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放寒假,會呆一個月,給多少零花錢合適?

隨州專用車勝哥


具體數字因情而定吧

可以試試正向引導的方式

1.不掛科(設置一個金額底線)讓他明白學生的本職任務,

2.優秀可以提高績點的科目或證書另算,激勵他有點上進心。

3.假期預算,自己寫好預算,這個預算必須合理,然後根據實情定。

4.當以上三項都不夠怎麼辦,簡單。他獨立收入的30%作為獎勵再給。就是他全學期自己打工掙錢和獲得獎學金數量的30%。但切記打工掙錢的資金流水得看到,比如銀行進賬,或者微信進賬之類的。百分比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浮動。

5.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說,最好的方式就是逐步獨立,自己的零花錢逐步自己解決,這樣方便加深對這個社會的理解,而不是理所應當的索取。

以上就是我的建議,也算是我的親身經歷吧,不過沒有一堆百分比,只不過從小家裡就會讓我一點一點知道錢的概念,知道家裡的經濟情況(但不是全知道,我原來以為家裡只有工資,後來才知道有個叫年終獎的東西)。然後家裡的銀行卡,密碼我也都知道,所以自然而然的不會多要錢,到了大學就知道自己兼職掙零花錢。整個大學月錢就沒超過1200(西北地區),到了大三減半,大四200(為了讓老父親覺得還能管得住我,哈哈)

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一句話,給錢不是目的,正確引導才是目的。


就是不愛起名字


我看沒必要給多少錢,你給他也不要,因身在這段時間裡吃喝都在家裡也不花什麼錢,再說家裡馬上就準備下學期的費用了,作為家長你操心的就是多做一些孩子喜歡吃的飯菜讓他放開肚享受家和媽媽的味道,再就是支持孩子參加一次同學聚會,這對他是有好處的,上學了每月打的伙食錢夠用就好,這就是我的作法。


閒庭信步149523263


作為一個大學生,放寒假還需要父母給零花錢?

說一下我自己吧。高考後的三個月,我打了兩個月的暑假工,用自己賺的錢給自己買了部手機,還餘下了不少的零花錢。大一開學後,我在學校附近的一家奶茶店裡找了個兼職,一個小時15,週五週六週日去,一天待四五個小時,差不多兩百左右,我一週的生活費就有了。我爸媽給我的生活費,我都沒怎麼用過,都被我存起來了。大學第一學期過去了,我差不多已經實現經濟上獨立的目標了。

現在放寒假, 也就一個月左右,想陪一下父母,就沒有去打工。但是,寒假也不能總玩手機什麼的,我在網上找了個兼職,做百度片單,通過一條八塊錢,無聊的時候做,一天差不多可以有二三十塊吧,而我在家裡幾乎是零消費(家裡什麼都不缺,也沒有需要花錢的地方),一個寒假30天,差不多就有近一千元了,這樣我的小金庫又變大了!

講真的,作為一個大學生,應該已經成年了。作為一個成年人,一直花父母的錢真的好嗎?


未名公子


若是硬考上的正牌大學生,從小有教養,家庭和藹,大小同等,趣味爭吟,原則倍兒清,同努奮進…

這樣的家庭,長輩有相當水平,打鬧都是韻,關於錢就放在一破抽屜裡,誰用自個兒拿,不帶問的,沒有了,女當家的去銀行取一大包回來揉進抽屜裡…花吧,誰花自由拿,反正是大家齊心拼掙的銀…

相識滿天下,

真親有幾人,

有緣同屋生,

築愛心不冷…


不笑牙疼


2000左右就行。主要是鍛鍊,不要在意能掙多少,要在意自己能學到多少東西。

其實很多大學生都可以給學生1對1補課尤其是高中,畢竟有經驗如果你考上的是一所985或者211你會很受歡迎的。

高中小城鎮1對1一般每小時100—150之間,當然每個地方不一樣,有的地方比這還高!加油吧!



一步到從前


大學生放寒假,問一個月給多少錢合適?這要看家庭經濟狀況和學生平時社會交往而定。

第一,家庭經濟較好的,平時花錢大手大腳的,喜歡和社會朋友、同學、異性朋友交往較多較為頻繁的,開支就大些,家中能承受得了,多給點無所謂。但要適量控制,作父母適當把握孩子用錢的去向,大手大腳花錢,要多少給多少,對孩子成長不利,將來是否能過好日子全靠他(她)們自己,父母不可養她(他)們一輩子。

第二,家庭條件較差點的,就要更加約束孩子亂花錢,不能一概滿足子女的的要求。費用開支都要控制在合理空間,不該花的不花,把錢用在刀刃上,否則影響家庭整體運作。但作父母的也不能一點不給,孩子大了有他(她)自己活動空間。有的孩子體諒父母,不僅勤工儉學,假期還自覺打零工,這樣孩子成長、自律,……等等方面發展父母是放心的。

第三,男女學生回到家裡不管家庭條件如何,都要嚴格要求自己,幫助父母幹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體諒父母拉扯、培養自己不容易,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利用假期孝敬一下父母也是作為子女應盡責任。讓父母看到兒女們的希望,再苦再累心裡是甜的!

我的觀點你贊同,請回復,不認可請指教,共同切磋和探討。謝謝!


安居樂業807


這個家庭而異,因人而異,因環境而異等,沒有定數的,比如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放寒假去打工或者回農村花不了幾個錢,富裕的比如像王思聰就多。比如孩子自律很強,喜歡用零花錢買書,搗鼓電子器件,就可以多給。孩子,孩子自律性差,貪玩,愛打遊戲,就可以少給。經常和孩子玩的同學有五百塊零花錢,你給孩子5000就會不合適,給孩子50也不適合,總之量力而行,給之有度。


幻清風塵


既然放假了,就在家裡面幫助父母做一些家族,錢就算了,要錢幹嘛,父母供你上大學就不少花錢了,還和父母要錢,我覺得不太好吧!要不就自己出去打點零工,自己掙點零花錢,要不就在家溫習功課,我認為不應該和父母要錢。



華戈地理迷


一個月時間不短。中國大地遍地黃金。目不識丁的去城市都能找萬而八千,何況一天之嬌子?零花錢自己去找吧?


老遊6086


孩子大學放假回家要不要給零花錢、給多少零花錢應該區別看待,這跟以下幾個因素有關。一是家庭經濟狀況,二是從小到大對孩子在零花錢上的態度和實施辦法,三是孩子對待錢的認識和通常用途。如果家庭狀況比較好,平時對孩子零花錢的需求和使用又比較寬鬆,就沒必要在假期內比較苛刻了,只要孩子提出正常的需求一般可以滿足他。如果平日裡對孩子在零花錢上的使用有約束且比較規範,那就持之以恆地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樹立起符合社會正確的價值觀,在這種情形下的孩子已經形成了自覺對錢的認識,不會亂花錢,這時就沒必要再像小時候去人為地限制孩子消費,有時還應該鼓勵孩子進行健康地消費。如果感覺孩子的對待錢的認識不足,或不符合家長的要求那就應該坦誠地和和孩子交換思想,記住是理性和坦誠地,而不是簡單地約束或拒絕。零花錢不在於花多少而在於用途,拿著錢就是消遣型娛樂消費顯然不可取。不過真到了難以抑制孩子不正確消費的地步,也就沒有太好的辦法,這主要是從小到大不懂得培養孩子正確價值觀所致,此時再怎麼糾正都難上加難,多半隻能簡單的給不給錢和給多少錢來處理了,但實質上起不到多少作用,反而容易導致家長和子女的矛盾,進而影響到感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