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擁有核武器的國家越來越少?

克里奧爾


W君一貫說相信核裁軍就上當了。

看一個地圖吧:

在地圖上標註紅色的是“合法的”五個擁核國家。綠色的是已經確認有核武器的國家,藍色的是非常有可能有核武器的國家,深紅的是叫囂自己有核武器但還沒有人信的國家。淺綠色的是大家正在懷疑有核計劃的國家,兩個灰色的都是曾經有核武器的國家。

這樣看看還信不信有核武器的國家越來越少的論斷呢?是不是恰恰相反的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正在不斷增多?


大家所熟悉的核武器,主要是原子彈和氫彈,其實這些東西都是半個世紀前的產物了。要記住的一點是——科技的發展永遠沒有停止的腳步。

目前各種新型的核武器其實很容易產生在這些還沒有核武器的國家中。

1962年出臺的《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在1996年才在聯合國大會上得以通過。但是要注意的一點是,凡是限制軍備條約,在歷史上沒有一個不被繞過去的。這是人本性的問題,在地球上無解。

在一百年後看《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恐怕是催生出更多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促成因素之一。所以從某些角度來理解《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的簽訂其實並不是什麼好事情。

在《條約》中規定“每一締約國承諾不進行任何核武器試驗爆炸或任何其他核爆炸”。那麼我們可以想到的就是每一締約國皆可進行不爆炸而釋放能量的核武器試驗。因此對一些小國家來說“髒彈”就成為了後期研究的一個主要方向。

對於核大國來說,通過激光、電離、中子射流等手段產生感生輻射的武器研究也是在條約“不禁止”的範疇以內的。

因此從科技的發展來看,《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就是一紙空文。擁核國家將在未來的幾十年內大幅度增長,更何況《中導條約》都有人開始退出了。那麼《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在未來有人退出也不是什麼事兒啊!


軍武數據庫


世界擁核國家數量先是增多,在90年代初期達到頂峰的12個國家,然後是下降。到目前除了五大常任理事國之外還有4個“非法”擁核國,而在1950前只有美蘇兩個國家。至於原因,南非是擁有核技術但是政治原因主動放棄,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這3個國家是因為沾了蘇聯解體的光才有的核武器,對他們來說核武器只能說是曇花一現而已,被迫交出是早晚的事情。

世界上第1枚真正的核武器誕生於美國,試爆時間是1945年7月16日。緊接著蘇聯在1949年8月29日爆炸了自己的第一顆原子彈。這樣截止到1950年只有美蘇兩個國家擁有核武器。英國在1952年、法國在1960年、中國在1964年分別爆炸自己第一顆原子彈。這5個國家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中界定的“合法”擁核國。

除了這5個“合法”擁核國之外,印度在1974年進行核試驗、南非在1977年-1979年期間疑似進行過核試驗。而以色列雖然沒有具體的核試驗證據,但是普遍認為其80年代就已經開始量產核武器。巴基斯坦雖然是在1998年才正式進行核試驗,但是他應該也在80年代就已經擁有核武了。

上面我們提到的南非是個特殊情況,他雖然擁有了核武器,然而最終自願放棄退出擁核國家的行列。南非早在1977年就被認為製造了核試驗裝置,1980年開始具備“槍式”原子彈的能力。然而因為南非內部政治原因,他在1987年開始考慮放棄核武器,並在1990年正式放棄,1993年銷燬相關文件。所以他就退出了擁核國家的行列。

蘇聯1991年解體時他的核武器是按照“就地分配”的原則進行分配的,也就是在誰的境內就歸誰。在這種情況下除了俄羅斯之外,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這3個國家突然變成擁核國,而且烏克蘭一度成為世界第三大核國家。但是這3個國家擁有核武器的時間非常短暫,畢竟五大常任理事國根本不能接受突然出現的3個核大國,所以在中美英法俄保證不對他們使用核武器的條件下他們主動交出了自己手中的核武器,而且他們也不掌握核技術。這樣擁核國家在90年代初期南非沒有完全銷燬核武器之前實際達到12個,這也是巔峰時期。隨著南非、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這4個國家銷燬後又降到8個。

而朝鮮在2006年進行首次核試驗,這樣從8個國家又漲到9個國家。其實世界擁核國家數量是在整體上升的,在1950年代前只有2個國家擁有,1970年代前5個國家擁有,到現在是9個國家。中間雖然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斯短暫擁有過核武器,但是他們根本沒有掌握核技術,而且國際社會也不能接受他們擁有核武器這個事實,所以核武器對他們來說註定只是曇花一現,甚至他們3個根本算不上真正的擁核國,只能作為例外來看。


雛菊西瓜Peterpan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核武器這麼厲害,為啥小國家不研製呢,因為早在1968年,世界五大流氓即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都簽署了關於禁止傳播核武器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該條約規定了只有我們5個才能合法擁有核武器,其它國家進行核武器的研發在國際社會會被認定是非法行為,並將受到國際法律的追究。

核武器的儲存製造本身就是一個門檻

並不是世界上所有國家都突破了核武器儲存製造的技術,一些國家甚至連核武器相關的經驗和人才都沒有,製備核材料的來源更是一個問題,以目前的科技水平來看,核武器的研發需要投入幾億美元,關於核武器的儲存和保護所需要的的資金還要在製造核武器費用上翻個倍,就儲存花費的這筆資金就令很多發達國家難以承受,更不用說一些小國家了。這也是為什麼世界上擁核國家越來越少的原因。


資源封鎖

最難的還是製造核彈的關鍵資源鈾和鈈,目前國際社會對鈾礦問題十分關注,很少有國家能夠突破封鎖,弄道礦石,即使弄到礦石還需要從礦石中提煉鈾235,而分離鈾235的技術難度非常高,伊朗動用上千臺離心機,耗費數十年時間,卻只提煉出了30多公斤,核濃度只有20%的核原料!

