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兵力在漢中之戰中佔優勢嗎?為何還是被劉備打敗?

貓眼觀史


三國時期,風起雲湧、跌宕起伏。而人們常常用“三足鼎立”來形容天下大勢。曹魏盤踞北方,實力最強,很有摧枯拉朽之勢。孫吳據有長江之險,很有攻守由我之優。蜀漢有“難於上青天”的蜀道屏障,很有堅壁固防之長。

倘若各種力量相安無事,滿足於稱霸一方的局面,那麼,三國鼎立的大勢或許可以維持一段時光。但是,正因為魏、蜀、吳三國都想爭鋒天下。於是,那時候,戰火不斷,局勢充滿戲劇味道。

建安二十年(215年),在取得荊州、益州之後,劉備按照諸葛亮“三分天下”的構想,“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來發展自己,壯大勢力。他的首要目標,便是漢中。漢中自古就是天下兵家必爭之地,佔據漢中,就能更好地進入關中腹地。

然而,曹操也對漢中垂涎已久。佔領漢中,就能有效防止劉備的北上,減輕威脅。

於是,一場爭奪漢中的戰鬥在所難免。

那麼,漢中之戰,不可一世的曹操為何最終慘敗給剛剛崛起的劉備呢?

先奪取益州,再北上取得漢中,這是劉備早在荊州時期就謀劃好的。所以,他被張松、法正迎進成都後,便開始籌備北伐漢中。在劉備的眼中,鎮守漢中的張魯是一個平庸之輩,實在不堪一擊。

那是一個人人鬥擅長於打小算盤的時代。一位不速之客的到來擾亂了這一計劃。

“孫權以先主已得益州,使報欲得荊州。”《三國志》記載得很是明白。

赤壁之戰結束後,劉備曾向周瑜借地發展勢力,並承諾何時取得益州,便將荊州奉還。而劉備同時佔據了益州、荊州,已經具有兩路進軍的優勢。隆中對時,這已經成為想要實現復興漢室目標的必要條件。於是,劉備不顧從前的承諾,又附加條件,“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

劉備借荊州有去無回。孫權的震怒,遂“遣呂蒙襲奪長沙、零陵、桂陽三郡。”

聽聞孫權出兵,劉備“引兵五萬下公安,令關羽入益陽。”

箭在弦上,一場孫、劉同盟間的內鬥就要爆發。

就在這時候,劉備卻突然接到了漢中報來的消息,說曹操已經從張魯手中奪取了漢中。

兩害相權取其輕,劉備“分荊州、江夏、長沙、桂陽東屬,南郡、零陵、武陵西屬,引軍還江州。”

曹操佔據漢中後,便留下夏侯淵、張郃二將鎮守,自己則引軍回朝了。留在漢中的張郃“別督諸軍,降巴東、巴西二郡,徙其民於漢中”,為漢中補充人口,促進發展。

這一舉動直接侵犯了劉備的利益。於是,劉備先派出張飛對張郃進行阻攔,“飛率精卒萬餘人,從他道邀郃軍交戰,山道迮狹,前後不得相救,飛遂破郃。郃棄馬緣山,獨與麾下十餘人從問道退,引軍還南鄭,巴土獲安。”

張飛巧用地形優勢,大破張郃,重新奪回了秦巴土地,為劉備奪取漢中開了個好頭。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率軍正式北伐,“分遣將軍吳蘭、雷銅等入武都,皆為曹公軍所沒。”他自己則與張郃、夏侯淵對峙於陽平關。

