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變保單防不勝防,如何擦亮眼睛認清真面目?

麥吻斌


現在各行各業都存在著套路,即便是在銀行,也有一些“套路”,按理說,在銀行的大堂應該都是銀行的工作人員,但是事實上,在銀行除了銀行的工作人員之外,還有證券公司、保險公司這些第三方工作人員,有時你去辦存款業務,可能被這些工作人員一忽悠,就變成了保險業務,尤其是那些老年朋友,經常被忽悠,我們一定要提高警惕,那麼,如何防止存單變保單呢,我認為大家在存款的時候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不要貪小便宜:

這應該說是做投資理財萬古不變的常識,只要你不貪心,就不會被他們有機可乘,當你去存款的時候,如果你家有小孩,他們可能會告訴你現在存款送保險,免費送給你,可以保障你家小朋友健康,事實上,存款是假,其實就是保險,那些不過是話術。

二、看清合同,尤其是簽字欄:

銀行為了賣出保險,往往會把保險公司的宣傳單做一些修改,在這些宣傳單上你幾乎看不到“保險”字樣,具有很大的隱蔽性,稍有不慎,可能就被騙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宣傳單沒有法律效力,宣傳單上面宣傳的回報率往往都是虛高,關鍵的我們還是得看合同,尤其是合同的抬頭欄、結尾的風險提示處以及簽字欄,如果這三處有“保險”二字,那這絕對是保險產品無疑,那你可以直接不用簽字了。

三、充分利用保險15天的“猶豫期”:

保險產品一般都有15天的猶豫期,在這猶豫期內,如果你發現上當受騙了,可以退保,注意,在猶豫期是無理由退保,本金不受損失,如果保險人員說要損失本金,那是在忽悠你,你可以向消費者協會或者保監會投訴,投訴的時候要保留好宣傳單、合同樣本等證據。

另外,購買保險之後,保險公司一般會有電話回訪,在接電話回訪的時候一定要認真聽完,如果你此時發現被騙了,可以立即跟他們說退保,順便投訴保險人員。

以上是我的一點分享,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K濤資本


防止存款變成保單的方法非常簡單;只要擦亮眼睛看清楚單據,沒人能夠忽悠你。除非你是文盲不識字,否則存款和保單單據上面,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

據稱有些儲戶去銀行辦理存款時,會有“銀行”工作人員熱情接待,並向儲戶推薦熱銷的理財產品。聲稱是銀行收益高風險低的產品,比存銀行定期划算得多了。



 於是輕信他人的儲戶事後才發現,這既不是銀行存款也不是理財產品,而是保險公司的保單。而且期限很長,有些保險產品長達十年以上。

此地雖然銀行工作人員負有主要是責任,但是儲戶自己負有次要責任。除了存款單據和保險單據明顯不同之外,保單還需要保戶簽字;簽字落款的地方,文字寫得很清楚,完全可以一眼就能夠識別是什麼性質的產品。

本人寫過不少保險方面的問答,發現一些汙衊保險公司的噴子根本沒有認真閱讀保險產品的《說明書》,出險後不符合保險條款所以被拒賠。對此,噴子們的理由是,先前簽單的時候“天太黑了”看不清楚。那麼銀行裡都是燈火通明,完全能夠看清楚單據的內容。

如果儲戶確定是在銀行被工作人員誤導,把銀行存款變成了保險的,可以向保險公司投訴。儲戶在拿到保單合同時,有沒有親筆簽署了保單回執?如果沒有籤,可以選擇猶豫期退保。

保險有十天猶豫期可以免費退保,即儲戶回到家裡發現存款變成了保單,還有足夠的挽回餘地。如果單據字太小,請家裡的年輕人幫助把關。

如果儲戶眉毛鬍子一把抓,什麼都不看不管,錯過了糾正的機會那隻能自認倒黴。記住,投資理財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陸燕青


對於廣大儲戶來說,是人人都需要了解並熟知,因為目前不僅僅是小型銀才會推銷保險理財產品,國有銀行以及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均是有推銷保險理財產品的,相信很多儲戶到某銀行辦理定期存款的時候也是遇到過類似情況,那麼我們儲戶如何預防存款變保險理財產品那!在這裡詳細的說一說如何防止存款變保險,以及如果已經認購該如何處理與解決和保險理財產品有哪些缺點。


保險理財產品可選性高嗎?

