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元一畝,平原土地,承包幾百畝種小麥玉米能掙錢嗎?

pin名三郎


我們個人承包村裡一些地鄰農戶家的農田是每畝325元左右,而大片租賃農戶家的承包地大概為700~800元/畝,其中靠河流的農田為每畝800元/年,遠離河流的則便宜100元!今年夏收期間,我們村就有年輕人在鄰村以此價格租賃到了幾百畝地,,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目前個體農戶種地收益越來越低,已經比不上土地流轉帶來的收益,說白了,種植小麥和玉米單季農作物畝產收益或已經明顯低於400元,使得農戶更傾向於以租金每畝七八百元向外流轉!



而對於土地承包大戶來說,對於600元/畝以上的流轉土地,如果沒有現代經營管理理念,可能在當前種植小麥和玉米等農作物不景氣大環境中也是徒勞枉然。而對於土地流轉獲益情況,在我們這邊既有成功者,也有很多失敗者,最後以賠本損失慘重而草草收場!目前針對土地流轉的方式,具體表現為:

一、土地規模化了卻沒有現代農業經營管理經驗。在我小舅所在村莊曾在前兩年有一個六戶村民組成的農民合作社,然後以800元/畝承包了村裡幾百畝農田,並且配備了大型機械設備,然後在種地管理上,因農田分散,澆灌、打藥、機械使用上過於接近傳統農戶生產方式,導致土地規模化後種植成本仍居高不下,再加上對種植農作物沒有具體銷售渠道合作,一般還是以傳統方式賣給當地糧食收購商,使得利潤很大部分讓當地貿易商賺得,與普通農戶銷售渠道沒有明顯差別,因此,在種植成本高昂、畝產量下滑和糧食價格不斷下跌等方面影響下,最終損失慘重,從去年開始已陸續有合作農戶選擇了退出!



二、幫助外出打工農戶經營管理土地。在我們這邊某村莊會有一種“農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模式,主要是面向村裡農戶群體,因一些農戶長期外出打工,導致沒時間種地,因在通過將農戶土地整合經營管理,然後將收益大部分再以股份方式返還給入合作社農戶,只是實現了農業生產過程統一管理,例如農資產品集中採購、澆水、打藥、播種後、收穫和售賣統一方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也提高了畝產效益,同時村裡農戶也可以大多時間去外出打工,而留守農戶則可以通過給合作社打工種地獲得更高收入,也是一種不錯的發展模式!

三、與當地或周邊農業相關企業合作、共同發展。有些敏銳農戶之所以會以高租金流轉農戶的承包地,其實開展前也是做了大量相關調研,可能與當地一些養殖戶、養殖企業、麵粉廠等簽訂供應合作,然後將種植的小麥和玉米等農作物主要供應給這些已合作農業相關企業,在一定程度上提前保障了種植效益。另外,在種植成本上,通過土地規模化與更大的農資經銷商或廠家合作,然後採用現代機械連片作業方式,儘量降低生產成本,從而在農業成本和農業效益間擠出更多利潤!

所以說,如果是想通過土地流轉獲得更好收益,往往是需要提前準備充分,對於農業生產成本和最終種植效益把控得當合理,並不是單靠提高承包租金搶佔土地資源後就可以獲得更高利潤!然而,現實中會有一些“吃瓜群眾”看到別人在土地規模化中賺到了錢而羨慕不已,然後還沒有弄明白經營理念過程就盲目跟風,造成結局往往是血本無歸!(以上僅為個人見解)


龍百曉生




對於土地種植實行輪作種植,現在玉米和小麥是可以一年收兩季的農作物,確保了土地的充分的利用,產出了更高的效益和更多糧食。但是現在種植成本逐年增加,糧食價格不是始終穩步不前,可以說十幾年來沒有做出極大的變化,甚至還出現了下跌的行情。種子、農藥、化肥的價格等等比去年同期上漲了40%以上,特別是農藥、化肥近兩年藉著環境汙染的治理,大幅度的提高農藥化肥的價格,在前一段前幾年一袋化肥只有幾十塊錢,如今上漲到了一百五六十元錢。