219年,劉備在定軍山依著山勢安營紮寨。夏侯淵率兵前來攻打,準備奪下定軍山。劉備見狀,連夜派兵將夏侯淵的防禦設施燒燬。夏侯淵讓張郃守住山東,自己則守在山南。

劉備則率軍主攻張郃。張郃連忙求援,夏侯淵便“分所將兵半助郃”。結果,夏侯淵“從他道與備相遇,交戰,短兵接刃。”被劉備打得七零八落。

那時候,黃忠“推鋒必進,勸率士卒,金鼓振天,歡聲動谷,一戰斬淵,淵軍大敗。”作為曹操委任的漢中主將,夏侯淵一死,曹軍士氣一落千丈。

不能把到嘴裡的肉丟了。

曹操親自率軍南征,以振奮將士們的精神。

“曹公雖來,無能為也,我必有漢川矣。” 已經佔據漢中的劉備充滿了自信。

曹操率軍到來後,劉備始終固守不出,依靠險要的地勢地形與曹操相持。曹操久攻不下,無法堅持,加上逃跑的人越來越多。

無可奈何花落去,曹操引兵而退。漢中爭奪戰以劉備的勝利告終。

從漢中之戰的比較優勢上看,曹操勢重如山。他擁有名將夏侯淵、張郃等等一批能征善戰的猛將。而劉備長途跋涉,倚靠的則是黃忠這樣沒有立下什麼戰功的老將。

戰事如雲雨,變化隨其中。劉備勝了,一勝在分割了夏侯淵的優勢兵力,並將其斬殺,挫敗了曹軍的銳氣;二勝在黃忠、趙雲等將領發揮出色,黃忠斬殺敵方主將,趙雲襲擊曹操糧草。


文蹤旅跡


曹操在漢中當然是佔優勢了,兵比劉備多,而且佔據著漢中城,將也多於劉備,可以說真心是壓著劉備,那劉備是如何一步一步的拿下漢中的呢?

第一階段:劉備兵敗

215年,孫權和劉備在荊州發生了矛盾,雙發發生了一點小摩擦,最終劉備低頭,孫權讓步,劉備交割長沙和桂陵,雙方劃湘江為界。隨後217年,劉備對漢中展開了攻勢。他派遣張飛、馬超、雷銅、吳蘭等人攻打下辯,曹操派遣曹洪、曹休、曹真抵擋。218年,張飛屯兵固山,做出要截斷曹洪後方的樣子,但被曹休識破。曹洪在曹休的建議下,趁蜀軍兵力尚未集結之時襲擊吳蘭,雷銅、吳蘭等戰死,馬超、張飛於是退走。接著劉備又派遣將領陳式去攻打馬鳴閣道,打算斷絕漢中與許都的聯繫,但被徐晃擊敗,死傷甚多。同年七月,劉備親自率軍佔據陽平關。

曹操在許都治兵,準備救援漢中。同年九月,曹操率軍抵達長安。

第二階段:曹操兵敗

聽聞曹操到達長安,劉備倍感壓力十足,219年,劉備放棄陽平關,南渡沔水,於定軍山紮營,夏侯淵率軍來搶定軍山,他派張郃守東圍,自己守南圍。為了對付夏侯淵,劉備先是派軍趁夜火燒夏侯淵營鹿角,然後調一萬多兵馬分為十部,猛攻張郃。其間張郃親身搏戰,劉備一時難以攻克。聽聞張郃被攻,夏侯淵親自率領精兵來救張郃,劉備急派黃忠攻打夏侯淵,黃忠乘著地勢高,鼓譟大喊,奔襲夏侯淵,夏侯淵軍與黃忠軍短兵相接,隨後夏侯淵及益州刺史趙顒等,都被黃忠軍斬殺。

夏侯淵戰死後,漢中曹軍惶恐不安,郭淮、杜襲等推舉張郃暫時統領漢中諸軍,以安眾心。張郃率軍駐守陽平關。

第三階段:漢中對峙

劉備擊斬夏侯淵後,打算渡漢水來攻郭淮,郭淮遠離漢水結陣,打算趁劉備軍半渡時襲擊。見到郭淮的結陣方式,劉備停止渡河。隨後三月,曹操率領大軍抵達漢中地界,進駐陽平關。劉備見曹操來了,便下令各將軍城堅守,不宜出戰。

為了保全漢中,曹操將數千萬囊糧草搬運到北山囤積。黃忠見曹操運送了這麼多的糧草,於是建議趙雲可以去劫取。結果黃忠中伏,當然這是早就預料到的,所以趙雲火速馳援,率領輕騎前往救出黃忠、張著等回營。隨後大開營門,偃旗息鼓,曹軍懷疑趙雲設有伏兵,引軍退走,趙雲趁機反擊,曹軍驚駭,自相踐踏,死傷極多。

奪糧之後,劉備見總攻的機會到了,便派劉封去陽平關挑戰。因為失去糧草,再加上劉備之前避戰躲戰,讓曹軍軍心大跌,曹操雖然令曹彰馳援漢中,但是已經待不下去了。果然五月曹彰剛剛趕至長安,曹操就已經撤出了漢中。但是,曹操撤退時,在漢中可控制的範圍內將百姓遷走。所以劉備雖然贏了,但是拿到的卻是個空城。為了彌補人口上的虧空,佔領漢中全境後,劉備派遣劉封、孟達乘勝攻取了東三郡(魏興、上庸、新城)。七月,劉備稱漢中王。漢中之戰結束。


