,大家都熟悉。後來夷門就成為大梁城、後來的汴梁城、今之開封市的代稱。當然作人名講,夷門也可以代指候嬴。

這裡再說說北京的城門。天安門最有名,相對應的是地安門。宣武門相對應原是崇文門。宣武、崇文現在都是北京市兩個區的名字了。永定門,是外城的正門。從永定門到正陽門(前門),16公里。關於北京有城門,有句俗話兒叫“內九外七皇城四,九門八點一口鐘”。內九外七指的是城牆上原建的城門,裡城有九個,外城有七個。裡城的九個是前門、宣武門、阜成門、西直門、德勝門、安定門、東直門、朝陽門、崇文門。九門提督,就是負責這九個門的防護守衛的長官。外城有七個是東便門、廣渠門、左安門、永定門、右安門、廣安門、西便門。皇城四門:東有東安門(現東華門),南有天安門,西有西安門,北有地安門。各門命名含義不詳說,往往都有紀念性與歷史性,當然在北京市內,地名的意義更重要。至於和平門、建國門、復興門、新街口豁口、和平里豁口都是為了交通的方便,分別在不同的年代裡後開的,所以都不包括在裡九外七的正式城門裡。因為天安門的重要性,有歌曲《我愛北京天安門》,把此門與首都、毛主席相聯繫,就有了豐富的聯想意義。


水木目5


大廈之門,揚帆起程

衝出南海,邁向世界

水手們唱響改革之歌

迎著勝利的風

天下華人第一榮

玉帶環珠,晚風輕撫

邀月起舞,普天同樂

幸福的人們唱響幸福之歌

迎著和諧的風

世界人民團結萬歲

海與天連成一線

我們的未來就在眼前

安靜安心入睡

中國夢正在發生








泉新三農


其實這些名字出現的時候,還不是入海口。

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在古代自稱是中央之國。這樣的思想延續了很久,我們大中國什麼都有,於是我們不需要入海口,在很多時候,還有“禁海”的舉動。

那麼,別人從海上來呢,要進入中國,那必須進門,那就是“門”了,那就是其它國家勢力進來的門,所以有虎門,江門......附:這種地方,通常是有防禦的,我就去虎門玩過,有古炮臺在,就是為了封鎖江面的。


李勉9


入海口城市統稱門,如廈門,澳門,金門,虎門,海門,江門


比較文明學


就像你家院子大門,該關就關該開就開,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


wang56


天安門的門呢?


燕ちゃん


海防要塞,多以門來表示。例如廣東江門、虎門;福建的廈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