對於題主所說的600塊錢包一畝土地,種植玉米小麥,一年收兩季作物收入到底怎麼樣?其實這種狀況,總體的收入是賺點錢的,但這需要根據天氣的狀況,如果是風調雨順的話,能夠賺一點辛苦錢,當然還必須是大面積的操作,使用機械化操作,利潤稍微高一些,如果是土地這一塊比較零散的話,賺的錢是非常少的,再遇上了自然災害那會虧得老本都沒了。



1、小麥的種植及其收益狀況分析。對於現在種小麥一般使用是自家的種子,如果購買種子的話,價格稍微高一些,良種補貼後每斤也在1.5元左右的行情。按照現在的小麥種植的基本的成本應該在450元左右每畝,每畝小麥產量平均在1000斤左右,現在在按每畝,每斤小麥的收購價格為1.18元計算的話,這樣一畝小麥的主要收入在1180元左右,減去種植的成本的毛收入應該在730元。這裡面主要是自己農民人工不算,如果僱用人工的話那就比較低了,也每畝收入也就在三四百元左右的樣子。

2、玉米的種植及其收益狀況分析。對於玉米的種植,相對來說成本比小麥的種植成本要高一些,平均每畝在500元左右,因為三伏天玉米的病蟲害特別的多,所以使用的農藥特別的多,而且玉米的需要的化肥也特別的多,所以成本稍微高了一些。現在玉米的畝產量平均在1100斤左右,目前玉米的價格平均在一元左右的行情,所以除去玉米的種植成本,每畝的收入也實在600元左右。當然這不包括人工成本了。



總之,通過以上分析種植玉米和小麥一畝地的收入平均在1330元左右,這是一年兩季的收入,一畝地的承包費用為600元,這樣每畝地的收入平均在730元左右。這期間不包括人工的費用,如果除去人工的費用,每畝的收入也就在三四百元左右的樣子,還是比較風調雨順的天氣,如果遇到自然災害的原因,那就出現了絕對的虧損了。如果花600元錢承包土地的話,總體來說還是賺錢的,不能夠外出打工賺錢,可以在家裡多承包一些土地,至少能夠補貼一下家用,有付出就有回報。


宗元三農堂


老家堂哥種了一百五多畝,是務工人的田地租給他種的,一畝400元年租金(再高沒人租,儘管也是平原田)。今年種了一年,曬的油黑錚亮的,人也瘦了一殼(瘦三四十斤)。錢沒掙著多少,肥倒減了不少。

他是這樣規劃種的。

午季收了130畝小麥,25畝西瓜。小麥賣了1.1元每斤,收13萬斤,賣14.3萬,西瓜開始旱,後來熟期趕上陰雨又泡地裡,壞了,賣了1萬多元。總共賣15.5萬左右。小麥每畝化肥種子犁種農藥收等投資大約520元,租金400元,西瓜加地膜加澆旱找人栽苗找人摘賣瓜,每畝650元。成本費用是租金155乘200(年租金400,一季200元)=3.1萬。小麥投資及收費用是520乘130=6.76萬,西瓜投資650乘25=1.625萬。費用共11.485萬。賺了15.5萬減11.485萬=4.015萬了。

秋季100畝玉米,30畝水稻,15畝高梁,10花生。由於受颱風影響,加之旱,玉米每畝收800斤,8毛一斤,賣了6.4萬。水稻是麥茬秋稻大約700斤,1.2一斤,賣2.52萬。高粱900斤,1.3一斤,賣1.755萬。花生由於4畝曬時淋雨變黑,賣了1.6萬。總收:12.275萬。秋季總投化肥,種子,農藥,犁收.請人工刨花生,澆地,花費大概6萬元。租金3.1萬。費用9.1萬。12.2759—9.1萬=3.175萬。

午秋兩季共收益:4.015萬+3.175萬=7.19萬。

(農村種田補貼還是補給原承包人,除非籤合同,但農民不願籤合同的。只會找個中間人說租金。如果籤合同,堂哥作為實際種地者,拿合同去農經部門才能領到補貼的。比如一畝補160元,155畝可以補2.48萬元

