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季節釣鯽魚應該選擇什麼釣位,有什麼技巧和要點呢?

等風來的孩子A


現在春天萬物復甦,春回大地是釣鯽魚的黃金時節。魚餌經過冰冷的寒冬,正處於飢餓難奈的時候,需要補充大量營養來維持身體,現在釣鯽魚應選水域深淺交界處,水草多的地方下竿,釣竿不宜太長,初春時期水溫開始從寒冷的冬季慢慢升高,萬物都開始復甦,鯽魚也不例外,開始活躍起來,他們要忙著產卵,尋找食物補充體能,在這個時候釣鯽魚,不管用商品餌或是蚯蚓垂釣效果都會很好。這時調漂應該頓中釣靈,調低目釣低目,調三釣二或調四釣三,線組搭配要細一些必須是小鉤細線,來提高浮漂的靈敏度,魚餌還是以高蛋白為主,選用植物蛋白高的商品餌或是蟲餌,蚯蚓,紅蟲坐釣,活餌效果最佳一方面可以通過身體的蠕動誘魚,再一個本身的腥味是鯽魚的最愛,酒米打窩,紅蟲釣是我經常選擇的方式,每次都會有不錯的收穫。


荒唐王爺


俗話說的,三分釣技,七分釣位。釣位選好了,爆護不難。冬釣鯽魚,該怎麼選釣位呢?

第一點:從水面上的環境進行選擇

1、避免高壓線下、陡峭懸崖、樹木雜草叢生等不安全環境。安全第一!

2、冬季釣魚,一些四季選位通用的標準是可以用到的。比如出入水口處、水草樹枝等障礙物處、鏵尖、網箱水泵附近、船停靠處、鵝鴨常下水處、水閘口下等。儘量選擇魚可以藏身、洄游路徑的地方。

3、長釣腰、方釣角、寬釣窄、窄釣寬、深釣淺、淺釣深。

4、冬季溫度低,魚的活性低。應該選擇水面的陽面,即朝陽的地方。

5、如果所釣附近有老釣位,儘量選擇老釣位。

第二點:從水面下的環境進行選擇

1、水面下的地貌環境,通過找底的過程判斷。線組不上子線,掛重鉛,可以瞭解所選釣位水下是否平整、坡度陡峭程度等。水底環境有稍微起伏,可藏食物,也是聚魚的地方,但不能起伏太大。

2、冬釣鯽魚,水深一般選擇2--3米深為佳。

3、掛子線後,拋幾竿,看看水底是否掛底。

總之,到一個陌生水域,不能盲目的選擇釣位,砰砰打窩後就開始釣魚。花費少量的時間在選擇釣位上,可以事半功倍。如上圖所示,字母所標位置,都是比較好的釣位選擇。具體是否能釣魚,還要根據現場魚情、水情、環境進行綜合選擇。

有興趣請關注我,近期在做冬釣系列,謝謝!


爆炸鉤


有釣友問:“如何找一個好釣點?”

現在主流的說法是:你到一個新地方,先在周圍走一走,問問釣魚人,哪個位置好釣。呵呵,我是個釣魚人,我要知道哪個位置好釣,我自己還不去?還等著講給你聽?


為什麼有些民間高手去一個陌生水域,可能頭兩次釣了一般,但是三五次之後就能釣好?因為他是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魚。野生魚類第一位的是生存,氧氣+溫度+躲避捕食者+食物來源,任何滿足這四要素的地方就是藏魚的“嫌疑點”。每次到河邊先問自己,最近這個天氣氧氣哪裡充足,溫度哪裡合適,哪個位置讓魚有“安全感”,哪個位置魚可能獲得食物。


隨後才有:夏天悶釣下風口;冬天冷釣向陽背風;釣鯽魚選草洞,釣鯉魚選樹杈溝坎。

我們都知道冬天釣了遠,但是我卻有過3.6米狂拉鯽魚的野釣記錄,為什麼?因為周圍用6米3的釣友不知道在離開岸邊4米多的位置,有一個深50釐米的大坑。


人類作為靈長類動物的“智商王”,對魚類這種“冷血動物”完全是碾壓級別的,那為什麼大家還覺得釣魚難?因為你沒有宏觀的去思考,總想著調四釣四和調三釣三的區別,總想著加一點什麼添加劑能夠讓魚口大開,總想著魚線是不是不夠細軟,最後自己成為某些奸商鉤尖上的魚了。


我是一個釣魚人,也是一個釣魚文章和視頻的作者,平時經常做一些釣魚技巧和漁具測評來給迷茫中的你答疑解惑,歡迎關注我,更歡迎你給我提出建議,謝謝!


