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怎麼養脾胃?

都仕雅閣健康會


加強胃的防禦能力能夠降低患胃病的概率,要想有堅固的胃部防禦能力,我們首先要有好的生活習慣,起居作息有規律。飲食習慣有規律,這樣才能有好的脾胃。提高自身的腸胃功能其實並不是一件難事,只要我們在生活中能夠合理地遵守好的生活規律就可以了。


首先,我們的飲食一定要有規律。現在很多朋友在飲食上往往是能糊弄就糊弄,早餐不吃,午餐隨便吃一點,晚餐又吃得很晚,其實這樣對脾胃的傷害非常大。想擁有良好的脾胃,飲食上一定要好好對待,每天應該定時定量吃飯,患有胃病的朋友更是要做到規律的一日三餐。平常進食的食物最好要遠離生冷、堅硬食物,最好食用營養豐富、又易於消化的鬆軟食品,如麵條、米粥等。


每天早上還可以喝一杯蜂蜜水,因為蜂蜜有抑制胃酸分泌、促進潰瘍癒合的功能。其次,吸菸和飲酒要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菸草中的尼古丁對胃的刺激作用,會使胃容物排出延遲,進而引起胃酸分泌增加,加重胃炎、胃潰瘍的病情。酒中乙醇對胃黏膜有非常大的刺激作用,胃受到刺激會出現較強的收縮、擴張等運動,這極容易造成胃出血或胃潰瘍部位的穿孔,以致出現生命危險。對於本身脾胃就不好的朋友來說,菸酒最好要戒掉。


最後,保持輕鬆自在的心態有利於好脾胃的養成。胃是否健康與精神因素有很大關係。過度的精神刺激,如長期緊張、恐懼、悲傷、憂鬱等都會引起大腦皮層的功能失調,會導致神經功能紊亂,進而引發胃壁血管痙攣性收縮,誘發胃炎、胃潰瘍的產生。因此,生活中我們要保持開朗樂觀,精神愉快地面對每一天,善於在生活中發現美好,讓身心都處於愉悅之中。


護胃隊林醫生


養脾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長久的堅持,能做到這一點在繼續往下看,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脾胃不好的症狀

①大便糖稀

脾虛的人經常會有大便糖稀的症狀發生,這類人大便馬桶一次是衝不乾淨的,需要反覆衝,有這種症狀,就代表脾虛。

②沒精神睡不醒

脾胃虛弱的人,身體營養不足。養分不能供給身體的各項器官,導致器官缺少維持正常運轉的能量,就會表現無力,乏力,沒精神。面色上來看,就是枯黃,沒有精神。


③口臭

脾胃不好,消化不良。食物長時間的在存放在腸道中,會導致腐敗,生出口氣。長此以往,口臭特別嚴重。

④胃疼

脾胃不好的患者經常會有胃疼的表現,嚴重者吃完東西胃就馬上回不舒服,有些患者風吹到肚皮都會引起疼痛,實在是難過萬分。

怎麼養脾胃

①多喝養生粥

像小米粥,紅豆薏米粥,薏米芡實山藥粥等,都是需要經常喝的。患者每天早上都喝粥,對養脾胃非常有幫助,只是需要堅持到底。

②吃飯不吃撐

很多脾胃不良的患者都是撐的,尤其是自助餐盛行的當下,吃多東西引起脾胃虛弱的患者有很多,我就是其中之一…

③適量飲酒,不喝白酒烈酒

酒精的對脾胃的傷害很大,多少原本體格健壯的人長年累月喝酒導致脾虛胃潰瘍。所以戒酒是養脾胃的一個重要手段,如果不戒酒,一切都是空談。

④加強運動

運動可以治療一切虛症,長時間不運動,在強壯的人身體也會虛弱的,運動可以改善體質,加上血液循環,推動身體氣的形成。


養脾胃應該多吃什麼食物

有條件的,養脾胃的人應該多吃山藥,雖然製作有點麻煩,但是對於治療脾胃虛弱和腎虛有很好的幫助。山藥對五臟六腑的虛症都有治療的效果,而且性溫,適合經常食用。

脾胃不好的人應該經常揉肚臍

手貼著腹部經常揉搓,會促進腹部的血液循環,增加腸胃的蠕動能力,可以溫熱驅寒,健脾消食。


脾胃不好的人一定要規律飲食,一天按時吃飯,早飯不吃或晚吃對身體的影響很大,哪怕吃點包子饅頭也是對胃幫助。

喜歡請關注我,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識的文章給您!