個別銀行或保險銷售人員在推銷,這類粉紅型保險理財產品過程當中,打著保本保收益的口號推銷這類產品,這裡告訴大家保險理財產品,均是無保本保息的,因為2018年4月資管新規實施以後,目前只有受存款保險條例保障的銀行一般性存款產品,保本保息其餘理財產品均是無保本保息。

其次就是這類保險理財產品靈活性較差,收益率不確定性較高,到期後是否能達到銷售人員口頭所承諾的收益率不確定性較高。
  • 靈活性:在未到期內儲戶如著急使用該筆存款,提前支取或部分支取,均是保險產品現金價值來進行退費或部分支取,對於儲戶存款本金以及收益率均是會受到些影響。
  • 收益率:不管是銀行所推銷的保險理財產品還是保險公司所推銷的同類產品,收益率大多數均不是固定的收益率,是隨著該產品所投資的項目以及市場經濟體質的變化而上下浮動收益率。

小結:對於單純為了理財增加利息收益的人群來說,選擇保險理財產品並沒有太高的可選性,因為無本息保障,靈活性差,收益率不確定。如果想要一份保障又有一定的分紅收益,可以選擇一些保障額較高附加些分紅的保險產品也是可以的。

如何預防存款變保險?

防止存款變保險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容易的,在遇到某銀行高息攬存或我們到銀行辦理存款業務的時候,不能看到某產品收益率比較高,就盲目的跟風辦理某些存款業務,需要先詢問清楚銀行工作人員,我們預計選擇的存款產品詳細說明與介紹。

切記:在辦理銀行存款的時候,一定要記住辦理受存款保險條例保障的銀行一般性存款產品,過程當中是無需簽署任何協議與合同和開通第三方資金託管服務,如果在辦理銀行存款過程當中,遇到需要辦理這些手續的時候一定要多加註意,因為多數是保險理財產品。

發現存款變保險後如何解決?

要說如何解決其主要還是要看認購時間,如果是剛剛認購未超過15天(猶豫期)可以直接去銀行找當時推銷保險理財產品銷售人員直接申請退保,這時候申請退保是全額退費。
如果過了猶豫期才發現是保險理財產品,這時候儲戶申請退保是會按照該保險產品現金價值表來進行退費,對於存款本金影響較大,在儲戶之情是保險理財產品自願認購的情況下,也只能接受提前退保的損失!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銀行工作人員誤導辦理的保險理財產品,在申請退保的時候可以先與推銷該產品的工作人員協助處理,如拒絕彌補我們損失的情況下,儲戶可以向央行以及銀監會舉報或反饋自身所需到的問題,讓其幫助我們降低損失。


綜上:對於能接受保險理財產品,靈活性差以及收益率不確定性的儲戶來說,也是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搭配一些。如何防止存款變保險,在辦理銀行存款的時候,尤其是年齡較大一些的儲戶,一定要記住辦理銀行一般性存款產品是無需簽署任何協議與合同和開通第三方資金託管服務,遇到需辦理這類手續的存款產品建議停止辦理(多數是保險理財產品)。

以上就是關於我的全部分享與觀點,希望能夠幫助到你「點贊關注」哪方面有遺漏留言評論交流。本文章為本人宣傳,謝絕抄襲02:00

福星卡匯


存款變保單,好多中老年朋友去銀行存款經常會發生這樣的事,本來是去存款的,結果後來發現在銀行並沒有辦理存款業務,而是買成了保單。

為什麼會發生存款變保單這樣的事?

銀行員工一般是有存款任務的,但是沒有賣保險的任務,銀行員工之所以會向客戶推銷保單,主要是因為保單給銀行員工帶來的佣金比較高,銷售一份保單收入最起碼可以上千,這可是直接和銀行員工的收入掛鉤的,所以銀行員工在完成存款任務後,比較喜歡向客戶推銷保單,賺取更多的收入。

作為客戶應該如何防範存款變保單?

大部分去銀行存款卻買了保單的客戶都是因為貪圖比存款更高的收益,銀行的存款根據存款金額和存款期限不同年利率在1%~5%,如果有工作人員向你推薦年利率超過5%的所謂“存款產品”,那你一定要注意了,存款是達不到這麼高收益的,能達到這麼高收益的產品,肯定就不是存款了,不貪圖高收益,基本就能防止這樣的情況發生。

買保單和辦理存款的流程是不一樣的,最大的區別是購買保單需要簽訂保險協議,無論是紙質版的還是電子版的保險協議,只要我們認真閱讀一下就可以看出來,而辦理存款時不用籤任何協議的,如果銀行員工讓你簽字,你只需要認真看一些要簽字的內容,就能防止存款被變成保單。

如果你喜歡這個回答,歡迎轉發、點贊、評論,歡迎關注我,訂閱更多財經、理財、炒股知識和資訊!


