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品種太湖豬,窩產42頭,為何市場不接受?

血魔-Ticks


首先,我們是要承認,太湖豬的繁殖能力很強,這是這個品種豬最大的特徵,也算是它最大的優勢。確實有報道稱,太湖母豬的最高產仔記錄是42頭。但個例它不能夠代表全部,你說它窩產42頭,其實是不準確的說法,具有很大的誤導性。實際上來說,經產的太湖母豬,能達到20頭就是很優秀的了。初產的就更低了,平均在12頭左右。

市場和成本因素

我們又再回到這個問題,太湖豬產仔量這麼高,為什麼在市場上不受歡迎呢?我們看待一個事情,不能只從一個方面去看,就比如你評價一個人,他殺人放火,無惡不作,但是他對自己的妻子很好,你就說他該是人們的榜樣,讓人人學習嗎?這都是一個道理。

如果你查過相關數據,你就能知道,太湖豬的瘦肉率就在40%左右,這個瘦肉率其實它是比較低的。現在的瘦肉型的豬,瘦肉率都在60%甚至更高。大家都在養瘦肉型豬,純種的太湖豬市場競爭能力很弱。當然,現在只有有肉就能賣出去,可是市場需求的大體走向總是以瘦肉型的需求更多,像在以前,你養的豬肥肉太多,豬販子還要壓你的價,豬販子賣出去的時候,別人也是挑三揀四的。所以從市場的角度來說,它就會自然而然地面臨著被淘汰的風險。不過就算現在養,也不合適,畢竟母豬的培育需要時間,妊娠,還有仔豬後期的育肥都需要時間。還不如用二元或三元母豬。再往深了說一步,你現在在想養純種的,都不一定那麼容易。


我們再說到養殖成本。一般的土種豬,它的料肉比沒有那麼高,這樣一來,同樣的體重出欄,它消耗的飼料量就更多,從養殖者的角度來說,這就增加了養殖成本。

現在,純種的中國各地的土豬,都越來越少,一般都是和國外比較優良的瘦肉型豬雜交。就比如太湖豬,它一般都作為雜交的母本,這樣既可以保留它的繁殖能力性能,又可以提高後代的瘦肉率。現在的純種土豬越來越少,也是市場需求不斷變化的結果,現在都有一些人在努力,保護這些品種,畢竟這也是一種珍貴的品種資源。


三農實事分享


大哥,你恐怕是在逗我吧。太湖豬怎麼可能窩產42頭呢?年產42頭還差不多,況且年產42頭已經非常不得了了,不可能是窩產42頭的,在我們的記錄當中太湖豬的國產仔數只有14.9頭/窩,然而現在的外三元和內三元有些情況下也可以達到這樣的程度,那究竟為什麼我們國內的土豬品種不受歡迎呢?

原因分析

①肉的品質不好:以前的時候太湖豬它的肉香率不太好,而且切出來的豬肉沒有一種大理石狀的花紋,它的瘦肉率只有42%左右,而一些兩元雜交的豬也有50%,瘦肉率太低。以前的時候,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特別的窮我們養豬吃的是肥肉、感覺肥肉香,而不喜歡吃瘦肉,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現在追求的是健康生活,對瘦肉需求量特別大。引進的一些國外品種它的收入率可以達到60%以上。


②體重較輕:這種品種的豬半年的時候才只有100斤左右,而一些國外品種的豬6個月左右就可以達到120公斤左右,長得太慢了現在我們追求的是經濟效益,在經濟效益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這種品種慢慢的會被淘汰。

③飼料利用率低:而且這個品種它的飼料利用率比較低,很多人都說肉豬的料肉比是3:1,如果是讓他吃的話能做到4:1就已經非常不錯了。吃的比較多而且長得比較慢,如果讓你在正常的年份裡養殖你會選擇哪一個呢?