科學釣魚


釣魚是一門技術活,也是一門值得我們探索的課程,釣魚的學問大了去,很多時候我們對釣魚的理解還只是皮毛,到底釣魚需要什麼樣技巧?掌握哪些本領要點? 類似這樣的問答想必大家都想知道吧,今天我們就在這裡淺談如何釣大鯽魚的相關技巧,希望能夠讓釣友們在寒冷的冬季釣魚再創佳績。
這個季節在氣溫下降,走在河邊更是深刻感受寒冷冬天的到來,這時我們如果想要順利釣到大鯽魚,就要遵循大自然天氣變化的規律,那就是如何利用暖的氣溫來釣魚。 首先,很簡單我們在選擇出行垂釣的時間上一定要選擇暖和的時間到達釣點,尤其是連續幾天的回暖現象是釣魚的最佳時機。除了暖和的幾天之外還可以選擇在降溫之前一兩天開始垂釣,比起降溫後的天氣,之前的天氣就相對暖和很多了,抓住這時時間斷也是最佳出行釣魚時間。 有霧的天氣也是最佳的釣魚天氣,因為霧氣散的比較慢,這時候河面被大霧籠罩還沒有那麼冷,加上散熱很慢,在這段時間魚群還是很舒服的,相對來說比較活躍,所以這個時間也可以進行垂釣,根據幾種冬季天氣變化情況來看,以上總結的幾種就是最好出釣時間。 其次,在寒冷的十一二月份,我們不能只用簡單的魚餌就釣魚,在餌料的準備上也要上上心,因為寒冷出來覓食的魚群比較少,為了起到誘魚的效果我們最好把魚餌的份量和味型都加大比例,鯽魚喜歡什麼味型,我們就要著重什麼味型,這一點很重要。 在使用拋竿釣鯽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動作要輕,動作要連貫,兩隻手搭配要不忙不亂,儘可能的不要發出聲音以免嚇跑魚群,尤其是像鯽魚這樣警惕性高的魚。 最後,這個季度釣魚肯定是不好釣的,所以我們要懂得用技巧釣魚,而不是死板板的守著釣點,用技巧釣魚就是在魚群沒有被餌料吸引過來的時候我們可以用逗魚的方式來誘魚,這些都是釣魚中需要的技巧之一,逗魚的目地是為了誘魚上鉤,根據魚群覓食的心理來引逗魚,引逗程度要拿捏的準確,不能過急,不能逗的次數太多,注意把握好逗魚時間和時機。 冬季釣鯽魚的關鍵在於選釣位,這時決定我們是否能夠順利漁獲的首要環節。 釣位的選擇有幾點原則性的要求,就是靠近農田農舍的地方,水下有石頭窩的地方,選對釣點無疑在釣魚過程中能夠準確無誤的幫你成功漁獲。
在飼養魚塘或者野生魚塘釣魚,我們都要在釣之前把河裡的情況摸清楚,如果你想釣鯽魚就要看看鯽魚還有多少,普遍體積有多大,還有鯽魚是否已經被飼養主人餵飽等等,這些都是你要了解的內容,除此之外釣魚的餌料準備要齊全,葷素搭配效果更好,尤其在下窩料的時候不能一上來就用好的魚餌,這樣接下來再用普通口味一般的魚餌就很難誘魚。 在冬季釣魚多使用活餌的原因是活餌充滿著生命力,僅僅在水裡蹦達的那幾下就足以幫助你成功誘魚,所以很多經驗豐富釣友都知道冬天釣魚只要一包小蚯蚓就可以,商店都有兜售。 釣魚這個休閒活動並沒有準確的定位,大家都是個憑本事,根據自己釣魚的閱歷來判斷總結屬於自己的釣魚經驗,用經驗說話,只有身經百戰的釣友們才有資格對釣魚津津樂道。

漁樂生活家


現在應該是冬季了吧

冬天冷不是癮大根本不會出門

出門的都是老鐵贊一個

選擇釣位應該都是野釣

黑坑沒得選都是摸釣位

我這裡野塘多冬天經常釣

野塘面積不大冬天藏魚的地方就那些

水花生下水位相對整體糖深相當水淺藏魚不多

深水處野塘的窩水溫相對平衡有安全感藏魚

水底障礙物較多處倒樹石頭密集藏魚

野河小河流常年流水魚躲藏河灣迴流水不流動的地方有水草而且不流動水位整體稍深最佳

還有就是河底深洞窪處魚比較集中

大河可以跑船的橋墩附近河流裡窪洞深水不流動地方

叉河死水處水草附近容易藏魚

水庫水庫最後熟悉水深經常有人垂釣的地方老釣位

水草魚離不開草冬天還是要吃的主要鯽魚

倒樹附近

蘆葦叢

小叉子有草最佳

水庫壩梗水位深也經常有人垂釣好釣位

網箱附近

經常有食物下去有的吃好下竿

冬季釣魚位置選擇多幾個釣位魚是活的只是這些釣位可能性大大點











老五釣魚筆記




鯽魚線組型號較小,主線1.0或1.2,子線0.4、0.6、0.8都可以,魚漂選1號小漂或者鯽魚專用漂,



浮漂調整可調6釣4、或調5釣3、又能調4釣2調多少目都是個人愛好,鯽魚吃口漂相常見的幾種,點一下在下坐,或者浮漂目數上下輕微發顫,要麼頂漂浮漂上升,都是抬竿釣魚好時機。


滄海一生笑73767386


夏季可是釣魚人的黃金季節,此時溫度上升魚兒活躍,出門垂釣的釣友通常會漁獲滿簍。但不是所有釣魚人都會有個好收穫,大家所用的釣具、餌料也許相差無幾,但是所選擇的釣位不同,就會有著很大的差異。本次筆者就把自己的夏季選點心得,與廣大的釣友們分享一下,望能對其有所幫助。

1.初夏選釣位和釣點

在告別了乍暖還寒的春季,魚兒們終於迎來了持續溫暖的夏季。此時,水中的植物、動物都進入了生長旺季,為水體中的魚兒帶來了豐厚的餌料。很多魚兒也到了大量覓食長膘的時候,所以此時不論選擇哪裡施釣,只要餌料選的適口,大都可以輕鬆獲魚。不過想要多獲魚、獲大魚的釣友,就需要選擇一些更加給力的水域作為釣點。例如:湖泊的稻田、草灘,田莊裡的稻粒、草籽、昆蟲等美食會把成群的魚兒吸引到這些水域附近。如在此處伸竿施釣,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盛夏選釣位和釣點

