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問問,老銀幣是不是高仿重災區?

王工鑑賞


古玩類,有真就有仿,是老祖宗的傳承,也是這個行業的樂趣。至於哪類是重災區,看看熱門品種吧,作偽的行家也是關注利潤高的品種。



詒德雅集


學習交流錢幣知識,志交八方道合泉友,大家好,我是福康寶軒。

在錢幣市場老銀幣(銀元)確實仿品較多,說是重災區也不為過。這主要是歷史原因及市場利益驅使形成的。

一:什麼是銀元,主要流通時間。

銀元俗稱“大洋”、“洋錢”或“花邊錢”。銀元起源於15世紀的歐洲,是銀本位制國家的主要流通貨幣。

大約在明萬曆(1573年-1620年)年間銀元流入中國。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政府首次在西藏鑄行“乾隆寶藏”銀幣。道光(1821年-1850年)年間,臺灣福建等地也曾仿製銀圓,稱為銀餅。光緒十六年(1890年)清廷開始正式鑄造銀元“光緒元寶”(即龍洋),各省紛起效尤。民國時期建立銀本位貨幣制度以後,也以銀元作為主要流通幣。銀元是近代幣收藏的重要幣種之一。

二:銀元種類繁雜,沒有統一標準。銀元種類很多,清朝十九個造幣廠及地方軍閥造幣共產大約有二百多種,外貿流入我國的外國銀元約有三四十種,其成色重量,頗不一致。如此多種類繁雜,專業藏家都難收集完整,何況愛好者呢,這就產生了許多臆想銀元版本充斥錢幣市場。尤其是高仿銀元(主要是用真銀材質造出的臆想幣),直到袁世凱統一規範幣制,才有統一標準,所以民國年間“袁大頭”最為出名及認可。

三:銀元市場價格逐年創高。

有利益必有江湖,錢幣市場整體疲軟,而銀元卻一枝獨秀且逐年綻放誘人利益花朵。這就是驅使民間造幣大師冒險主要動力。

銀元種類繁雜,其精美設計及歷史價值卻俘虜眾多愛好者。而逐年的升值幅度,更是讓這隊伍越見壯大。漸漸地銀元成了民間造幣大師表現其工藝的最佳場所。


福康寶軒


俗話說無利不早起,真假銀元價格差距非常大,因此說假銀元氾濫也不為過。而且假銀元自從發行開始就有很多人開始仿造,市面常見的大概有這麼幾種供大家參考學習:

1、銅板銀幣:它的形態、大小、圖案完全與真銀幣相似,但它是以銅為主體, 敲擊出來的聲音尖亮,有哨聲。

2、鉛板銀幣:以鉛充銀,是外為銀皮內夾鉛質之銀元。其花紋與正常銀元無異,但聲音較厚、發悶,陰沉而帶嗒音,以火烤之,銅即流出。

3、夾板銀幣:它的外層包裹兩層銀皮,聲音尖短,銀層較厚,磨擦一下一般不易磨出痕跡。這種稱夾心銀元,是假銀幣最為常見的一種。內夾銅、鐵、銅等多種成分,其聲音實短,沉悶且無轉音。

4、啞板銀幣:這是一種含有紋銀的真銀幣,只是在儲存、使用過程中受到損傷, 例如被火燒過或曾埋於地下或被石灰等鏹過,以及與化學方面的腐蝕液接觸過等 原因,因之聲音發啞,不像一般銀幣那樣聲音柔和、清脆而有轉音。人們誤認為 這類銀幣不可靠。

5、其它:由於當時社會經濟情況,收入微薄,勞力不值錢,有些銀幣用銼邊、改 小等手段來獲取銀子。這類銀幣,只是重量略為減輕,一般人不易察覺。

6、砂版銀幣:這種銀幣表面粗糙,圖像模糊不清,重量在20克以下,系翻砂版,用力向地上一砸,即刻碎裂,碎裂面呈淺灰色,淺黃色,這種假銀幣最容易識別。 目前市場上見到的假“袁大頭”銀元多數屬於這一種類。

7、鍍銀銀幣:表面光滑,圖像清晰,精細,成色也逼真,與真銀幣幾乎一模一樣。 由於表面鍍銀,從形象與成色上看是難以鑑別的。這類銀幣可用稱重量鑑別。這類 銀幣的重量一般是20-22克,雖然精工細作,但金屬的比重無法與真銀平衡,所以 只要秤一下重量就能原形畢露。真銀幣雖在流通過程中略有磨損,但不會低於25克 (原重量是26.6克)。