他忙了一年掙了7萬。他說不如一個進廠的服裝工掙的多。他說怪不得寧可打工,不願種地。他講明年不種了。今年當減肥了。

或許你辦法多些。能種的更好,收益更豐碩些。


怡冉說事兒


600元一畝承包土地,種小麥和晚玉米肯定能掙錢。但是,主要還得看你是在什麼地區來承包。

我們這裡是河北省的東北部平原地區,也是冬小麥和晚玉米的主產區。2017年我們村的種糧大戶在本村一次流轉了五百畝土地,我家有六畝地也流轉給了種糧大戶。合同定的是2028年到期。每畝每年是800元,一年一給錢,土地補貼全部歸種大戶所有。

根據我們村去年的情況來看,種糧大戶還是掙了不少錢的。我們這裡種植小麥和玉米,從種到收全部都是機械化,灌溉設施條件良好,地下管道全部是國家免費給鋪設的,現在插上卡就能澆地。我們這裡土質肥沃,近幾年小麥平均畝產都在1000斤以上,玉米平均畝產都在1500斤左右。

根據大多數農戶統計,一般的農戶一年種兩茬,一畝地的總支出費用都在700元至750元錢左右。總之用一句最簡單的話就可以說明白:種兩茬莊稼,最少能掙一茬的錢。

總之,如果是在平原地區承包土地,灌溉條件良好的話,每畝地承包費600元的話,肯定是能掙錢的。另外,如果承包土地畝數能達標的話,農機補貼國家也能給不少錢。所以,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在平原地區條件比較好的地方承包土地,肯定是能掙錢的。


少利17


我還種著二畝地,小麥玉米輪作。先算一筆賬:1,每畝的種地成本,安季節次序推。

小麥種30✘1,5(政府每年都有種子補貼=45。

複合肥一袋140。拌種6元。旋耕機費用50。種地20。期間用時費每天安100元計。總共澆水四次每次電費25✘4=100元,工價一天100。返青肥每畝25元。噴除草劑,蚜蟲各一次,藥費共40元,工價20元。機收小麥50元。合計596。

2,玉米種一袋40元,種地20,化肥140,澆水兩次25✘2=50+工價50,除草劑15+工價10,聯合收管拉到家110,秸稈粉碎50。合計485。

596+485=1081元。這是最低費用。算上等機械的時間再加200。

3,收入,小麥畝產800……1000✘1,25=1000……1250元。

玉米1000……1200✘0,95=950……1452元。共1950……2652元。去掉開支1281,剩餘669……1371元。

再去掉你的承包費600,理論上,你的利潤在69……771元之間。

如果遇到災年,你就完了。

當然,如果收割機是你自己的,利潤空間還大一些。


才辰日月


利潤還是有的,我是河南省的我們家現在地裡一年就種植兩季莊稼小麥和玉米,以我家種植的小麥和玉米為例,小麥平均畝產800斤左右,玉米大概畝產1000斤左右,小麥一斤1.2元左右,800*1.2=960每畝,玉米現在一斤1元左右,1000*1=1000.這樣算的話除去土地租金600元毛利有1400元,去除種子肥料澆水人工應該每畝還是幾百利潤的,你這要是幾百畝在一起管理方便很多,現在都是機械化種收很方便。有的地方承包土地國家好像還有補助扶持政策,所以說大膽的承包吧,你以後就是地主了[呲牙]




豫農豐


我說說種地的情況。今年種了3畝半地的玉米,每畝玉米種2斤110元,每畝拌種15元,每袋複合肥160元,每畝120斤是190元,每畝播種60元,每畝除草劑25元,澆地用油每畝20元,每畝費用420元,3.5畝共計2010元,還是人工收割的,這是實際數據。

今年先是春旱,接著是水淹,隨後是大風,最後又是水淹,秋後總共收了400多斤玉米,每斤0.95元賣不到400元,賠了1600多元,每畝交玉米保險4元,到現在還沒有著落。

