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經歷過雙搶嗎?

湘土農家boy


南方種兩季水稻的地方長大的70後80後都經歷過雙搶,雙搶就是一邊搶著收,一邊搶著種。以前雙搶時候學校中小學生都會放假幫忙,名曰:“農忙假”。

為什麼要搶收搶種呢,因為怕誤了節令,“驚蟄不浸谷,大暑禾未熟”!是開春忙種的諺語。意思是在廿四節氣驚蟄節令時要春耕開播了,浸谷是浸潤稻種,是要準備撒秧了。如果驚蟄不播種,到大暑稻子就沒成熟,如果等到稻熟再割就會誤了晚稻的栽播,影響晚稻的收成!

為什麼早稻收割遲會影響晚稻呢?這還得從節氣說起。晚稻栽植後氣候慢慢變冷了,南方秋季風大,特別是臨近“寒露”節令那段時間的風比較大,早晚溫差也大。剛好那時也是晚季水稻抽穗揚花期,如果水稻抽穗揚花時遇著“寒露風”猛吹,稻穀就不能灌漿會產生痞谷,造成減產。所以農民只能提前搶種,讓水稻揚花期避開寒露風吹。到寒露風來時已經是灌漿完成了,這樣不會造成大減產。

現在機械化耕作效率加快,加上稻種的不同,現在的稻種成熟期較以前短,種田的人也少了,搶收搶種的日子也就遠去了。





瑤家花酒香


我是鄉村黑嫂,我來回答。

看到有不少回答提起“雙搶”就扯到了七八十年代,其實,九幾年時,這在農村是很經常的。

黑嫂自己有這方面的經歷,這種記憶是刻骨銘心的。

所謂“雙搶”,指的自然是搶收和搶種,我們這裡是豫北地區,雙搶分別指的是夏季搶收小麥和秋季搶種小麥。

咱們在這裡說下那時候的“雙搶”。



一、農曆五月初旬搶收麥

我們這邊小麥收割季節一般在農曆的五月初五,端午節左右幾天。

我小時候,隊裡的“大麥場”剛剛劃成田地,也就是沒有“麥場”了,那怎麼辦呢?收割的小麥該堆放在什麼地方?曬小麥又該在什麼地方曬?這些都成了問題。

於是,我們這裡開始到收割前,自己建“麥場”。

怎麼建呢?

提前三天開始,把地裡一片沒成熟的小麥割掉抱出去,然後把“麥茬”挖掉清出去,接著就是“平地”,把壠給平了後,再把清出去的“麥茬”抱回來一些,灑過水後先用腳踩,踩硬實後用“石碾子”碾,家裡有驢的用驢拉著,沒驢的用人推著碾子壓。

地面壓瓷實後要涼兩天,但這時候不能閒,要開始割麥。全部是用鐮刀割,陽光下彎腰割,熱得全身是汗,可誰都怕下雨,一下雨就得完蛋。

割完後開始跟“麥場”裡抱,麥芒扎得人要多痛苦有多痛苦,我從小對麥芒過敏,每個麥季都如同生一場大病。

抱完後要用“脫粒機”脫粒,那需要好幾個人,分工不同,可誰都是累到不行。頭上驕陽似火,地上熱浪直冒,空氣酷熱難當,衣服沒有乾的時候。農民卻都喜歡這樣的天氣,生怕陰天,更怕下雨把小麥給淋了。

脫粒後,要曬幾天,乾透後裝袋拉家,整個過程需要十五到二十天。



二、農曆八月搶種麥

搶種時,其實也要先收,先把田地裡夏季種的玉米給收了,那種感覺也是很難忘的,玉米葉子有多討厭?扎得人癢疼難耐,越撓越癢,出汗又更加疼。

收完玉米後,開始把玉米杆割倒,同樣是抱出去,玉米茬挖出來撿出去,這才到上糞和撒肥,找車犁地、耙地,然後打壠。

這一切都做好後,開始種麥,人力播種,後面一個人扶著播種機,前面五六個人拉。全部播種完畢後,用石頭砘子再拉著碾一遍,讓麥種和土更好的結合。

整個過程持續一個月左右。



總結:以前雙搶和現在對比,是十幾年間國家的巨大進步

雙搶對現在的農村孩子來說已經很陌生了,他們經歷的收小麥是這樣的:收割機去地裡,一個小時割完直接成麥粒,路邊就有收小麥的,直接從收割機裡倒入人家車裡,過磅後拿錢回家,整個過程持續三個小時。

