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張良的計策?還是韓信的計策?

一月喬木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韓信的計策。韓信之所以有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麼一個機會。不得不說,是因為張良造成的。

當年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劉邦不得不回到漢中赴任。

這時候張良還不是劉邦的手下,他們就在劉邦進漢中,走棧道的時候分開了。臨分別的時候,張良給劉邦出了一個計策。

張良讓劉邦把棧道一把火給燒了,意思就是告訴劉邦,你放心我這一次進入漢中,就不打算出來了。

這樣項羽也就可以不用惦記劉邦了。那時候棧道是關中通向漢中的唯一一條道路,劉邦把這個道路給燒了,也就意味著劉邦沒有出來的打算了。

劉邦一聽,張良這個計策也還不錯。至少燒了棧道項羽,也不可能對他用兵了。

所以,他就把進入關中的唯一一條棧道給燒掉了。

項羽知道劉邦燒了棧道之後,也確實放心了不少。

劉邦到了漢中之後,他發現了韓信。當然了韓信是蕭何發現,並且推薦給劉邦,讓劉邦重用韓信的。

韓信被劉邦封為大將軍之後,他要帶領劉邦殺出漢中,到達關中,然後在逐鹿中原去。

可是,當初唯一的一條通往關中的棧道,被劉邦給燒了。這時候韓信若是想帶大部隊出去,他就必須要修好棧道了。

所以,這才有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個典故。

我們都知道韓信明修棧道,只是用了一個障眼法,他是想讓項羽的人,也就是當時的章邯,相信韓信是要修好棧道,然後從棧道上出兵,進入關中之地的。

實際上韓信早就挑了一些精壯的士兵,翻越外人看來不可能翻越的秦嶺,進入到了關中之地的陳倉(今天的寶雞)一代。

正是因為韓信出奇兵,突然間出現在了陳倉,打了章邯一個措手不及。所以,關中之地尤其是陳倉,根本沒有做好充分的應對工作,因此,關中的大部分地盤,都被韓信給拿下了,最終章邯也被韓信給打敗。

這時候整個關中之地,就都到了劉邦的手裡。

所以說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從頭到尾,都是韓信的計策。這一戰也是韓信當上大將軍之後,所打的第一仗。

很顯然這一仗韓信成名了,至少劉邦認可了韓信的軍事才能。韓信這個大將軍,也可以讓其他的將軍刮目相看了。

而張良真正的跟隨劉邦,是在劉邦佔據關中之後。在張良跟隨劉邦之前,他一直都是為韓王成所服務的。

張良的夢想一直都是想恢復韓國。

但是,漢王成最終在項羽奪得天下之後,被項羽給殺了。

這一下張良想要恢復韓國的夢想也就破滅了。所以,他只能跟隨劉邦和項羽做對了。正是因為這個緣由,張良選擇了劉邦,和劉邦一起消滅項羽。

所以,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和張良沒有關係的。


不才講史


這計策既不是張良的也不是韓信的,而是元代戲曲演繹出來的,把張良燒棧道和韓信走陳倉倆事揉一塊了。

劉邦入漢中是“從杜南入蝕中”——杜縣在今西安市雁塔區,蝕中在安康,走的是子午穀道,張良建議燒燬的也是這條棧道。韓信建議劉邦“從故道還”,走的是陳倉道——“故道”是故道縣,北面挨著陳倉。但漢軍度陳倉是“明度”不是“暗度”,既沒有派人修復子午谷的棧道,也沒有采取任何軍事行動。

唯一可疑的,是樊噲在白水河北面攻打西城的縣丞——“別擊西丞白水北”,似有聲東擊西之嫌。但西城縣隸屬漢中,本是劉邦的地盤,由此認定疑兵之計有些牽強,而且樊噲收拾完縣丞就去陳倉了。當時章邯目標明確地直抵陳倉,也可佐證此事子虛烏有,否則他應該陳兵子午谷才對。