要知道武器級的核原料濃度得93%以上才行,就算真的能夠提煉出足夠濃度的核原料,也會受到聯合國五常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阻止。


歷史長河的釣魚人


擁有核武器的國家越來越少這種說法其實是有問題的。世界上擁有或曾一度擁有過核武器的國家分為以下幾類:有核國家、非法擁核國家、匿核國家和棄核國家。我們不妨先回顧一下世界各國的核武發展歷程,然後我們再判斷世界上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究竟是越來越多還是越來越少。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後美國開始介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當時美國情報機構瞭解到納粹德國從1937年2月就開始執行“鈾計劃”,美國科學家強烈要求必須搶在納粹德國之前研製出原子彈。1941年12月6日美國正式啟動了代號為“曼哈頓”的絕密計劃。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賦予這一計劃以“高於一切行動的特別優先權”:在“曼哈頓”工程管理區內彙集了以奧本海默為首的一大批來自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在某些部門帶博士頭銜的人甚至比一般工作人員還要多,其中不乏諾貝爾獎得主。“曼哈頓”工程在頂峰時期曾經起用了53.9萬人,總耗資高達25億美元。這是在此之前任何一次武器實驗所無法比擬的。1942年初美國科學家已對原子彈的機制、應該努力的方向以及費用和時間等都有了大致的構想,但核研究的龐大工程已經超過了科學研究機構的能力。當時美國經濟已經轉向戰爭,沒有一家工業公司能在短期內完成有關生產設施的建設。美國核研究的負責人之一布什認為:只有軍隊以最高優先權才能在戰爭結束前生產出核原料來。1942年3月9日他在給羅斯福總統的報告中強調了原子彈的光明前景,提出把全部的研製和生產管理移交給軍隊。6月17日布什給羅斯福準備了一份將核計劃全部交給軍隊領導執行的詳細報告。羅斯福立即批覆了布什的報告。1942年12月2日在恩利克·費米的指導下芝加哥大學建成世界上第一個實驗型原子反應堆併成功進行了可控的鏈式反應。1943年春奧本海默領導的製造原子彈的工作在洛斯阿拉莫斯的實驗室開始。1945年7月12日一顆實驗性原子彈開始進行最後裝配。1945年7月16日5時30分美國在新墨西哥州離阿拉木郭多50英里的一片廣闊荒蕪地區成功進行了世界上首次核試驗,成為全世界第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根據當時的記錄顯示:美國試爆的這枚全球第一枚核彈爆照中心所產生的溫度相當於太陽表面的一萬倍,這樣的高溫使周圍沙漠中的沙礫被熔成了玻璃。1945年8月6日美國飛行員保羅·提貝茲駕駛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埃諾拉·蓋伊號在日本廣島上空投下了代號“小男孩”的原子彈,這是核武器在人類歷史上的首次實戰使用。三天後由查理士·斯文尼駕駛的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伯克之車”在長崎上空投下了代號“胖子”的原子彈,這是繼“小男孩”之後核武器在人類戰爭史上的再次使用,也是迄今為止最後一次在實戰中的使用。原子彈在廣島和長崎的爆炸瞬間就造成了12萬人的死亡,而在此後又陸續有人因遭受輻射而患病。1952年美國試爆第一枚氫彈,成為全世界率先擁有氫彈的國家。1992年美國政府宣佈暫停核試驗,至此美國總共進行了1032次核試驗,其彈道導彈的射程為13000公里。1992年美國核彈頭數量為9300枚,此後經過不斷削減到2012年的核彈頭擁有量為1722枚。