投融資那些事兒


存款變保單的事,多數發生在老年人身上。如果是年輕人,就不會產生這樣的問題。對於如何識別存款變成保單的事,我來總結幾條,看我說得有沒有道理。

一是聽工作人員怎麼說。如果他們說,你看,這款產品比銀行存款好多了,要是聽到這樣的話,就要提高警惕了,明擺著“比存款好多了”,這就不是存款。要是存款的話,人家不會這麼說。既然不是存款,那除了理財,就是保險。

二是看辦理業務的手續。如果是存款的話,銀行或者直接把定期存款存到您的銀行卡上,或者直接開存摺或者存單,是不會讓您籤合同,協議這樣的手續的。存款非常簡潔,而保險過程複雜。還要看回單。回單上面寫得很清楚,到底是不是存款。存款是會有名稱的,定期存單還是大額存單,仔細瞅一眼就知是什麼。再就是看銀行牆上貼的或者是大屏幕播放的哪種存款是什麼利率,要核對一下。如果自己看不明白,就讓銀行大堂經理給找出來,幫助確認。

三是回家把存單或者存摺交給家人看一下。老人回到家的時候,最好把存單或者存摺交給兒女或者老伴給看一下。有些老人不喜歡兒女知道自己有錢,這樣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不說了,壞處就是上當了兒女是最後知道的。

四是不要有佔便宜的心理。其實有些時候,老年人也不一定就是認定了這是存款才買的。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聽工作人員說利率是如何的高,才動了心。知道是保險也買了。所以要有定力,告誡自己我是來存款的,只要知道不是存款,就不要買,或者先徵求一下家人的意見也挺好的。

本人專注於分享與銀行相關、和生活貼近的財經內容,歡迎關注【博文微金融】!


博文微金融


存款變保單不是一個頻發事件,主要是那些賣保險的業務員,有針對性的對一些老年儲戶,做一些針對性的銷售。

這個沒有什麼特別的防範措施,一個就是不貪心,一個是不濫發同情心。

老年儲戶去銀行存款,很容易成為保險銷售員的“精準目標”。那些銷售員利用自己業務人員那種能說會道的描述,把保單說的天花亂墜。有一些老人家,看到保單收益很高,也不知道那不是銀行存款,貪心一點點小便宜,就買了保單。主要是不懂,然後是有點小貪心,就中招了。

還有一些老人家,看到賣保險的那麼辛苦,同情心爆發,就買了保單。

像這種招數,確實是防不勝防。做銷售的,都是很懂人性的,他們在跟老人溝通交流過程中,會逐漸瞭解到老人家的弱點所在,有針對性的重點“公關”,所以時不時的都會有一些老人家“中招”的新聞。但這種現象,並不是常發現象。

真說有絕招能夠“擦亮眼睛認清真面目”,還真沒有。你總不能讓老人家去學習關於保險,存款,什麼什麼知識吧,有一些老人家根本就不想了解這些知識。有可能是費力不討好。

要規避這種事,那麼就是抽時間陪老人去銀行,或者乾脆是代老人去存款。問題是,你家的老人要相信你不會“私吞”;還有就是,你得有時間去銀行幹這事兒。


波士財經


個人之前看過一些普通理財者的投資經歷,基本上都是一些村鎮銀行或者非常基層的銀行,之前購買的不管是存款或者是相關的理財最後都無緣無故的會變成保險性質的理財,當然這只是非常極少的一部分。

我個人之前有諮詢過在郵政儲蓄銀行工作的朋友,確實現在一部分的基層銀行會給一線員工一部分的保險銷售指標,我們也不能單純的看待稿子者的一面之詞,很可能是他們中間的溝通出現了問題,因為在兩三年之前保險性質的金融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也是不錯的。



但是到後來一部分浮動利率較大或者直接是淨收益類型的保險進入了大眾投資領域,這個時候保險性質的理財產品就開始有點變味的味道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收益率呈現出了下滑。甚至還比不過定期儲蓄。


至於現在如何防止再次出現這樣的情況很簡單,一定要查看相關的利率,以及它的金融類型是否屬於淨值型或者保險分紅類型。利率過高高出普通的金融定期儲蓄,甚至各國銀行理財產品都需要去注意的,如果是銀行理財產品,可以去中國理財幫網上查詢,有相關的產品說明書,絕對不會無緣無故的理財產品變成銀行保單。


晴天財經閣


説實話,存款變保單這種概率不是很大。過去存款變保單主要原因是,銀行方面承接了保險公司的保單業務,而且保險公司給銀行很大的提成,所以銀行工作人員就會極力的推薦保險公司的理財產品。同時,在銀行工作人員看來,分紅險和存單也差不多少,分紅險只是給儲戶再多了一份保障而已,而且分紅險通常回報率高,也比較吸引人。


不過,由於在郵儲銀行經常出現這種情況,老年人現在也是識字的,所以存單變保險的概率越來越小,那麼如何防範存款變保單的情況發生呢?一是你把錢存入銀行,總要拿存款單據,如果是保單的單據,那你可以告發這個業務員,因為你明明是要存款的,怎麼變成保單了呢?


