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看節約這種行為?

liulin鐵素123


節約是好習慣,掙錢不容易,能節約就節約,但在大事上就不能了,比如在父母身上,孩子教育上等等


朵朵9936


節約我覺得你好像就是在說我呢…我是從缺衣少穿的苦日子中熬出來的,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節約光榮,浪費可恥”、“掙得沒有省的準”。雖說現在物資條件豐富了,可是有些習慣還是改不掉,也沒有準備放棄…就像問題中說到的扣子和碎布頭,來來來,看看我的扣子盒和碎布頭…居家過日子,針頭線腦、釦子碎布還真的離不了,就說這個釦子,多餘一個留著,說不定哪天衣服上的扣子掉了一個,馬上就可以補上,不然的話,現在做這小生意的也沒有了,再說也不見得能配上一樣的,是吧,況且這些小東西這個罐子收納起來也不佔地方,何樂而不為?!幹嘛要糾結這個呢?!

我贊成節約,但不贊成吝嗇。因為我曾經有過切身的教訓…那是2008年,兒子考上天津財經學院,開學時,我去送他,帶的被褥、書籍、筆記本、生活用品整整三大包,兒子拿兩個,我一個,下火車後,兒子說坐出租,我說坐地鐵吧,出租要五六十呢…兒子不樂意的和我一起坐地鐵,這下可遭罪了,上下地鐵要走很多臺階,還要走好多路,我們扛著包可是累壞了…一不留神我閃了老腰,只能趔趄著走…兒子埋怨我:“看看,我說坐出租吧,你偏要坐地鐵,以後可不要這樣了,太遭罪了”!我點頭稱是…從天津回來後,我針灸理療了有二十多天,才慢慢好起來,前後花了一千多元…唉!真是疼了老腰又費銀子啊!從此以後,我就注意了,和健康找彆扭的事不做,再也不小氣逞能了…

說到買衣服,工薪階層嘛,我買衣服,只要大方得體,舒服有設計感就OK了,不追求品牌…衣服的價格基本都在500元以下,現在我的衣服基本上都是自己做,更便宜了,但是穿得舒服和成就感…只有買大件的衣服,比如大衣,羽絨服和鞋子,才會買品質好的…價格自然也就500以上了…

所以說,凡事都要有個度,節約也一樣,過了就是吝嗇…​





歲月如歌28792619


怎麼看待節約這種行為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幾點吧:

第一,節約是一種個人行為也是一種長期形成的消費習慣,而且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能節約過日子的人,肯定是一個心細的人,這對工作或者以後的生活都是有利的。有時生活中更需要這種節儉,比如一個紐扣,一個布頭,因為說不定什麼時候真的會急用,到時候真能物盡其用。

第二,有時候人們會把節約和小氣混為一談,有的人節約,就會說小氣。其實節約不分貧窮富有,只是一種態度。飯店吃完飯有的人會打包,你能說打包的都是窮人嗎?所以只是對待生活,對待事物的態度不一樣而已。

第三,自己買衣服從來不超500,這個也得分情況看吧?如果500能買到物美價廉的衣服,那肯定沒人會多花錢,當然追求品牌和檔次的除外。這種節約也和掙多少錢無關,掙錢多的人就一定穿的是多名貴的衣服嗎?只要自己穿的舒服,對身體無害就行。一切遵從自己的內心就好。



思念的念兒


節約是生活中的一個好習慣,千萬不要丟掉。

勤儉節約是我們國家優秀的傳統美德,新中國曆任黨和國家領導人都要求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雖然經過改革開放,我們的經濟和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再沒有以前那種飢寒交迫、衣不遮體的情況,但我們依舊是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多不足。

比如:發達國家民眾的醫療和教育都不花錢或者花很少的錢就能得到很好的教育與醫療保障,目前我們的國力還無法做到,但我們得朝這個方向努力。雖然我們這一代人可能享受不到這樣的福利,但我們可以為兒孫輩們創造出這樣的條件。

如何為後輩們創造條件?就是需要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節約每一種資源:節約每一滴水、每一粒糧食,每一度電......不要把有限的資源浪費在我們手上。

其實從現實生活來講,我們每節約一點,我們就少開支一點,自我財富就會多累積一點。我們的父輩們不就是這樣一點一滴靠著勤儉持家,把我們養大的麼?

節約不僅是生活中的,工作上也是如此。簡單舉個例:公司的業務中會涉及很多的文檔資料需要打印,以前經常發生打了又改再打印的情況。後來經過整頓,要求必須責任人幾次審查通過之後再打印,否則浪費的打印費用(包含紙張,墨,打印機折舊費用)就由浪費者承擔。如此一來,公司一年會節省上千元的紙張費用。

所以,節約這種行為是好事,“艱苦奮鬥、勤儉節約,不僅是我們一路走來、發展壯大的重要保證,也是我們繼往開來、再創輝煌的重要保證。”


土地深耕


我覺得節約也是一個美德!