其實劉邦殺返關中根本用不著虛張聲勢,當時秦地一分為三已經形不成合力,章邯手裡既沒多少兵也沒多大抵抗力——關於這點我在上篇問答中已有說明,劉邦只需越過秦嶺基本就能鎖定勝局。


路衛兵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韓信的計策,韓信之所以有明修棧道的機會,這個多虧了張良,因為當年劉邦被項羽分封為漢王的時候,是張良告訴劉邦,等你通過了棧道,就放一把火,把這個棧道給燒了。

張良讓燒棧道的意思是告訴劉邦,項羽雖然把你分封為了漢王,但是,他對你並不放心。你若是被項羽盯上了,你的一舉一動都會在他的監視中,所以,為了給項羽吃個安心丸,你到了漢中,就把漢中通向關中的這個唯一棧道給燒掉,你把棧道給燒掉後,就意味著你沒有外出,奪取天下的野心了。

只要項羽知道了這件事,你就安全了,項羽再也不會對你加以防範了。這時候的你就可以在漢中發展自己的勢力了,等你的勢力發展起來,有了和項羽決一死戰的機會,你就把棧道再給修好了,衝出漢中和劉邦角逐天下。

劉邦就聽從了張良的建議,一把火把棧道給燒了一個精光。

劉邦所燒的這個棧道,確實是漢中通向關中,走向中原的唯一一條小路,想走其它的路出漢中,那只有一個辦法,就是翻越巍峨的秦嶺。

可以秦嶺這麼艱難的道路,誰又願意娶翻越呢。

當劉邦把棧道給燒了來到漢中的時候,竟然出現了大規模士兵逃跑的事件,這件事剛開始還沒有引起劉邦的注意,可是丞相蕭何一跑,這就讓劉邦大跌眼鏡了。

蕭何那可是帶領家族的人,最早一波加入劉邦集團的,他怎麼可能會跑呢,劉邦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沒過多久蕭何又回來了,劉邦問他為什麼跑?

蕭何說我怎麼會跑呢?我是去追一個人去了。

劉邦說追誰呀?蕭何說追韓信。

劉邦大罵蕭何撒謊,跑走的軍官比韓信頭銜大的多了去了,為什麼不追他們偏偏追韓信呢?

蕭何告訴劉邦,韓信是國士無雙,你要是想稱霸天下,你就必須要用韓信,你若是想在漢中待一輩子,韓信是用不著的。至於其他人,天底下多的是,大不可去追。

蕭何推薦韓信當大將軍,劉邦勉強答應了。

劉邦真正領教韓信的才識,是韓信被封為大將軍之後,兩人的漢中對策,就是這一次對話,韓信告訴劉邦,項羽沒有什麼可怕的,你劉邦是有戰勝他的資本的。

韓信把項羽的缺點說了一遍,又把劉邦的優點放大了一千倍。

劉邦覺得韓信說的很有道理。

也就是僅僅進了漢中四個月,劉邦就要出去和項羽爭奪天下去了。

韓信給劉邦出的計策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用修棧道來迷惑敵人,然後自己帶領部隊翻越秦嶺殺出漢中,到達關中的陳倉。

果然這一戰劉邦集團大勝,項羽失去關中之地,劉邦有了和項羽角鹿中原的機會。


漢史趣聞


這個是韓信的計策,因為那時候的張良還不是劉邦的手下。

張良是韓國的公子,他當時效忠的主人是韓王成。

當項羽平定天下,分劉邦為漢王之後,

張良就要和劉邦分別了,他們分別的時候,

張良還給劉邦獻出了一個計策,這個計策就是讓劉邦通過棧道到達漢中之後,

一把火把棧道給燒了。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讓項羽打消對劉邦的惦記。

劉邦聽從了張良的計策,過去之後就把棧道燒掉了。

項羽聽說後,果然高興的很。

在項羽看來,因為棧道都燒掉了,

這說明劉邦短時間內是不會出漢中的。

看到這裡,明白了吧,

修棧道的不是張良,燒棧道的才是。

張良和劉邦分別後,他就跟隨著他的主人韓王成回去了。

等他們回到故都的時候,項羽就找了一個藉口把韓王成給殺了。

張良這時候,沒有人跟隨了。

所以,他決定去投靠劉邦。

而此刻燒掉棧道的劉邦,恰好發現了韓信這個人才。

韓信建議劉邦,趕緊殺出去和項羽角逐天下。

劉邦發現韓信確實是個人才,有他得天下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於是,他們又開始去修前不久燒掉的棧道。