養拉布拉多的老中醫


1.少吃寒涼食物,多吃溫熱食物

脾喜燥惡溼,喜熱惡寒,根據其這一特性,我們平時應該少吃寒涼的食物,多吃溫熱的食物,平時我們所用的蔥、姜、蒜等佐料大多都是溫性的食材,有利於養護脾胃。不論男女,為了脾胃健康,都要忌口,少吃冰淇凌、海鮮等偏寒性的食物。

2.多吃“得土氣”的食物

脾屬土,其色黃,其德緩,健脾就得要多進食“得土氣”的食物,還有一些黃色的、性味甘緩的食物,例如土裡長的地瓜、山藥等,黃色的小米,甘味的大棗等等。

3.多吃辛香的食物

性味辛香的食物,大多能健脾醒脾,比如砂仁陳皮。與此同理,炒香的食物也大多能健脾養脾,如炒花生、炒瓜子等。總而言之,很多帶香味的食物都是可以健脾護脾的,這種香味不是指天然果香,而是加工後的辛香。

4.艾灸按摩

經絡穴位的按摩或者艾灸,對於健脾養脾是很有好處的。尤其以上午9點到11點之間,脾經當位的時候進行為最好。常用的穴位有脾經原穴太白穴,以及胃經足三里穴,按摩或者艾灸都可以。旋推拇指麵皮、板門穴、運土入坎(掌心內八卦),都是很不錯的健脾方法,使用簡單還可以自己處理,非常適合現代人健脾。


熊貓醫學


脾胃在中醫五行學說裡屬土,屬人體的中焦,不斷為人體提供氣血,是人體的後天之本

如果脾胃虛弱,則生化無源,正氣日虛,營養匱乏,病難痊癒。所以自古以來調理補胃一直受到中醫名家重視,也有很多種方法,包括飲食方面的,生活起居上的,針灸方面以及藥物調理等方法。

這裡我重點推薦一個調理脾胃、培補後天的經絡穴位方。因為我始終相信人生來便具有修復身體、對抗疾病的力量,這也叫自愈力,那麼如果經絡穴位通暢,則人體氣血運行通暢,人體的自愈力也就越強。

六君子方,包含中脘、天樞(左右兩個)、氣海、足三里(在側,主升)、陽陵泉(右側,主降),共六個穴位。

這個六君子方跟六君子丸作用相似但更綠色環保、更方便、作用更廣。它主要作用為:

脾胃虛弱、虛勞百傷、氣血虧虛、筋骨無力等症狀。

中脘穴,是任脈上的穴位,位於上腹部,臍中上4寸,前正中線上。它是胃的募穴,所謂募穴就是指臟腑之氣輸注於胸腹部的腧穴,它對與其相關臟腑的疾病有很好的療效,那麼中脘就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用。

天樞穴,是足陽明胃經的穴位,同時也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募穴,位於臍旁兩寸,是人體的中點,就像是天地交合的中必點,是

人體氣機的升降樞紐。

氣海穴,是任脈上的穴位,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它的主要作用是益氣助陽、調經固經,即可調補全身氣機

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穴位,外膝眼下三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它是人體培補脾胃的重要穴位,民間流傳“灸一次足三里等於補一隻老母雞”的說法,主要作用是健脾補胃,增強正氣的抗邪抗病能力,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從而發揮其防病強身、延年益壽的作用。這裡我們取左側足三里穴,達到促進氣機左升作用


陽陵泉穴,是足少陽膽經上的穴位,位於小腿外側,當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主要作用是降濁除溼,同時也是筋會穴,就是人體所有筋的問題都可以找它。在這個方里我們取右側陽陵泉穴,它的主要作用是使氣機右降更順暢

這個六君子方通過調補脾胃來調理全身氣機升降,不僅可以保健更能提高人體的自愈力。平時我們可以針刺(建議專業人士操作),也可以自己以指代針按摩。每天早上按照從左至右、從上至下的順序按摩這六個穴位,每個穴位兩到三分鐘,只要堅持下來,我們的脾胃、我們的身體一定會越來越好!


