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時股市回調到低位,市場給出低位籌碼,反而買賣的人越少,而到了高位反而更多?

淡淡禪風


這需要從人類自身找原因,人類能夠在進化過程中能得以存活下來,並非只有高智商,還有一種很高的本能,那就是趨利避害,知道哪裡是坑哪裡是崗。

也恰恰是人類有了趨利避害這種本能導致人們炒股票難以勝任。

莊家操作一支股票,首先要研究股票價格是不是有了投資價值,也要研究一下散戶群體,如何利用散戶們趨利避害的本能,是一個操盤手必須具備的能力,做不到這一點,智商再高,學歷再高,都無法勝任操盤手這個職位的。

散戶們由於趨利避害的本能,不會選擇買股價大幅下跌的股票,因為害怕短期繼續下跌,導致心理承壓,被套住的散戶隨著時間的煎熬,也會在這個低價位選擇賣出,這樣便給了莊家操盤手可乘之機。

炒股不是炒股票本身,股票本身沒有價值,而是背後各類群體心理的博弈,利益的博弈,懂得這點你距離投資高手便近了一步。

點關注不迷路,尚書教你炒股上高速。


票友


其實這是一個和人性有關的問題,我說個故事你就會明白了!!當一個你在10元買入股票之後,跌至6元你不跑,那麼6元跌至2元你更不會跑!但是有意思的是,2元漲到了10元你不跑,但是從10元跌至5-6後,再次回到10元大部分的人會選擇跑!

所以我們發現一個規律,大部分的散戶剛進入股市的時候為的是賺錢,但是經歷熊市之後就會把目標變為回本!!這就是主力也即是利用這種心態,進行一個割韭菜的方式!因為一個人一旦被熊市思維給同化了,就很容易造成回本出逃,虧損減少割肉的想法!

在股市裡,散戶往往是看到了一個賺錢效應才會進入市場,但是當市場有一個強烈賺錢效應的時候往往是牛市的末期,或者大後期!所以進入市場以後可能只是一時的盈利,過了一段時間就會進入接盤,抄底,然後深套的狀態!

而當大部分的散戶看到自己的資金越來越少,股價越來越,就會出現放棄反抗的念頭,等待一個時間,甚至等待未來回本的一個機會!所以我們在熊市的底部區域才會常常聽到那麼一句話“等我回本了,我就一定離開股市!!”


要知道的是,A股是一個熊長牛短的週期時長,大部分的熊市都是有3-4年左右的時間,當散戶在熊市處於一個頻繁下跌的狀態之中,自然會被熊市思維所同化!所以當未來熊轉牛的週期到來,當散戶看到了曙光,虧損略微減少,甚至回本的時候,第一個念頭一定是減少倉位或者止損出逃!!

這就是目前為什麼主力會從2440點一路拉昇至3288點的原因,因為在2440點大部分的散戶都是麻木的,都是不願意看股票的,甚至連賬戶都懶得打開!但是在3288點的區域附近,散戶是一個虧損逐步減少,甚至回本的狀態,自然更容易割韭菜,更容易讓散戶動起來!

這樣來分析的話,你就會明白為什麼股市回調到低位,市場給出低位籌碼,反而買賣的人越少,而到了高位反而更多了!這個和散戶手裡的成本有著密切的關係!當然了最終的結果也一定是在牛市到來之前大部分的散戶成為韭菜,被機構騙取了底部區域的籌碼,從而在牛市高位再一次追漲接盤,進入下一個循環!!

點贊關注我⭐帶你瞭解更多財經和投資背後的真正邏輯。一家之言,歡迎批評指正。


琅琊榜首張大仙


為什麼有時股市回調到低位,市場給出低位籌碼,反而買賣的人越少,而到了高位反而更多。這就是股市交易這遊戲設計的奧秘,股市下跌時,是越跌越沒有人參與買賣,因為股市下跌時,投資者看不到賺錢的希望,願意買賣股票的人是在不斷減少的,在股市下跌賠錢的示範效應下,相信股市能賺錢的人是在逐步減少的,因此,股市的人氣總是在下降的。