從中可以發現,劉備不是打敗了曹操,而是拖敗了曹操,並且趙雲和黃忠的劫糧著實是打得一手好牌。在此前,劉備已經佔據了漢中周圍的各個險境,可以說已經扼死了漢中,吞併只是時間問題,但是曹操在敗退時卻用了遷人口一手好牌,實際上是加重了劉備的軍事負擔,因為本來三方勢力劉備人最少,缺的就是人口,空蕩蕩的漢中,劉備需要從別的地方調人來填充,還得分兵駐守,而曹操在關中留有大軍,時刻虎視眈眈的盯著漢中,無形之中增加了劉備的壓力,為了透口氣,劉備這才默許了關羽攻打襄樊的軍事計劃。所以說漢中之戰是

劉備贏了面子,曹操贏了未來。


火器工坊


三國是我國曆史上精彩紛呈的一段時期,人們往往對其中官渡大戰、赤壁之戰、關羽水淹七軍等著名戰役耳熟能詳,但對漢中之戰卻瞭解不多,甚至史書上記載也比較粗糙。然而這場戰役卻是劉備和曹操爭霸天下中十分關鍵的一戰,此戰劉備取得勝利,曹操失利,不得不退出漢中。

我們從不多的歷史資料裡可以瞭解到,劉備當時的形勢並不樂觀,其最大的劣勢就是對益州的統治基礎還不牢靠,率領的新軍較多,兵力也很有限,但劉備就是在這樣不利的情況下奇蹟般取得了勝利的。

這場戰爭持續了兩年之久。剛開始的時候,曹操帶著大軍佔領了漢中。《諸葛亮集》裡記載曹操的大軍人數多達數十萬,這個人數一度令蜀國方面十分惶恐。然而不久後曹操後方發生了動亂,不得不留下了大將夏侯淵和張郃鎮守,自己回許都了。

曹操雖走,但夏侯淵、張郃等都是士之良將。於是曹軍狹勝利之威,去進攻劉備的巴西地區。張郃初期勢不可擋,直接進入巴蜀大地,已經打到閬中那裡。劉備急忙派張飛率大軍去抵擋張郃。兩人血拼了近兩月,最終張飛大敗了張郃,打的張郃幾乎僅以身免,狼狽退回漢中。這次換成了蜀國趁勢進軍,漢中之戰開打。

此次大戰,劉備調起全部力量,但他剛剛佔領益州不久,兵微將寡,關羽要鎮守荊州,諸葛孔明居中調度,劉備親自在前線指揮。沒能前來。而但是除了他們以外,劉備的將領基本都來了。

戰爭一開始,魏軍就給了劉備當頭一棒,他派去階段魏國後路的兵馬,反而成了魏軍的磨刀石。曹休直接斬殺了蜀軍大將吳蘭等人,其他蜀軍只好狼狽退回。只好退兵。另一路陳式也被徐晃打的差點都沒跑回來。

劉備無奈之下,拼命向後方要援兵。諸葛亮在後方也是絞盡腦汁,所有男丁幾乎都被徵調去打仗,女子運送糧草物資。

此時劉備已經被打的退回了勉縣定軍山。急於立功的夏侯淵、張頜犯了冒進的錯誤,先是被劉備夜襲燒了大營,又被黃忠趁亂斬了主帥夏侯淵。主帥一死,曹軍大亂,再次狼狽逃回漢中。

漢水之戰進入第二年,曹操親自來到漢中。劉備意氣風發,發出豪言壯語,聲稱曹操親自來了也不行,漢中我劉備劉玄德要定了。

兩軍精銳盡出,耗了很久,誰也奈何不得誰。關鍵時期,趙雲和黃忠一起襲擊了曹操的糧草。曹軍雖然大敗了黃忠,但趙雲展示了驚人的戰鬥力,他不僅救回了黃忠,並且率領少量騎兵悍不畏死反覆衝擊曹軍大營,擊潰了曹軍士氣。