7月份左右,已經進入了驕陽似火的盛夏時節。淺水區域釣點在毒辣的太陽光下被照射的燙手,此時的水溫已經不適合水中的魚兒生存。它們大都會躲到草叢或者深水中去,即使我們使用的餌料再好,也只有在夏季的早晚時段,水溫下降的時候,才能看到其遊弋的身影。此時釣友們如若在白天作釣,可以選擇深水區域作為釣點。因為深水區不易被陽光曬透,水溫自然也就沒有那麼高,魚兒會在那裡棲息生存。但這也不代表越深就越好,如果釣友們所施釣的釣點水位過深,那裡的天然食物和餌料就會很匱乏,水溶氧量也很低,魚兒是不願意在那種環境下停留的。在選深水作釣時,一般選擇2米左右的水位即可。正因如此,在夏季中選擇夜釣的話,無論是我們釣友還是水中的魚兒,都是比較理性的一個選擇方案。

大水面的水溶氧量、餌料、水溫,相比小水面來說要更好一些。大水面的水域釣點,魚兒更容易找到符合自己習性的水體區域存活。所以釣友們在盛夏時節,應該到水庫、湖泊、河川等水域的迎風區域選擇釣位和釣點。

盛夏氣溫高、水溫高,活躍的魚兒就需要更多的食物和水溶氧量的消耗。所以大多數的魚兒都喜歡在活水區域覓食、遊弋。釣點一般選在河流、坑塘、湖泊等水域的進水口,會由流動的水流帶來豐富的水溶氧量和食物。

肥水區域由於常年食物豐富,魚兒總是吃的很飽,再加上盛夏時節的高溫會促使水體內藻類、微生物等的大量繁殖,與水中的魚兒爭奪水溶氧,使得魚兒的活性降低。在這種水域作為釣點垂釣自然不會有好結果。所以釣友們,此時應當選擇瘦水區域作為釣點。水質清澈,沒有過多的水生植物與魚兒爭奪水溶氧,魚兒還因終年食不飽腹,會對垂入水中的餌料放鬆警惕,通常在此釣魚的人都會大有收穫。


一釣


秋季釣魚鯽魚釣位應該選擇在深水區,水草茂盛的邊緣,以及背風的河彎內,環境一定要安靜。

鯽魚喜歡在有水草的地方活動,窩點要打在靠近水草的地方,也可以使用長杆把窩子打在草洞裡。在蓮藕塘釣鯽魚時。可以把窩點打在蓮藕葉子的縫隙裡。以上這些地方很適合鯽魚藏身。在這樣的地方打窩釣鯽魚定能收穫滿滿。

窩料多采用中藥泡製的酒米。用丁香,山奈,八角,山楂幹,小茴香等泡製的酒米,或者小麥粒對鯽魚有很強的誘魚效果。

發窩後多采用活餌釣法,一般可以採用蚯蚓,或者紅蟲,鯽魚喜歡腥味餌,如果使用面餌儘量要有腥味的餌,比如藍鯽,速攻鯽,紅色風暴,大鯽魚終結者2,這些都是釣鯽魚不錯的餌。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你也可以關注我的頭條《野釣鯽魚》裡面有更詳細解答。


野釣鯽魚


有人說夏季是釣鯽魚好季節,我釣了30多年魚,感覺冬季才是釣鯽魚的好時機,以野釣來說,區別在:

1溫度低,小魚不耐寒,釣到的基本都是2兩以上的大鯽魚,同樣一條水域,你夏天想釣2兩以上鯽魚,難度很大,全是比冬季釣的要小的鯽魚截口。

2冬季很多地方都是退水,水域變小,魚相對集中,釣的魚獲更好。

3冬季魚吃的死口多,由於魚活躍度不高,咬鉤就吞,不會游來游去嘬餌玩弄,或者很多魚搶食造成的亂漂現象。

4冬季雖然冷點,可是穿暖點,野外釣魚人感覺不會像夏天一樣暴曬酷熱難當,當出太陽後,冬天邊釣魚邊曬太陽更舒服。

5冬天魚口早中晚都相對均衡,夏季溫度超過25度以上,中午11點到3點這段魚就停口。

所以,綜上原由,夏季釣早晚,儘量釣草邊,野釣儘量避開空闊沒有水草的水面,一個是,餌料下去幾桿,一天盡和小白條鬧過了(當然相反喜歡抽白條的儘量選擇空闊水面的窩點),二個是,一到午時沒口,挨著草邊下鉤,魚口相對會好點。儘量找1米到1米5之間的水深,有那種菱角草浮萍草之類的可以溜魚的好草洞最合適。