原子彈在廣島和長崎展現的巨大威力震驚了世界各國,蘇聯方面隨即迅速展開了發展核武器的緊急計劃:對德戰爭結束剛滿3個月的時候斯大林就下令成立隸屬於國防委員會的特別委員會,由貝利亞出任該特別委員會的主席。貝利亞作為蘇聯情報機構克格勃的領導人加緊蒐集各種關於美國原子彈研究的情報,很快克格勃的特工人員就通過參與過曼哈頓計劃的美國共產黨員莫里斯·科恩和德國共產黨員克勞斯·福克斯瞭解到了美國原子彈項目的諸多細節,蘇聯駐日大使館的武官還實地察看了廣島原子彈爆炸地的破壞狀況。此時蘇聯的核計劃剛啟動,要在短期內完成原材料的加工和濃縮處理存在諸多難以一時克服的問題。這時貝利亞想到了戰敗的德國人——儘管德國直到戰敗也沒研製出核武器,但在鈾礦石的加工和同位素分離方面的經驗是相當豐富的,德國甚至還製造過幾臺試探行核反應堆。貝利亞指示內務部隊在蘇聯佔領區盡一切可能蒐羅未被西方盟軍俘虜的德國核物理學家和工程師,最終有300餘名德國科學家和工程師被送往蘇聯。1949年8月29日4時蘇聯在哈薩克斯坦的米什克瓦核試驗場成功進行了首次核試驗,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1953年蘇聯又成功試爆第一枚氫彈,儘管美國是率先發明氫彈的國家,然而蘇聯卻是全世界第一個成功把氫彈武器化的國家。1961年蘇聯成功引爆了當量高達5000萬噸的“沙皇炸彈”——這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引爆過的威力最大的爆炸品。在勃列日涅夫時代蘇聯的核武數量一度超越過美國。1991年10月26日蘇聯政府宣佈暫停核試驗,至此蘇聯共進行了715次核試驗,其彈道導彈的射程為11000公里。蘇聯的核武庫不僅龐大,而且部署的範圍極其廣泛:其中80%部署在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國俄羅斯境內,另有20%部署在白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境內。蘇聯建有16個固定式戰略導彈發射場:俄羅斯境內部署有12個、哈薩克境內2個、烏克蘭境內2個。除此之外蘇聯還有12個移動式洲際彈道導彈發射基地:俄羅斯境內10個、白俄羅斯境內2個。蘇聯解體後各加盟共和國瓜分了蘇聯遺留的家當:蘇聯時代部署有核武器的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四個加盟共和國都分得了一部分核武器,當然這其中俄羅斯繼承的份額自然是最大的,而烏克蘭所繼承的核武器質量和數量都僅次於俄羅斯:1270枚核彈頭、2480枚戰術核武器使烏克蘭成為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的世界第三核武器大國。當時的烏克蘭擁有製造生產洲際彈道導彈的能力,擁有三位一體的核打擊能力。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三個擁有核武器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自獨立之日起就處於俄羅斯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地緣勢力爭奪之中,無論是俄羅斯或是西方都不希望有太多的國家擁有核武器,於是俄羅斯和西方都對這些國家採取軟硬兼施的外交政策:一方面憑藉自己更為雄厚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對這些國家施加外交壓力,另一方面又承諾在這些國家放棄核武器後為其提供經濟援助和安全保護。冷戰結束後這些國家對核武器的戰略需求大為削弱,相反卻要為龐大的核武庫維護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最終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三國都宣佈放棄自己的核武器並加入《核不擴散條約》,最終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只有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有核國家地位。此後經過不斷削減到2012年俄羅斯的核彈頭擁有量為1499枚。

事實上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儘管是世界上最早研製成功核武器的國家,然而最早開始研製核武器並不是美、蘇:從上文的介紹中我們可以知道美國的曼哈頓計劃是受到德國核武研究計劃的刺激,而蘇聯則借鑑了德國在鈾礦石的加工和同位素分離方面的豐富經驗,不過關於核武器最早的構想其實也不誕生於德國。早在1925年就有人提出利用某種超級能量進行爆炸和攻擊的設想——這個人的名字叫溫斯頓·丘吉爾。實際上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決定製造核武器國家。1940年美國總統羅斯福曾致信丘吉爾建議兩國共同研發原子彈,儘管這時的英國迫切渴望得到來自美國的援助,然而丘吉爾還是委婉地拒絕了這一建議。丘吉爾的底氣在於當時的英國自認在鈾裂變研究領域處於領先地位,所以不想和美國人分享研究成果。正是被譽為近代原子核物理之父的英國科學家盧瑟福發現了放射性輻射中的α射線與β射線並進行了散射試驗,從而認定了原子核的存在並提出了原子結構模型假說。在此基礎上他又利用放射性元素鐳中釋放的射線轟擊其他元素,首次實現了人工核轉變。1932年英國物理學家查德威克發現了中子,以後的科學家們正是利用中子這種“新炮彈”轟擊各種原子核的反覆試驗最終發現了利用中子轟擊鈾原子核而引起的鈾核鏈式反應。英國儘管在核研究領域起步最早,然而戰爭期間英國的精力完全被德國所牽制,而德國潛艇對英國海域的封鎖破壞了英國核武研究的科研環境,使其一系列核裂變試驗並未取得多大進展。在這種形勢下丘吉爾不得不於1942年6月20日在美國紐約的海德公園與羅斯福大臣合作研發原子彈的協議。事實上美國的曼哈頓計劃中有英國科學家的廣泛參與,然而美國人在核心領域還是對英國這個所謂的“合作伙伴”有所防備。英國只能獲取關於核武器的理論知識,而獲取製造原子彈的技術則是受限的。無情的事實上使英國意識到儘管美英曾在戰爭期間進行過有效的合作,然而當美國率先擁有核武器後是不會與英國分享核武優勢的,所以英國人必須依靠自己解決這一問題。1952年10月3日英國的第一顆原子彈在澳大利亞蒙特貝洛沿海的船上試爆成功,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1956年英國在空軍裝備原子彈。3年後又成功爆炸了氫彈,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爆炸氫彈並具有核作戰能力的國家。1991年11月英國政府宣佈暫停核試驗,至此英國總共進行了45次核試驗。此時英國擁有約400枚核彈頭,導彈射程達5310公里,此後削減為225枚核彈頭,而彈道導彈的射程則發展到12000公里。