趙雲這一戰十分出彩,但要看看趙雲的出身,也就不奇怪了。為什麼呢?出身北疆的趙雲曾是公孫瓚白馬義從裡的佼佼者,騎戰本就是他的特長。

主帥被殺,先後三次大敗,糧草也受到了損失,曹操無奈之下退出了漢中,漢中大戰以劉備的勝利為結束。劉備佔領漢中全境後,派遣劉封、孟達乘勝攻取了東三郡(魏興、上庸、新城),終於三分天下有其一,霸業小成。






趙子晟


劉備在定軍山之戰之後,已經實現了實力上的扭轉,士氣非常高漲。黃忠、趙雲、張飛、魏延等大將在戰場上的表現可圈可點,之後又加盟了曹操的死對頭馬超,更是如虎添翼。曹操自己在戰前已流露出了頹勢,說出不可得隴望蜀的氣沮之語,在冷兵器時代,將領個人的戰鬥意志對整個士氣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統帥已經如此,怎麼能指望士兵去拼命呢,兵不在多而在精,將不在勇而在謀,兵多又有什麼用?法正、黃忠這些虎臣的輔佐,以及入蜀後一系列的勝利,使劉備增加了無窮的必勝信心,在徵漢中時他更是親自上陣,披著軟甲冒著如雨的箭矢在第一線指揮,法正拉都拉不住他,後來法正也披上鎧甲擋在劉備面前,劉備害怕法正受傷,才勉強同意法正的勸告從最前線撤下來了,由這些細節可以看出,劉備勝曹操敗是必然的了。


拏雲捉月


曹操平定馬超韓遂集團之後,曾有人獻策,乘機拿下漢中攻入西川,曹操以得隴望蜀放棄戰機,後張魯投降曹操,漢中為.曹操佔居,正`如.一把刀懸在劉備頭上,漢中對於劉備來說,是志在必得,上下齊心,大敗守將夏侯淵,張郃,漢中為劉備攻佔,遠在許都的曹操鞭長莫及,力不從心,雖然軍力人力物力都比劉備強大許多,然而漢中的地形對於爭奪漢中的曹操部隊是發揮不了專長特點,劉備以小規模的騷擾戰,直拖得本身氣餒的曹操心煩意亂,後來以”雞筋”比喻戰況,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後主簿楊修猜出曹操有退兵之意,併為此事掉了腦袋。

最後曹操以耗不起撤兵,放棄了對漢中的爭奪戰。


厚土高天識君


這場戰爭,處於劣勢的劉備,能夠化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劉備率領的軍隊佔領了定軍山,定軍山是漢中西面的門戶,地勢險要,劉備佔領了定軍山,就打開了通向漢中的道路,隨後劉備曹操兩軍展開了定軍山的爭奪戰,劉備充分利用定軍山的有利條件,充分調動了曹軍,消滅的曹軍夏侯淵部、並打敗了繼任曹軍的統領張郃,漢中爭奪戰以劉備的勝利而告結束。

劉備之所以能夠變被動為主動,最主要的一點是他在關鍵時刻能夠做到以迂為直,在初戰不利的條件下,劉備停止了以硬碰硬的作戰方法,通過長途迂迴佔領軍事要地定軍山,取得戰爭的主動權。此後劉備便反客為主,調動曹軍便在運動中消滅的曹軍,迫使曹軍撤出了漢中。


求圓4


曹操兵力自然是佔優勢的,整個三國時代,曹操自從統一北方之後,兵力在任何戰場上都是佔優勢的。

夏侯淵戰死是漢中之戰的轉折點,也是曹操無法取勝的主要原因之一

士氣是古往今來戰爭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士兵雖然多,但是都喪失了勝利的信心,無心戀戰,畏縮不前就很難取得勝利。

夏侯淵身亡是比較偶然的,一開始劉備軍隊是處於劣勢的,但自從夏侯淵被黃忠擊殺以後,就變成了曹魏開始失利。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劉備派遣張飛、馬超、雷銅、吳蘭攻打下辯,曹操派遣曹洪、曹休、曹真抵擋,建安二十三年曹休識破張飛的疑兵之計,曹洪乘蜀軍尚未集結,擊殺雷銅、吳蘭,張飛、馬超敗走。

同年,劉備派遣陳式攻打馬鳴閣道,以此斷絕許都與漢中的聯繫,被徐晃擊敗,死傷甚多。

七月,劉備親自佔領陽平關,九月曹操率軍到達長安。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放棄陽平關,南渡沔水,於定軍山紮營,夏侯淵率軍來搶。劉備乘夜火燒夏侯淵鹿角,將軍隊分為十部,接連不斷攻打夏侯淵的營寨,夏侯淵讓張郃守東圍,自己守南圍,張郃那邊攻勢甚急,夏侯淵帶精兵救援,親自修補鹿角的時候,被黃忠襲擊斬殺,自此曹營恐慌不安,郭淮、杜襲等推舉張郃暫代統領漢中軍隊。