這裡沒有聊黑坑。其實野釣更好玩,黑坑一個魚質差,二個喜歡釣魚的,累積下來開支也不菲,趕上買魚了。享受自然,放鬆心情,練就樂觀霍達的心態才是釣魚目標。


魚樂乾坤


玩家為你分析四個季節釣鯽魚的秘訣,希望大家喜歡

釣鯽魚選擇釣位需要因時因地有規律的改變。本次就以春夏兩季的水溫因素為例,探討一下如何根據水溫的變化和鯽魚的生活習性,來合理選擇野釣的釣位和相關技巧。

一、春季選擇釣位的技巧

春夏秋冬季節的交替,會讓水溫也隨之改變。釣友們出門作釣選擇釣位時,也要依據水溫的變化而所有改變。春季剛剛到來之際,天氣還帶著一股未消的冬寒,導致了水溫普遍還都比較低,鯽魚活性也會很低。此時選擇釣位,需要作釣深水區域。漸漸的到了春季末尾,氣溫逐漸升高。受陽光的照射淺水區的水溫要比深水區的水溫更易升溫,而且在淺水區還有著豐富的水生浮游動植物,鯽魚就又都在淺水區域活動了。所以春季釣魚,釣友們需要選擇在1米左右的水深釣位野釣鯽魚。

二、夏季選擇釣位的技巧

鯽魚的變溫體質,不僅忍受不了嚴寒,更承受不住夏季的高溫。炎炎夏季釣魚時,火辣辣的太陽光把淺水區域照射的過熱。鯽魚群為了躲避夏季的炎熱通常都會遊進深水區域,或者是能夠遮擋夏季烈日的水草叢中。這時釣鯽魚,就需要選擇深水區與草洞處的野釣釣位。夏季雖然水溫會持續走高,但是在遇到連日下雨的天氣後,水體會有一段時期處於回溫期,此時就需要選擇淺水處的野釣釣位。而且由於一連好幾天的下雨,把鯽魚們的餌食都沖走了,飢腸轆轆的鯽魚們此時定會瘋狂吞餌上鉤,夏季此時出門作釣,一般情況下都會釣到很多鯽魚。

夏季除了多雨,還是一個多風的季節。如果釣友們夏季把釣位選在迎風岸邊作釣鯽魚,一般會有令人可喜的漁獲。因為颳風會使得水中氧氣含量增高和水溫下降,還會把岸上的植物、幼蟲等魚群喜食的雜物吹到水中。所以迎風岸此時就成為了鯽魚們聚集覓食的場所,野釣時選擇此類的釣位垂釣便會有極大的收穫。但如果風力過大,便會對野釣造成一些不利影響,此時就需要一些應對的小技巧了:

1.使用更重的鉛墜,防止釣組在拋投的時候被大風颳跑,無法順利的進入預定的鯽魚釣點。

2.使用更大浮力的浮漂,配合大鉛墜避免鉤餌被刮入深水無魚區。

3.使用體積更大、顏色更鮮豔的釣餌,以便刺激水中鯽魚的視覺,引誘其吞餌咬鉤。

漁獲的好壞選釣位有著直接的影響。我的經驗是到一個地方釣魚,首先應觀察釣點選在何處為佳。一般來說應選在魚群喜歡棲息、喜嬉和經常遊經的路徑,即所謂的“魚道”。不同的水域魚兒集聚的地方不盡相同。同時還要根據季節、時間、氣候和魚種選釣點。

在形狀比較規則的水塘釣魚,人們總結了實踐經驗為“方釣角、長釣腰”,主要是根據魚遊動和棲聚的習慣。實際上這也不是絕對的。還要看水下的情況。一般來說,有葦茬、水草、木樁、亂石的地方,也常有魚積聚。垂釣的釣位還與季節有關,有人概括為春釣葦茬,夏釣蔭;秋釣草邊,冬釣深。

在同一季節,一天當中因陽光照射與溫度不同,魚棲息與遊動的地方也不盡相同。如熱天清晨魚在池邊較多,宜釣邊釣草,隨著太陽昇起,周邊溫度較高魚群漸漸遊向池水較深處,釣窩也應相應遠移。傍晚又應移回岸邊。

在養魚塘釣魚,喂料臺附近常是最佳選擇,特別是接近喂料時間的前後。魚群自動集聚到料臺附近。有增氧機的池塘,增氧機開動時魚群為了吸水中的氧,常聚集在機器附近的水中。

在人多嘈雜處,宜釣遠,安靜處則可釣近。故有經驗的釣手比賽時常釣遠,人少時則釣近。風向常對釣魚有影響,一般二、三級風釣頂風,風大無法看漂時則應找較避風處,但除非萬不得已,不選完全順風的位置。

我從小喜愛釣魚,開始到一個地方,看那裡空曠,便於站立,就在那裡下鉤。有時收穫很多,有時收穫很少,甚至一條沒有,而看看別人卻一條一條往上提,心裡很是著急,卻找不出原因。時間長了才懂得除了釣餌、釣具、釣技以外,還有一個選釣位(即窩子)問題。

開始我釣的地方,大多是天然池塘、河溝、小渠等小水面。這些地方地形複雜,有的地方水下坑窪不平,有的地方水草很多,有的岸邊灌木叢生,有的傍有大樹,有的下面卻很平坦。有的還有小木橋、木樁。總之,條件多種多樣。經過不斷向別人請教(包括觀察別人)和自己的實踐,慢慢懂得釣草邊、釣樹下、釣橋洞、釣樁旁,釣凸角、窪處找凸面,深凹釣淺邊等等。這樣一般總能找到魚群比較集中的地方。