當然,他們修棧道只是一個障眼法而已。

並不是想通過棧道出去和項羽打仗,而是在修棧道的同時。

偷偷的翻越秦嶺,殺到了陳倉。

這也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典故。

所以說,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韓信的計策。

等劉邦殺出漢中,到達關中之後,

張良再次來到他的賬下的時候,他才真真正正的歸順了劉邦。


史學達人


燒燬柵欄道是張良的計劃,暗度陳倉是韓信的計劃。這兩個典故不是一回事。

在張亮勸說劉邦燒掉木板路後,他回到漢國幫助韓王成。但劉邦沒有回到中原和項羽競爭。他還向項羽講述了對楚國的叛亂。項羽以為劉邦不會是他未來的麻煩,所以他放心出兵攻打田蓉。張亮的計劃讓劉邦有時間在漢中發展自己的基礎,並組建自己的軍隊。 他攻佔了魏國,攻打了東方的齊國,摧毀了南方的楚國,並在海上成名。作為一名軍事理論家,他結合張亮對軍事書籍的整理和《孫子兵法》的續寫了三篇文章,因為韓信精通孫子兵法。作為一名戰術家,韓信給後人留下了許多戰術典故:修棧道、躲在棧道後面、在臨津設疑、潛入夏陽、穿越木罌粟軍、運水為營、畫招牌、換招牌、打仗、決定勝負、沈沙沉入水中、半渡棧道進攻、圍攻四面八方、伏擊四面八方等。他的軍事戰術受到了各個時代軍事專家的高度讚揚,作為軍事家,韓信是繼孫白起之後最傑出的將軍。他最大的特點是戰鬥靈活,他是中國戰爭史上最有效率的將軍,他對井陘和渭水的指揮是戰爭史上的傑作。作為一名軍事家,他的軍事演說成為楚漢戰爭勝利的根本策略。 秦漢時期韓信指揮的陳倉之戰、安義之戰、井陘之戰、渭水之戰、蓋夏之戰等一系列重要戰役是戰爭史上的傑作。韓信傑出的軍事戰略戰術受到後世軍事家的高度讚揚。
他的傑出成就和經典例子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的奇蹟,世界軍事史上或許都沒有第二個這樣的人,這讓後人非常欽佩他。


樹先生的鞋子


具體計策的提出和操作者是韓信,當時張良在韓王成身邊,不在劉邦這邊。秦朝滅亡後,項羽自稱西楚霸王分封天下,劉邦有先入關中之功,項羽為了制約他,把他封為漢王,轄巴蜀漢中三郡,又封章邯等三降將在關中為王,封堵劉邦。


進入漢中時,劉邦聽取了張良臨走時的意見,下令燒燬了漢中與關中的交通要道五百里棧道,以示沒有出漢中之心,麻痺項羽。到漢中後,劉邦任用賢臣,各司其職,修文偃武靜待時機,恰好天縱奇才韓信來投,經蕭何再三舉薦,劉邦便拜韓信為大將,利用項羽內亂的機會,率漢軍出川。

軍隊出川便碰到棧道斷絕的問題,無路可出。韓信於是定計,令樊噲帶五百士兵大張旗鼓修復棧道,而自己率大軍掩人耳目,翻過崇山峻嶺突擊關中的陳倉城。(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得知漢軍重修棧道的消息,雍王章邯大笑劉邦鼠目寸光,早知今日當初何必燒棧道?認為三幾年內漢軍都無法修復出路。於是不做戒備。等接到陳倉城失守的消息,章邯還無法置信,漢軍從此挺進關中。