8、銀製銀幣:這種銀幣圖像基本逼真,做工也還精細,因是真銀新翻制,金屬比重相等。銀製新版銀幣大量出現是因為銀幣在收藏中,它的價值已遠遠高於基本銀價的幾倍、幾十倍甚至幾百倍。這種銀幣鑑定方法是,(1)解放前的銀幣是機制的,用幾十噸衝床衝制而成,故表面平滑如鏡,銀的密度較好;而新版銀製幣,因製作簡單,是翻沙版而不是機器衝壓成的,所以仔細看表面及局部有極細小的沙眼,與舊制銀幣相比,圖像無立體感;(2)無下色包漿(舊氣),系翻沙版。

9、改版銀幣:這種銀幣一般收藏愛好者無法用肉眼鑑別。不僅敲聲或測試銀幣成色,或看包漿(舊氣)均是舊制,無法鑑別。唯一方法是依靠高倍放大鏡鑑別,細看每個字體的跡縫,留有刀痕跡,如有刻刀痕跡就是改刻的。做偽方法是把真銀幣原有字體用刀刻或挖掉,然後將特製銀字粘貼上去。冒充傳世銀幣,牟取暴利。這類改刻銀幣,一般均是傳世較少的珍品或高檔銀幣。

10.洗版銀幣:亦稱洗澡版,是將正常銀元以硝酸蝕去一層銀,以此竊去一部分銀幣,其特點是圖案模糊或有浮白色,發音微慢,嚴格說來這也不算是真正的假銀幣,但重量有所減少,已不足25克,如作為一枚藏品來說,其品相已不完整,收藏價格也就大打折扣。

11.私版銀幣:是私人鑄造的銀元。袁大頭幣、孫中山開國紀念幣、北洋造龍洋幣均有之,這種偽錢主要是從臺灣的錢幣市場上販運來的,民國時期在海南島鑄造,因此又稱作瓊版銀幣。其共同特點是,聲音尖高,質量低劣,銀的成色不足80%。

12.先看外形結構,注意觀察銀元的顏色、花紋、圖案、大小、薄厚等是否正常,真銀元有自然的銀黑色,假銀元多呈灰白鋁鋼色。其次聽聲音:利用銀元相互撞擊發出的聲音進行辨別。真銀元聲音清脆。假銀元聲音尖且高。最後稱重量:銀元的標準重量應是26.5克,成色88%。正常銀元在流通過程中經過磨損,其重量也應在26克左右。假銀元重量一般為23克左右。


三和泰收藏


絕對是重災區

所以收藏品一定要買第三方認證的藏品才能保真保品相,當然這也就意味著成本會高一點。

比如金銀幣錢幣買NGC/PCGS認證裝殼的

紙幣買PMG認證裝殼的

你的藏品可以有貴有賤,可以不值錢,但是一定首先要是真的才行對嗎?




PMG收藏圈


絕對是高仿的重災區,大多數高仿者使用真銀假幣來誘惑收藏愛好者,我們這邊就有好多人吃過虧。隨著收藏銀幣的大軍也在不斷地增多,而且價格一直在增長,使那些造假者也在不斷地提升自己的造假水平。

所以我們一定要增長自己的學習知識,掌握自己的鑑定本領,不要單一的去看材質與重量,我們應該根據邊齒,包漿,內齒,壓力,聲音,圖文風格等多因素判斷。

玩銀元也不要一味的去追求他的存世量,因為誰也不知道,更不要聽故事,只有時刻提醒自己,不要過貪,就能與新貨視而遠之


收藏中的快樂


是的,因為白銀市場價走低,即使用純銀仿古成本也就200不到,而普品袁大頭都在650-800左右,更別說稀缺版別了,利潤太大了!況且人們目前對銀幣的認同感要高於銅幣與金幣,金幣買不起,銅幣易氧化不易保存


河南——風水傳奇


對於喜歡收藏銀幣愛好者來說確實是一件頭痛的事,有的愛好者收藏十幾年都沒有能力分清高仿老銀圓。它的誤區是你怎樣分請最早的手工銀圓和後來引進機器以後製造的銀圓。手工銀元是純銀雕刻而成。機器銀元壓力足邊齒規律以及銀含量多少等經驗來判別的。一些老銀元是那時當代的產物比如私鑄幣和錢莊鑄幣意造幣等,它是和官鑄幣沒法比的。對初學者要多學可罷。歷史的產物不算誤區而是學習的資本。


孫作明


確實很多真銀假幣了,由於老錢幣收藏價值越來越高,很多不法商家就幹起了做假的行當,做舊做假,如無專業知識,還是謹慎小心點吧。


緬上翡翠


是的,水太深


15849692881


老銀幣某些古玩市場這種高仿的5元一個 筐筐裝起賣的 多數古董販子就在這些地方進貨 所以老銀幣是仿品氾濫重災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