首先呢,它是惜福!我們今生能夠做人是很有福報的,我們在這世間能享受到嗯,吃的喝的穿的,真的這個都是我們上輩子幾輩子修的福氣和福報,所以呢?我們這輩子能夠在投胎做人生,我們是更加的要惜福!

其次,我們來生呢,能夠享受天福人人世間的福氣啊,等等啊,能夠儘快地脫離六道輪迴!



尹紅1225


勤儉節約 從我做起。勤儉節約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美德,它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人有一顆勤儉節約的心,就等於擁有了大筆財富。”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應當努力繼承併發揚光大。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把節儉真正落實到行動是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現階段隨著我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物質種類更豐富,隨著我國的市場經濟逐漸與國際接軌高端的消費品及奢侈品也同樣在衝擊著我們的眼球。但是我們的節儉意識卻越來越淡薄,盲目的追求,不卻實際不能理性的去消費,甚至是在年輕一代中攀比,跟風炫富的風氣。比如,年輕人手中的蘋果手機,它的運行也許是比普通手機反應要快,但這種反應更多地是用於上網。公交車、地鐵裡拿蘋果手機最多的是年輕人,這種由於年輕群體的攀比而以買蘋果手機為榮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引領了攀比、炫富的消費思潮。同樣地幾百一千的安卓手機一樣可以打電話上網玩遊戲,為什麼就那麼多人跟風買蘋果呢?這就是現代社會拜金主義影響了年輕一代。又比如,官員們出去吃頓飯,肚子一拍,字一簽,幾千塊一頓的飯就沒了。十幾塊的清茶淡飯不也是一頓飯嗎?吃飯不就只是填飽肚子而已嘛?為什麼要如此的鋪張浪費?還有,幾十塊一件也是衣服,為什麼還是會有人去買幾千塊一件的名牌衣服呢?其實這些都是現代社會拜金主義造成的後果。在古時候就有兩位皇帝以身作則宣揚節儉之風。

在明代,朱元璋從一個要飯的好不容易爬上了皇帝高位,也知道他是我國曆史上懲治貪汙腐敗最嚴的一位皇帝;殊不知他還是現在廉政建設所提倡的“四菜一湯”的首創者。

根據南京坊間的流傳,朱元璋自從當了皇帝以後,那些達官貴人,整天花天酒地,奢侈靡費。而老百姓的生活卻並不好過,怨聲載道。朱元璋知道以後,決心整治這種不正之風。當時適逢馬皇后過生日,照例高官權貴都要前來祝賀。等到百官來齊後,朱元璋吩咐上菜。菜餚擺上了桌,並非是什麼山珍海味,雞鴨魚肉。而是簡單樸素的:炒蘿蔔、炒韭菜、兩碗炒青菜和一碗蔥花豆腐湯,竟是標標準準的“四菜一湯”。

吃慣了“山珍海味”的文武百官,見此情景,頗感不解。於是,朱元璋就耐心解釋:“蘿蔔上了街,藥店無買賣”,“韭菜青又青,長治久安定人心”,“兩碗青菜一樣香,兩袖清風好丞相”,“小蔥豆腐青又白,公正廉潔如日月”。最後,朱元璋當眾宣佈:“今後眾卿請客,最多隻能‘四菜一湯’,這次皇后的壽宴即是榜樣,誰若違反,嚴懲不貸。”那些官員們聽了朱元璋的一番言辭,明白了他的用意,無不誠惶誠恐,不敢再大吃大喝。

在清朝的歷代皇帝中,道光可謂最勤儉節約的一位。道光帝“力倡節儉,推崇樸素”,要求君王人臣要做到:“飲食,不必追求珍異,穿戴不必講究華美,耳目不要為慾望所誘惑,居住不要迷戀奇巧”,要懂得“一絲一粒,都出於民脂民膏”的道理。鴉片戰爭爆發以後,軍費開支龐大,國庫日益空虛,道光帝帶頭減少膳食,由以往的花天酒地,改為每日只點四盤菜餚。

道光皇帝以身作則,轉變官場奢侈腐化的風氣。他一看到官員衣服光鮮,就露不悅之情,甚至規定旗員六品以下,不得衣著綢緞,一律布衣布靴。對於不能節儉的官員,他能加以處分。道光十年,有人舉報盛京將軍經常在家裡演戲宴樂,道光帝立即革了他的職務。幾天過後,官員們上朝都穿上打補丁的衣服。議事結束,紅日東昇,乾清門內外光明一片,只見滿朝文武個個灰頭土臉,雖不至於衣衫襤褸,但當時的一般中產階層也不至於這副打扮。臨散朝,彼此之間免不了拉拉家常,或者互相哭窮,或者交流節儉經驗,比如哪兒可以買到便宜蔬菜,如何將一斤米煮出五斤飯等。