按往年正常年景每畝地900斤計算✘0.95是855元,減去每畝成本420元是435元。小麥的費用與玉米基本相同,再加機械收割每畝65元,打農藥每畝30元,每畝共用515元,畝產800斤✘1.05是840元,減去515元是325元,加上玉米贏利435元總共760元,每畝承包費按你說的600元計算還剩160元,再找人工管理賠多少就自己算算吧。

今年秋季又是大旱,種上麥子立馬上就得澆,看看圖五圖六在地頭澆地的農民正在吃午飯,是他兒媳婦送的飯,晚上澆到天黑,農民餐風飲露,種點糧食是多麼不容易啊!遇上災年就得賠錢,所以農民都不想種地了,只有老人婦女種點地維持生活。這是真實的情況,祥細介紹給網友們,共大家分享一下吧。










青山150147155


種糧食不賺錢,這已是眾所周知的事情,要不然也不會有很多農村人放著自家好好的田地不種,外出打工賺錢!

前幾年確實有很多承包大戶到農村承包土地,大部分也不過是為了騙取補貼罷了,真正承包土地賺錢的沒有幾個,這幾年,很多人退出了,究其原因就是因為不賺錢,我們那裡一畝地200塊錢,都還不想種。

去年和一個東北的老者聊天,他原來在東北承包了幾百畝的田地種植大米,玉米,他說前幾年行情好,糧食有保護價,還賺錢,這幾年一年不如一年,後來把農業設備都低價賣了,也不再承包土地了,一家人都跑到浙江一帶打工賺錢,他說比種田掙得多。

我們大概算算一畝地種植小麥玉米能賺多少錢?一畝地用旋耕機粉碎,深耕,粑地需要100元,小麥種子50元,播種機播種20,化肥施兩遍,底肥和追肥一共需要150,澆水和農藥需要80左右,收割機收割一畝40,這樣小麥成本將近440元。小麥一畝地產量800-1000斤,現在小麥價格1.1元,一畝地收入880-1100元,減去成本一畝地利潤約450-600元左右。

小麥收完之後直接播種玉米,一畝地需要玉米種子40元,播種機25元,化肥150元,滅草劑和農藥需要30元,收割機收穫需要80元,澆水需要2-3次大概50元,一畝地產量約800-1000斤,現在玉米價格每斤0.95元,收入760-950元,減去成本每畝利潤約為400-600元。

一畝地一年種植一季小麥和一季玉米,在減去運輸,脫粒,烘乾等成本,在收成較好的年份綜合利潤約為600-1000元,這還不包括人工費用,現在人工費用也是很高的,在農村一個人一天需要100元左右,

種植小麥玉米一畝地一年最好的收入也就是不到一千塊錢,還要再減去租金600元,還要請人工作業,這樣算下來幾乎是不賺錢的。如果碰到不好的年景,旱災,澇災,蟲害,收成不好真會賠錢的。

當然了,種植規模大,成本也會降低,再加上農業補貼,或許也能賺到點錢,付出和投入不成正比,風險很大,謹慎行事!


鄉間一抹陽光


我也是農民,我看只要是種糧食的話,老天爺就得你當上,這幾年也旱的厲害,天災也多,弄不好的話,哭起都沒有淚!跑都來不及,不要以為糧食有多好種的了,頭條上說過一次,一個包了一千畝地,麥子沒有收,人就跑了,我說的對嗎?


同路人5


先肯定的告訴你,賺錢💰,只是多少而已。

我想告訴你的是:規摸等於效益,如果你承包的地形成不了規摸,勸你收手,千萬不要承包。如果能形成規摸,你一定要充滿信心(如果是聯片300畝以上,國家每畝地將給你200-300元的耕地補貼),如果管理模式合理,保證你每年淨賺一季玉米的錢,因為一季小麥完全可以對沖一年土地們所有費用(包括租金),

切記:一定要規劃出來一個科學合理的管理摸式,科學合理的管理摸式就是你要收穫的真金白銀。否則如果管理摸式上出了差錯,後果一定會很嚴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