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品種的豬最優秀?

洛神崑崙


豬是從野豬經過長期馴化成家豬的,已經有幾千年的養豬歷史,都有各自的優秀特點,現在大量的國外豬品種被引進,也說明外來豬有被認可的優點才能普及使用。題主所問那個豬品種更優秀,我們從近二三十年來的養豬品種來提供你參考。

原來咱們各地方都有優良的地方品種,比如說太湖豬,最高產仔數三十多頭,都具有耐粗飼、產仔率高、母性好的優點,那時條件不好,隨便找點豬草、粗糠、廚房剩餘,添加包穀面就算很好的了,適合那時的經濟物質狀況,豬肉憑票供應。


再後來,經濟放開了,豬肉需求量大增,國外在這方面走的比我們早,八十年代從國外不斷引進新品種對地方豬種進行雜交改良,主要看中的是豬長勢快,瘦肉多的優點,但有點嬌貴,不耐粗飼,產仔數少,地方豬種耐粗飼,但肥膘厚,長勢不及外來豬品種。


個人最早接觸的外來豬品種叫漢普夏,黑色帶一條白色肩帶,以當地豬為母本,漢普夏做父本雜交一代留選母豬做母本,農村再用不同血緣漢普夏雜公豬雜交後代,這樣綜合當地豬和外來豬優點,在農村做推廣普及。

這個雜交推廣幾年後,新的品種又引進來了,現在普及全國各地,用Y約克豬做母本,L長白做父本,雜交一代選留母豬為二元雜交LY,然後用LY做母本,D杜洛克做父本雜交後代為三元雜交豬DLY,也有用當地母豬做最早母本代替Y,其他一樣,成為土三元雜交豬。



杜洛克,原產地美國,瘦肉率最高;長白豬原產地丹麥,體型長;約克豬原產地英國,結實,稍耐粗飼,總體說就是把三個豬的優勢通過雜交後綜合在一起,目前豬場使用最多的就是這三個豬品種和三元雜交組合。


接著又引進了英國PIC、荷蘭託佩克兩種配套系種豬,性能比三元雜交豬更加優秀,長勢快,產仔數多,飼料轉化率高,但對飼料的要求也高,普及程度不及三元雜交豬。這兩種配套系在國內都有種豬場,我們雲南各有一家。

還有一個豬品種值得一提,叫做皮特蘭,肌肉特別發達,有點像健美運動員那種,瘦肉率高,就是抗應急能力弱,後來針對這個弱點做了改進。


新引進豬品種,產仔數一般要求平均最少不低於八頭,飼料要求比原來當地品種要高很多,所以後來的飼料工業也是隨著豬品種改良而迅速發展增多。配套系的飼料要求為最高,比如粗蛋白要求就比三元雜交豬好處兩個百分點。

通過以上對近二三十年養豬品種改良和引進豬品種的介紹,具體說那個豬品種最好?就根據自己的養豬定位去選擇,我認為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草木七舍


選擇適當品種間的雜交種豬,以當地優良品種的母豬與外來品種公豬,如大約克夏,長白豬杜洛克豬,漢普夏豬等作父本進行雜交。雜交一代有生長快,瘦肉多,耐粗飼,適應性強等優點。要求是,母豬和公豬的品種一定要純。有條件的地方如用三個品種的豬(如長白豬和大約克配種所生的雜種公豬,再和本地優良母豬配種)雜交,效果比兩個品種雜交還要好一些。

體質健壯。苗豬要行動活潑,尾巴擺動有力,眼有神,皮毛光滑,這是健康的表現。凡是頭大殿尖,腹膨脹,毛粗亂,體瘦弱,眼無神,多為早期營養不良,生長髮育受阻,或生過病,有寄生蟲等,對育肥有一定的影響。

體重要在中等以上,個體大的苗豬,表示在哺乳期生長髮育正常,這樣育肥期的生長也不會慢,所以要選用窩中體重在中等以上的為好。體型要長,口角要深。體型較長,身體較高的苗豬,生長快,瘦肉多,屠宰率也高,體型較短的豬,長的慢,長不大而脂肪多,屠宰率也低,凡口角深則嘴潑善吃肯長。