中西醫林醫生


著名中醫脾胃學家、湖南中醫五老之一劉炳凡研究員調治脾胃獨具特色,深得中醫脾胃理論之奧義。劉老曾於《脾胃學真詮》自序雲:“’治病”必須‘治人’,’治人’必須’重視脾胃’,因脾胃有如人體的’內燃機’,其功能所至,如納化飲食、生會營衛、充五臟、實四肢、外關九竅、內養七神、固護衛表等,皆以脾胃之氣為本。 餘自入醫林,潛心於脾胃之學,結合臨證實踐,垂六十年,得於心,應於手者在此,決疑難、起危篤者亦在此,反躬自問,獲益殊深。”

筆者曾有幸隨診兩年,錄得其基本方:太子參、沙參、丹參、白朮、茯苓、法夏、陳皮、炒麥芽、炒神曲、炒山楂。平時細細咀嚼,此方立意中和,兼顧補消、升降、潤燥,與脾主運化,胃主腐熟,為氣血生化之源;脾主升清,胃主降濁,乃氣機升降之樞紐;脾喜燥惡溼,胃喜潤惡燥等生理特點、病理變化絲絲入扣。筆者臨床每遇疑似複雜難辨之症,以此方為主,隨症加減,多獲良效。特發表以供讀者共享,且寄“飲其流者懷其源,學其成時念吾師”之情。

調治脾胃貴在“中和”,調養脾胃也是如此。針對損傷脾胃的三大病因“飲食不節”、“情志所傷”、“他病傳脾”,平時飲食均衡、適量、適時,情志寧靜淡泊、樂觀豁達,他病調治注意顧護脾胃,脾胃自然健康無恙。





儉德醫家


中醫怎麼養脾胃?

中醫裡面認為脾是我們的後天之本,腎是先天之本,腎好的人一般都是從出生的那一刻就附帶的,這通過我們後天的彌補一般來說效果不顯著。而脾胃則不一樣,脾胃可以靠我們後天的呵護來改善,只要我們脾胃好,那麼吃進去的每一餐都能轉化為氣血津液,這些都是我們氣血充足的來源。


那麼在中醫裡面,一般認為脾胃該如何養呢?

脾胃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撐,四怕生氣。因此調養脾胃我們也可以通過藥膳和改善生活方式來保養脾胃。


同時“脾胃屬土,胃乃陽土,喜溼惡燥;脾乃陰土,喜燥惡溼。”很多人還會因為脾虛久了,出現溼氣重的情形,水溼之邪的產生,與脾的功能失調有很大關係。

那麼調養脾胃,就要吃它喜歡吃的食物,黃色入脾,那麼像小米,南瓜,柑橘,板栗等等都是可以養脾胃的。同時思傷脾,平時不要過度思慮,不僅容易損耗肝血,還會導致脾胃虛弱,因此保持一個樂觀積極的態度十分關鍵。


最後,如果脾胃長期存在問題,脾氣虛弱,那麼可以服用參苓白朮丸或者人參健脾丸,這類藥都是比較溫和補益的,適合長期服用。



關注我!帶您正確養生,改善脾虛問題!每日介紹養脾中成藥!


脾胃範兒


俗話說十人九胃病,這話有一定道理的,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大多數人們都管不住自己的嘴了,當然也包括我在內,只要是好吃的就大吃特吃,吃到吃不下才肯罷休,豈不知吃了之後對胃造成多大的損傷。

中醫把脾胃稱為後天之根本,氣血生化之來源,如果脾胃有了病,其他臟器同樣會受到牽連。

中醫說胃病三分是靠藥物,七分靠養,所謂的養其實就是我們自身不良的生活習慣改掉,而並非吃藥,比如不喝涼的東西,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飲酒要適量,吃飯七分飽,晚飯後要散步等等。

藥物的話,山藥屬於藥食同源,補肺脾腎三髒,在治療脾胃的藥方裡幾乎都會用到,平時可以煮粥時放一些,山藥最好選用河南的鐵棍山藥最為正宗。



懸壺海哥哥


中醫怎麼養脾胃?