美國、蘇聯、英國相繼在核武研究上取得的進展使法國坐不住了。事實上法國和英國一樣在核物理研究領域有著一定基礎:早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物理學家居里夫婦就發現了鐳元素,繼之居里夫婦的女兒、女婿又發現了前所未有的穿透性強的輻射現象並比美國人早幾星期發現了原子裂變。不過二戰前法國始終沒想到把自己在核物理研究方面的成果用於軍事目的。1944年7月14日法國抵抗運動領導人戴高樂訪問加拿大期間會見了三位流亡在此的法國原子物理學家。三人無一例外向戴高樂力陳法國研製原子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這時連國土尚未光復的法國根本不具備研製核武器的條件,直到二戰結束後的1945年10月戴高樂才成立原子能委員會。戰爭期間流亡海外的法國科學家們陸續回國參與到核武器的研究中。1958年4月11日法國政府正式簽署命令:製造一顆核裝置並於1960年第一季度爆炸。1960年2月13日法國在阿爾及利亞撒哈拉沙漠中的拉甘核試驗場成功進行了首次核試驗,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1962年6月法國政府提出耗資達300多億法郎的“軍事裝備計劃法案”,其中60多億法郎用來建立核威懾力量。法國很快便建立起了由陸基導彈。潛艇導彈、飛機攜帶的核導彈所組成的三位一體的獨立核力量。1968年8月24日法國將3噸重的裝置懸吊在氣球上,在600米的高度引爆,產生的爆炸威力為260萬噸TNT當量。在這次試驗後不久的9月8日法國在南太平洋的穆魯羅瓦島爆炸了一顆120萬噸當量的氫彈。1964年7月23日戴高樂在記者招待會上發表了這樣一番聲明:“無核國家不得不接受兩個超級大國的戰略保護和政治控制。法國面對這種情況認為必須進行必要的努力使自己也成為核大國”。1996年9月5日法國政府宣佈在南太平洋地區永久停止核試驗,至此法國總共進行了210次核試驗。據法新社2015年2月19日報道:法國總統奧朗德首次披露了法國核武庫的構成情況——確認法國整體上擁有的核彈頭“不到300枚”,導彈射程達5310公里。

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打破美、蘇等國的核壟斷於1959年6月開始啟動旨在研發本國核武器的"596工程"。在此之前蘇聯一度承諾將對中國的核研究提供支持,然而當時的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撕毀了兩國間的協議,拒絕向中國提供原子彈樣品,此後工作在中國國防科技部門的蘇聯專家顧問們陸續撤走,於是中國的核武研究走上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之路。黨中央先後從全國調集高、中級專家二百多人充實到核武器研究所,形成了以彭桓武、朱光亞、鄧稼先等人為核心的核武器研製骨幹力量。在濃縮鈾方面二機部採取兩條腿走路的辦法:一方面與科學院一起針對甲種分離膜和氟油等關鍵材料進行技術攻關;另一方面在核工業上打一場空前絕後的“人民戰爭”——全民找礦,土法煉鈾。甲種分離膜的顏值任務交給了科學院上海冶金所,由副所長吳自良親自牽頭。國家迅速從北京原子能所、瀋陽金屬研究所和復旦大學抽調50多名技術骨幹充實甲種分離膜課題攻關組。1963年中國成功地發射了第一枚自主研製的導彈。同年甲種分離膜研製成功且可以在中等規模以上的工廠批量生產。當初蘇聯專家告訴中國技術人員鈾分離膜的成本相當於等重量的黃金,然而中國技術人員用自己獨特的工藝技術使國產分離膜的造價被控制在等重黃金的1%左右。在進行關鍵材料的技術攻關的同時二機部也著手土法上馬,以便快速生產足夠的鈾材料。此時困擾我國核工業最大的問題是負責利用俗稱:黃餅“的重鈾酸銨ADU生產二氧化鈾的鈾水冶煉廠尚未完工。在1959年之前蘇聯蘇聯專家曾向中國提高了一個鈾水冶煉的被稱為414流程的生產工藝。但該流程工序繁多,不適於簡易生產。時任二機部第五研究所技術主任的鄧佐卿針對土法煉製中雜質含量高的特點對俗式414流程進行了精簡改革,省去了重鈾酸銨沉澱工序,贏得了時間並降低了萃取劑的用量。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在新疆羅布泊核試驗場成功進行了首次核試驗,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兩年後中國成功開發出第一種可搭載核彈的導彈。接著早於法國在1967年於新疆羅布泊執行第六號實驗並試爆第一枚氫彈。美國從爆炸第一顆原子彈到爆炸第一顆氫彈用了7年時間,英國用了4年,蘇聯用了不到4年,法國則耗時長達8年,相比之下中國是用時最短的。中國的核武研究是在完全獨立自主的環境下進行的,中國的核武研究者用算盤完成了美、蘇、英、法用計算機完成的複雜運算。當時的美國報紙是這樣報道這一事件的”一個非白人的國家第一次打開軍事技術中最深奧的秘密。中國人已插足於一個過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進入的領域”。1996年7月30日中國政府宣佈暫停核試驗,至此中國的核試驗次數總計為45次。迄今為止中國未公佈自己擁有的核彈頭數量,彈道導彈的射程為14000公里,具有與美、俄一樣的空、地、潛全方位投射打擊能力。