結構均稱。苗豬整個身軀要勻稱,頭部大小適中,頭頸胸銜接良好,“耳薄筒齊,人人說相宜”。胸深背寬,脅開張,殿寬平,肢直立,背寬而平,腹大而不下垂。

符合以上條件的豬,就是品種優良的豬了。





平凡的農夫


我個人覺得不管什麼品種的豬肉和野豬肉比都差一大節呢,野豬生存能力和抗病能力比其它任何一品種豬都要強很多,而且野豬是雜食性生活習慣相比其它豬要好養的多。由於野豬生活習性比較特殊從而使得豬脾氣爆躁遇到危險會產生功擊性,它的運動能力比其它豬都要強,由於長期在野外活動從而使得豬身上沒有太多脂肪瘦肉居多,肉質細而且有嚼勁劣帶有一點點的騷腥味,經過加入香料和理烹調可以去除騷腥味,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人都願意花高價購買野豬肉。養殖戶看出野豬肉市場前途一片光明便開始了人工仿野生態圈養,大力繁殖野豬人工圈養。所以要說什麼豬品種好那就是野豬。


八哥創業


1(1)萊蕪豬

繁衍力高、抗逆性強、肉質鮮美。

外貌特徵:體型中等,體質比擬堅固。黑毛,鬃長毛密,頭中等,耳大下垂,嘴筒長直,背腰平直狹窄,腹大下垂,臀部傾斜,鋪蹄臥系,尾粗長,2.5到3月齡性成熟。

優點:性成熟早,繁衍力和泌乳力高,肉質好,順應性好,抗病力強。

缺陷:生長速度慢,體型不好,腹部下垂,臀部發育不良。

應用:萊蕪豬與大約克夏豬雜交消費的大萊母豬,繁衍性能高而穩定。

(2)東北民豬

外貌特徵:黑色毛皮,毛密而長,頭中等大,面直長,耳大下垂,體軀扁平,背腰狹窄,腹部下垂,臀部傾斜,四肢粗壯,母豬4月齡左右達性成熟。

優點:抗寒力強,體質強壯、產仔數多、肉質好。

缺陷:脂肪多,皮厚,後腿肌肉不興旺,長速慢。

應用:是優秀母本種類,能夠與長白豬、大約克夏豬、杜洛克豬等停止二元、三元雜交,產崽質量比擬高。

(3)太湖豬

外貌特徵:體魄中等,毛色全黑或青灰,頭大額寬,面微凹,額部皺紋多而深,耳特別大,耳軟下垂,背腰寬而微凹,腹大下垂,大腿不飽滿,母豬2~3月齡達性成熟。

優點:高產,是我國乃至全世界豬種中繁衍力最強、產仔數量最多的優秀種類之一,而且性成熟早,護仔性強,易泌乳,早熟易肥,肉質優秀。

應用:遺傳性能較穩定,與瘦肉型豬種雜交後雜種優勢率高,適合作為雜交母體,理論證明,杜長太或大長太等三元雜交,後代也產仔數多、瘦肉率高、生長速度快。

(4)金華豬

外貌特徵:體魄中等偏小,毛色遺傳性比擬穩定,以中間白、兩頭烏為特徵,即在頭頂部和臀部為黑皮黑毛,其他部位均為白皮白毛,頭短寬,額頭皺紋多呈菱形,耳中等大小,下垂但不超越嘴角,脖子粗短,背微凹,腹大微下垂,臀寬而斜,四肢細短,母豬在2~3月齡開端發情,5月齡左右即可配種。

優點:肉質優秀,最大的特性是它的鮮腿重6~7kg,骨細,皮薄,適於醃製火腿。

應用:作為母本,與引入種類豬雜交所得的二元和三元雜種豬,雜種優勢明顯,瘦肉率也有明顯提升,特別與長白豬雜交效果最好。

(5)兩廣小花豬

體型外貌:體型較小,耳短、頭短、頸短、身短、腳短、尾短,故有“六短豬”之稱,額較寬,有菱形皺紋,耳小向外平伸,背腰寬廣凹下,腹大下垂,毛色為黑白花,除頭、耳、背、腰、臀為黑色外,其他均為白色,,母豬4月齡開端發情,6月齡即可配種。