當時提出計策並沒有說“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一句話,是後人總結而成,最早出現在元代戲文。

探索歷史,思考人生,用今人眼光審視逝去故事,鏡古燭今,我是南方鵬,歡迎關注。


南方鵬


燒燬棧道是張良的計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韓信的計策,這兩典故不是同一件事情。

張良勸說劉邦燒燬棧道以後,就返回韓國輔佐韓王成,順便跟項羽說劉邦燒燬了棧道,表示劉邦沒有返回中原跟項羽爭霸的野心,又把齊王田榮起兵反楚之事告訴項羽。項羽認為劉邦不會成為自己的後患,於是放心出兵進攻田榮。張良的計策給予了劉邦在漢中發展根基,伺機起兵的時間。

劉邦出關中平定三秦時,張良一直都在韓國輔佐韓王成,不可能參與到暗度陳倉的軍事行動當中。韓信在當時雖然被劉邦拜為大將,可還沒有授予韓信獨立領兵的兵權,所以韓信在平定三秦的戰役中,主要負責參謀工作,制定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策,用來迷惑關中的守將章邯。

當時的交通極差,棧道保障著由漢中前往關中平原的道路,能夠穿越秦嶺的道路分別為駱谷、斜谷、子午谷,劉邦修的比較可能是斜谷道。暗度陳倉的道路就是散關這條道路,是川陝咽喉所在,這條道路在秦漢時期還沒被人所熟知。不過到了三國時期就成為常用的軍事要道,曹操曾經由陳倉出兵,經散關南征張魯,諸葛亮也曾經由散關出兵進攻陳倉。

《史記·留侯世家》:良因說漢王曰:“王何不燒絕所過棧道,示天下無還心,以固項王意。”乃使良還。行,燒絕棧道。
良至韓,韓王成以良從漢王故,項王不遣成之國,從與俱東。良說項王曰:“漢王燒絕棧道,無還心矣。”乃以齊王田榮反,書告項王。項王以此無西憂漢心,而發兵北擊齊。
《史記·高祖本紀》: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還走;止戰好畤,覆敗,走廢丘。漢王遂定雍地。東至咸陽,引兵圍雍王廢丘,而遣諸將略定隴西、北地、上郡。

現在修復的斜谷道是石門景點,原來的斜谷道在水下。去寶雞縣的話,則可以去散關遊玩。


蘇沉船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當然是韓信率漢軍從漢中東歸時提出超級計策。而提出火燒棧道迷惑項羽的人卻是張良。

當時,劉邦去漢中時,張良指導劉邦火燒褒斜棧道。

褒斜棧道是從關中平原到漢中盆地的一條捷徑,自戰國時開始修築,憑藉著一代代人愚公移山的精神,才建成這條長達近五百里的“通天大道”。一旦棧道被燒燬,關中和漢中便如牛郎織女般天各一方,難以直接聯絡了。

聽到張良的話,,劉邦很是驚愕:“棧道被毀,我豈不是一輩子都要被困在巴蜀了!”

張良胸有成竹地進行了解釋:“燒燬棧道,看似自毀退路,但同時也燒燬了各諸侯王的侵略之路,他們便不能輕易地攻到漢中來了。而且,這看似自毀前程之舉,也能同時徹底打消項羽的防備之心,讓他們認定我們再無東歸之意。”

就這樣,劉邦採納了張良的建議,邊走邊放火燒掉身後的棧道。很快,這個數百年才打造完成的第一棧道就被徹底毀掉了。

火燒棧道與項羽當年北渡黃河的破釜沉舟如出一轍,只是前者是為了鼓舞士氣,英勇殺敵,後者是為了麻痺敵人,造出一種壯士一去不復返的架勢。火燒棧道,很好地麻痺了項羽,成功轉移了他的注意力,為劉邦在蜀中磨刀霍霍操練兵馬,準備東山再起提供了充足的時間。

在漢中韜光養晦時,劉邦聽信蕭何的推薦,拜韓信為大將軍,結果漢軍在韓信的調教下操練得有模有樣了,眼看糧草軍備都已就位,有備無患了,眼看輿論的呼聲越來越強烈了,劉邦再也坐不住了。他把韓信叫來,柔聲問道:“我什麼時候起兵最好呢?”