至此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已全部在一九六七年一月一日前成功製造並爆炸核武器,也只有這五個國家是當今國際社會公認的可以合法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然而這並不能抑制其他國家發展這種大殺器的慾望:1974年印度成功在拉賈斯坦邦的博克拉進行了代號為“微笑的佛祖”的核試驗,使印度成為繼美、蘇、英、法、中之後全世界第六個有核國家。1998年5月11日和13日印度在西部博克蘭地區進行了5次小當量的核試驗後正式對外宣傳擁有核武器,外界估計其大約有100枚左右射程在4000公里內的核導彈。與印度存在領土爭端的巴基斯坦為保持同印度的戰略平衡從1972年就開始秘密研製核武器。90年代以後巴基斯坦的核武研製計劃被美國得知,美國為維持自身的核優勢隨即對巴基斯坦進行了制裁,這一度導致巴基斯坦的核武發展速度放緩,直到1998年5月28日巴基斯坦又成功地進行了5次核試驗。外界推測:巴基斯坦可能擁有15~25枚核彈頭,其彈道導彈的射程為1500公里。

2006年10月9日朝鮮官方通訊社報道稱:朝鮮成功進行了首次核武試驗。外界猜測朝鮮已經擁有2至3枚核彈頭,其彈道導彈的射程為1000~1500公里。2009年5月25日朝鮮進行了第二次地下核試驗。 2013年2月12日朝鮮進行了第三次地下核試驗。2016年1月6日朝鮮宣佈當天成功進行了氫彈試驗。2016年9月9日朝鮮在咸鏡北道吉州郡豐溪里成功進行第五次核試驗。2017年9月3日朝鮮在咸鏡北道豐溪里附近進行了第六次、也是威力最大的一次地下核試驗。

印度、巴基斯坦、朝鮮三國的核武器試爆都在一九六七年一月一日之後,因此被國際社會視為非法擁核國家——在一九六七年一月一日之後違背《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公然進行核武器試驗,但對外界公開宣稱自己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除了以上提到的有核國家、非法擁核國家之外還有一類疑似擁有核武器或具備在短時間內研發核武器技術,但尚未公開進行核試驗並對外界宣佈成為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目前外界普遍推測以色列曾經進行過一次地下核試驗,但在印巴連續進行核試驗後以色列再次聲稱它不會最先把核武器引進中東地區。外界推測以色列可能擁有64~112枚核彈頭,其彈道導彈的射程為1500公里。伊朗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了核能源開發活動,1980年美伊斷交後伊朗面臨來自美國及其盟國越來越大的戰略壓力,於是加大了軍備建設的力度。在這一過程中美國曾多次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而伊朗方面則在2003年2月9日由時任伊朗總統的哈塔米以電視講話的形式宣佈:伊朗已在雅茲德地區發現鈾礦並已成功提煉出鈾,伊朗將開採鈾礦並將建設鈾轉換和鈾濃縮設施,以便建立一個完整的核燃料循環系統。至此伊朗核計劃已經發展到關鍵階段——即核燃料循環系統建設階段。這個系統建成後便可為伊朗的核電站和研究機構提供燃料,同時也可以進一步提高濃縮鈾的丰度,使伊朗能夠獲得武器級高濃縮鈾。這標誌著伊朗已邁進了核門檻,但要將這種核能利用技術真正轉化為核武器還有相當的距離,而國際社會已就伊朗核問題進行多方協調。多年來國際社會特別是亞洲國家一直懷疑日本已經擁有核武器,不過此事一直未能得到證實,事實上日本是擁有包括濃縮鈾和後處理鈈的幾乎完整核燃料生產能力的國家並具有在短時間內研製出核武器的技術。然而日本要想真正擁有核武器幾乎是不可能的——美國為實現對日本的戰略控制和維持自身核優勢絕不會允許日本發展核武,不要看現在美日關係緊密,事實上雙方潛意識深處都不曾忘記過珍珠港事件;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中、韓等亞洲鄰國也絕不會坐視日本發展核武;而日本作為迄今為止唯一遭受過核打擊的國家在其國內始終存在強烈的反核民意。

除此之外還有一類曾經擁有過核武器或核武研製技術,但後來主動放棄持有核武的棄核國家:1991年阿爾及利亞被發現正在建設一個能夠生產武器級核原料的核反應堆,後來阿爾及利亞同意把反應堆置於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控之下並加入了《核不擴散條約》。阿根廷和巴西兩國在20世紀80年代曾實施過核武器發展計劃,但在1990年後停止了核工程,此後兩國簽署了一項使拉丁美洲成為無核區的協定。1991年南非德克勒克政府拆除了南非的核武庫並加入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綜上所述而言:目前全世界公開宣稱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有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印度、巴基斯坦、朝鮮八個,其中美、俄、英、法、中五國為合法擁核,印、巴、朝為非法擁核。除此之外國際社會普遍認定以色列也是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對此以色列方面既沒肯定也沒否定,因此外界一般也將以色列視為擁核國家之一。另外伊朗和日本具備作為核武器研究基礎的濃縮鈾,但距離真正擁有核武器仍有相當的距離。作為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烏克蘭、白羅斯、哈薩克三國也曾是有核國家,不過這三國的核武器現已全部銷燬。阿爾及利亞、阿根廷、巴西、南非四國曾有過自己的核武研發計劃:其中阿爾及利亞、阿根廷、巴西三國的核武計劃停留在核反應堆層面並最終放棄,只有南非曾擁有過自己的核武庫:南非早在1977年就被認為製造了核試驗裝置,1980年開始具備“槍式”原子彈的能力。然而南非因為內部政治原因在1987年開始考慮放棄核武器,1991年南非拆除了自己的核武庫並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因此當今世界一般公認只有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印度、巴基斯坦、朝鮮、以色列九國擁有核武器。