優點:早熟易肥、產仔較多、母性好,皮薄,肉質嫩美。

缺陷:生長速度較慢,飼料轉化率較低,體型也比擬小。

應用:兩廣小花豬與大約克夏豬、長白豬、杜洛克豬等引入種類雜交都有較好效果。

(6)香豬

外貌特徵:體軀矮小,頭較直,額頭皺紋淺而少,耳較小而薄,略向兩側平伸或稍下垂,背腰寬而微凹,腹大觸地,後軀較飽滿,四肢短細,多數香豬毛色多全黑,也有具有兩頭烏特徵的香豬,母豬4月齡開端發情,5~6個月能夠配種。

缺點:生長慢,繁殖力低,體型小。

優點:經濟成熟早,皮薄骨細,肉嫩味鮮。


金沙河畔繡地球


一、金華豬

金華豬又稱金華兩頭烏或義烏兩頭烏 ,是我國著名的優良豬種之一。金華豬具有成熟早,肉質好,繁殖率高等優良性能,醃製成的“金華火腿”質佳味香,外型美觀,蜚聲中外。

優點:肉脂品質好,肌肉顏色鮮紅,吸水力強,細嫩多汁,富含肌肉脂肪。皮薄骨細,頭小肢細,胴體中皮骨比例低,可食部分多。繁殖力高,平均每胎產仔可達14頭以上,繁殖年限長,優良母豬高產性能可持續8~9年,終生產仔20胎左右,乳頭數多,泌乳力強,母性好,仔豬哺育率高。性成熟早,小母豬在70~80日齡開始發情,105日齡左右達性成熟。公、母豬一般5月齡左右即可配種生產。適應性好,耐寒耐熱能力強,耐粗飼,能適應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氣候環境。

缺點:體格不大,初生重小,生長較慢,後腿不夠豐滿。

二、寧鄉豬



寧鄉豬又稱寧鄉土花豬,產於湖南長沙寧鄉縣流沙河、草衝一帶,所以又稱草衝豬、流沙河豬,是中國四大名豬種之一。

優點:寧鄉豬屬偏脂肪型豬種,具有早熟易肥,邊長邊肥,蓄脂力強,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性情溫順,適應性強,耐粗飼,體軀深寬短促,體質松疏等特點。

缺點:需要精細飼養,除喂以青綠飼料外,還喂以大米、甘薯、米糠等飼料。皮下脂肪含量也比較高,瘦肉率只有34.7%,而一般的地方豬種瘦肉率可達43%以上。

三、太湖豬


太湖豬屬於江海型豬種,產於江浙地區太湖流域,是我國豬種繁殖力強,產仔數多的著名地方品種。

優點:太湖豬以繁殖力高著稱於世,是全世界已知豬品種中產仔數最高的一個品種。湖豬遺傳性能較穩定,與瘦肉型豬種結合雜交優勢強,最宜作雜交母體。太湖豬早熟易肥,肉質鮮美獨特。

缺點:生長速度慢、瘦肉率低;如果在太湖母豬與長白公豬交配所產的後代中選留母豬就可以客服這些缺點。

四、陸川豬



陸川豬,因原產於廣西東南部的陸川縣而得名陸川豬,現主要分佈於陸川縣大橋鎮、橫山鎮、烏石鎮、月洞鎮、灘面鄉、良田鎮、清湖鎮、古城鎮等地。

優點:陸川豬體小、早熟易肥。肉質好、營養豐富。母豬母性好,繁殖力高。適應性強,耐粗飼。遺傳力穩定,雜交優勢明顯。

缺點:陸川豬的屠宰適期為8月齡,體重70千克左右,屠宰率為69%。成年公豬體重87千克,母豬79千克左右。相較於我們現在快節奏的生活,它的育肥週期有點長了。

五、東北民豬



東北民豬是東北地區的一個古老的地方豬種,有大(大民豬)、中(二民豬)、小(荷包豬)三種類型。除少數邊遠地區農村養有少量大型和小型民豬外,群眾主要飼養中型民豬。東北民豬是華北豬種,在世界地方豬品種排行第四。