健康苦行僧,開講啦!

脾胃在人體中的地位非常重要,飲食進入胃部經過胃部的處理以後,由脾來消化吸收,再通過心肺輸送到全身,讓各個組織都得到滋養,若氣血運化受到影響,就會出現水溼內停,經常性睏倦,無力,所以脾胃是後天之本,平時一定要注意養護,那麼中醫如何養脾胃呢,僅僅靠中藥嗎,其實這樣想就有些片面了。

思慮過度,脾氣鬱結,久則傷正,運化失常

中醫應該如何滋養脾胃呢?

一:莫讓情緒傷脾胃

中醫認為正常的情緒是不能傷害身體的,但思慮過度,脾氣鬱結,就很容易傷害身體,會導致煩悶,健忘,經常頭暈,平時一定要注意調整好自己的心情

二:摩腹

適當的運動能夠很好地養胃健脾,最為簡單的運動就是每天摩腹,雙手重疊,在上腹部按照順時針和逆時針分別按摩50次,這樣能夠很好地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

三:脾胃虛弱粥是良品

溫熱,軟爛的粥確實是養胃佳品,平時可以多喝一些牛奶大米粥,山藥粥,小米南瓜粥都是很好的養生粥品,經常這樣食用,就夠了,平時的飲食中加入一碗豬肚湯,當歸羊肉湯,就能很好地養胃健脾補虛了

對於以上內容的補充

1:平時不得久食生冷食物,不得經常吹空調,這會影響脾胃的運化的

2:飲食習慣需要改變,平常注意細嚼慢嚥,不得暴飲暴食,吃到七分到八分飽就可

3:注意膳食的平衡,貪食肥甘厚味的食物,必然會加重脾胃的消化負擔,多吃一些新鮮蔬果是很有必要的

持續健康知識分享,希望對您有幫助,歡迎關注!


健康行僧


從中醫角度,脾為先天之本,是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那麼如何養脾胃呢?

我曾經幫助20多歲的消瘦女生從飲食調養脾胃,長了5斤,長期的過敏症狀也基本沒再出現。結合中醫營養,以下是我調養脾胃的7點分享:

1.個性化飲食很重要!從小孩、成人、孕婦、老人的不同階段,適合的飲食重點會有差異,參考中國營養學會的中國居民平衡膳食餐盤。

2.平時不定時適當增加含活性菌的酸奶或益生菌,含豐富益生菌,幫助改善脾胃功能,當然適量即可,不宜長期大量天天食用。

3.食用有助脾胃功能的食物例如山藥、蓮子、芡實等,常見養胃食譜南瓜小米粥,淮山蓮子(蓮子去心)肉湯。記得不能光喝湯,湯渣例如淮山蓮子也要吃,淮山蓮子本身也是有助健脾胃。

4.蔬菜水果很重要,含有的維生素、膳食纖維對自身腸胃和身體都有益處。

5.關鍵一點——飲食習慣很重要,按時按量,少量多餐,均衡飲食,避免暴飲暴食,避免刺激寒涼食物,少吃冰凍冷飲,不吃宵夜。

6.保持心情愉快,專心吃飯,好好睡覺。例如壓力、焦慮、邊吃飯邊工作、失眠等會影響腸胃消化。

7.如果脾胃功能較差,建議諮詢註冊營養師或兒科醫生全面評估分析,制定個性化飲食調養方案。

希望我的分享對你有所幫助,祝腸健康!