後來,養魚事業發展起來,自然水面大都承包了,小河溝被人們天天捕撈,很難釣到魚。只有到養魚塘去釣。這些魚塘大多底面平坦,有的有深溝便於出魚時將魚集聚在溝裡捕撈。一般邊上比當中略淺。這裡釣魚,因為魚類的習性相同,有許多與天然溝塘選位相似之處。如釣草邊,釣樁旁等。但也有它的特點。因養魚池多為長方形,釣腰往往較好。特別是餵魚臺和增氧機附近長是最好的釣點。當然除了地形以外還要根據氣候、季節、時間。魚種等來選擇釣位。如春天釣淺邊、釣葦茬、草根,夏天釣陰涼,秋天釣深水,冬天釣向陽。早晚釣邊,中午釣中間等等。

釣位選擇看來簡單,實際大有學問。老釣手到了水邊,總是先行觀察,然後再下窩垂釣,而新手則匆忙下鉤,有時釣的很好,有時卻一條沒有。選釣位與魚的習性有密切關係,因此不同的魚,在不同情況下,遊戲、覓食、棲居的地方也不同。我經過多年的垂釣經驗和經常與釣友切磋,概括為“因‘十’選位”。

即:因地、因水、因季、因時、因候、因魚、因星、因具、因人、因技選位。

一、因地:主要是水域。池塘、溝渠、水庫、江河、海洋等等,魚兒喜歡棲居的地方常不盡相同。

二、因水:水面大小、深淺、清濁、動靜、急緩等等適於垂釣的地方也不一樣。

三、因季:季節。如早春、暮春、初夏、仲夏、秋季、初冬、嚴冬等等選位各不相同。

四、因時:清早、中午、傍晚、夜間等等。

五、因候:氣候。如晴天、陰天、雨天、風向、氣溫等等。

六、因魚:不同的魚種,喜歡活動的地方不一樣。釣什麼魚選它棲居生活的地方。

七、因星:主要只觀察魚星(魚吐的氣泡),判斷魚情。

八、因具:所用的釣具,如手竿、甩竿、繩釣、地鉤等等。

九、因人:青壯年可以以魚多為準選位,老年體弱多病的則以安全為第一。

十、因技:根據各自採取的釣技,如傳統釣、臺釣、戳拱、拋釣等等選擇適合的釣位、

當然,選釣位僅是釣魚收穫大小的一個因素,還有許多因素影響成績的好壞。上述十個選位的要求,具體內容也有很多,篇幅所限不予多說。還要說明一點,上述十個因素在選釣位時,需要綜合考慮,權衡取捨,因此需要不斷實踐,積累經驗。

釣魚選點有學問,實踐證明,釣點選得好不好,直接影響釣獲量。

1、根據氣候選點:魚是變溫動物,水溫和氣溫的變化,對它的活動有直接影響。初春時水溫低,魚不攝食。暮春的4月初和初夏的5月垂釣,應把釣點選在水深不超過1米的淺水區,漁場也應選擇水面不超過30畝的小型池塘。6、7、8月份,氣溫升高,魚類不喜歡過高的水溫,和陽光的照射,要把釣點放在2米以上的深水區和背陰的地方。

2、根據所釣魚種選點:釣鯽魚、草魚,要把釣點選在靠近草邊的地方。釣鯉魚,要把釣點選在有坑

氧氣充足的水中,魚兒最多,最活躍。垂釣水域的進、出水口,含氧量高,被稱為“活水”在雨季雨後,是水含氧量大增的時候,在有大風後水裡相對氧量也會有所提高,反之在盛夏的中午,是水含氧量最少的時候,下面談談水位,在這裡我們所說的水都是為了方便垂釣,而談的,在水位的選擇上很有意思,可選的地方也很多,有些人喜歡在草多處,有些喜歡在石多處,甚至是在一些破船下,木樁下,一些建築物下,其實都是有它的道理的,便都稱為好位置,草多處,一般是用肉眼看,或看水裡的顏色,在草聚集處會有很多小空地,象鍋一樣大的最為標準,可選為好釣位,可也要看清,不能是出入水口或迴旋口。

石多處,用肉眼就比較難看出了,應找找當地的老漁民問問,其實用心觀察也能發現的,比如水面的波紋,水的流向,就可以看出,我們拿下面那幅金海湖春釣來說吧,大家注意觀察,很美很有曲線的一幅攝影佳作對吧,把近中遠都突出的很好,風很小,天氣不錯,是釣各種魚的好機會,水面有微風吹來,形成了水紋的曲線,其實那也就是水下地形的顯示,因為有障礙,會直接使水面映射出地下的形狀,那也就是石堆或草從或是深淺和流向了,它已經向細心的你出賣了它秘密組織,哈哈。

在就是水質的觀察了,一般淡水魚喜水質好的水,除了幾種黑皮魚,那都是人工引進的,一般野外很難見到的,流動水清綠色為佳太清的也不很好,如果是大水裡,不流動的,比如水庫,相對來說以混水為佳,混而不濁,是魚所喜好的,還有一個關鍵不可漏掉的,那就是水溫,水裡溫度不一使水會分成好幾層,一般天冷時下層是暖的,中層是溫的,上層是冷的,一般是這樣的,也有意外的時候,如流動水,就不用說了,或剛出太陽時,水的上層是暖的中上層會是冷的或是溫的,中下層會是暖的下層反而是冷的,天氣的變化以及一些自然因素不得不考慮,還有一些地下出水口的水太冷,應避開,但它會帶出許多魚喜歡的礦物質和食物,那順著它找到混和後的水旋,離開1.2米處應是好位了。