優點:具有產仔多、肉質好、抗寒、耐粗飼的突出優點,受到國內外的重視。

缺點:飼料利用率低,肌肉不豐滿,皮過厚,影響肉用價值。

六、榮昌豬



榮昌豬主產於重慶榮昌和隆昌兩縣,後擴大到永川、瀘縣、瀘州、合江、納溪、大足、銅梁、江津、璧山、宜賓及重慶等10餘縣、市。體型較大,頭大小適中,面微凹,耳中等大、下垂,額面皺紋橫行、有旋毛,體軀較長,發育勻稱,背腰微凹,腹大而深,臀部稍傾斜,四肢細緻、堅實。

優點:榮昌豬對環境的適應性強、耐粗飼、性情溫馴、易於調教,公豬採精容易,母豬泌乳性能好,護仔能力強。以其適應性強、雜交配合力好、遺傳性能穩定、瘦肉率較高、肉質優良、鬃白質好等優良特性而馳名中外。

缺點:尚存在前胸窄、後腿欠豐滿,臥系,個體差異大和毛色不一的缺欠。

七、八眉豬


八眉豬分大八眉豬和二八眉豬兩種,目前絕大部分是二八眉豬。因其額具縱行倒八字紋,故稱八眉豬,俗稱為“大耳朵”。

優點:具有適應性強、性早熟、抗逆性好、產仔多、母性好、沉積脂肪能力強、肉質好、能適應貧瘠多變的飼養管理條件、遺傳性狀穩定、對近交有抗力等特性。

缺點:生長髮育慢,皮多皺褶,後肢軟弱,多臥系。

八、合作豬

合作豬隸屬於豬科、豬屬。也稱蕨麻豬或山豬,是高寒牧區飼養的小型原始地方品種。是一種生長較慢的小型豬種。適於放牧飼養,主要分佈在半牧區的夏河、碌曲、卓尼、岷縣等縣。

優點:合作豬是高原小型放牧豬種,採食力強,適應高寒粗放管理條件。皮薄,後腿發達,肉質好。豬鬃粗長,量多質優。

缺點:體小,生長緩慢,成年公、母豬體重分別為28.5公斤和32.5公斤。育肥期長,繁殖力低。


人生一場聚散


大蒲蓮豬

61

大蒲蓮豬(沿河大豬)

產地:濟寧市西部、菏澤市東部的南旺湖邊沿地區。

特徵:體型較大,外觀粗糙,結構鬆弛,頭長額窄,有“川”字形縱紋,呈蓮花形,嘴粗細中等、長短適中微上翹,耳大下垂與嘴等長,胸部較窄,欠豐滿,單脊背,背腰窄長,微凹,腹大下垂,斜尻,後軀高於前軀,四肢粗壯,臥系,尾粗細中等,長而下垂過飛節,全身被毛黑色。成年母豬體重為130千克。經產母豬平均窩產仔為10~14頭,產仔15~19頭的為數不少,最高達33頭。母性強,泌乳力高,護仔性好,哺乳期內仔豬極少死亡,哺育率達98%以上。大蒲蓮豬具有適應性強、繁殖力高、肉質好等寶貴特性。

黔邵花豬

62

黔邵花豬(包括龍潭豬、涼傘豬、東山豬)

產地(或分佈):湖南懷化,邵陽等地。

特性:體型中等偏小,頭較窄長,嘴鼻長直,耳中等大、向兩側傾垂,頸較細長,背腰平直或微凹,多為單脊,胸較淺窄,肋骨不太開張,腹較大,但少見下垂拖地,四肢結實,後肢有部分臥系。毛色有“兩頭烏”和“大黑花”之分。成年公豬體重為68.5千克,母豬體重83.1千克。經產母豬平均窩產仔為10頭,哺育率97.1%。肥育期日增重為480~529克,屠宰率為73.4%,膘厚5.5釐米,眼肌面積21.3平方釐米,瘦肉率為39%。

巴馬香豬

63

巴馬香豬(又稱冬瓜豬或芭蕉豬)