回顧世界各國的核武研發歷程不難發現:1945年美國率先成為世界上首個擁核國家,此後蘇聯、英國、法國、中國相繼於1949年、1952年、1950年、1964年擁有了自己的核武器。1968年7月1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分別在華盛頓、莫斯科、倫敦開放簽字,當時有59個國家簽約加入。該條約的宗旨是防止核擴散,推動核裁軍和促進和平利用核能的國際合作。該條約於1970年3月正式生效。截至2003年1月條約締約國共有186個。根據《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第九條第三款規定:本條約所稱有核武器國家系指在一九六七年一月一日前製造並爆炸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裝置的國家。也就是說只有在1967年1月1日前研製併成功試爆過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裝置的國家才是合法擁有核武器的國家,而滿足這一標準的實際上只有作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的美、蘇、英、法、中。然而其他國家並沒停止自己研製核武器的行動:在1967年之後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南非四國也相繼擁有了自己的核武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四個前蘇聯加盟共和國都繼承了蘇聯部分核武器,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達到了12個。當時烏克蘭憑藉其所擁有的1270枚核彈頭、2480枚戰術核武器成為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的世界第三核武器大國,同時烏克蘭還擁有製造生產洲際彈道導彈的能力,擁有三位一體的核打擊能力。

從1945年美國率先研製成功核武器到上世紀90年代初世界上有核國家的數量其實是呈上升趨勢的。1991年南非拆除了自己的核武庫並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世界上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數量減少到11個。蘇聯的解體徹底摧毀了原蘇聯加盟共和國的工業體系。蘇聯時代的工業體系是分佈於各加盟共和國的:有的負責提供原料,有的負責生產零件,有的負責組裝,然而蘇聯的解體使本來完整的工業體系被撕裂。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因為國力的削弱而不得不自廢武功:基輔號和明斯克號航母被迫提前退役,如今俄羅斯只保留了一艘航母。既然連俄羅斯這個龐然大物在蘇聯解體後的那段困難時期都不得不自廢武功,那麼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自然也無法避免這一命運。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的核武器直接繼承自蘇聯,而這三國自己卻缺乏控制、測試、再生產體系以及維護體系。事實上和航母一樣:核武器是大國才玩得起的遊戲,因為核武器的生產研發以及後期的維護保養知識儲備、有效的組織能力及財政能力。隨著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三國放棄核武器使全世界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數量減少至8個。2006年朝鮮核試驗成功後全世界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數量又增至9個。此外伊朗和日本在核研究領域具備較大優勢,不過兩國距離成為真正的核國家仍有相當的距離。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有核武器的國家是越來越多的。

但是增量是越來越少,或者說增速是越來越小的。

基本上,上個世紀60-70年代是全球核武高峰。21世紀後這20年再沒有公開的核國家出現。

所謂的核國家都有哪些?

被“全球禁止核武器條約”認定的核國家只有5個,就是聯合國五常。

除了五常之外,還有印度巴基斯坦這兩個確定擁核的國家,因為他們在上個世紀90年代後期已經爭先恐後進行了數次核試驗,並且還因此受到了國際禁運,國際原子能機構也進入當地核查了。

此外還有一個疑似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以色列。

該國從未承認有核武或者沒有核武,玩的是模糊政策,國際社會也拿他沒辦法。

除了五常之外的這幾個國家並不被全球禁止核武器國家認為是擁核國家。為什麼如此?

一個重要原因是,如果不被視為擁核國家,意味著他們的核武器最終要全部銷燬的,核計劃要求安全處於國際社會的監督之下。

換句話說,雖然可能現在他們有核武器,但國際社會對他們的要求是放棄核武器。

這就是他們並不被國際組織承認為核國家的原因。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望,但既然有這個願望總是一件好事吧,要比全球更多國家擁有核武強。

所以說,從1945年美國爆炸第一枚核彈至今的74年裡,也只有這幾個國家有核武器。從量上來講是不斷增加的,但是增加的趨勢是減少的,而且速度也是減少的。基本都是1945-1990年間擁有的,最近20多年沒有新增核國家。

目前全球最大的風險就在於一些國家核武政策不透明。

比如伊核問題為什麼能爆出來?

就是因為伊朗被懷疑製造核武器。

以色列和美國懷疑,歐洲半信半疑,最終才有一個2015年的伊核協議,想用15年期限,來限制住伊朗核計劃轉成核武計劃。

不過目前美國去年退出核協議後,伊核問題風險就顯然加大了。


木春山談天下


整體趨勢確實是用來越少,看下圖,是世界上核武器的分佈地圖,目前擁有核武器的除了五大合法擁有國美、俄、中、英、法之外,還有幾個非法擁有國,分別是印度、巴基斯坦以及我們的某個半島鄰居,至於以色列,則是自己不承認,但國際社會都公認的擁核國家,雖然我不知道就這點破地哪來的地方進行核實驗,說超算模擬的,沒有原始數據是模擬不了的,原始數據必須實驗得來,而且,在上個世紀中葉那段時間,哪來的超級計算機,世界上首臺超級計算機由美國在1976年推出。
然後,圖中我用紅框框起來的那幾個國家: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南非和烏克蘭,則是曾經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不過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烏克蘭這三個國家都是前蘇聯陣營的,在蘇聯解體後,他們領土內都擁有數量不等的核武器,其中白俄羅斯境內有81枚帶核彈頭導彈,哈薩克斯坦境內則有1400枚核武器,烏克蘭繼承的核武器數量最多,大概有5000枚,只不過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的核武器都已經移交給俄羅斯了,烏克蘭的也被送到俄羅斯境內進行拆卸銷燬,他們均加入了《核不擴散條約》!