而股市上漲的過程中為什麼追漲的人越來越多,是因為股市上漲時帶來的賺錢效應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參與股市買賣,隨著股市的上漲,在股市賺錢的人是越來越多,就會吸引更多的人到股市來投資股票,這種情況下是證券市場的人氣越來越旺,人氣越旺市場參與買賣的投資者越多,形成市場良性循環,股票交易就會更加活躍,股票就更容易上漲,買股票賺錢的人就更多,所以,股市就有買漲不買跌的習慣。而在我國這種投機的市場,想在股市賺錢最好是在市場人氣旺的時候參與股市,在股市上漲的時候買賣股票,才容易賺錢,而當市場人氣散了的時候,在股市賺錢就很難了,市場人氣散了的時候,市場沒有人願意追漲,股票也很難漲起來。

當市場人氣不旺時,管理層救市最好的方法就是儘快恢復市場人氣,讓市場的交易活躍起來。以當前為倒,管理層救市不能光喊口號,需要配合出具體的措施,吸引資金快速進入股市,讓股市具備賺錢的效應,只有市場有了賺錢效應,市場的人氣就會旺盛,只要市場的人氣旺盛起來,股市就會穩步上漲。

因此,證券市場有個說法,空頭排列不做多,多頭排列不做空,講的就是下跌趨勢中不買股票,上漲趨勢中才買股票。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投資或融資的難題也歡迎從我的首頁導航條中點擊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股市低位必然地量,股市高位必然天量。

原因也是很簡單的,股市獲利是由低買高賣獲取差價得利,下跌趨勢是不賺錢的,當多數人認同下跌趨勢時,持股者儘可能以低價賣出股票,持幣者即使低價也依然不願接盤,成交量因而減小,當股價過低,持股者虧損過大而惜售,持幣者因下跌趨勢無法獲利而不接盤,地量地價由此產生。

股價上漲到高位,現象正好相反。股價上漲趨勢時,買入股票即可更高價賣出獲取差價,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上漲趨勢時,則吸引更多的人蜂蛹買入,早期低價買入者獲利巨大,終將獲利兌現而賣出,股價越高,獲利越大,兌現量越大。由此產生天量高價。

以上兩個過程,解釋了股價在低位與高位時兩種明顯的形態。【低位地量緩跌、高位巨量急漲】。長線股民兄嘚僅以這兩種形態,即可簡單的獲取最大收益。

有句話:長線是金。說得就是這個道理。

今年這波“牛市”大漲,新股民在3月開始取笑老股民踏空,殊不知老股民就是懂得“高位巨量急漲”的道理而兌現出局。

先知先覺實力派,陰陽易變掌乾坤。歡迎點贊、關注 頭條號,查看更多股市實操心得!


股市財狼


你好,我是股市絕不撤退,我是一名散戶,我從散戶的角度為你分析。當股票下跌之後,在底部區域量能會逐漸萎縮,主要原因在前期大部分活躍籌碼被套牢,而新的資金又害怕股票會繼續跌持觀望的態度,所以底部量能變少。當股票運行到高位之後,量能會逐步增加,原因在於高位的股票主力會不斷的拋出利好消息,吸引資金進入,特別是龍頭股,日換手一般在10%以上。

最主要的原因是散戶有一個固定思維,在投資學上稱作定矛效應,是說散戶會按照以往的股票走勢來影響當下對股票的判斷,比如一個股票下跌後,即使在底部,散戶還是會按照下跌時候的思維來思考,所以不敢買進。反之在高位也一樣,即使在頂部,也會認為漲的股票即使回調也會一直漲。這些都需要技術指標輔助才能綜合思考。


MAX超人


你這個問題的關鍵點就是“心理”,只要你從這心理方面去分析就能找到正確答案,下面給你仔細分析找找你這個問題的真正因素。

散戶的心理都是徘徊在“恐懼與貪婪”