產地(或分佈):廣西巴馬縣。

特性:其特點是“小、矮、短、圓、肥”,頭輕小,嘴細長,多數豬的額平而無皺紋,耳小而薄,頸粗短,背腰稍凹,胸寬圓,腹下垂,多觸地,前肢直,後肢臥系,管圍細。毛色頭至頸部前1/2或1/3處及臀部為黑色,臉正中有白斑或白線伸至鼻端。尾長過飛節,尾端毛呈魚尾狀。成年母豬體重為50~60千克,胸圍96釐米。經產母豬平均窩產仔為10.4頭,育成率93%,妊娠期平均111.7天。活重35千克的豬屠宰率為66.9%,眼肌面積為10.8平方釐米。

德保豬

64

德保豬

產地(或分佈):廣西西南部的德保縣。

特性:體型中等,頭較小,臉略長,嘴稍長而直,口裂深,耳大而下垂,額上皺紋明顯,鼻端有橫紋,頸較長狹,胸不夠寬深,背腰平直,腹大而垂,臀寬、稍傾斜,四肢健壯,被毛黑色。成年公豬體重為61.3千克,母豬體重82.1千克。經產母豬平均窩產仔為8.7頭,育成率91.4%。肥育期日增重為476克,體重77.5千克的屠宰率為71.8%,瘦肉率為35%,肉料比1:4.24。

桂中花豬

65

桂中花豬

產地(或分佈):廣西中部柳州、河池、南寧、百色四個地區。

特性:體型中等,各部發育勻稱,頭較小,額稍狹,面較長直,眼亮有神,耳中等大而略長,兩耳向上向前伸,背微凹,臀稍傾斜,腹不拖地,四肢強健有力,體長大於胸圍,被毛黑白花,背腰部有一或數塊大小不一、位置不定的黑斑,額前有白色流星,多延至鼻端。成年公豬體重為74.9千克,母豬體重81.1千克。經產母豬平均窩產仔為10.5~12.5頭。肥育期日增重為620克,屠宰率為67.5%,瘦肉率43%。繁殖力高,可年產2胎。

白洗豬

66

白洗豬(屬黔中大型豬,又稱苗寨豬)

產地(或分佈):貴州省其中心產區在施秉縣的白洗、甕西及黃平縣的谷隴等地。

特性:體型中等,皮膚微紅,頭大小適中,頭式較為方正,面部微凹,額部有不規則較深的皺紋,嘴筒粗,耳中等大小向兩側下垂,背腰較平直,但經產母豬多下凹,腹大下垂拖地,臀部較傾斜,大腿多皺褶,多臥系。被毛黑色,少數個體於肢端或尾端著生白毛。成年母豬體重為65.8千克。經產母豬窩產仔為8頭,肥育期日增重為200克左右,屠宰率為68.5%,膘厚3.5釐米,眼肌面積15.2平方釐米。

江口蘿蔔豬

67

江口蘿蔔豬

產地(或分佈):貴州全省。

特性:體型較小,頭大小適中,嘴較長而尖,當地群眾稱為“鑽子頭”,額部有2~3條橫行皺紋,耳大小適中下垂,背腰平直而稍窄,臀部傾斜,大腿瘦削,腹部容積大但不過於下垂,四肢短而纖細、結實,肢勢良好,後肢略高於前肢。成年公豬體重為81.5千克,母豬體重為44.1千克。經產母豬窩產仔為6~7頭,肥育期日增重為240千克,屠宰率為65.2%,膘厚3.4釐米,眼肌面積12.7平方釐米,瘦肉率為35.3%。

黔東花豬

68

黔東花豬

產地(或分佈):貴州省黔東地區。

特性:體型長而扁,頭大小適中,嘴稍長,嘴叉深,吻突粉白色,額較寬,額部中間無旋,有菱形皺褶,耳中等大小、下垂,背腰平直,腹大下垂但不拖地,後軀豐滿,尻稍傾斜,四肢粗壯。成年公豬體重為57.5千克,母豬體重72.6千克。經產母豬平均窩產仔為8~9頭,肥育期日增重為440.6克,屠宰率為71.3%,膘厚5釐米,眼肌面積21.8平方釐米。