春天釣鯽魚的秘訣


春天到了,萬物復甦,氣溫水溫日漸回升。為了生存和繁衍後代,鯽魚變回成群結隊的遊離越冬休眠的巢洞,遊向淺水灘塗,趨溫尋食。故此,鯽魚首當其衝成為主釣對象魚,它給釣魚人提供了大好時機,要想釣鯽魚要收穫,只要把握住春釣“暖、淺、小”三大要點,定保釣有所獲。

一、釣時選暖

所謂暖,有兩層含義,一是指豔陽高照晴暖天,二是晝夜溫差小的陽光暖天氣。

1、選暖天。魚類的生理機能與食慾,是隨著氣溫水溫的變化而變化的,春釣氣溫還不穩定,乍暖還寒,冷暖多變,晴天暖日,水溫升高,魚兒會趁時積極出遊追溫 尋食,而易釣取,反之,陰冷風雨,水溫下降,尤其遇上倒春寒,魚兒躲進深水區,不動不食,很難釣取,故此,選擇晴暖天時出釣,釣獲定能如願以償。

2、選擇晝夜溫差小的天時出釣。春釣,釣魚人都喜歡選擇晴暖天氣,陽光充足,不但人舒服,魚也活躍,勤於巡食咬鉤,的確人魚兩歡。但是筆者在春釣實踐中體 會到,最有利於垂釣的還是晝夜溫差小的陰暖恆溫天變時日。它的表象還常是無霜並且溫度比晴好天氣高,不使人感到寒冷,天氣狀況往往是多雲,陰轉多雲,多雲 轉陰,陰天等天氣,由於晝夜溫差小,夜間地熱散失不多,水溫相對平穩,很適宜魚類積極尋食,這樣的天氣為釣有所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只要我們在選點,用 餌,釣法上正確,釣獲量常常好於其他天氣。

二、釣點選“淺”

魚類屬於冷血動物,它們本能的具有趨溫,趨餌,趨氧和自身安全習性,春天到來,淺水區域首先受到太陽光的照射曬熱,同時,在淺水區域中有許許多多的水生植 物,受陽光的照射而萌生,浮游動物,植物也會在淺水中率先開始繁殖生長。淺水中的溶氧因光合作用,也比深水區域含量高,故此,在仲晚春,鯽魚變回洄游到淺 水域棲息覓食。

1、找深水區淺水點。係指處於深水的鼓包,埂子或大坑的邊緣,初,仲春時,天氣多變,氣溫水溫常有落差,魚兒跟隨水溫的變化而變化,或游出水面取暖,或沉 遊深水禦寒,在太陽光照射下,這些鼓包,埂子,水溫升得快,含氧量也高,魚兒取暖,吸氧,尋食而至,成為魚兒喜歡聚集,逗留的場所和洄游的通道,在此處下 鉤,定能釣獲豐收。

2、找淺水區的水草旁。淺水區域升溫快,凡有水草的水域,那裡便是浮游生物賴以生存的場所,水暖草長,魚兒喜草受暖,有水草之處,食物豐富。水草光合作用,使溶氧量增高,更是魚類隱蔽,繁殖,安全尋食的理想好地方,自然釣有所獲。

3、找淺水區域的深水點。係指淺水灘塗的坑穴或溝渠,這裡是魚兒上號的藏身之處,魚群受到驚嚇或感到不安全時,就會朝這些坑窪,溝渠聚集。故此,這裡往往是這一水面的最佳釣點。

4、找淺水區的障礙物。因為這些地方,既有較豐富的食物,又比較隱蔽,魚兒較為樂於聚集於此,釣點有魚,釣獲有望。

三、釣具,釣餌要選“小”

春釣,以鯽魚為主釣對象魚,下鉤又多在淺灘淺水進行,故此,釣具,釣餌,不同於夏秋季節,而有其特殊的要求。總的原則:要凸顯“輕、靈、活、巧”,才能釣的如願以償。

1、釣具組合。春季釣魚,應以軟竿,細線,小鉤穿餌不露尖為宜,這是提高釣獲的重要手段。

(1)釣竿。春季所釣之魚,相比夏秋季節之魚要瘦小許多。釣竿的長度要選適中,梢部有良好彈性的手竿,輕便靈活,操作起來得心應手,既省力,效果又好。

(2)釣組。以兩小(小鉤、小墜),兩細(細線,細漂)為佳,使用1磅線,鋒利小鉤,輕墜,小漂相組合,這樣才適合休眠悅動剛進食的魚兒進食少,開口 小,且嘴圈,嘴唇嫩薄的特點。使用兩小兩細的組合,魚兒難以分辨有害於自身的異物,上鉤率自然要高,倘若偶上大魚,也不必擔驚受怕,春水仍是寒冷,魚兒冬 眠剛出窩,飢餓乏力,掙扎力弱,衝擊力差,只要釣魚人沉著應對,同樣可以把大魚提取上岸。

2、釣餌適口。春釣的魚兒是由越冬期過渡到繁殖生育期,它們在越冬時消耗甚多,蛋白質甚為缺乏,迫切需要補充蛋白質。釣餌當以魂兒為主,可用鮮活的紅蚯蚓 或紅蟲,如此的釣餌,有較強的針對性與吸引力。一般情況,不需先打窩子,可直接掛餌探釣,若久無魚咬鉤,可是當撒施酒米誘餌。