如有疑惑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平日會分享健康知識和健脾養胃營養食譜,歡迎關注頭條號“吳斯潔營養師”~


吳斯潔營養師


在中醫理論中,脾和胃是密不可分的一對好兄弟。“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是李東垣在《脾胃論》中對於脾胃的經典論述,脾胃是我們的後天之本,脾胃是我們營養運化,身體補充氣血的重要器官。胃是六腑之一,負責食物的接受和初步消化,脾是五臟之一,負責輸送和吸收,脾和胃配合起來,才能保證人體的營養吸收,才能保證食物向氣血的運化,因此,養好脾胃對於身體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怎麼養好脾胃呢?經常健脾養胃的中藥可以嗎?日常生活中不注意,堅持的都是傷害脾胃的壞習慣,慢慢傷脾損胃,等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脾胃虛弱而引發的問題,再去服藥調理,這只是下策。比起吃藥,我們更建議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脾胃的調養,只有保持良好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才能從根本上保持脾胃的健康。傷害脾胃的壞習慣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飲食不按規律,我們常說一日三餐,但很多朋友卻不能堅持規律的飲食,飲食的規律養成的是脾胃的生物節律,進食時間間隔一會長,一會短,就會影響胃部和十二指腸的胃酸分泌,很多飲食不規律的青年人,都有十二指腸潰瘍的問題,而年齡大一點的朋友,胃潰瘍、慢性胃炎的發病率則更高。

2. 長期不吃早餐,也是傷害脾胃的風險因素,早餐不吃,但胃部仍然會在早晨8~9點分泌胃液,這時胃內沒有食物,胃酸就會對胃黏膜形成刺激。除了刺激胃部以外,長期不吃早餐,還會導致膽結石問題的發生。

3. 暴飲暴食,很多年輕的朋友,一面吵著要養生,另一邊又經常的不能剋制自己的口腹之慾,碰到愛吃的東西,就暴飲暴食,殊不知這是傷害脾胃的重要方面。暴飲暴食會使消化系統紊亂,經常暴飲暴食,還會引起胃腸不適,胸悶氣急,腹瀉或便秘等問題,急性腸胃炎,胃出血等, 也與暴飲暴食有很大的關係。

4. 過度憂思傷脾胃,千萬不要小看情緒對於身體健康的影響。憂思傷脾,是中醫對於情緒影響脾胃的說法。常常思慮過度,會影響脾胃的正常生理活動,導致脾胃呆滯,運化失常,腹部悶漲,食慾不振,胃部疼痛,頭暈目眩等症狀,想要養好脾胃,先做到“戒除憂思”吧。

5. 超負荷工作,過度疲勞,影響脾胃運轉。過度疲勞並不一定會讓人消瘦,也有可能是虛胖,但伴隨肥胖的,還有精神狀態不好的情況。不管是腦力還是體力的過度疲勞,都是傷害脾胃,導致脾胃功能減退的重要原因。

6. 吸菸酗酒,傷害脾胃。菸草中的尼古丁可以直接損傷胃黏膜,導致胃黏膜小動脈收縮,菸草中的煤焦油也會促進胃酸分泌增加,而飲酒對於胃黏膜也有直接的刺激性,而大量飲酒,也會引起胃酸和膽汁的過度分泌,損傷胃黏膜,因此,想要脾胃健康,戒菸限酒也一定要做到。

7. 經常服用生冷食物,傷害脾胃。並不是說不能吃生冷,但一定要注意適量,在中醫理論中,脾喜燥,胃喜溫,食用過多的生冷食物,會使胃的防衛能力下降,胃黏膜出現糜爛等問題。

8. 久坐不運動很傷脾。由於工作原因或其他原因,經常久坐不運動是很多朋友的常態。中醫裡面常說:久坐傷肉,實際上指的就是傷脾的問題。脾是人體能量儲備和利用的中心,脾主肌肉,經常久坐,缺乏運動鍛鍊,傷害的就是我們的脾的運化功能,從而導致肌肉的退化,身體元氣受損。

關於損傷脾胃的8個壞習慣,您有幾個呢,如果能夠儘早的戒除這些傷害脾胃的壞習慣,從保持良好生活習慣方面來養脾胃,防患於未然,是不是比起天天想著吃什麼調脾養胃的藥物,要強的多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