說節儉難,難在節儉是一門科學。應該說大多數人是不想浪費的,但也有不少人由於缺少節儉的常識和科學知識造成了浪費。比如說,洗衣服時放洗衣粉並非是越多越好,放多了既浪費了洗衣粉,又要多耗電多用水漂潔,這是常識,而放洗衣粉多少的那個度則是科學。再比如,用微波爐熱食物時,如果設置時間多了,不僅浪費了電,還可能熱壞了食物。還有,像我們這個民族飲食講究個色香味,攀上個六大碗,八樣頭,十幾盤,幾十道,求的是個好吃,飽了,卻很少考慮熱量脂肪蛋白質的攝入量,模糊了科學,又容易造成浪費。所以說,談節儉,還須普及節儉的常識和科學知識。

說節儉難,難在節儉是一種境界。吃魚沒有捕魚樂,創造財富的人往往是節儉的人,因為他們做人的樂趣在於創造。比爾蓋茨怕是不會去戴十幾塊名錶的。有著高尚追求的人往往是節儉的人。據說蘇東坡做官期間,十分注意節儉,精打細算過日子。為了不亂花一文錢,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將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樑上,每天清晨取出一包,作為全天開支,拿到一份錢後,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准剩餘,不準超支,積攢下來的錢,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裡,以備不時之需。蘇東坡怕是一個不差錢的人,然而,他的生活卻這樣節儉,真是“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活出了境界,活出了品味的人往往是生活節儉的人。倒是那些“敗絮其中”的人,才講究“金玉其外”,塗脂成妖,抹粉成魔,披髮似鬼,紋身似怪。生活格調庸俗的人才往往弄得滿身珠光寶氣,用他們自己的話說,窮得只剩下錢了。所以,節儉,應提高做人的境界和品味。試想一下,在一個生活格調低下的人的面前,你怎麼提“節儉”兩個字呢?

所以,無論在生活困難時期,還是在經濟富裕的今天,我們都要養成節約的好習慣!





瘦不了的胖子


節約是美德,未婚時看好的衣服就想買,現在該節約了,女兒經常寄衣服回來,合身我就穿了,別人都說我穿衣時尚😊😊,有意思!🌺🌺這不在自誇嗎!耶!☺🌹


依漫9


節約是我們中華傳統美德。也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我感覺只要是上了年紀的長輩們都很節約。由於在他們那個年代上有老下有小能吃飽穿暖就已經很知足了。隨著新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日子也是越過越好。對於現在很多年輕人的一種浪費奢侈。在長輩們眼裡簡直就是一種罪過。在這裡我想呼籲更多的年輕人多一些節約少一些浪費。更想對我們的長輩們說。請不要節約自己晚年的身體保養以及健康的意識。在此我也想對自己我和大家。節約雖然一一種美德。但它有時也會讓人生活過於清貧,所以不要因為節約而節約。我個人認為應該增加我們的收入讓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和高質量的。而不是一味的過分的節約。


小張靜姐


謝問、勤儉節約、是中華人民幾千年的優良傳統美德、利國利民`、國風、家風、.教育好、親受苦盡甘來、沒吃少穿鬧饑荒、勤儉節約過時光、勤儉節約作風好、:雖然現在溫飽解決了、會過日子的人、多收.入、少消費、到老還有養老錢、、吃過苦的老年人、剩飯、剩菜、就是一頓飯、兒女不穿的衣服、鞋子自已能穿就不用買、勤儉節儉也是對人而論的、也不分窮富、以本人的性質有關、不論怎麼說⺀人望長處看、水向低處流、以後家裡的人、有個七災八難、自已能拿出錢來救急是真、:


奮鬥者111645


人們看到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正漸行漸近地迴歸我們的生活。應該說,餐飲行業為倡導厲行節約帶了個好頭,營造了一個好的氣氛,如東風吹來,為整個社會傳遞了正能量。然而,在我們這個資源匱乏的國度,面對為數眾多的處於溫飽和貧困狀態人們,勤儉節約就不能只是個別行業少數人的事,而應該成為整個社會每一個人的行為。

但是,在經濟高速發展商品生產相對過剩的時代,在各級政府迫切希望通過消費拉動內需的時期,在林林總總的企業千方百計地兜售他們的產品的日子,尤其是在人們的物質慾望高度膨脹的時候,提倡勤儉節約,要每個社會成員的生活都能節儉一些,雖不能說不合時宜,至少也缺少些底氣,更何況對相當一部人來說,生活節儉本也是勉為其難的事呢。

說節儉難,難在節儉應該是一種習慣。今天節一點,明天儉一點容易,天天都節儉就不易,習慣了節儉過日子才叫節儉。所謂“積習難改”,養成了壞習慣難以改變,養成了好習慣也才容易堅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