明光小耳豬

69

明光小耳豬

產地(或分佈):以雲南省騰衝縣為主產地。

特性:頭短小,嘴尖,面平,額寬,耳小而寬,背腰平直,胸深腹圓,體型短小豐滿,四肢細短有力,尾短細,群眾稱為“油葫蘆”豬,被毛黑色,部分有六白。成年公豬體重為40.2千克,母豬體重50千克。經產母豬平均窩產仔為7~8頭,仔豬育成率92%。肥育期日增重為450克,屠宰率為69.4%,膘厚4.5釐米。

撒壩豬

70

撒壩豬

產地(或分佈):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

特性:按體型大小、頭式、外貌特徵及性成熟的早晚分大、中、小三型,其中大型稱為“八卦頭”,頭大、耳大、腹大不下垂,身長、尾粗長、面部微凹,四肢粗壯“穿套褲”,較晚熟;小型稱為“狗頭”或“油葫蘆”豬,嘴筒細,尾細、耳小、身短、四肢細短、被毛稀疏;中型稱為“羊頭”或“二虎頭”,介於大、小兩型之間。被毛黑色居多,有22.7%的火毛豬。母豬平均產仔7~8頭,肥育期日增重為423克。

保山豬

71

保山豬(又稱保山大耳豬)

產地(或分佈):雲南省保山、施甸、昌寧、騰衝等縣。

特性:體型分三種類型:分別為大骨豬、細骨豬、二浪子豬。二浪子豬介於前面兩個之間。被毛有黑色和棕色(火毛)兩種,而以黑色豬為最多。成年公豬體重為82千克,母豬體重68千克(大骨型)。經產母豬窩產仔為7~8頭,60日齡斷奶個體重5.8千克。肥育期日增重為130~170克,屠宰率為68.2~71%,瘦肉率為42.6%。

河西豬

72

河西豬

產地(或分佈):甘肅省。

特性:體型小,結構緊湊,皮薄骨細,外形清秀,頸長而單薄,耆(qi)甲明顯突起,背窄胸淺,背凹,肋骨弓圓,腹大下垂,臀部傾斜,後肢較前肢高,體型略呈前小後大的梯形。被毛黑色和黑白花多,具有不完整六白。成年公豬體重為105千克,母豬體重83千克。平均產仔11~12頭,肥育期日增重為400克左右,屠宰率為62.9%,瘦肉率為37%。


土家園園


(1)萊蕪豬

繁衍力高、抗逆性強、肉質鮮美。

外貌特徵:體型中等,體質比擬堅固。黑毛,鬃長毛密,頭中等,耳大下垂,嘴筒長直,背腰平直狹窄,腹大下垂,臀部傾斜,鋪蹄臥系,尾粗長,2.5到3月齡性成熟。

優點:性成熟早,繁衍力和泌乳力高,肉質好,順應性好,抗病力強。

缺陷:生長速度慢,體型不好,腹部下垂,臀部發育不良。

應用:萊蕪豬與大約克夏豬雜交消費的大萊母豬,繁衍性能高而穩定。


農業老唐


我國主要的地方品種有東北民豬、八眉豬、太湖豬、寧鄉豬、內江豬、金華豬、香豬等。這些品種的普遍優點是,產仔多、耐粗飼、抗病力強,肉質好。但瘦肉率低、生長速度慢。我國主要的培育品種有哈白豬、北京黑豬、新淮豬、湖北白豬、三江白豬等。這些品種都是由國內的地方品種和從國外引進的優良品種雜交、培育而成的。那現在養豬什麼品種好呢?從規模養殖場的角度來講,應該選擇飼養生長速度快、瘦肉率高的品種。目前國內生長速度比較快的品種要數外三元雜交豬,即長大二元母豬配杜洛克公豬的後代,國內品種豬雖然肉質較好,但生長速度較慢。

當然也要根據市場的肉質需求選擇飼養不同的品種。


天一登山


金華兩頭烏,有一萬多年的進化史,被譽為豬種群中的大熊貓,十分珍貴。


洛神崑崙


各國都有自己培育出色的豬

比如

丹麥長白豬

美國杜洛克

他們非常強調科學育種

講究品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