每當股市出現殺跌回調的時候,越是恐懼,生怕大盤會繼續下跌,繼續是大盤已經回到的地位,很多個股已經也是在底部趴著的時候,由於恐懼心理因素,根本還不敢去買入。

同樣反過來當股市從底部止跌之後,出現上漲行情只是,在上漲初期依舊不看買,以為只是弱反彈,弱反彈之後還會繼續殺跌;隨後股市又上一臺階,還是覺得不靠譜,這個反彈力度太小,還是觀望。當股市出現第三波加速拉昇指數,忍不住要去進場的時候了,越往上漲就越貪婪,越是去追高哪些強勢股,總覺得漲停不停,還有新高出現。

正因為人的心理都是矛盾的,當股市出現下跌之時,人的都是悲觀的,從而產生恐懼;當上漲之時先是懷疑的態度,真正加速上漲達到末期之時才去貪婪,所以大部分散戶炒股的心理都是徘徊在恐懼與貪婪之中。

舉例子:

為什麼股市回調到低位,市場給出低位籌碼,反而買賣的人越少?A股從2018年1月29日大盤3587點見頂開始殺跌,從那天起A股走出了熊市行情,隨著大盤指數跌到3000點,隨後跌破2900達到2800點,之後大盤指數繼續下滑跌到2700點、2600點,這裡已經讓散戶們形成了恐懼,讓散戶們養成了慣性思維,總覺得大盤現在的低點就是隨後的高點。所以大盤繼續跌到2500點,跌到2400點,甚至會跌到2000點的慣性思維;所以大盤在2440點止跌之時又有幾個散戶會去參與買賣呢?在哪個時候的散戶都是看空市場,怕大盤繼續跌破2400往2000點方向;真正在2440點附近參與買賣的人非常非常少,都是處於觀望狀態。

而為什麼股市回調到低位,市場給出低位籌碼,而到了高位反而更多?2019年A股在1月4日大盤止跌在2440點,隨後快速上漲到2600點之時,認為這是超跌反彈,不值的參與,超跌反彈之後還會繼續下跌,選擇繼續觀望。當大盤在2月25日出現跳空百點長陽之時,還是始終不相信A股已經來牛市了,抱著觀看的態度;隨後幾天大盤繼續推高,突破了3000點,這個時候散戶不談定了,才相信A股是牛市來了,可以滿倉幹了;跟風盲目入場,總覺得買什麼股票都能賺錢;所以在大盤突破3000點之時參與買賣的人大幅增加,量能破萬億也就是這麼來的。

綜合以上分析原因,當股市回調到低位時候是由於恐懼,參與買賣的人自然會少,因為是繼續看空市場,現在觀望;當股市一波一波的推高指數之時,一浪推高一浪達到高位時候,才相信股市行情好了,自然很多散戶會進行貪婪,跟風炒股,且不知這個時候已經是上漲行情末期了,總認為股市還有新高不斷。

總之投資者人性與心理,養成的一種慣性思維影響的因素。


老金財經


我是一個股民,在股市呆了快十年的時間了。在股市中,這種低位不買,高位活躍的例子,我看的太多了。根據我看到的,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新人入場。

新人喜歡在股市瘋狂上漲時進入股市,入場後就迅速購買股票。新人是股市在高位的重要接盤者。

我身邊的許多人,都是在股票瘋狂上漲的時候,開通的證券賬號的。因為只有在股票上漲時,股市的賺錢效應才能體現出來。在股市行情上漲時,人們才會談論股票,才有吸引力。

2.散戶心態。

(1)投機心理嚴重。看到股市上漲,就認為還會繼續漲下去,所以在高位時,願意進場購買。

(2)喜歡短線操作。來到股市就是為了短平快的獲取高收益,而不是長期持有,所以喜歡在股市強勢上漲時進入股票市場。

3.掌控不住底部。

股市下跌時,有“專家”說已經到了嬰兒底,可過兩天股市繼續下跌,可能又出現一個“胎兒底”。

在股市持續下跌時,股民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是底部,所以不敢進場。如果能判斷這就是低價籌碼或者是接近底部了,那股民自然願意購買低價籌碼。


紅楓財俠


恐懼和貪婪是投資或者投機市場永恆的話題,人性的問題需要在對市場的深刻認識和建立有效交易規則的基礎上才能有所緩和,當對所謂的下行低位沒有信心時,恐懼入場是很正常的,因為還怕股價繼續跌,買入就虧了,而上升的時假,容易給人錯覺,慣性認為還會漲,這時候賺錢的慾望強於虧錢的恐懼,反而更容易開倉。