秋季也一樣,都是幾個小時就收完了。

從需要一個月,到現在的幾個小時,我們用了十幾年的時間。這是巨大的進步。而未來,我們會更加方便,我們終將邁入全部現代化農業時代。

這就是最好的時代。

我是鄉村黑嫂,一個有態度的農村觀察者。喜歡我,請點擊關注。


鄉村黑嫂


所謂農村的雙搶就是搶收搶扦即趕季節,是我這輩子人生的起蒙。知青歲月人民公社化集體工,一到這個季節每天還不亮,生產隊的哨聲就反覆四起,我繃緊的神筋就隨即而起,踴入到隊裡的人群。隊長就一天的搶扦做一個排工,然後三五成群各就各位,動鐮後是兩大塊割谷脫粒,扯秧栽秧。而清晨不看見主要是割谷扯秧,天一亮後趕回芧草屋,慌忙做了早飯三兩口又出來起工。太陽開始東昇溫度不斷升高,現在開始就是用打稻機脫粒,喂的喂遞的遞忙過不停,然後將谷一擔擔挑到隊屋裡禾場上要曬乾,田耕出來後一部分人就在緊張的栽秧中。雙搶最難熬的就是臨近中午和下午出工,田裡的水是熱的還有螞蟥呼腿,頂在田頭裡火尖上是不能抽身的。我那時20左右年青氣盛不甘視弱,能挑谷180斤什麼活都能幹,這就叫人到無處止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雙搶的時間在10天半個月,每天收工時都近月亮出!;知青歲月中的雙搶是農活中的一個節點一個關,一輩子刻骨銘心的絡在了心靈裡,難以磨滅耐人尋昧的記憶中,直到人生的永遠!


老謝35094


70前出生的農村孩子大部分有雙搶的經歷,80後出生的農村孩子就不一定了。我是60初出生的農村孩子,參加夏季雙搶是那個年代的必修課。

在我還很小的時候,就跟著大人雙搶。大概在五歲的時候,就跟著母親撿禾穗,撿回的禾穗交給生產隊記工分。

到了八歲以後,就是跟著大人打穀拿禾把,也就是把割倒的禾把抱起來餵給打穀的大人。記得有位老伯很難伺候,好多孩子都被他罵過,但從來沒有罵過我。

不到十三歲,我們同村的五個男孩就帶著一幫孩子單獨打一隻桶了。我是年齡最小的,有兩個是同年,另外兩個大兩歲。我的體質較弱,力氣沒他們大,就是他們輪流挑擔送谷。

我們這幫孩子兵還真不含糊,每天起早貪黑,早出晚歸,一天要打五千斤谷,有時比大人正勞力打得還多。

七月流火,雙搶是最炎熱的時候,頂著烈日,踩著打穀機,汗流浹背,滿身的稻穀灰。勞累一天,吃完飯洗個冷水澡,就在曬穀場納涼睡覺,即使有蚊子叮咬,也呼呼睡到天亮。

往往搶收完早稻之後,還要搶種晚稻。俗話說:春搶季,夏搶時。插秧要搶在立秋前完成,立秋前後差一個時辰,禾苗的長勢有顯著的差別。稍晚一點的話,有的禾苗還不抽穗。

我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學會了扯秧插秧,小時候跟著大人學扯秧,樂趣是在秧田裡挖野荸薺,甜甜脆脆的味道很是令人追憶。

夏天扯秧插秧也是個累活,烈日炙烤著脊背,水蒸汽騰騰昇起,聞著卻不是什麼好滋味。我記得最多的時候,一天插了一畝二分田。

遇到螞蟥多的水田,還要時刻提防著。小螞蟥可隨手扯掉,被那種很大的牛螞蟥叮著了,就只能用草把揉搓。被牛螞蟥叮過的地方流血多,還會留下傷口,甚至還會潰爛。

回想青少年時期參加生產隊雙搶的往事,那種苦和累是現在的年輕人不可想象的。

現在的農村,大多數只種一季中稻,撂荒現象也非常普遍,“雙搶”一詞或許早已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明日一說


小周是廣西桂林一個小山村的,我們那裡都是種植兩季水稻,所以一直都有雙搶。提到雙搶,小周真是背都發麻了,那簡直就是小時候的噩夢,真的是每逢雙搶瘦幾斤啊!