“現在暑氣將盡,中秋來臨。每逢佳節倍思親,正是用兵的最佳時機。”韓信答。

“該用什麼樣的計策呢?”劉邦接著問。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韓信的回答很簡明。就在劉邦疑惑時,他馬上又進行了解釋:“當初張良火燒棧道,意在迷惑項羽,認為我們永無東歸之心。但是,據我所知,自南鄭通向三秦還有一條羊腸小道,因為它掩映在草木之中,很少有人知道。我軍可以悄悄沿此道直抵三秦。與此同時,大王再派一支部隊大張旗鼓地去修棧道,以做掩護麻痺敵人。如此一來,我們一定能打他們個出其不意。”

“好計謀!”劉邦大喜過望。這時,他突然想起張良當日臨走時贈給自己的錦囊。“他不是說等東歸時就可以打開嗎?此時不開更待何時!”劉邦一想到這,就趕緊打開珍藏已久的錦囊,只見上面龍飛鳳舞地寫著“明修棧道,暗取陳倉”八個金黃大字。

“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劉邦和韓信擊掌而笑。

公元前206年,困在漢中達半年之久的漢軍終於整裝出發了。歷時四年半之久的楚漢爭霸也由此拉開了序幕。

明面上,劉邦派樊噲、周勃帶領兩萬多名兵卒中的老弱病殘,大張旗鼓地去修棧道。

暗地裡,漢軍的主力在韓信的帶領下,以曹參為先鋒,悄悄沿褒斜以西故道出關,越過秦川,直抵陳倉。

三秦之中,章邯的封地是秦朝舊都咸陽以西的所有地方,其都城根據項羽的命令設在廢丘(今陝西省鳳縣南星鎮)。於是,當年秦朝的大將軍變成了如今的雍王。

當年,章邯為秦朝上刀山下火海,拼死拼活,最終只是白打了幾年工,不但沒有得到朝廷的嘉獎和分封,甚至還差點成為大權在握的趙高的替罪羔羊。最終,在身不由己的情況下,他只好選擇了投靠項羽。

其實在投靠之前,章邯是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的,因為項羽的叔父項梁當年就是自己殺死的,項羽會不會拿他開涮呢?結果,令他意外的是,一向剛愎自用、睚眥必報的項羽這一次卻顯得很大度,不但接納了他,而且還重用了他。當時的章邯很感動,認為這才是自己要找的明主。

後來,項羽坑殺了他手下二十萬降軍,雖然他極為不滿,也一度很失望,但他仍對項羽很忠心,畢竟那時候的他已無路可走了。被封為雍王后,章邯的心裡才得到一些平衡,即便他知道這是項羽拿他來當擋箭牌,但他已經很滿足了。封王封侯,功成名就,人生最大的榮耀莫過於此。因此,他盡職盡責,很好地遵照項羽的意思去做了,時時刻刻監督著劉邦的一舉一動。

然而,張良火燒棧道,不但迷惑了項羽,也迷惑了他。他也一廂情願地認為劉邦再無東歸之心,於是慢慢地放鬆了警惕。前不久,聽說劉邦似乎有舉動,他還是緊張了一回,但當他聽說劉邦正在派兵修棧道時,樂了,心想:“這漫漫棧道,不是你想建就能建好的。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也得費個百八十年。”

當聽說修棧道的主意是大將軍韓信提出的時,章邯笑了:“這幽幽山谷,可不像鑽褲襠那麼簡單,豈是隨隨便便就能鑽過的?”