▲南非核武器計劃的備用彈殼(未證實)

所以,前蘇聯陣營的三個曾經擁核國家,他們的核武器來源是繼承了蘇聯的部分核力量,至於為什麼要移交給俄羅斯,原因應該是自身國力並不能匹配核武器這種毀滅性的力量,強行擁有的弊端會更大。然後是南非,南非就純粹是屬於“自宮”了,迫於國際政治壓力銷燬了自己的核武器,在上世紀80年代就曾擁有過6枚核武器,但在90年代初銷燬,並於1991年加入《核不擴散條約》!有傳言在1979年,印度洋上曾進行過一次秘密核試驗,且被認為這是以色列在南非的合作與支持下進行的,但是沒有得到承認!


因此,這就是核武器擁有國為什麼越來越少的原因,南非是自己“自宮”了,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以及烏克蘭,他們的核武器都是來源於前蘇聯,他們在那個年代其實都沒有足夠的實力來讓自己擁有這種力量,就算是強行擁有,帶來的後果也不是他們可以承受的,比如我們的某個鄰居就是典型的榜樣,千辛萬苦弄出來了核武器,迫於美國的壓力,不還是要老老實實銷燬!


哨兵ZH


核武器擁有著巨大的殺傷力,可以使國家軍事實力大幅提升。如今朝鮮時不時發射一枚洲際導彈,大秀肌肉。這使得美國對朝鮮不敢妄自採取軍事行動,可見軍事實力如此強大的美國也懼怕核武器威脅。 到目前為止,核大國屈指可數,分別是美國、俄羅斯和中國。另外還有少數國家比如說,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等國家,掌握著少部分核武器,這些核武器巨大的殺傷力足以毀滅地球幾十幾百次。

核武器以毀滅性破環力,瞬間即可摧毀一座城市,被禁止在戰場上使用,最終只能成為國家的國之重器,被冷藏。 目前中國擁有幾十枚氫彈,若不是我國科學家于敏在氫彈儲存領域取得巨大成果,也許世上早已沒有氫彈,就目前的科技水平,氫彈的研發需要投入上億美元,儲存和保護成本還需要花費大量資金,就儲存花費的這筆資金就令很多發達國家難以承受,更不用說一些小國家了。這也是為什麼世界上擁核國家越來越少的原因。

目前全世界被聯合國所承認的,也是被寫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中的合法擁核國家只有中美俄法英這五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其他的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朝鮮這五個國家都是非法擁核國家,他們中除了以色列全部都是在1996年《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後進行的核試驗,所以在核試驗後都被國際社會所制裁,而其中的朝鮮因為和美國關係最差,至今還一直處於嚴厲封鎖制裁之下。核武器分為三代,分別是第一代原子彈,第二代氫彈,第三代是中子彈為代表的特殊用途核武器,而目前來看,雖然氫彈和中子彈除了五常沒有其他任何國家能製造,但是原子彈的原理和基本構造已經成了半公開的秘密,日益淪為白菜化武器,目前在美國、澳大利亞、歐洲已經好幾個中學生簡稱了自己的小型核裂變反應堆,可想而知核裂變的技術已經下沉到什麼地步了。

目前來說,原子彈的技術問題對於大多數中等強國來說已經不算什麼瓶頸,關鍵是是目前製造核武器和進行核試驗已經被聯合國明令禁止,誰要公然製造核武器,那就是與全世界為敵。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全世界有將近十個國家和地區開展過核計劃但最後迫於國際壓力而最終放棄,他們分別是南非、巴西、阿根廷、伊拉克、阿爾及利亞、利比亞、敘利亞、韓國、中國臺灣省。

前蘇聯陣營的三個曾經擁核國家,他們的核武器來源是繼承了蘇聯的部分核力量,至於為什麼要移交給俄羅斯,原因應該是自身國力並不能匹配核武器這種毀滅性的力量,強行擁有的弊端會更大。然後是南非,南非就純粹是屬於“自宮”了,迫於國際政治壓力銷燬了自己的核武器,在上世紀80年代就曾擁有過6枚核武器,但在90年代初銷燬,並於1991年加入《核不擴散條約》!有傳言在1979年,印度洋上曾進行過一次秘密核試驗,且被認為這是以色列在南非的合作與支持下進行的,但是沒有得到承認!

這就是核武器擁有國為什麼越來越少的原因,南非是自己“自宮”了,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以及烏克蘭,他們的核武器都是來源於前蘇聯,他們在那個年代其實都沒有足夠的實力來讓自己擁有這種力量,就算是強行擁有,帶來的後果也不是他們可以承受的,比如我們的某個鄰居就是典型的榜樣,千辛萬苦弄出來了核武器,迫於美國的壓力,不還是要老老實實銷燬!