而且還有一個關鍵性的因素就是現在太湖豬純種的越來越少了,估計目前連太湖豬都已經快絕滅了,在全國範圍內估計找不出來1萬。你即使想養殖一些純種的太湖豬也不太可能。


綜合分析

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肉質有了更高的要求,瘦肉、肉的品質、經濟效益等成了我們綜合選擇的條件,因此綜合以上的一些因素我們國內的一些品種豬逐漸的失去了市場。

還有另外一個因素,就是我們國內的育種技術太差了,沒有人願意花大成本和時間培育品種,當然也只有一些部門進行保種工作,不去利用我們國內的一些優秀品種,從而使他們的經濟價值越來越低,如何才能被市場接受呢?


聚焦三農瞭解事實


市場不接受啊,有什麼辦法,太湖黑豬是我國特有原生本土豬種,耐粗飼,產子量高,但相對雜交白豬來說生長較緩慢,豬臉皺紋多,毛比較粗大,皮厚,瘦肉率低,所以才慢慢退出了主體市場,但它也有優點,那就是味道比白豬好,現在也還有人小批量養殖,做特殊市場這一塊


唐二胖胖


太湖豬下崽最多!  太湖豬是世界上產仔數最多的豬種,享有“國寶”之譽,產於我國長江下游太湖流域的沿江沿海地帶,為江海型豬種。是我國豬種繁殖力強,產仔數多的著名地方品種。蘇州地區則是太湖豬的重點產區。但分佈較廣,類型較多,依產地不同包括:  ①梅山豬(又稱四蹄白)。主要分佈在上海市嘉定縣和江蘇省太倉、崑山等地。  ②二花臉豬(焦溪豬)。主要分佈在江蘇省的江陰、武進、無錫、常熟、沙洲等地。  ③楓涇豬。主要分佈在上海市的金山、松江和江蘇省的吳江縣一帶,以上海、浙江交界的楓涇鎮為幼豬集散地。  ④嘉興黑豬。主要分佈在浙江省嘉興市郊及平湖、嘉善、嘉興地區各縣。以上為主要類群。  ⑤橫涇豬。以江蘇省吳縣的橫涇鎮為繁殖中心。  ⑥米豬。主要分佈於江蘇省金壇、 揚中兩縣。  ⑦沙烏頭豬(沙虎閒豬)。主要分佈於江蘇省啟東、海門等縣和上海市的崇明縣。  主要特性公豬128-192千克,母豬102-172千克。60天泌乳量311.5千克。  特性之二是雜交優勢強。太湖豬遺傳性能較穩定,與瘦肉型豬種結合雜交優勢強。最宜作雜交母體。目前太湖豬常用作“長太母本”(長白公豬與太湖母豬雜交的第一代母豬)開展三元雜交。實踐證明,在雜交過程中,杜長太或約長太等三元雜交組合類型保持了親本產仔數多、瘦肉率高、生長速度快等特點。由於太湖豬具有高繁殖力,世界許多國家都引入太湖豬與其本國豬種進行雜交,以提高其本國豬種的繁殖力。  特性之三是肉質鮮美獨特。太湖豬早熟易肥,胴體瘦肉率38.8%~45%,肌肉pH值為6.55,肉色評分接近3分。肌蛋白含量23%左右,氨基酸含量中天門冬氨酸、穀氨酸、絲氨酸、蛋氨酸及蘇氨酸比其它品種高,肌間脂肪含量為1.37%左右,肌肉大理石紋評分3分。二花臉瘦肉率45.1%。  為保存和開發太湖豬這一寶貴資源,太湖豬育種中心於1984年5月在蘇州成立。20年來,育種中心建成了一個“國家重點種畜禽場”,育成了一個國家級的新豬種“蘇太豬”。20年後,育種中心為進一步保存太湖豬中部分已越來越少的豬種原種,計劃建立一個太湖豬活體基因庫。目前,高產的二花臉豬和最具代表性的梅山豬已先期進入基因庫隔離飼養。在今後的十年內,基因庫將在對太湖豬保種育種的同時,加以有效開發利用,爭取再培育一個新豬種。


舍予宏


豬的品種不在於產多少?主要他能活多少?然後長相,全是大肥膘。肚子快貼對我的地皮了。這豬也不成,為什麼我國好多豬都需要西方品種?什麼長白大白。瘦肉率多。


打莊子


產出投入低是不歡迎的最大原因,用來改良是其唯一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