饒是如此,章邯還是派了重兵守在隘口,坐等漢軍修好棧道後,馬上再燒上一把火。所以,當漢軍突然空降陳倉時,章邯愣住了。“這是從哪裡來的天兵天將啊!”章邯半天都沒回過神來。

震撼歸震撼,當章邯得知漢軍的開路先鋒是樊噲和曹參,而帶兵的將領是韓信時,驚慌失措的他感覺到大勢不妙,但為時已晚,很快三秦之地便成了漢軍的一畝三分地。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從道理上來說,張良是把棧道給燒了,最後韓信提出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所以這八個字是韓信提出來,並且做到的,按照道理來講,張良跟劉邦提意見,說把棧道給燒了的時候,韓信還沒有去投靠劉邦,所以這件事情,全盤都是韓信做的這一點是沒有任何意見。

當時劉邦要進入漢中,張良跟劉邦提意見,你把這批棧道給燒了,這樣的話,加強西楚霸王項羽對你的放心程度。

張良提這個建議的時候,(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主要就是為了能夠誘導項羽把都城不定在關中,所以提出來這個計策,與此同時,也告訴劉邦好好的安養生息。

到韓信入主漢軍以後,韓信這個時候命令的情況是西楚霸王項羽把都城定在了彭城,自己率領大軍去平定齊國,可以說形勢已經發生了改變,這個時候對於韓信來講,他要做的不再是休養生息,而是拿下關中。

從這兩個人所做的目的不同,就可以看出本身這個計策並不是張良提出來的,這條計策是韓信後來執掌漢軍以後,根據現有的情況想出來的一個計策。

如果說在韓信執掌漢軍以前棧道沒有燒掉,那麼韓信所做的應該也是麻痺敵人,會使出一些其他的手段比如說棧道燒了或者是告訴劉邦說你先裝病兩天說你快死了,然後再出其不意的暗度陳倉。

總之,張良的這一手就好像神來之筆一樣,配合韓信接下來的演出。


漩渦鳴人yy


說起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有人覺得是張良提出來的,也有人說是韓信的計策。但事實上,所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其實遠沒有大家想象的那樣神奇。換句話說,不管是張良,還是韓信,甚至是劉邦或是章邯,都能夠想到這點。因為,這種戰術本身,只是小兒科的東西,說通俗點講,他無非是聲東擊西的另一個版本。

大家知道,從漢中到關中,必須穿越秦嶺,而秦嶺山脈有四條山谷可以通行,分別是子午谷、儻駱谷、褒斜谷、陳倉道。當時劉邦想重新殺回關中,只能選擇從這四條道路中選擇一條道路進軍。對於劉邦來說,最擔心的事情,恐怕就是被章邯知曉了他的行軍路線,從而提前做好設伏準備。

在這種背景下,根本就不用人特意來提出這個計策,因為隨便喊個士兵坐在韓信的位置上,恐怕也知道要想盡辦法迷惑對方,以隱藏自己的進攻方向。而對於章邯而言,顯然也很清楚劉邦在進軍過程中,肯定會想盡一切辦法來隱藏自己真實的進攻反向,絕不會大搖大擺暴露自己的行軍路線。

從這層意義上來說,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不過是典型的民間故事,因為劉邦如果靠修棧道這種最低級的把戲就能把章邯給迷惑住,那章邯該是有多傻逼?事實上,劉邦出蜀的真正精彩之處,絕不在於誰想到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個計策,而是在於劉邦到底用了哪些方法和手段來迷惑章邯,而章邯對此又如何判斷而做出的行動?

而劉邦的這一系列行動,絕不是靠某一個人腦袋靈光一閃就能實現的,它絕對是整個團隊通力合作的結果。只不過由於當時連紙張都沒有發明,所以相關記錄,自然會非常稀少,也很難保存下來。所以傳到後面,就被民間故事所替代,變成了某個人的聰明絕頂。

對此,我們只需要看一下,現代軍事史上,著名的諾曼底登陸就可以了。因為現代相關資料保存比較完好,所以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諾曼底登陸絕不是某一個人聰明絕頂想出來的,它是整個盟軍高層通過一個又一個的軍事會議集體商議所決定出來的,而這場戰役的過程,各種迷惑與反迷惑鬥爭,更是集體群裡群策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