何為雙搶?

雙搶指的是:搶著收割,搶著種植,為什麼要用搶字?那是因為要跟時間搶,過了那個時間收割和種植就不好了,時間很短,所以每天都在和時間搶著幹,特別辛苦。

雙搶的時間是在七八月份,必須要立秋前把水稻種下去,不然遲了種的水稻就不飽滿了,時間很緊,最多也就二十來天,那時又是最熱的時候,還時不時來個雷陣雨,有時飯還沒吃兩口,又要跑去收穀子了,這就是雙搶。


和大家說說整個過程,就知道多辛苦了

先說90年代時,那時路不好,也沒有機械,犁田靠的是牛,打穀子靠的是踩的那種打穀機,其他的就都是人工了,沒有機器靠人力,你不知道有多累。

1)上午割稻穀

為了抓緊時間,經常是天還沒有亮就被大人抓起來去割稻穀,小時候手小,抓不穩,經常挨割到手,現在手上還有幾個疤呢,而且每次都要要割完一塊田才給回來,吃完早飯馬上又出去割下一塊田,最關鍵的是那時候天天放西遊記,又不得看,猴子蹦出石頭那個音樂,現在都有陰影。

2)下午打稻穀

下午就去打穀子,就是稻穗上的穀子打下來,那時用的是腳踩才動的打穀機,這真是又熱又累又刺皮膚又腳疼啊!打好後,還要等風來,過下篩,把扁殼的吹出來,整理好後再裝袋,再挑回來,大人挑一擔大的,最少一百多斤,小孩子就抗工具或者抗一包小的,回到家基本天快黑了。



3)晚上放水

晚上大人們也沒有得休息!要去放水,把田裡水罐滿,第二天好犁田,放水可不是輕鬆活,有時水不夠了,要走好幾個村才能把放水下來,因為水渠臨村都是相通的,上面村民把水堵住了下不來,就得去看看了,有時為了搶水,經常是半夜出動的。

4)插秧

收完稻穀放完水後就到犁田、拔秧苗了,男人們牽著牛扛著犁去犁田,一般男孩子也會跟著父親去犁田,女孩子則隨母親去拔秧苗,拔秧苗最恐怖的就是螞蟥,秧苗田裡最多螞蟥了,經常是腿上吸著好幾根,扯不都扯掉,扯掉了還會流血,孩子們都很怕螞蟥,可又沒辦法,活必須幹呀。

再到插秧,火辣辣的太陽,經常會把田裡的水熱的燙腳,★用手一撮一撮的將秧苗插進田裡,指甲裡都是泥,手指都是倒刺了,感覺手都插短了一截似的。泥裡不好行走,孩子們經常是在田裡摔跤,滿身都是泥巴。


就這樣繼續重複著,搶著收割,搶著插秧,即盼著下雨,好有水犁田,又怕下雨,禾苗熟了容易倒,倒了不好收割也容易發芽,時不時來個陣雨,人被淋溼了沒事,家裡曬著的穀子被淋溼了就麻煩了,一般這個時候都是老人在家幫看穀子,幫煮飯菜的。

5)雙搶快樂時光

雙搶非常辛苦,每過一次都要黑幾圈瘦幾斤。但也有快樂的時候,村裡所有人都在田裡勞作,非常熱鬧,一般都是一邊聊天一邊做事。♥也只有雙搶時大人才捨得買很多西瓜吃,勞作時累了就吃個西瓜,那個時候累了有個西瓜吃可真是幸福呀!傍晚還可以和夥伴們燻老鼠,撿燒了的草堆裡的爆米花吃,滿滿的回憶。



