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月固定存1萬(沒有分期和外債),超支了寧找別人借,也不動存款的人,是什麼心理?

用戶2600209177143


小編認為這是自私、貪圖小便宜的心理。

每個月固定存1萬,那就是說ta每個月最多跟別人借兩三千塊,不會很多。3000元定期,我們就按目前最高利率5.6%(民營銀行5年定期)來計算,每個月利息也就14元。

為了這14元的利息,就總是跟別人借錢,即便是朋友多,親戚多,別人願意借,可那也是別人的錢,難道就ta知道理財掙錢,別人不知道嗎?當別人出於友情或者親情幫助ta時,實際上是捨棄了自己的利益。

這樣的事,偶爾幾次,大家稱之為應急,但總是如此,未免太過自私,心裡只想著自己收益最大化,可否想過別人利益損失,更重要的是借錢給ta是一件麻煩事啊(比如有家的,要跟另一半商量一下,而且什麼時候可以還錢也是個問題)。


閒散的小愚民


我就是這樣的人,我每個月給自己定一個固定的存款金額,剩下的是日常開銷,如果不夠就刷信用卡,下個月再還,如果下月還超支,就會回過頭查看有哪些不必要的開支,以後不買了,我有記賬的習慣,記個大數寫在本子上,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不寫下來月底都不知道錢花在哪了。

我定額存款不是為了利息,而是強制自己存款不亂消費,不至於月光,家有寶寶過日子不得不算計,不必要的節省一些,該花的也絕不吝嗇。老公辛辛苦苦在外賺錢養家,我得把這個家當好,把錢都用在刀刃上。


雙面隨心


首先,我很佩服這樣的人,能夠每個月存下來一萬,從不間斷,我就做不到這樣,總會因為這樣那樣的事情打斷存款計劃,或者懶得再開一個戶,把錢都存一個戶裡,買理財時候也方便。

但是對於超支就找別人借錢,而不去動用自己的存款,這個做法,要是偶爾還好,且是向身邊比較要好的朋友借,那也無所謂,下個月還了就是了,如果經常這樣做的話,就會令人反感了,經常這樣做,我就會覺得這個人拿別人的錢不當錢,就自己的錢值錢。

我曾經有一個朋友,其實他家境挺好的,如果有別的朋友請客的話,他會很豪邁的點很多菜,但是到了他請客的時候,他就點菜很吝嗇,每次都找藉口說自己沒胃口,不想點太多,一回兩回就算了,但是每次都這樣,大家就不想和他一起有錢上的來往了,漸漸的也就在朋友圈淡了不怎麼聯繫了。

所以說,經常這樣做的這種人,會沒朋友的,即使別的地方很優秀,但是一旦涉及到錢上,多少都會比較敏感的。

(周婷婷)


家族財富密碼


我身邊的一個姐妹就是這樣,月工資4000多元,因為其他原因老公的工資用來還債,一家三口都靠她的工資生活,因為生活所迫,想盡辦法賺錢補貼家用。

接觸基金定投後,每個月都把固定的金額購買基金,遇到當月小孩要交學費或者其他大筆費用也雷打不動的定投,寧願省吃儉用或者去跟親戚朋友借,也不動用存款。

起初跟我借的時候,我心裡還不是太情願,因為知道她是有錢的,只是存起來了而已,後面換位思考了,覺得她真的很了不起。為家庭付出很大,通過自己的雙手和腦力不斷提升家庭生活水平,經過幾年的努力明年應該存夠首付可以買房子了。

所以,如果遇到有這種朋友的話,她們並不是摳摳索索的,只是很努力的通過各種方式來改善生活而已,金額不大能幫的都儘量幫忙,因為他們沒有坑蒙拐騙,靠雙手和小智慧讓家庭變得更美滿,真的很偉大!


歲末一枯榮


應該是在消費方面非常節制的人,不過,也可能是一個非常小氣的人。

說一個比較極端的案例。

小夥子其實收入不錯,在一家大型集團企業的本部,做到了小主管的位置。

他給自己定的消費標準很低,說每個月只花500(這個數字 有些日子了,現在可能已經提高了吧)

住自己的房子,單位早中晚都有食堂,確實開銷就很少,但500怎麼說也是很少的。

因此,他會拒絕所有的清單買單行為,一般不出去吃,即便出去吃,也不會主動買單。

外出會隨手帶著自己的水杯,不買礦泉水喝。


小夥子還沒有對象,有次部門的老領導介紹了朋友的女孩讓他認識。

見完面回去的路上,女孩說有點渴,想去買瓶水喝。

小夥子非但沒主動說去幫忙買,而是說:你看,沒多遠就到家了,回家再喝吧,現在買了也喝不完,多浪費。


可想而知,相親自然是黃了。女孩子也把這事說給了介紹的領導聽,老領導覺得老尷尬了,怎麼給推薦了這麼一人。以後就再不想給他介紹對象。


說起來的時候,我們調侃說,這是來自外星球的物種,不是地球人。

所以說,消費節制也應該有個度吧,合理的消費是應該的,否則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呢。


康愉子


生活中確實有這樣的,而且還不算少,不過這樣的人挺讓周圍的人厭煩。這樣的人這種行為是什麼心理呢,在上學的時候有一些這樣的學生,他們不願意自己做練習冊,但是空著又讓自己心理不舒服,所以他們的選擇是拿起答案把空白處填滿,這樣行為就是自欺欺人。還有也是在上學時,宿舍裡有個別同學要科學作息,晚上到了時間就不允許其他人發出任何聲響,早上到了點不顧其他人還在睡眠中只管自己起床洗漱,很是機械。練習冊填滿了,按科學時間作息了,每個月固定存下了錢,內心就默認自己這些事做的非常好,能夠在心理上得到安慰與獎勵,使自己產生充實的感覺,精神上得到極大的滿足。