二是,通常銀行的存款,給出的利率並不高,大額存單也只不過三年期的4%左右,而保險公司分紅險可能要達到5-6%的的回報率,所以老人只要按照銀行給的存款利率來執行就可以了,不要貪圖過高的利息。這樣就可以避免錯誤的購買了保單。


三是,就算是老人誤買了保險公司的分紅險,也有15天的猶豫期,老人購買了存單後,總要給家人一起看一看吧,如果家人發現存單變保單,也可以到銀行裡去找業務員理論,並且要求退出。


不執著財經


預防存款變保單的方式是有很多,關鍵在於儲戶本身,只要立場堅定,不貪圖“小便宜”,銀行工作人員想輕易“忽悠”儲戶購買保險理財產品,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1隔:物理隔離

很多銀行是存款變保單的重災區,我們儲戶首先可以儘量避免去這些銀行存款。

比如說,郵儲銀行,代售的保險理財產品有1946款,而這些產品可都是要銷售給儲戶的;當然現如今各大銀行,都有代售保單,不過很多銀行是不會強行去“推銷”保險產品的。選擇去這些銀行存款,儘管有可能利率會稍微低一點,但可極大避免存款變保單事件的發生!

2看:看銀行回執單、看單據

無論在銀行辦理何種業務,存款也好、保險理財也罷,銀行都會有回執單、有單據的,此時白紙黑字寫的很清楚,是存款、還是保險理財!

一旦發現是保單,儲戶是可以要求無條件退保的。此時,銀行工作人員肯定會百般阻撓,但我們態度一定要堅決,不能輕易被說服!

3警惕:銀行工作人員反覆遊說要警惕、利息明顯高於存款要警惕、要求籤字要警惕

遇到這三種情況,一定要提高警惕,當銀行工作人員反覆推薦某一款產品,利息又高、有保障,還能贈送點小禮品,此時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信號”。

另外,一般去銀行存款,是直接存到銀行卡上(或存摺、存單,是無需儲戶簽字的。而購買保險理財產品,則需要儲戶多次簽字確認的,遇到這種情況,就得留意了!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老年人最好是在家人陪同的情況下去銀行存款;萬一是獨自去存款的話,回家後,也最好把銀行存單(或存摺、回執單、合同等)給兒女看一下,如果是保單,猶豫期內(15個自然日)退款,也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財經問題就請點擊關注【財經者思】,記得多多點贊哦!!!


財經者思


有些銀行渠道的銷售人員確實有誤導消費者的嫌疑,作為保險行業從業者,我來說說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以及如何避免。

一般情況下,銀行是有專門的銷售人員在銀行門店蹲點的,看中某些潛在客戶後,向前兜售保險產品,故意與銀行理財產品混淆。

存款變保單,這些保單以分紅險和萬能險為主。在中國銀保監會強調“保監姓保”前幾年,分紅險和萬能險大行其道,保險公司的很大一部分保費都來源於此。

什麼是萬能險呢?理論上講,與傳統壽險一樣給予保護生命保險外,還可以讓客戶直接參與由保險公司為投保人建立的投資帳戶內資金的投資活動,保單價值與保險公司獨立運作的投保人投資帳戶資金的業績掛鉤。換句話說,兼具保險與投資兩方面。有人說,那豈不是很好嗎,對消費多有利。但事實上,很多消費者並不理解萬能險的本質是一款保險,它有保障責任,投資收益只是它的附帶作用。當然,銷售人員為了自身利益,誇大萬能險的收益率,經常在銀行網點蹲點,宣稱其平均年化收益高於銀行存款,很多人不明事理的就買了。分紅險與萬能險的概念稍有不同,但給消費者造成的誤導是一樣的。

既然是保險,那必然有現金價值。在一定期間內的現金價值相對來說較低,如果消費者提前取款,很可能抵不過已繳保費,造成損失。

理清了可能會被騙入的陷阱後,就可以有的放矢了。


第一, 向銀行櫃麵人員,注意,是櫃麵人員詢問當前存款的利率。問清楚後,就明確地說要存款,其他什麼都不要。避免被其他閒雜人等推銷產品。

第二,觀察簽字的材料數量。保險產品,必然有保險合同、協議、授權同意書等等,比辦理一般存款業務來的更加複雜。存款一般就只需在一份材料上簽字,而保險會有很多東西需要簽署。這時候就要引起警惕。

第三,看簽字材料的抬頭是不是“××存款業務”。如果不是,向櫃麵人員詢問清楚,不然拒絕簽字。

第四,如果事後查看留存聯發現是保險產品,尚可亡羊補牢:利用保險產品的10天或15天的猶豫期,要求無條件退保。不用管保險公司的人怎麼說,就要求退保就行。猶豫期內退保,只需要支付10元左右的工本費即可,其餘資金會全額退回。但如果超過了猶豫期才發現,那就沒法處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