後面機器多了,路修好了就沒有那麼辛苦了,現在,都拋秧了,很多都不種水稻或者只種一季了。自然雙搶都沒有了,很多農村孩子也都感受不到雙搶了。


農人解說


你瞭解雙搶是什麼意思嗎?雙搶是指一年有兩造的栽種,一邊搶收,一邊耕種,忙得不可開交的意思。農村裡,夏天搶收稻和播種插田時間裡就是雙搶。




說到雙搶,農村人出身的我,雙搶是農民最難熬、最辛苦的日子。雙搶在7月份是夏天是酷熱,看看我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是如何一路走過來的。



那時候我,一般早上早早起床,4~5點起床做飯,忙完家裡的大大小小餵雞餵豬。吃飽早飯天稍微剛亮,夫妻倆扛著打禾機搖搖擺擺的向農田出發了,準備獲取一天忙碌大豐收。



農村生活並沒有那麼簡單,收割幾天的稻子,還要極時播種,不然耽誤了時間沒有好收成。首先精細作,用牛棃犂耙耙泥土稀爛,等上一天時間,才能把秧田壟起一塊塊秧田,然後把提前育好稻芽細緻播下去。



接下來的時間大不一樣。一邊忙碌收稻穀,一過邁力犂田,有時侯天氣說變就變,還要急忙跑回家收末曬乾的花生和稻穀。種過田的農村人都會知道農民的辛苦,收穫是來之不易,不是天掉下來的餡餅,一口吃了說容易。

完成辛苦收割,還要勞碌插秧。插秧也是一項累活兒,整天彎著腰就夠你受,背向著太陽,烈日當空,農民做苦做累有誰知道?只有自已親身經歷才懂得。


現在農村大變化了,有了收割機、犁耕機、烘乾機,樣樣俱全,減少了農村人難熬的勞作,解決了雙搶的困惑難題。

農村的你又如何看待雙搶的呢?農夫軍哥歡迎您留下寶貴的評論和點贊。


農村軍哥


你經歷過雙搶嗎?

雙搶是農村在大集體時期夏收夏種一種趕農時工作。即一邊收割一插秧,一天都不能等,誤了農時就誤了收成,全部是在盛夏的六七月天一個月內完成,殘酷程度可想而知,凡是上山下鄉插過隊的人都經歷過,我是其中之一。

夏收夏種從農曆六月中旬開始,頭頂烈日氣溫三十六七度。我們和社員一起帶著竹葉帽、毛巾,身著無袖的文化衫一條長褲卷至褲腿,赤著腳。我們穿涼鞋,肩挑兩個籮筐,自由組合到隊長分配好的稻田去,那年時沒有什麼機械電動打穀機,全是手打,一個長方型木桶斜放著一排竹片,用力打下去熟透的穀子掉下來掉不下的就丟棄了,很浪費!倒肥了社員的雞鴨,一天下來腰痠背痛!,

下午更慘,一兩點的太陽能把人曬熟,空氣是熱的田水也是熱的,又顧螞蟥又防蚊蟲,真讓人透不過氣來,當時稻田旁邊有張魚壙,實在頂不住乾脆跳下去了,這樣情景只有當過農民才真正體會到: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的詩意來。那辛苦勁除了它再找不出第二來!

收割、犁耙田是男人的事,女人們只見她們把自已裹得嚴嚴實實還披上鬥蓬負責插秧,沒辦法誰叫她們比男人多條腰!

夏收夏種歷時一個月左右,個個曬得比非洲還黑,全身變成了古銅色,整天稀飯和著酸梅檸檬。個個人瘦得跟猴似的!還好夏收夏種結束後就來個豐收節、會客連吃幾天。大家才回過魂來!





水晶鏡


對於這個問題,我以為,年齡大的人才能知道怎麼回答正確。我經歷過“雙槍”勞動,那是個非常艱難的事情。

1.“雙槍”的含義是什麼,很多年輕農村人不清楚

“雙槍”就是指搶收和搶種。那應該是上世紀的農村人要經歷的勞動。因為當時農村的勞動工具比較笨重,機械化的農具還沒在農村普及,農民完全靠雙手勞作的一種經歷。在南方來說,一般發生在7、8月,此時水稻成熟了,農民開會忙碌收割自己地裡的早稻,然後要抓緊時間在一定的時候,完成秋季插秧,所以這個時候特別忙。

既要收割早稻並及時晾曬好穀子,還有在秋季晚稻抽青季節前完成插秧,天氣變化有時會影響農民“雙槍”的進度,所以人們常把它叫做“雙槍”.