可以看出,一開始曹操並不想親自來和劉備作戰的,認為自己在長安督戰就夠了,直到夏侯淵居然在修補鹿角的時候被突襲戰死沙場,這才親自來漢中作戰。

漢水之戰趙雲擊敗曹操,導致曹操死傷慘重,丟失了最為重要的糧草

曹操來臨,曹營士氣開始恢復,劉備這邊就亞歷山大,但是劉備就很會鼓舞人心,告訴眾將士“曹操雖來,無能為矣,我必有漢川”,表示即使曹操親自前來,也不會改變什麼,漢中自己拿定了。此時曹劉進入對峙階段,曹操也下令搬運糧草準備和劉備打持久戰,劉備也督促蜀中的諸葛亮“男子當戰,女子當運”傾盡全力和曹操一決雌雄。

黃忠剛斬殺夏侯淵,士氣高昂,和趙雲計議,應該襲擊曹操的糧食基地北山,謹慎起見,兩人約定時間。黃忠去襲擊,過了約定時間依舊沒有歸來,曹操卻帶兵來攻,趙雲見兵少,認為很難固守,心生一計,大開營門,偃旗息鼓,曹軍驚疑,害怕有埋伏躊躇不前之際,趙雲忽然率軍出擊,鼓聲大作,曹操認為果然有埋伏,撤退之際自相踐踏者甚多。

劉備聽說以後誇讚趙雲“一身都是膽”,軍中號稱趙雲為“虎威將軍”。此戰過後,五月曹操就引軍退還。此戰雖然不見於三國志,卻被很多史書認為是曹操退兵的最重要原因。

南宋朱熹撰《資治通鑑綱目》:三月,魏王操出斜谷,劉備將趙雲擊其軍,敗之;
元胡一桂撰《十七史纂古今通要》:趙雲大敗操兵,操引還長安,帝遂有漢中,自稱漢中王;元趙居信撰《蜀漢本末》:三月,操出斜谷。將軍趙雲擊其軍,敗之。夏五月,操引還,昭烈遂取漢中;明章如愚撰《群書考索》:趙雲將數千騎大破魏兵,備遂有漢中。

蜀道崎嶇,兵力優勢不顯,曹魏不善於山地作戰,後方不穩,曹操也心力交瘁

曹操軍隊多是北方人,熟悉馬戰和平原作戰,在漢中地勢崎嶇的地方難免施展不開,而且山地關隘作戰,曹操軍隊數量的優勢並不明顯,施展不開,兵力雖多也是無用。

漢中之戰爆發的時候,建安二十三年,四月曹魏的邊疆也開始生亂,曹彰和田豫率軍平定烏桓鮮卑之亂,曹魏面臨兩線作戰。

曹操控制的朝廷內部也開始生亂,建安二十三年正月,正是漢中之戰焦灼時期,朝廷內部爆發了吉本、耿紀、未晃的造反,欲挾天子以攻魏,南援劉備。

二十三年春正月,漢太醫令吉本與少府耿紀、司直韋晃等反,攻許,燒丞相長史王必營,[一]必與潁川典農中郎將嚴匡討斬之。

因此,漢中成了曹操口中的“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接連不斷的後方不穩也是導致最終曹操五月就引軍退走的原因之一了。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就在洛陽病逝了,也就是說漢中之戰實際上曹操已經不是那個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曹操了,只剩下2年壽命的曹操,爭雄之心也沒有那麼強了。更何況曹魏的世子之爭也還沒有解決,漢中之戰因為雞肋殺了楊修實際上曹操就已經決定了人選。


塵子渝


劉備佔據地理優勢,拒絕大規模出戰,雖然劉備之前號稱要擊潰曹操(真與曹操進行決戰就是傻13了)。

曹操軍隊裝備好,戰鬥力強也沒有用。最終只能撤退了事。



四川達州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曹操在征服馬超後應該一鼓作氣拿下漢中,可由於不可知的原因,曹操退兵,以後再來時,天時地利人和都沒有了,憑藉武器和人力,根本就無法挽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