3、施展釣技。

(1)人找魚巧引逗。春釣仍是天寒水冷,魚兒遊動範圍小,尋食缺乏主動性。只有看到可食之物在它身邊,才會不急不慢開口攝食。釣者一般不打窩,直接掛餌 沉底釣。倘若在一個釣點久不上魚,就採取引逗方法:先將釣餌輕輕提離水底15釐米左右,再慢慢放回到原處。如此連續三四次後仍無魚咬鉤,就可採取前後,左 右挪動,引起魚兒的注意。刺激其食慾,來提高釣獲率。也可多選幾個釣點,來回施釣,達到這個窩點不亮,那個窩點亮的效果。

(2)精力集中,做到三不離。一旦發現漂訊立即提竿取魚。

(3)保持釣場安靜。釣魚人不要大聲說話與走動,要防止人影竿影晃動,以免驚嚇魚兒逃散。

秋天釣鯽魚的秘訣

鯽魚一年四季都很常見,且分佈較廣垂釣起來技巧性要求很低,是釣魚人非常熟悉的一種對象魚。比起其他魚,鯽魚有一個優勢,那就是一年四季都可以垂釣。在個別魚因為低溫而停口的時候,鯽魚覓食活動不會停止,只是有所減少而已。釣鯽魚的方法雖然簡單,但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釣法要點。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下秋季釣鯽魚的技巧要點吧。

一、四季釣鯽的技巧要點

鯽魚最適宜水溫在15到25度之間,超出這個範圍之外,它們都會降低活動量,減少吃口,進入較為困難的時期。在不同的季節和不同的時間,受氣候變化或天氣變化的影響,水溫都不一樣,這個時候,我們想要釣好魚,就要結合季節、天氣因素來選擇一天中水溫較為適宜的一段時間內出釣。比如夏季一般集中在早晚兩個時間垂釣效果好,而春季和秋季雖然初期不太適合垂釣,但中後期一段時間內比較適合垂釣(不是絕對),冬季雖然氣候比較寒冷,但鯽魚這種生命力頑強的魚兒依然能夠覓食,想要冬釣效果,在天氣晴朗的中午出釣效果比較好。

鯽魚活躍在水生植物豐茂處,地形條件越複雜,越受歡迎,越是雜草叢生,河岸不齊處,越容易出沒。在尋找釣位時,常選擇在河流、水庫的近岸處,深淺水的交界處。同時,考慮到鯽魚喜歡靜水,水質越清處越容易有鯽魚,雖然是深水魚,但若深水水質較差,則應該選擇淺水區垂釣。另外,鯽魚趨氧性較為明顯,氧氣含量高的水域容易遇到鯽魚,典例如活水渠、進出水口處。在有風的天氣垂釣也不錯,如果排除掉對釣組干擾這一因素,風力帶來大量食物和氧氣會讓鯽魚變得活躍在一要素對垂釣非常有利。

逗釣技術要熟練,在任何一個季節裡,但凡發現窩內有魚,卻咬鉤寥寥,都可以使用逗釣技術垂釣。依靠操作技巧,牽動魚線,保證餌料的上下左右活動,輕輕晃動模擬活物,引誘蚯蚓上鉤。

二、秋季釣鯽的技巧要點

垂釣罔顧季節要素,必然要吃大虧,秋季垂釣鯽魚,自然有著秋季的特點。被譽為垂釣黃金季節的秋季,天氣晴朗,氣壓高,氣溫適宜,鯽魚的活動高峰期由早晚兩個時段逐漸向中午靠近,越靠近深秋階段,覓食越瘋狂。考慮到鯽魚趨氧、趨溫、趨淨水的特性,水層多在一到三米之間,超出這個範圍的時段較少。

秋季釣鯽,最不能錯過的莫過於浮水和淺水。尤其是浮水,秋天的天氣尚未完全消暑,部分地區甚至依然氣溫高企不落,水域中的氧氣含量極低,魚類為了氧氣需要,也會上浮中上層水域。另外,秋季的水域變動大,水質交換頻繁,底層水的水質堪憂,鯽魚為謀求適宜環境,也被逼上浮。不過,縱使環境惡劣,橫生變端,但鯽魚依然有一個優點,就是無論何種環境,它們的吃口率只會降低,但不會消失,在頻繁的更換活動水層中,部分魚類會變得死氣沉沉,而鯽魚不會,它們依然是上鉤的主力軍。

不過,垂釣淺水範圍時,最好選擇長竿短線戰法,避開人影晃動帶來的潛在干擾。

瘦水區是在初秋常見的選擇,隨著秋季的深入,氣溫降低,會被逐漸捨棄。肥水區的水底各類腐殖質多,排放雜亂氣體較多,魚類容易受到干擾,而瘦水中不存在此類問題,鯽魚可以在於愉快的生活,有不錯的魚口。

另外,在整個秋季都必須考慮的選位因素還有風向。在初秋下風向位置是必要的選擇,風力帶來的氧氣和食物,都是鯽魚的最愛,越是下風向位置,魚類的密度越高,上魚越容易。但深秋後,天氣漸寒,下風口的水溫較低,魚兒不喜在此,此時垂釣要釣上風口。

三:冬季釣鯽魚的秘訣

冬釣鯽魚,給釣友們的感受就是要麼一天都釣不到一條,要麼收穫非常不錯,而且都是大板鯽。冬季水溫低魚兒活性低難釣,但是我們在這樣的季節裡,仍然想出釣怎麼辦?這就要講究冬釣鯽魚技巧了。在這裡我們對冬釣鯽魚其它技巧暫且不談,先來說說冬釣鯽魚的天氣與釣位。