其實這種行為類似於做了壞事去燒香磕頭只是求心安,對於自己工作學習沒有什麼進步意義,除了讓自己的人際關係變得差一些之外沒有什麼積極作用。有些人說這是自律,但是相對於自律我覺得這更像一種行為藝術。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應該在可能的情況下存部分錢,但是存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每個月除了必要的開支外可以將節餘的錢存起來,但是每個月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比如這個月生病了花費多了,天冷了需要添置衣物了,或者有朋友結婚需要隨禮導致開銷增加了,那麼可以少存一些嘛,等哪月開銷少了,或者有了額外收入(獎金,外快)可以多存一些,這樣輕鬆隨意,生活就應該如此。如果每月定額要存足多少,那麼存款這個事在個人生活中成為了很重要的一件事,任何開銷花費的時候都會自覺不自覺地算計一下,影響了自己的生活質量,發展到借錢也要滿足月定額存款,也影響到了其他人的生活,這樣讓自己累也讓別人厭煩。

肯定會有人說,這樣是真能存的到錢,不這樣的話可能是存不住錢,這個說法是一個偽命題,能不能存的住錢在於一個人的性格、價值觀與責任感,不在於用什麼方法。這樣的行為的人與其說這樣為了存錢倒不如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強迫症的心理需求,是不健康的。

人生在世,要灑脫隨意,順其自然,遵循大的做人規則,不要斤斤計較細枝末節。


蓑笠子


銀行有存款但是都是定期,不到萬不得已,不去提前支取,突然發現生活超支了,寧可借親朋好友的也沒有取銀行的存款,這種人的心理算是利息大於親情、精打細算生怕掉了一粒豆子的,也真是捨得下臉皮,心理素質一定很高,也不拿親朋好友當外人,並且一定有一張三寸不爛之舌。


首先,借錢難於上青天,能借來就是本事。現在有錢人都不敢露富,就怕窮親戚朋友借錢,而沒錢的人和有錢的親戚借一次就沒法做親戚了,借錢遭拒容易傷和氣,一來二往,窮人和富人不管是親戚還是朋友,反正沒法長期交往的。能夠借得到錢的,一定得是人緣好,有東西抵押,親戚朋友兩家或者兩個人關係特別鐵,最重要的還是要有一張能說會道的巧嘴,把還款的事兒說死,立下字據,讓人心甘情願地拿出錢來肯借給你,這才是本領。不管怎麼說,銀行有存款,不願意提,能借得到錢也算是有能耐。

其次,銀行存款提前支取利率損失大。精打細算好像在現實中都成了貶義詞,簡直就是“摳門”的代名詞,其實吧,個人覺得能存款是好事兒,能保住利息不到期不取才是高人,不管發生什麼事情,就是不動定期存款。每月固定存1萬,1年可以存12萬,如果存的是5年期的定存,按照上浮55%的年利率4.2625%,差不多一年利息就是120000×4.2625%=5115元,5年利息25575元,提前支取利率按照0.35%計息,12萬年利息只有420元,二者相差12倍。為了這一年好幾千的利息,也是拼了,舍下臉皮去求爺爺告奶奶的借錢,不管怎麼說,借來無息款就是勝利。

再者,利息和親情孰輕孰重。關係比較好的親朋好友可能不需要多說,借款也是不好意思要利息的,如今和別人借錢涉及大金額的借款別人都藉口沒有,一口回絕了,能借來的頂多萬兒八千的,生活超支而已,估計一千八百的,但是借款人不能為了省這點兒利息,到了歸還時間還不還錢,造成親情的泯滅,兩個人因為借錢反目為仇的例子數不勝數。這就是借款人沒有遵守好借好還的規律,不守信用,有一次就不可能有第二次,與其借了不還,喪失信譽還不如搭上利息提取銀行自己的存款。

不知道當自己和別人借錢,提出借款的理由就是“我這個月生活費超支了,我有錢,只是存銀行定期了,還沒到期,先借點兒用用”,別人聽了怎麼想,會不會以為此人省錢省到家了,為了一點省下利息,而不惜借別人的錢,假如別人問你要利息比銀行定存利息還要高,你還會不會借錢?就是無息借給你難道就不欠別人情分嗎?說不定還人情比利息還貴!


財富公元


只能說明這人有超強的自控能力。

他的這種做法,不能簡單歸納為吝嗇。通常人遇到這種情況,都會先動用存款,因為這樣不用求人。這是人之常情。

但這個人情願借款也要完成自己每月定期存款的目標,說明他對實現自己的目標是非常堅韌的。向人借款,是一定要還的,看得出這人想借他人之手,幫助自己控制支出,這也算是一種自我約束。

這種人,如果能堅持做一樁事情,成功的概率很大。因為他懂得自律,懂得對自己慾望的約束。

我是空谷寒潭,與您分享我的觀點。


空谷財譚


只有一大愛好就是存錢!

具體來說,我是不存錢沒有安全感的那一類,雖然工資不高,但是每月發工資以後,留好生活費和一部分應急資金,其餘全部轉入固定賬戶存起來。

如果有意外情況就先刷花唄,下個月再還回去,然後反思是什麼原因導致超額的情況,自己記筆賬,留下點痕跡,也學到點教訓。

在一部分人眼裡這樣的行為有點變態,可是看著卡里每月增加的餘額,幸福感真的無法形容,太TM舒心了😄


彧庾


一個很會理財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