這種情況很難杜絕,但相對來說,缺乏交易章法的人會更容易受到人性的影響,如果平時做股票的買和賣都是基於比較隨意或跟風的話,說明對於交易股票進出場的邏輯還沒有形成自己的觀點,對於所謂的低位判斷自然也不會給到自己信心,甚至連相關的判定條件都不會有明確的規則,那自己心裡就更加沒底了,猶豫和恐懼不可避免,這種心理在漲勢中會好很多,不管是否真的適合進場,但一般人內心會更加容易接受。

這些人性的影響,最終都要建立起合理的股票交易邏輯和交易規則才能有效化解,當自己對大盤有一個客觀的看法時,也對於買賣的章法很有把握的時候,對於所謂的回調到低位適不適合入場,大概會有多大的風險都心理有數的時候,這時候入不入場就變得簡單很多了,同樣對於所謂的高位也是,需要自己建立起對行情的評估準則,來決定是否操作。

追漲不追跌,是一種比較普遍的心理,畢竟跌的時候很多人都不能確定到底止跌了沒有,這也是為什麼在股市中越跌越不敢買、越漲越想追的原因。以上內容純屬個人的觀點。


CA紅葉


對於散戶調整是一個無底洞是機構與主力戲弄的對象,散戶在調整與下跌是絕對賺不到錢,而只有虧損到懷疑人生,所以散戶只有在股票拉昇時追漲一段才能盈利,切記不是被你的對手機構主力怱悠在低位虧損硬扛,因為你這些股票有沒有主力感興趣!


雲中龍1332


股市,應該說,從純粹博弈角度去看,並不是價格越低則價值越大,這也就是李大霄和央視媒體之流天天說估值低,但是股市長期下跌無法逆轉。股市是否賺錢,更多地取決於信心和預期,以及在信心預期驅動之下的資金持續流入。估值低,並不是牛市的必然條件,也不是股市不跌見底的必然條件!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股價越跌,越沒人買,反而越漲越有人買。其本質是通過上漲確認資金持續流入,市場持續活躍,而進入市場才有機會賺錢。

反之,如果買在低點,但是不賺錢,對於通過波動差價來賺錢的人來說,則毫無價值,因為通過波動賺錢的人,買在低點毫無價值,要買在賺錢的有限時間窗口。也就是市場經常所謂的買確定性。

而對於長期投資和定投價值拍而言,他們對通過股價波動差價賺錢的預期並不高,且買入後對股價波動比對長期公司價值增長和長期穩定分紅看的比差價更有意義,他們就希望買在持續下跌和暴跌之後。

打一個比方,工商銀行,如果你在股價中樞價位區買入,想通過差價賺錢,那麼,在一年的時間段裡,幾乎沒有賺錢的機會,常常一年漲幅10%以內。而對於持有工行拿分紅和長期持有者,在市場持續下跌時買入或者定投,則通過長期持有分紅,其長期的年化收益率則高於7-8%,也對於類似險資等超大型機構投資者和風險厭惡型的價值投資者來說,則非常有意義。但是對於短線和以差價為目標的投資者來說就顯得毫無意義。

所謂的毫無意義,就是,一來多數時間工行不會漲,二來,市場即使出現條件,工行也會持續跑輸市場,第三,即使買在低點賺的錢,不夠市場指數波動和操作手續費中的累積虧損。因此對短線和股價投機者而言,買在低點毫無價值。

對於多數投資者而言,長期市場是無效的,要遠離市場,不要過度交易和過度關注股價波動,而當市場形成穩定趨勢和穩定熱點,並且每個熱點是可持續的時候,即市場進入了活躍的時間而非長期下跌時間,那麼,就是參與的價值時間,這個時間,可以用確定性來衡量,或者是賺取市場有效波動的錢,或者是賺取市場指數水位持續修復上升的錢。而在我國股市,多數時間都屬於垃圾時間,即無效和損耗時間,進入熊市和長期下跌,甚至股災時間,買在低點意義不大。買在有效時間的所謂買確定性意義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