一、適合冬釣鯽魚天氣

在冬季,深水處的水溫相對較為穩定,可以保持在4度左右,比上層的水溫要高,魚兒在此就像是進入了恆溫層,溫度的變化較小。夏季則剛好相反,深水處的水溫會比表層低,魚兒在此主要是為了消暑納涼。

冬釣鯽魚出釣時間及釣位

很多釣友都覺得,冬季萬里無雲,陽光明媚的情況下最合適冬釣鯽魚,其實這可不一定。冬日晴好天氣,白天的溫度逐漸升高,水錶溫度也隨之升高,當升至一定階段時,鯽魚同樣會跑到表層水域進行活動覓食。但是鯽魚在上浮後,也不是很好釣,因此冬日的晴天不一定就一定會有好收穫。遇到連續的晴朗天氣時,我們可選擇上午的十點後出釣,到下午的四點左右收竿。相反,在冬季的陰天,早晚的溫差變化十分的小,溫度比較平穩,這時出釣深水,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總之,冬釣鯽魚並不是陽光越大,溫度越高越好,而在這個季節,講究的是一個字:“穩”。所謂穩,則是指連當天氣溫要穩,早中晚溫差小,其次是最近幾天天氣要穩,沒有明顯的升降溫的情況,這樣的天氣適合冬釣鯽魚。

二、冬釣鯽魚釣深與釣淺,釣遠與釣近相關問題討論

有的釣友說:冬季就是要釣深水,多深算深呢?至於冬天釣深還是釣淺,釣遠還是釣近,都是很多釣友關心的話題,但是都不是絕對的,具體還得根據時間、地點、天氣等等因素來定。比如大型水庫的水深至少可以有10米左右的水位,鯽魚習慣了這種深水環境,在這樣的水庫釣鯽魚,即使是釣6米深也不算過分。

冬釣鯽魚出釣時間及釣位

冬日的江河水 流流速通常不會太大,近岸水域的流速通常會更小,不如河中央流速稍大,攜帶的食物更多,此時就應該釣遠釣深。因此冬日在江河釣鯽魚時,通常要用長竿對付遠處的鯽魚,水深2~3米即可,這跟水庫不太相同。因此,通常在自然河道中要釣遠釣深,但當近岸處有水草或其他障礙物時,則可適當釣近。

三、冬釣鯽魚釣位選擇經驗淺談

俗話說冬釣鯽魚益於釣向陽和背風,效果會好一些。但在實際作釣時,有時候事情並不會那麼湊巧,剛好背風的地方就向陽,或者是背風向陽的地方剛好就能夠釣深釣遠,當遇到這種情況時,釣者該怎麼辦呢?下面筆者就通過一個實例來跟大家講一下。

冬釣鯽魚出釣時間及釣位

去年12月末的時候曾在一個河灣裡野釣鯽魚,早晨時有霧,但到上午太陽就出來了。河灣的背面為山,岸比較陡,近岸水較深,大概有3米左右。水的流速很小,陽光無法直射。

而對岸的地形卻較平坦,又有陽光直射,感覺應該會更好作釣鯽魚,但是事實卻剛好相反,我在對岸的向陽處守釣了幾個小時仍舊毫無所獲。所以說,並非釣向陽就真的是最佳作釣點。我時候經過反思,覺得原因可能是對岸的水底過於平坦了,使得魚兒無處藏身,加上那裡食物也不多,因此不愛待。趨溫性雖然會使魚兒在那裡遊 動浮頭,卻並不願意進食。而在這邊,雖然無陽,但是卻避風,且水位比較深,水底地形複雜,方便魚藏身和覓食,反而特別好釣。

所以說,冬釣鯽魚選擇釣位時,雖然要遵循基本的規律,但更得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判斷,及時調整,而不要死守著一個地方不放,以免白白辛苦一場,空軍而歸。大家在進行江河釣魚和水庫釣魚時,不可不注意。

四、野河冬釣鯽魚選釣位技巧

1、通常小溝河的地形有兩種情況,一種是V字型的,深水區的溫度會明顯的高於淺水區的溫度,再加上河溝兩岸各種植物的果實樹莖、樹葉以及外界的雜物等等落入水中的話都會朝著深水區聚集,就會誕生很多的微生物,蟲卵各種水生物,成為魚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來源,更何況深水區的溫度相對較高,更適合魚兒生存,在這些地形的溝河中垂釣時要首先在這種深水區中試釣,選用餌料的時候要根據魚兒慣吃的食物味型來選擇合適的鉤餌,讓魚兒更好的開口吞食。

2、還有一種溝河的水底基本上是平底的地形,在這些水域中垂釣時最好選擇殘留有生長的水草邊、枯萎的蘆葦叢中,以及雜亂的蒲草空隙處或者在平坦的水底中找到有坑窪的地方,都可以作為釣點,若是這種地形的水域很少的話,在選釣點的時候最好儘量的遠一些深一些。

3、選擇釣點還有一個技巧,就是河溝若是東西走向的話,通常北岸會比南岸的水溫要相對高一些,魚情就會比南岸要好一點,所以在這種方向走勢的溝河中垂釣,可以站北岸釣南,這樣就能夠達到背風垂釣的優勢,還能有助於拋投釣竿和觀漂,若是在南北走向的河溝中,可以多注意在有拐彎或者水窪腰等一類的深水區域選作釣點。


訂閱關注潮州玩家 希望我們的答案對你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