2.“雙槍”是個究竟有多麼勞累,很多年輕農村人不清楚

“雙槍”究竟有多忙,作為一個多年經歷過的中年人來說,記憶清晰,感覺那時非常難受切無奈。農民一旦沒能及時收割早稻和栽種晚稻,都有可能使得家庭收入縮減很多。因此,在非常炎熱的夏季時間裡,很多農民是拿著身體或身家性命在勞動,可以說戰天鬥地。有的身體差的農民,就因中暑丟失了性命。

“雙槍”,已經成為了過去農村勞動的一個時代印記,它銘刻了上世紀農村人的艱辛和痛苦,也留下了60、70、80年代農民童年記憶,過去的已過去,但對於他們來說,“雙槍”是人生寶貴的精神財富,能激勵他們成長。


老九下鄉


作為出生於七零後的女性,雙搶對於我來說簡直就是一場刻骨銘心的《災難》。

當年母親生了我們姐妹五個,身體體弱多病幹不了農活。田裡的農事全壓在父親一個人的頭上,從我記事起,每年的七月我們姐妹和父親是披星戴月的在地裡收割早稻,然後又搶插晚秧。那時候家裡有一個扮桶,每天要抬到地裡去,晚上要抬回來。家裡沒有勞力,父親一人搬不動,那時年僅十三四歲的我勇敢的和父親一人抬一頭,雙手緊緊地握住扮桶的兩邊,扮桶的木條邊深深的壓在我稚嫩的肩膀上,陷進去一條深深的痕印。汗水順著頭髮流進眼睛也騰不出手來擦,我們父女一步一步小心的走在田間小路上……這樣的場景一直做到我成年才好轉,因為姐姐出嫁了,自有姐夫幫著抬。

雖然現在已經很多年沒做過農活了,但當年經歷過的雙搶造成了我吃苦耐勞的品格。有時候遇到困難堅持不下去時,想想當年吃過的苦,心情一下坦然了,雙搶都不怕,這點困難算什麼。


歲月如歌274001046


“雙搶”是我小時候最不喜歡的事,一到放暑假就要搞雙搶,那真的是要命啊。現在倒挺好,一年就種一季,在也不用搞“雙搶”


什麼是“雙搶

“雙搶”就是每年的七月份開始收割四月份種的水稻,然後收完又重新插水稻,這個過程就是叫“雙搶”。以前家裡種了六畝田,搞雙搶就要搞半個月,全部都是人工搞,而且又正值大熱天,又累又熱



“雙搶”等於累

現在的小孩根本體會不到“雙搶”帶給我們小時候的痛苦。我記得我九歲的時候就跟著爸媽出去做事了,早上天沒亮起床割禾,割完了還要用打穀機打,那時候都是用腳踩的,一遇到有水的田,那就S翹翹,踩一下滑一下,不小心還會被機子扯進去。

好不容易收完打完了,又得插田,中午一吃完飯就得去扯秧,連最愛的西遊記都沒的看。那時候田裡的螞蝗實在多,特別是秧田裡的,一下去,沒扯上一個秧,抬腳一看,媽呀,好幾根螞蝗巴在腿上,嚇的大喊大叫還會捱罵,又不是沒見過,怕什麼……呃,說多了都是淚


好不容易收工回家,剛捧起碗,一口飯還沒嚥下去,老天又下雨了,又得把碗放下去收穀子,沒的一下消停的。這樣的生活要持續半個月,你說累不累

現在種田都是機器化

以前什麼事都是人工自己做,現在種田舒服多了,一年就種一季,除了撒秧插田用人工,犁田耙田有機器,收割稻穀有收割機。現在收割機收了的穀子都不用風車吹直接曬乾就能入庫了,輕鬆又方便,在也不用像以前那麼辛苦的去搞“雙搶”


總結:時代不一樣了,現在農村的生活比以前好太多,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後種田都是機械化了,就不用那麼辛苦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