經常用了


世界發展史已知的有史前史後幾千年,從冷冰器到熱冰器,再到恐怖的大殺器,人類已經把殺人的武器演變到極致。曾經戰爭是死一片,現在戰爭是死大一片,要是哪個流氓國家敢用核武器殺人,就不是死一大片,而是生靈塗炭毀滅世界。所以戰爭的可怕雖遠猶近,最終和平才是每一個人的奢望。

自從人類擁有了核武器,一些擁有它的國家自然知道它的威力和破壞性無以復加,用來恐嚇一下對方可以,但真用上,很有可能會波及到自己,因為大家同在一個地球家園裡生活,共用一套生態系統,萬一危害大了,自己豈不是也要跟著陪葬?所以,沒到生死存亡沒有哪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敢率先使用核武器,畢竟再強大的國家也難應對群毆。



當然這個世界是弱肉強食,而規則也是世界強國所制定,如果錯失發展機會,那就什麼都得聽大哥的,不然就是一頓狠揍,例如:前車之鑑的利必亞、伊拉克輝煌一時,毀滅一旦,一代英主梟雄轉眼間成了階下囚,令人唏噓不止,中東的動盪一半跟美國脫不了干係。如今,美國是世界頭號強國,連擁有核武器的俄羅斯都要仰人鼻息,一些中等國家更是視美國馬首是瞻,哪還敢有擁有核武器的念頭?而擁有大殺器大哥還敢揍你嗎?所以,在你擁核前揍你沒商量,直到你武功全廢。



反觀我們中國,在積貧積弱下臥薪嚐膽忍辱負重,難得上天開眼賞賜的絕佳機會發展了核武器,要是再晚點,等世界強國翻身明白誰才是它真正的潛在威脅時,還能一帆風順發展核武器嗎?想都別想。

世界屬於中國的,曾經的輝煌再現,那也是中國的幾千年文明史吿訴世人:一時的沒落,奮起直追,該有的輝煌永遠屬於中國。


小魚暢想


你這是錯覺!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不僅沒有越來越少,反而越來越多了!從二戰期間德國首先開始研製核武器再到1945年美國首先研製成功核武器並在日本實戰,地球上的核武擁有國已經從一個發展到了九個,而且其中有四個還是非法擁有核武器,其中最悲催的一個至今還在被聯合國所制裁,而世界上潛在的核武器擁有國至少還有兩個,國際控核形勢依舊不容樂觀。

目前全世界被聯合國所承認的,也是被寫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中的合法擁核國家只有中美俄法英這五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其他的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朝鮮這五個國家都是非法擁核國家,他們中除了以色列全部都是在1996年《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後進行的核試驗,所以在核試驗後都被國際社會所制裁,而其中的朝鮮因為和美國關係最差,至今還一直處於嚴厲封鎖制裁之下。

(我國1996年加入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

核武器分為三代,分別是第一代原子彈,第二代氫彈,第三代是中子彈為代表的特殊用途核武器,而目前來看,雖然氫彈和中子彈除了五常沒有其他任何國家能製造,但是原子彈的原理和基本構造已經成了半公開的秘密,日益淪為白菜化武器,目前在美國、澳大利亞、歐洲已經好幾個中學生簡稱了自己的小型核裂變反應堆,可想而知核裂變的技術已經下沉到什麼地步了。(這位14歲的美國小老弟建造了一個小型核裂變反應堆)

目前來說,原子彈的技術問題對於大多數中等強國來說已經不算什麼瓶頸,關鍵是是目前製造核武器和進行核試驗已經被聯合國明令禁止,誰要公然製造核武器,那就是與全世界為敵。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全世界有將近十個國家和地區開展過核計劃但最後迫於國際壓力而最終放棄,他們分別是南非、巴西、阿根廷、伊拉克、阿爾及利亞、利比亞、敘利亞、韓國、中國臺灣省。

雖然他們失敗了,但是核武器的誘惑卻仍舊阻擋不了後來人,目前東亞某半島國家執著核武器依舊被高壓制裁,伊朗、日本等國對於核武器研製也仍然蠢蠢欲動,只要國際社會一放開壓力,這些國家必然加速開展自己的核武器研製計劃,核武器現在就像一個潘多拉盒子組成的多米諾骨牌,打開了一個,就永遠也停不下來,人類的命運最終將走向何方,核武器的控制將是一個重中之重!



軍武吐槽君


自美國首次擁有了核武器以來,世界上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一直在增加。有核國家最的時候是在上世紀90年代,當時除了聯合國的安理會“五常”以外,印度、南非、哈薩克斯坦、烏克蘭、巴基斯坦都擁有核武器,總計有10個真正的有核國家。

在那個時候,除了有核國家以外,伊朗、北韓、阿爾及利亞、利比亞、阿根廷、巴西等國都在進行核武器的秘密研究。而日本、以色列因被懷疑擁有核武器製造能力,而被列入了疑似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之列。此外,還有沙特阿拉伯,也被指通過其他渠道,購買到了少量的核武器。

因此,在上世紀90年代,總計接近20個國家和核武器產生了關係。這也是核武器自誕生以來,出現的一個膨脹的高峰。想想也是非常恐怖的。

不過,同樣也是從90年代開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以及打算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都減少了。從這個角度來看,擁核國家的確是越來越少了。

擁核高峰期之後,南非、烏克蘭、哈薩克斯坦三個擁核國家先後銷燬了核武器,成為了無核國家。而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巴西、阿根廷等國,也放棄了核武器的研究。

到現在為止,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僅剩安理會“五常”,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北韓了。當然,以色列、伊朗依然被疑擁有核武器,日本被疑擁有核武器製造能力。不過,這個國家數量,和90年代相比,已經減少了很多。

有核國家的相對“減少”,表面上在於各種國際核條約的簽訂和落實。實際上是世界核武器太多,而人類更加清醒,加之美俄等核大國的威懾,一些國家不得已放棄了核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